03.06 小米為什麼不推出一個從配置到價格和華為mate一樣的手機系列?

習慣就好了


簡單的分析下:

1.公司性質不同。小米作為互聯網公司,學習早期蘋果,主要做系統優化起家,再整合手機產業及工業技術開發手機,創始人雷軍以極致性價比走量作為銷售宗旨和手段。本質上,性價比在社會進程中已經制約了小米發展。

2.行業產品革新暫停。早期的小米,一方面吃到互聯網發展紅利,一方面趕上了手機行業的進化時機,而且當時的人文和社會相對落後,用戶麻瓜、小白是常態。機會,技術,人群,這些都促成了小米前期的壯大。但如今小米模式或產品被友商模仿或超越,行業技術上也少有突破,小米競爭力在國內已經頹勢。

3.技術制約與技術發展。小米其實就是資源整合的營銷,硬件技術上都得看別人眼色,友商也不友好。

如果小米做出華為mate類似產品會怎麼樣呢?

1.米粉會大量出走,性價比是小米靈魂,小米創始時是抓住國人貪小便宜的人性弱點,如今這麼多年的映象,米粉已經是被慣壞的孩子了,改,很難,而且友商也在加速進步,蠶食已經快飽和的國內市場。

2.就算極致的性價比,mate硬件上等成本也得3000左右。小米只是資源整合的互聯網公司,實體或硬件上無法承受銷售之痛,賣不好公司就廢了。不敢一下子上,只能慢慢來。

3.市場殘酷,對同等級中品牌價值是用戶走量的一個因素,相比,華為品牌號召力大於小米。硬件實力或專利華為也自給自足,而且手機業務華為可失敗多次。

每個人都有見解,但大體都是小米只能慢慢來!脆弱的模式和技術是小米的弱點。如今小米也在轉型,希望小米技術和實業上有所發展,上市謹防被外國資本控制,如聯想,美國以國家名義發難華為但沒轍,就是因為華為不上市。

上市的都有機會成為美國資本的武器。


山海癲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的就是,目前來說國產供應鏈體系的廠商們還沒有衝擊高價的影響力,也沒有衝擊高價的實力,國產廠商目前能夠做到5000元檔位的也就只有華為了。



小米目前的影響力來說,很難做到產品升級以及品牌升級,從小米過去的幾款產品來看,都非常想衝擊高端期限,但問題是每到發售的時候,還是妥協,因為高端市場確實不是一般廠商所能做的。



主要的問題就是小米目前來說,還沒有拿的出一樣屬於自己獨家擁有的核心硬件,這也就表明了,其實小米所有的產品都採用的是公版的東西,那麼既然是公版的東西就很難叫得上價格,尤其是在這個同質化非常嚴重的情況下。



其實小米也非常想衝擊高端旗艦產品,畢竟老走性價比產品利潤確實比較低,品牌的成長也並沒有什麼好處,這麼多年以來,啊,小米先後通過了幾個系列來進軍高端市場,但最後都淪為走量的產品,這似乎是小米的一個魔咒。

問題是目前的旗艦手機想要突破五六千元檔位的話,自己的技術沉澱和研發實力一定要跟得上,目前來說也就華為三星和蘋果這幾個品牌,而OPPO和vivo憑藉著自己的精準客戶也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但這個是小米學不來的。



所以總體來說不是小米不想做,而是小米做不到。


互聯網的放大鏡


做手機的誰不想衝擊高端?但是不是誰都能衝擊高端!目前藍星上有實力這麼做的只有三家,分別是蘋果、三星和華為!

衝擊高端的條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核心元器件必須絕對自主把控,也就是能自己設計絕不採購公版,即便暫時不能自主設計的也一定要有能力控制供應鏈。

那些是核心元器件:

1.CPU,這是最重要的手機元件,基本上手機換代都以CPU為劃分,蘋果不用多說,A系列CPU全是自己操刀,三星同樣是自家的Exynos,華為拼殺多年現在終於有麒麟壓陣,除了這三家,其他做手機的都是沒能力自主設計,更不用說自產自銷了,統統要等高通,高通玩砸就砸,玩好就好,高通要是更新速度慢,你小米就不可能先於華為出旗艦,比如說855就比980慢了半年,小米9就不可能先於Mate20 Pro出現,這是鐵的事實。

