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84年考上的本科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大學水平?你怎麼看?

燕山之子753


沒有可比性!

1.不同地域、不同時空招生指標不同!

2,試題難度不同,84年高考數學12道題,其中兩題是選做拔高題,前面幾題是現在初中的中考題難度。可推測其他學科難度更一般了!

3,現在雖然擴招,但985院校依然考取難度極大。不能用最低分數線衡量判斷"今不如古"!



用戶98966757794


我也是84年參加高考,成績484分。

其中,數學73,語文98,物理97,化學63,英語69,生物27,政治58(記不太準了)。數學成績在班裡第1,全校第2名,自我感覺挺好。進了一所軍校的計算機專業,是現在的985。

入校後很久才發現,我們專業60多人,數學上100分的50多個,我的成績倒數第5,頓時渾身冒汗,太恐怖了。


雙木衝C


本人84年參加高考,當年總分為640分,本人文科總分455落榜,數學110分,英語88,.政治71,語文61,歷史64分,地理61分,全國文科當年招生1點9萬人,比理科少得多。論考試難易程度也許不能和現在相比,但論招生率來言,絕對是現在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難,那時一個村,一個鄉,偏僻的地方甚至一個鎮或縣都難考一個大學生。聽 說我們湖南當年有一個縣高考一個大學生都沒考上。


用戶301463036155


我就是那年高考的,考了412分(座標貴州,重點大學是420,貴州是360),可以上貴州任何學校,但因當時高考志願是重點——省外——省內——大專——中專,有個親戚想幫忙讓我讀貴工的工民建,檔案被外省學校先提走沒弄成——我在所上大學班裡的分數是到數第三(後兩都是貴州的),湖北,江西,河南等當年的中專都超過420,幾個高分同學在貴州可以上除了清北復外的大學,可見貴州教育水平差太多。對了,那時候有相當數量的大學不在貴州招生,且大學總數好像才700多所,還是比較難上大學。


苗嶺山哥


本人84年理科應屆高考,語文89,數學61,物理85,化學87,政治77,英語92,生物40(總分50),總分531,有幸考取當年的重點大學,現在叫985。數學是最難的,有些女生考試出來都哭了。我的物理是全縣裡第一名,總分全縣第二名。轉眼三十多年了!


攜你同行666


83年高考,江西農村鎮上中學,文科,班上24人,8個一本,加其他總共考上16人,理科班50人左右,考上接近40人,含中專,考上的有清華,復旦,哈工大,西交大,武漢大學,華東師大等也有不少師專中專,那年全國統一卷,含中專全國錄取率23%,文科還要低一些。我文科501分,江西大學。想復讀,因為那時規定,被錄取不去第二年不能高考,所以去了,後悔一輩子。


老羅10


我83年以462分(省線415)考上太原理工大學,心儀的專業建築學,共20人,高出同校其它專業20-30分。那時是選專業比選學校還重要。要論與當今的可比性,就是我們這代大學生是不戰而勝的一代,(競爭對手少)上面只有5-6屆的競爭有時還碰不到。那時單位叫我們科班生,還是比較稀缺。與當今的比,就是我們那時比現在得到鍛鍊機會要多(很快要挑重擔),心情上也會爽不少。。。


弘原文化


80年考上重點大學本科,還需要初考。小學讀了五年半,從春季畢業改為秋季畢業因而多讀半年,初中三年 ,高中兩年 ,鐵路子弟 ,均就讀於鐵路子弟學校,沒受到文革衝擊,按部就班讀完高中。那年高考錄取率百分之八,包括中專,因為初考已經篩下三分之二,實際錄取率百分之三。哪個年代高考競爭沒那麼激烈,只有認真學的基本都能考上,這裡所說的認真學習和刻苦學習差距巨大,基本不上我晚自習,寒暑假玩翻天,關鍵是好多人沒有認真學習,受大環境影響。以我那時的我學習認真刻苦程度,現如進今連三本都考不上。


天命之年123


那個年代的本科生不一定有現在的本科生知識水平好,只所以那時候本科生牛逼,主要還是那個年代人們普遍文化程度低,大學生數量少,高校數量更少,那個年代別說本科生,就是中專畢業出來國家都包分配工作,有種優越自豪感,中專畢業在單位都是幹部身份,考上中專以上的學校就意味著鐵飯碗,挺牛逼的,因為那個年代打工的少,能有個正式工作就代表是吃國家飯的人,而現在就是北大清華畢業都得自謀職業,現在就是考上985都感覺沒有什麼值得自豪的,出來還得找工作,所以沒有可比性


荷塘月色我心飛翔


我是84年的最後一批2年制的高中畢業生,考上了當時叫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的招生目錄中的第二批大學,現已合併成武漢理工大學。當年的本科生,與現在的本科生沒法比較的,只能說當年考上的比率還是比較低的。而且當年能考大學的,已經在高中生中淘汰了相當一部分學生,所以錄取率也沒法比較。如果一定要比,與現在的一本差不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