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殲16”是款怎樣的戰機?

趣聞視圖


殲16和殲10C都是三代半的多用途戰鬥機,彌補了殲20大批量生產前我國空軍的戰鬥力真空,這其實是非常合理的也非常符合發展規律的。有些網友見到殲20首飛了覺得殲16可以扔了,這有點操之過急。殲-16以Su-30為基礎,繼承了側衛系列航程遠,載彈量大,能量機動性強的特點,加上配備了我國最新的機載AESA雷達和新的航電設備。加上我軍新型空空導彈,電子戰和廣電吊艙以及對地對海彈藥,在三代半以上的平臺上都是通用的,所以殲16擁有充足的彈藥和武器裝備選擇,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可以說周邊國家,比如印度,越南等國在殲-16機群面前是沒有脾氣的,日本韓國在F-35形成真正戰鬥力之前面對殲-16機群也沒啥脾氣。

目前我們已經有100多架殲-16,殲10B/C超過200架,另有24架Su-35。僅三代半戰鬥機的力量都已經對周邊國家形成了絕對優勢

雖然是三代半戰機,但是目前殲20能用的武器殲16都能用


當然,最終殲-16的採購數量,必然會因為殲-20的量產而減少,不過再服役個20年應該沒問題。畢竟殲20太貴了,而且為了隱身載彈量有限制,還是隻能當做尖刀來使用,撕開口子後髒活累活還得指望它來幹呢。


宣仔


可能很多人以為殲-16戰機是中國國產版本的蘇-30MKK戰機,因為殲-16戰機外形和蘇-30MKK戰機頗為接近,兩款戰機的性能和用途也比較接近,例如均具備較大的作戰半徑、較強的武器掛載能力以及強大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但實際上,殲-16戰機並不是在蘇-30MKK戰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是在殲-11BS戰機這個平臺上改進而來。原因是沈飛當初組裝的是蘇-27戰機,然後仿製出殲-11戰機,最終才逐步推出了殲-11B系列戰機。中國也購買過一批蘇-30MKK戰機,但並沒有引進生產線仿製。所以殲-16戰機嚴格來說是屬於殲-11戰機家族的,其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設計都是參考了殲-11BS戰機,而且殲-16戰機的綜合作戰性能已經明顯強於蘇-30MKK戰機。

殲-16戰機的先進性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的沙場閱兵中,殲-16戰機就排在殲-20隱身戰機後面登場亮相;而在去年空軍發佈的視頻中,殲-16戰機和殲-10C、殲-20隱身戰機三款戰機組成最強戰隊亮相銀屏,這些都足以說明該機的先進性以及未來的重要地位。

從目前曝光的圖片和數據資料來看,殲-16戰機的主要亮點就是採用了國內新型開放式架構的航電系統,裝備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第3代光電瞄準系統,這使得殲-16戰機具備了很強的多用途作戰能力,可以掛載中國國產的全系列新型機載武器。例如不僅可以使用PL-10、PL-15以及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此類空空導彈。還可以掛載國產新型激光制導炸彈、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等一系列對地對海精確打擊武器。殲-16戰機的服役讓中國空軍和海航部隊擁有了世界頂尖的精確對地對海打擊能力,這一點對於中國此前的三代機來說都是比較欠缺的。

殲-16戰機還較大規模的採用了複合材料設計製造,而且全部裝備了國產WS-10B發動機,也意味著中國航發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鑑於殲-16戰機航電系統非常先進,加上其機體空間較大,航程和載重能力都非常出色,所以它還具備了優秀的改裝潛力。目前中國已經在其基礎上研發了專業電子戰機,通過加裝多種電子吊艙和機載電子戰設備,電子戰版本的殲-16戰機已經能夠和美國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處於同一水平。在殲-20隱身戰機加快裝備部隊的時代,殲-16戰機仍然是中國空軍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一款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科羅廖夫


中國的“終極側衛”——殲-16,2011年首飛,2016年裝備部隊,2017年公開亮相,現已大量裝備我海空軍,數量接近100架。殲-16戰機將是我軍空中力量的絕對擔當,地位僅次於殲-20戰機。