2.屏幕,目前可以說三星一家獨大,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京東方作為後起之秀得到各路大佬的鼎力支持,尤其是華為(蘋果也有)目的之一就是打破三星壟斷,而三星作為既當裁判又是運動員特殊對手,多次卡友商脖子,給人爛屏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華為Mate20就吃過這個虧,早些年的HTC更是直接給割了JJ搞成太監一蹶不振。所以這次華為頂住壓力在P30 Pro硬上京東方(BOE),目的就是扶持自己的供應商,據說蘋果也在考慮下一代iPhone吸收京東方為屏幕供應商之一,給三星極大壓力。至於是小米、VIVO這些,目前還沒有在海外市場威脅到三星的高端機型,所以暫時還可以有AMOLED的蜜糖屏幕吃,真要威脅到三星,三星一卡脖子不給貨,立馬歇菜。

關於三星給友商爛屏這件事,還是小米戰略合作伙伴潘九堂說的,我可沒有瞎編:)

綜上所述,不掌握核心元件的設計和供應鏈,僅僅靠研究如何提高燒瓷器的良率做手機殼的小米(當然也包括OPPO、VIVO等)想衝擊5000檔以上的高端機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


迷彩聊科技


"不推出″高配置小米手機?我覺得,雷軍認為推出了,只是沒有定高價而已,雖然自家的手機配置與其它高端機一樣,但堅持不賣一樣的價,比如只賣3299元,不賣5000元以上。

"看誰賣得好″?性價比高的小米手機曾經比誰都賣得好,只是在後來、到今天,僅是國產手機中賣得好的之一了。

1 大家認為小米手機不是高端機

不少人對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容易地即習慣性地按下面所寫的邏輯來回答,重述多遍、已無新意了,令人厭倦。

小米公司很想做和賣高配高價機,但不敢,不敢是因為沒有多少人買,不買的人認為不是高端手機,即整體科技水平不高,組裝技術、堆砌硬件,認為這是由於小米公司自主研發不夠,研發不夠是由於自行投入不足,投入不足則是因為小米公司創立時間尚短,無奈,只能主推中低端、主打性價比,便宜地賣手機,營收所以少、利潤所以低,因此,接下來還是不能推出像mαte一樣配置和價格的手機,更不用說成系列地推出了,即進入了一個非良性的循環,或者叫基本上是在一個水平上重複。

總之,大家認為小米手機雖然同樣是安卓手機,卻不是"麒麟″而是高通手機,創新也抵不過華為以及榮耀手機。

是不是一直都這麼認為?大多如此、長期如此,並且還這樣地預判小米手機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前景,是固定化、模式化了的認識。

2 雷軍認為小米手機才是高端機

如附圖中的內容所示,雷軍跟大家的看法不同,顯著的,而且,早在2015年1月15日那時就認為小米手機就是、才是高端手機。

小米公司發佈小米Note頂配版後,雷軍說很多人問他"為什麼要做一款定價3299元的高端手機″。

雷軍說答案很簡單,因為用戶需要。然後作了分析,由於小米已成為消費電子國民品牌, 客戶群放大了,需求和購買力也就呈現出多樣化,不僅有發燒友、國民大眾,還有了高階用戶群體,既追求頂配高性能、歡迎高性價比,又對外觀、工藝、品質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小米既要"最頂尖″的設計和工藝品質,又堅持"最發燒″的性能,進而在配置上下了很多功夫,搞出業內首創,集結了全球最強大、最尖端的科技,成本極高。

這是雷軍所說的第一個重點,小米手機是配置之最、性能之最,等等之最。

還有個成本高之最。這一點,可以獨立地成為1個重點,特別!

最,即無出其右。

第二個重點是價格,低價之最,也就是不惜成本之最。

小米公司把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樂趣當作自己的夢想,認為"高價並不是高端的代名詞″。這個重點就非同一般了!小米手機價格低卻價值大應該是關鍵點、獨具點!

