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屈宏斌:中國過早去工業化會增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近年來中國的第三產業大幅擴張,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力量,但過早去工業化會增加中國經濟結構拉美化的風險以及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1月5日,屈宏斌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表示,回顧過去百年,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國家的地區,在工業化擴張的高峰期,工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都超過25%,有的甚至可以達到35%。但現在中國工業就業人口占比僅在15%左右,和巴西和墨西哥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比較相近。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按照世界銀行官網的數據,中國2018年的人均國民收入是9770美元,屬於中等收入偏上國家。

“過去五年,第一和第二產業不僅沒有新增就業,人數還在下降。第一產業下降是長期趨勢,也是我們追求的城市化目標。但是第二產業也出現大幅下降。”屈宏斌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2018年末,我國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為17255.8萬人,較2013年末減少2005.0萬人,下降10.4%;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21067.7萬人,較2013年末增加4726.2萬人,增長28.9%。

“言外之意,過去新增就業裡幾乎200%都是來自於服務業。按照這個數據,可以百分之百確認,從2013年以來,服務業已經取代工業,尤其是製造業,成為吸納新增就業的唯一力量。”屈宏斌說。

他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年裡新增服務業就業,絕大部分不是出現在軟件業,也不是金融業和房地產,而是湧向了零售和住宿這些所謂傳統低端的服務業,比如開網店、送外賣等。

“這個現象所帶來的問題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的勞動資源實際上是從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第二產業轉移到了勞動生產率較低的第三產業。”屈宏斌指出,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或經濟體能保持勞動生產率不斷增長的一個關鍵點是持續不斷地把勞動資源從效率較低的行業向較高的行業轉移,“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恰恰相反”。

屈宏斌指出,勞動力和先進機器的結合大大提升了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因此製造業是一個國家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直升電梯”。中國經濟的發展程度離發達國家還有一段差距,這時候過早地去工業化,讓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吸納新增就業的主流,很可能是禍,而不是福。

“這不一定在未來幾個月或者一年產生危機,但很可能是一個慢性毒藥,使我們的勞動生產率越來越下降,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