在2013年最初網傳圖片中,軍迷們以為殲-16只是一款殲-11BS的改進型號教練機,或者國產版的蘇-30MKK戰機。然而,業界顯然普遍低估了這款雙座型戰機,僅僅從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來看,就是一款標準的三代半戰機。尤其是2017年殲-11D項目下馬後,沈飛將驗證的先進技術,全部加持到了殲-16身上,打造了屬於中國的“終極側衛”。一句話,蘇-35、殲-16之後無“側衛”。

殲-16碩大的機頭容納下了戰鬥機中尺寸最大的有源相控陣雷,擁有更多的收發組件,對第三代戰機的搜索鎖定距離超過150公里,能夠發揮射程達到150公里的霹靂-15空空導彈的最大作戰性能。有源相控陣雷不僅有比較遠的探測距離,而且抗干擾能力強,還能搜索海面目標,讓殲-16具備了對海打擊能力,使得搭載射程超過300公里的國產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2成為可能。

殲-16“大象漫步”

殲-16戰力的提升是全方位的。近年來,我國制導導彈技術突飛猛進,其發展速度與廣度甚至超過戰機本身,而殲-16為大型制導導彈提供了良好平臺。殲-16採用了大量複合材料,戰機空重大幅度減低,國產渦扇-10A發動機推力也強於AL-31F,殲-16戰機的航程與載彈量全面超越了以往的側衛戰機。擁有12個掛點8噸以上載重,其重載掛點能過掛載1500公斤的激光制導鑽地炸彈,專打敵方地下指揮所;可以掛載超音速反輻射導彈鷹擊-91,攻擊敵方地面雷達設備;可以掛載雷石遠程隱形布撒系統,攻擊敵裝甲集群與機場跑道。簡直就是想打誰,就能打誰。

鷹擊-91反輻射導彈

毫無疑問,殲-16是一款多用途戰機,“炸彈卡車”的角色擔當不再辱沒重型戰機的名號。殲-16又是一款標準的三代半戰機,電子戰型號殲-16D正在試飛中,未來殲-16不僅僅擔當重勞力角色,還是殲-20等五代機的最親密夥伴。

如此強悍的性能,第一時間受到海空軍的同時青睞,兩軍爭相裝備,搶沈飛的產能。空軍看重它的航程與殲-20匹配,電子戰能力可為五代機加持,彪悍的對地攻擊能力可為殲-20補刀;海軍看重它的對海攻擊能力,是全面替代殲轟七的最佳選擇,空中加油後甚至可以觸及第二島鏈的戰略目標。


紅龍軍團長


圖注:殲-16使用國產渦扇-10A發動機

雖然殲-16最近藉著空軍宣傳片火了一把,但該機其實很早就開始研製了,2011年10月17日在瀋陽首飛,2013年初有試飛照片在網上流傳,當時坊間才知道該機的存在,並將其稱之為“國產化蘇-30”。2014年,殲-16開始小批量轉備空軍試訓基地,並於2016年正式列裝空軍作戰部隊,之後於2017年建軍90週年閱兵式上正式亮相,出場順序排在殲-20戰鬥機之後,可見空軍對殲-16的重視程度。

圖注:空軍宣傳片中殲-16戰鬥機與殲-20一起訓練

雖然坊間傳言稱殲-16是“國產化蘇-30”,但這其實是對殲-16的誤解。殲-16的外形確實與蘇-30MKK極為相似,甚至在研製時也借鑑了蘇-30,但該機卻並不是簡單的將蘇-30MKK國產化,甚至不是在蘇-30MKK基礎上發展的,而是在殲-11BS雙座型戰鬥機這個平臺上發展的。不過殲-16的功能與蘇-30倒是十分相似,都具備較大的作戰半徑、較強的武器掛載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既可空優作戰,又能對面攻擊。