"高價並不是高端的代名詞″,一定應該算作雷軍金句。

還說,"小米的最高階產品永遠會是智能手機行業旗艦標準的定義者″。這,已經是最高點了。

為什麼會說"高價並不是高端的代名詞″?因為雷軍認為,小米公司是"不惜代價地做最好的產品″,成本極高、性能最好,價格卻只有3299元,緊貼著成本來定價,而且,還是"在每一個價位段上″,都會堅持提供業界"最好的性能、最好的性價比″。

雷軍鄭重指出,這是由小米商業模式和願景所決定的不動原則。顯然,良心和厚道可見。

小米手機如果不是緊貼著成本來定價,會賣個什麼價呢?賣了這個價雖然仍然是高端手機,但"小米的初心″去哪兒了?應該是良心不在、厚道不再了。這樣一來,是不是跟市場上其它高端手機一個樣了,配置低卻價格高。

雷軍認為,小米公司在創業的前4年這樣做了,後5年也是,小米高端手機可謂"設計最漂亮、工藝最考究、性能最強勁″,源自於團隊更強的學習能力、柔性的自我調整、堅決的進取之心。

雷軍在今年先後宣稱,明年將推出至少10款5G手機,基本覆蓋中端、高端機型,上半年的2000元以上的中端和高端手機將全部是5G的。

看看,還是有高端手機的推出,並且立於5G的風口、潮頭。

今晨,看到有條友的評論,說便宜是最好的殺手鐧,其它都是浮雲、渣渣,便宜已經不是商品買賣問題,而是新時期的人類解放問題,一分的便宜便是一分的解放、十分的便宜便是十分的解放,便宜優化了生產關係。看上去,好有高度、很有深度!

我知道,性價比一定是性能與價格的合理之比,合理,便有可能賣得好。



肇俊武


小米出5000元以上的我手機我是會考慮買的,因為對於小米來說想要突破價格瓶頸真的太難太難了,小米一開始定位就是主打性價比,性價比這件事是把雙刃劍,早期能夠更快的切入市場發展用戶,但是以後想往高端市場發展就得甩掉用戶對自己的固有印象,但是早期米粉可都是自嘲“屌絲”,我記得之前華為Mate7溢價的時候都有人不解問華為還敢賣這麼貴?所以對於小米來說更不會倖免…

但是小米也是有過5000+的機型的,那就是小米MIX,不過那只是概念機型並沒有大規模量產,而且5000+的價格都是炒作上去的,實際參考點意義並不大,這就好像把概念機拿出來賣一樣,所以你會看到後幾代量產的MIX機型都不如初代,大規模量產就必須要開倒車,所以你們也能看到小米的供應鏈能力也不是太強,風險控制能力也一般,下次什麼時候能出這樣的概念機呢?

如果我猜的沒錯應該就是林斌手上那臺摺疊手機了,不知道小米年底會不會把這臺機器發出來,這一次小米雖然不是獨家但是會在價格上取勝,友商賣一兩萬小米應該能夠控制在5K~7K左右,估計前期黃牛還會加價,所以這樣的小米手機5000塊錢你會買嗎?說實話嚐鮮是絕對可以的,畢竟性價比擺在這裡呢!

拋開類PPT的產品小米有沒有可能主力旗艦上探5000價位呢?說實話短時間內很難,初步估計等5年時間看能不能,因為價格上探並不能一步到位,看看華為的產品定價你就會明白,而且對於別的手機廠商來說華為並不具有參考性,人家有天時地利人和人和,看看華為具備的能力似乎小米一個都沒有?

說到底堆配置做水桶機不可能做到5K這個價位段,除非通貨膨脹,小米的品牌影響力又一般,所以想賣高價就只能做出別人沒有的東西,但是這種級別的研發小米能不能短時間達成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所以小米主力旗艦機短時間內還難以觸摸高端市場。

最後短期內小米推出5000的機型那肯定友商都是要賣10000+的,所以如果小米敢把那臺摺疊屏賣5000那我就敢買!


水哥愛搞機


首先,我特別希望小米能有和華為M系列和P系列一樣的高端系列,小米一直也在推出高端產品系列的手機,特別是今年把紅米獨立出來,小米開始走高端路線,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華為當年推出的D系列不也是很慘淡麼?也是等到P6和MATE7 之後,才奠定了華為在國產系手機的高端市場地位。所以,給小米一點時間,我相信小米會在高端機市場有一定的地位,當然小米的某些高管的一些做法真的有點LOW,畢竟國產機就華為一家並不是什麼好事,百家爭鳴才是最好的市場氛圍。

第二,我看到很多網友說小米拉低了手機的價格?我一直覺得這種說法欠妥,小米沒有拉低任何品牌手機的價格,從始至終都沒有。我在做手機行業的時候是安卓2.0的時候,也剛好是由功能按鍵機到智能手機過度的階段,不得不佩服雷總當時的眼界,看到了局勢。這也是雷總經常說的“順勢而為”。小米一代的時候價格1999元,以當時的配置,這價格簡直是屠夫。但是我們想一想,小米當時賣到和三星,HTC,蘋果一樣的價格?還有今天的“小米”嗎?誰會花5000左右的價格去買一個從來沒有聽過的品牌?況且小米1的設計和做工反正我是不喜歡的。顏值比當時的旗艦低多了。當然2代出來的時候確實眼前一亮,非常不錯。截止現在我也覺得小米2和2S是小米設計最漂亮的手機。雷總高明之處就是硬件最貴的時候,每次的出貨量很低。拉長供貨時間,這樣相應的硬件成本降了下來,還更能造成“一機難求”的現象。這也是後來小米一直被罵的原因之一。這當然也造就了小米的成功。雖然小米賣的很好,價格也便宜,但是蘋果,三星,HTC該賣多少錢還是多少錢。另外手機基本是必備品,必備品都有高中低相應的型號。不要說沒有小米買不到便宜的智能手機,這就是一個笑話。而且因為小米的火熱,其實帶動了很多山寨機的崛起,什麼大米,藍米,反正一堆“米”。線下很多實體店都是掛著“小米”門頭賣“雜米”。小米當時養肥了不少“黃牛”和不良“商家”。山寨機的消失並不是什麼小米的功勞,而是行業的洗牌,別說山寨機,如日中天的諾基亞都基本不見了蹤影。

第三,其實,我相信真正的小米,真正的希望中國企業好的人。是不會相互吐泡沫。兩家公司的營銷,誰沒有海軍,或者誰沒有“水軍”。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厚海大飛哥


高端機一直都是手機廠商的追求,當然,除了蘋果之外,剩下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只能高中低搭配,而真正在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的只有三星和華為。剩下的嘗試過,衝擊過,或者正在嘗試的,都不是特別成功。

小米作為曾經的國內第一,在國內呼風喚雨的那兩年,也希望借勢衝擊高端機市場。的小米note和小米MIX都是這樣。但是與華為mate7 一戰成名不同,小米的mix和note一直是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處境。最後導致了note系列發展到第三代突然變成中端機型,然後沒了下文,小米mix到了mix3也在一片罵聲中慘淡收場。

歸根到底,小米不是不想打上高端機市場,而是小米自己的實力無力支撐他做一部各方面均衡,同時又能保證溢價的機型。小米與華為最大的差距就是科研水平,華為擁有自己的芯片,有自己的閃存主控,有自己的通信基帶,可以說,除了屏幕之外,都是頂尖的存在。華為一年在手機方面投入400億元的研發費用,超出國內所有手機廠商之和,高額的研發費用帶來的,就是獨特的競爭力。而小米在這方面真的不行,不到一百億的研發,還要分給米家的產品和半死不活的松果團隊,剩下的還能給予手機團隊多少東西?小米的產品除了MIUI外幾乎全部依靠供應鏈,但是小米本身對供應鏈又缺少議價權。導致了小米的手機缺少核心競爭力,這也是高端機真正需要的。

另外一個就是小米的性價比模式制約了他發展高端機。小米的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宗旨和極致的性價比,在降低了手機溢價,給予消費者實惠的同時也使的手機缺少利潤。沒有利潤就沒錢進行研發,也就沒有三星,華為那種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對供應鏈的掌握。但是,性價比模式是人人都能複製的。今年的榮耀,OPPO,vivo,甚至三星都推出性價比機型進行窮追猛打,小米的日子不好過,只能想方設法保住基本盤,無暇顧及高端。

因此,不是小米不想衝擊高端,只是小米的科研實力和他的用戶群體無法支持小米衝擊高端。如果有一天大多數米粉能夠接受小米不再發燒,不再性價比爆炸的時候,小米才真正有衝擊高端的實力。