圖注:空軍裝備的蘇-30MKK戰鬥機

事實上,研製殲-16就是為了逐步取代進口的蘇-30。目前國內裝備有100餘架蘇-30系列飛機,包括空軍的蘇-30MKK和海軍的蘇-30MK2,第一批蘇-30MKK是2002~2003年交付的,第二批蘇-30MKK是2004~2005交付的,海航的蘇-30MK2是2005交付的。這些飛機平均服役年限超過10年,因為訓練強度大,所以摔了不少,再加上航電設備比較落後,所以以後肯定會被殲-16全部取代。

殲-16最大的亮點就是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太行”發動機,電子戰能力、載油量和掛載能力也比蘇-30強,而且可以和國產武器無縫對接,綜合作戰能力和發展潛力都比較好,所以才被空軍如此重視,直接和殲-20搭檔。


兵工科技


殲16開始大批量生產?外媒認為解放軍打擊力猛增

北美外媒認為早在去年,也就是2016年中國就開始了殲16的量產。早在2011年,外媒就發現一種類似於蘇27UBK的教練機,當時就判斷為殲16的原型,並不是殲11BS(兩者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殲16是蘇30MK2的山寨版本,我方進行了很多技術上的改良。這是強悍的雙座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以滿足海軍航空兵的需要。

這麼多年來,殲16沒有量產的記錄。哪怕是在殲11B停止生產的情況下,殲16仍然沒有大規模生產。外媒認為,限制殲16生產的原因主要還是技術問題,包括:發動機質量問題、零部件質量問題、整機的妥善性問題等等。

在2016年底,外媒通過衛星圖片判斷瀋陽飛機公司生產了14架殲16,都是雙座型號。外媒開始推測是海軍訂購的,但現在看來海空軍都會需要這些飛機。如果殲16成為海空軍共同需求,那麼預計產量會很大。

外媒預計殲16年產量至少是14架!

目前我軍空軍有不少強5,海軍則是有不少殲轟7。

強5是單純的攻擊機,各方面性能都已經非常落後,在現代戰爭中的意義非常有限,早就應該淘汰。

殲轟7也就是飛豹的性能相對較好,具有5噸的載彈量,作戰半徑也可以達到1500公里,可以發射多種導彈。

不過,殲轟7的空戰能力很差,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一旦遇到敵人戰鬥機攔截,殲轟7就很危險,必須有戰鬥機護航。

況且,殲轟7的可靠性不高,這10年來墜毀過多架,也該逐步淘汰。

之前是沒有合適的現代化戰機進行更換,現在殲16自然就是做好的代替品。

殲16和它的原尊蘇30MK2一樣,是多用途戰鬥機,可以攜帶PL-10格鬥彈、PL-15中距彈、遠程反輻射空空導彈,具有很強的空戰能力。

自然,我軍的殲16仍然側重對地對海攻擊。

未來,制空權會由殲20、殲10B/C負責,對地對海攻擊則主要由自產的殲16主打。

殲16可以配備新式相控陣雷達,攜帶諸如鷹擊12,、鷹擊18等導彈。鷹擊12的射程超過300公里,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是比較先進的反艦導彈。

同時,殲16也可以裝備各種精確制導炸彈,有很強的對地攻擊力。

而殲16載彈量高達12噸,作戰半徑1500公里以上,具有很強的攻擊力和一定空戰能力,這是強5和殲轟七不能相比的。

外媒認為,隨著殲16的量產,殲轟7陸續會被淘汰,逐步停產。

不過,殲16在短期內仍然不可能挑大樑,不然也就沒有必要購買蘇35。

即便如此,殲16的量產對於解放軍來說仍然是好消息。


薩沙


殲16是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制造所研製的一款重型雙發雙座戰鬥轟炸機,其基礎是殲11,部分來源於購買的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的蘇-30mkk。

從設計思路上來說,殲16是彌補中國空軍對地攻擊能力和對空作戰能力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的短板,其根本戰術應用,是與殲20形成集群搭配,使用數據鏈進行A射B導的體系化作戰方法。因為殲16擁有非常強的掛載能力和自身戰鬥能力,尤其是能夠同時搭載對空對地武器,因此被人們稱為空中炸彈卡車。

在飛機裝備上,殲16採用了殲11使用的中央升力體佈局,在保證有良好的氣動外形的同時,進行了稍許改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航電和飛行控制系統的升級,殲16是中國為數不多裝備了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而且採用雙座設計,大大提高了戰鬥機的綜合作戰性能,尤其是武器的發射能力。

在武器的掛載上,殲16可以掛載中國除了彈道導彈以外的幾乎所有種類的導彈。當然,這只是個誇張的說法。但是,殲16可以掛載所有中國空軍戰機所能掛載的武器,無論是霹靂系列的空空導彈,還是鷹擊系列的空艦導彈,亦或是是雷石激光制導炸彈,通通都能裝上“炸彈卡車”。(利刃-AL)

當然,如此強悍的配置,殲16也成為了中國空軍序列除了殲20以外造價最高的飛機,6億人民幣一架的飛機,這不是一架簡單的飛機,它是在天上飛的人民幣呀!

但是,較高的性價比,能夠與殲20完成戰術搭配,強悍的綜合對地作戰性能,以及海陸空三體皆備的進攻能力,這些都使得殲16成為中國空軍必不可少的先進優秀戰機。


利刃號


殲—16是我國在殲—11系列基礎上研發的一款新型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轟炸機,我國稱為殲擊轟炸機。按代劃分:屬於三代半(俄羅斯劃分標準:四代半)多用途戰鬥機。

2013年初,我國首次正式對外公開該戰機。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中,首次以戰鬥編隊形式露面,標誌著其正式加入部隊、服役。其具有對空、對地的雙重打擊能力,用以替代我國的殲轟7系列,以提高我國在這方面的打擊力。

根據公開的相關資料,簡單來說說殲—16戰機的性能、參數。其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同時識別多個目標信息、並對其發起攻擊。它的最大特點是:遠距離超視距攻擊,強大的對海、對陸攻擊能力。最大載彈量12噸,可掛載鷹擊62、83空艦導彈。其雖然不是隱身戰機,其性能卻極其優越,與美國的F—15E戰鬥轟炸機性能相當。氣動外形與蘇27基本一致,略優於美國的F—15E。

發動機為國產渦扇10A發動機,超音速飛行,最大航程約4300公里。掛載武器:一、空空導彈——霹靂10、12、13等。二、空艦導彈——鷹擊62、83、12等。機高:5.6米,長:21.19米,翼展:14.7米。

另外,還有就是殲—16的電子版:電子戰機。根據軍事專家介紹(具體哪位,記不清了),其與美國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的性能應該相當,具備寬頻信號的感知、識別能力。採用渦扇—10B發動機,推力略有提高。在掛載電子吊艙後,還可掛載彈藥,有一定的自衛能力。

此外,據透露,殲—16還採用了部分四代機的技術,具體資料不知。

綜合來說,殲—16改變了我國空軍的現狀,是我國向攻防兼備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標誌,與殲—20戰機等可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儒道之主


殲-16怎麼樣?這麼說吧,美國F-15E“攻擊鷹”,想必皆耳熟能詳的了,之在中國就是殲-16,地位一樣的。我們知道四代機沒有出世前,F-15正是美國空軍主力戰鬥機,發展之初揚言沒有一克重量用於對地攻擊,通過實戰認知到這是一個十分錯誤的概念,如一隻飛快追逐獵物的豹子,使盡渾身解數看似獵物到手卻無福享用,因此一直引領全球空軍發展的美國空軍在走了一段不小的彎路後,適才轉變思想,發展出F-15的多用途型號,普惠為此巴心巴肝,此前的不給力使F-15和F-16長期成為機庫皇后,發展多年終將F-100發動機改造升級做F100-PW-229,推力大為增加至13.2噸,F-15E的航程增至3600千米,作戰半徑1500千米,在海灣戰火積了威,從此每見它扎堆擺譜,滿足了家用,購買了210多架,而且這些年大量外銷,使用至今因四代機問題多多,每能見之一馬當先,出手頻頻,殲-16亦然。