科普警告


小米和華為近兩年取得了不少成就,兩個品牌可以說都是我們的驕傲,華為讓我們在通信方面不再被動,小米讓我們用到了低價高配的手機。

既然小米現在也有不錯的配置,為什麼不像華為那樣推出較高價格的高檔手機呢?雖然說小米和華為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相比華為,小米還是有比較大差距的,如果正面競爭,小米肯定不能輕易戰勝華為,華為有太高的經濟和科技實力,華為肯下大成本在科技研發方面,不是說小米不肯下成本,而是說小米比華為的實力要差一些。就拿配置方面說,配置不單單看使用的是什麼處理器,而是各方面性能,雖然小米有很多型號手機的驍龍處理器可以和華為mate系列相對比,但是除了處理器,基本剩下的各種性能和零配件沒法比。

再說價格方面,華為mate系列屬於高檔機,這是很早就在用戶心中就給出的印象,而小米如果推出某一款手機把價格提高到近萬元或者超過一萬元,我個人覺得購買這款小米手機的人應該不多,也就是說小米還沒有像華為那樣在用戶心中有一個高檔的印象。

雖然小米沒有也很難能推出類似華為mate系列那樣規格的手機但是小米的手機還是很不錯的,各方面性能都很不錯,當然,除了價格和性能,小米對比華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自主研發太少,很多人說小米就是拼湊產品,雖然這句話不是很正確,但是確實小米在自主研發方面要差於華為,各位用戶怎麼看這兩個品牌呢?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你拿華為的價格小米做得比他還好,信嗎?一個才成立九年的公司就進入世界五百強,同時手機價格也是小米給整體拉下來的,要不然不知道你要花多少冤枉錢才買到手機!噴子們,仔細想想,給小米多些包容,理解!小米在探索科技的路上從未止步,小米阿爾法是多麼驚豔,小米開創了全面屏時代,小米手機被其他國家博物館收藏!所有種種都是小米公司也在進步,給小米30年你看看小米雄厚不?價格如此便宜如此親民的最便宜產品,有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同時應該支持祝福小米公司!而不是天天詆譭!


馬達轟鳴聲


方向決定成敗,細節決定輸贏。高端手機,拼的是細節和體驗,拼的是我有的你沒有。

不是小米不推出,而是小米目前還沒有這個實力和華為來抗衡。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可,因為你沒有技術,也沒有自己的議價權,所以價格底才是小米的唯一賣點。從小米上市以來,手機價格不斷在增長,小米的銷量也不斷在下降,說明了一點小米現在做不了高端機。在高端機市場,蘋果華為和三星,已經掌握了90%的份額了。

而高端手機是最難做的,不僅要在細節和體驗上下文章。還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要做大家沒有的,你有的才行。顯然小米,這三點都做不到。所以無法進入高端市場。

最初以為小米是有心要進入高端市場才做是研發芯片的舉動,誰知是為了藉此上市。澎湃s1不僅小米沒有參與研發,是直接從大唐手裡買過來的,上市之後就再也沒有消息了。這樣小米進入高端市場就更難了。

小米目前能做的只能是拼價格拼硬件,在體驗和細節上還要下很多功夫才行。技術才是小米最大的短板。蘋果有自己的os和芯片。華為有自己的麒麟芯片和相機突破技術以及很多可玩性的創新,都是自己有別人沒有的,還有一點華為的os也有了,只是暫時沒有用到手機上。三星也有自己的芯片,有自己的屏幕。而小米什麼都沒有。這也是小米進入高端市場非常難的一點,在國內廠商,小米應該是高端市場銷量最少的一個。Ov一加高端市場的銷量都是小米的好幾倍。因為小米能做到的,其他廠商都可以做到,而其他廠商有的小米確實一樣都沒有。小米用的都是供應商的東西,但供應商的東西誰都可以買到,所以根本沒有議價權。想進入高端就要做別人做不到的。

高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是非常難的。不僅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還有足夠的創新能力。

小米既然選擇了以價格優勢賣自己的手機,那就不要進入高端了。選擇進入高端,就不要說別人賣的貴。你小米自己沒有任何核心,都賣四千,別人那麼多核心技術為啥就不能?所以說小米在說別人之前,就應該考慮自己以後的發展,說別人的價格高,那你就別想再進入高端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