評價兩極化。喜歡的無可無不可,什麼最強大的雷達,最強大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以及威力無比的精確制導炸彈,誰見了?完全將它神話沒必要,但誰要成心滅它的威風,漠視它的存在,也是要崴泥的,比如它可實現數據鏈鏈接,融入空軍一體化,信息化程度高,智能水平也有了質的提升,整合最新航電技術等自是可期的了,體系化下的殲-16,技術狀態就對本世紀初來講,有一架變成N架之效,目之所及,所向披靡。關於殲-16冰火兩重天,原因正在於完全不知體系作用之強大,不知三代半為何物,順嘴一謅,三代對四代,打得過嗎云云,就是還不能對當代空軍作戰思想有個大致瞭解,以己昏昏使人也昏昏,如此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評價和看法,使不知者還以為三代機早就是過氣的裝備呢,實事上完全不是這樣。

知我者謂我心憂。我們的蘇-30MKK引進得早,機體見老,國產“飛豹”疲態漸顯,如果我們不能成功打造一款遠程戰鬥機,即要面臨海洋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這是發展殲-16的根本所在,從空軍型譜上分析,著實也需要這樣一款戰鬥轟炸機,為四代機配套,就是人們現在熱議的殲-20最佳搭襠。當殲-20把門踹開後,殲-16正要殺進去一頓虐施,可見殲-16型號發展之重,去年亮相朱日和,傳唱多年的殲-16終於露出了燦爛笑容,沈飛人蠻拼的,請不要再講什麼蘇伊霍斯基這樣傷感情的話,作為國家最早的戰鬥機生產與製造大廠,不得不說經過幾十年發展,今天所表現出的技術水平還是蠻高的,其發展出的殲-11系列戰鬥機正在支撐著共和國的天空。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道的實在是亂講一通。

九轉功成。羽化登仙,正是一件細思極恐之事,非常不容易,不是說把蘇-27KUB雙座教練機,改把一下即稱成功了,這裡頭的事多著呢,可以講是脫胎換骨,全新打造的一款三代半戰鬥機,如若不然,就憑蘇-27KUB的小身把骨,根本無法承受載彈量大、航程遠之重。使命所設,必欲極細的上乘的功夫,使用最前沿設計追求,方能實現一個型號的根本轉變。看著像,大致差不多,說像就是,不是也是,這種討論沒意義,如之蘇-27的脊樑骨,是承受不起戰鬥轟炸機的高載荷的,注滿油的翅膀,必進行重新設計,等等,我們看到前連起落架也換成了雙輪,為得正是提高最大起飛重量以後,能夠承受起降的壓力,再比如國人盡知的航發,換成WS-10以後如何模樣?推力絕不下13噸!沈飛人二十多年折騰,可不是白給的,以為已經九轉功成,取得中國第三代重型戰鬥機非常傲嬌的成就,完全可以與美製F-15E一較高低。


魂舞大漠


殲-16是僅次於殲20的先進戰鬥機,其先進性主要體現在“航空電子系統強大”,“機載武器”,“航程遠”,“載彈量大”這幾個方面。殲16戰鬥機的整體性能與F/A-18E/F,蘇35相當,略高於颱風,陣風。

殲16戰鬥機是參考了蘇30MKK,利用了我國最尖端的技術打造而成的,在服役的過程中也沒有停下改進航空電子系統的腳步。可以說,殲-16戰鬥機的航電系統並沒有定型,而是在分批次進行著改進,既然如此,那麼殲-16戰鬥機的性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強。



殲-16的航空電子系統性能強悍!

殲-16戰鬥機安裝了我國607所研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雖說該雷達早期有些問題,但時至今日,早已被徹底解決了。早期時候,殲-16最多的是演練對空作戰,很少演練對海對陸攻擊。而今天,殲16是真正具備了對陸,對海,對空攻擊的能力。目前來說,在相控陣雷達的研究上,我國和美國在同一層次上。所以說,殲-16的雷達系統也是很強的,最起碼和AN/APG-79的性能相當。


殲-16戰鬥機上還裝有紅外探測器,也就是所謂的EOTS系統。該系統具備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蹤功能。除此之外,殲-16戰鬥機的電子戰能力也不弱,要知道殲-16電子戰版本的已經多次露面了,既然以我國現有的技術能夠研製出符合電子戰飛機所需要的一系列電子設備,那就證明,我國的機載電子戰系統的性能必然十分強大。

殲-16戰鬥機的機載武器先進!

殲-16戰鬥機可以掛載霹靂-15中遠距空空導彈,霹靂-10近距格鬥導彈,KD88空地導彈等武器。霹靂-15空空導彈的射程在150公里左右,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而霹靂-10導彈的射程為20公里左右,最大機動過載為60g。目前沒有見到過殲-16掛載反艦導彈和反輻射導彈的圖,殲-10C倒是掛載過鷹擊-91反輻射導彈,而殲轟-7也掛載過反艦導彈。殲-16作為一款多用途戰鬥機理應可以掛載這些導彈的。不敢說一直傳言的某飛沒有解決蘇系戰機的跨因素陷阱,以及機身強度不夠是真是假。


殲-16戰鬥機的航程比較遠!

作為重型戰鬥機來說,殲-16的航程和載油量都比較大。殲-16的作戰半徑在1500千米左右,航程近4000千米。一般來說,戰鬥機在執行任務時,並不會滿油滿彈起飛。蘇30MKK內部郵箱的載油量為9.7噸,而殲-16戰鬥機在製造時,不知道是否增加了內部郵箱的容積。實際上,蘇系戰機被人詬病的機背減速板,終於在蘇35身上不見了。而殲-16的機背上還依然存在著。估計內部載油量和蘇30MKK相比沒有什麼提高,唯一的優勢就是殲-16使用了複合材料和更加先進的電子設備以減輕了重量,在航程上會略有超出。


殲-16戰鬥機的載彈量大!

蘇30MKK的載彈量為8噸,而殲-16使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進行了減重,外加上相控陣雷達替換掉蘇30MKK的舊雷達,整體上減重也是很可觀的。即便如此,相對於蘇30MKK來說,也輕不了多少。如此一來,殲-16在其他性能不變的情況下,其載彈量能夠達到9噸就已經算極好的了。

總得來說,殲-16可以依靠其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和遠射程的空空導彈,獲得四代機以下的絕對制空權。(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殲-16是沈飛借鑑蘇-30MKK的機體結構後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多用途戰鬥機,基本可被視為國產化蘇-30MKK大改。

在我軍裝備體系中,殲-16屬於全天候重型打擊戰鬥機,能深入敵人後方打擊敵高價值目標,還能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同時具有很強的空戰能力,相當於美國空軍的F-15E。

殲-16在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全新架構的國產航電。

雖然官方並未公佈雷達的任何信息,但根據近年我國在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上的發展(如研製單位宣稱為“梟龍”設計的KLJ-7A雷達達到APG-81的水平),該雷達的性能很可能憑藉更多的收/發模塊而超過APG-77。

殲-16的光電瞄準系統採用第3代凝視型前視紅外傳感器。從殲-16電子戰改型來看,該機的航電系統採用開放式架構,不僅便於升級也方便更改用途。

2、通過電子設備和複合材料零件上的減重,以及換裝國產WS-10B發動機,提高推重比。

3、掛載多種新型國產武器,如PL-15和PL-10以及不知名的國產超遠程空空導彈。殲-16已經證實能夠掛載的武器有霹靂-15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霹靂-10近距紅外製導空空導彈、以及一種不知名的國產超遠程空空導彈。

除了述三種新型導彈武器外,殲-16全機的12個掛點還能掛載我軍現役的多種衛星和激光制導炸彈、火箭彈、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從航電先進程度和總體作戰能力看,殲-16除了沒有矢量推力發動機外,在先進程度和作戰性能上全面超過印度蘇-30MKI和俄羅斯蘇-30SM,與F-15E家族的最新改型F-15SA相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