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戰德軍是怎麼丟失制空權的?

會飛的狼829


德軍最大的問題就是打不過P-51野馬戰機,在1944年當10個P-51野馬大隊出現在歐洲以後,德國空軍迅速被野馬戰機掃蕩一空。

P-51戰機有一個德軍幾乎無解的戰術,就是p-51先升空,然後打擊德軍機場,德軍反擊則失去讓戰鬥機升空打擊盟軍轟炸機的時機。德軍不反擊,則放棄了升空打擊盟軍轟炸機的機會。

P-51戰鬥機出動了13873架,擊落敵機4950架,擊毀地面敵機4131架,就是因為它有這樣的實力,所以P-51號戰鬥機才被譽為“殲擊機之王”,在西線上空,完全對德軍戰機是單方面大屠殺。

P-51戰機出現以前,轟炸德國的,都是慢速轟炸機,根本沒有護航,結果德軍高射炮和空軍一頓揍,到了P-51野馬戰機出現以後,德國空軍的末日就到了。特別是杜立特出現在歐洲以後,P-51戰機的威力被髮揮到了最大。僅僅一個星期,他就讓德國空軍基本從天空中消失掉了。

杜立特和野馬戰機就用了1個星期,就幾乎清空了德軍那些王牌和超級王牌飛行員,德國空軍就再也組織不起任何有規模的攔截活動了,德國的天空就此徹底地向盟軍敞開了!

到了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德國空軍就只敢出動2架飛機去轉了一圈,都沒有發射一發子彈,就撤了。已經完全被P-51野馬戰機打崩潰了,肆虐歐洲多年的德國空軍,被P-51野馬戰機閃電般功夫就清空了。


深度軍事


德空軍制空權的丟失,原因有一下:

首先還得歸功於領導層的錯誤,首先是希特勒,42年中,在美間諜就給希特勒講述了美將投入B17和B24投入對德國的戰略轟炸,並帶來詳細的飛機基本情況的說明,但狂妄的希特勒根本不重視,並斷定這是美方的“套”,但事實是這些飛機在美已家喻戶曉了。

其次,在42~43年左右,美英戰略轟炸的初期階段,德國空軍領導層(主要責任是戈林),對戰略轟炸的潛在威力及美國國力認識不足,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空軍實力。在美英戰略轟炸逐漸擴大規模、效果漸漸體現的關鍵時間段內(43年),沒有做出有遠見的決斷,把空軍及時轉型(變成防禦性空軍),依然想靠戰鬥機部隊的“攻勢”阻止美英的戰略轟炸,由於軍隊內部的臃腫官僚扯皮,依然沒有能做到西歐的空軍力量統一指揮和航空工業全力跟上戰爭的步伐。至44年,美英的戰略轟炸已呈現不可阻擋之勢時,德空軍戰鬥機部隊精英損失巨大、大量飛機和燃料工廠被毀、新飛機新武器的研發一再遇阻,就算有潛力的me262和ar234等品種,由於受各方面影響,也只能是曇花一現,無力扭轉戰事。而在這一年,雖然德國空軍和工廠拼盡全力,但失敗不可避免。

最後,空軍失敗的原因除領導的原因外,自身國力不足也是失敗的主因之一……


探測衛星A


在東線,即便面臨蘇聯空軍還一樣多的戰鬥機,德國空軍也沒落下風,更好的裝備、更好的訓練、更好的戰術,德國空軍的王牌們,其戰績大多來自於東線,但在西線,德國空軍遇到了另一種困境。

相比東線的低空空戰,西線以攔截美英轟炸機為主的高空空戰對德軍十分不利,德軍飛行員在西線輕易就能打下多架蘇聯戰鬥機,但面對堅固的美軍B-17和B-24,這要困難的多,雖然採取了多種戰術和新裝備,但德國空軍從未找到對付美軍轟炸機編隊的有效方法,更不要說後期P-38/47/51戰鬥機可以提供的全程護航了。

實際上,在感到缺乏燃料之前,德國空軍就已經失去了西線的制空權,連續不斷的截擊美國轟炸機群,德國空軍飛行員損失慘重,看記錄,大量的王牌都是在西線隕落的,實際上,在戰爭進入持久作戰後,德國空軍的訓練體制就已經決定了其失敗,德國空軍無法訓練出大量的飛行員以供消耗,熟練的王牌飛行員只能在前線戰鬥到死或者戰爭結束,這跟美國人不一樣,美軍飛行員在達到一定戰績後,會被留在後方,將寶貴的空戰經驗傳授給菜鳥們,而到了戰爭後期,德國空軍的新飛行員們已經沒有足夠的學習時間,面對訓練更好的美英飛行員,註定其悲劇下場。

面對難以攻擊的轟炸機和性能已經超越德國空軍的美國戰鬥機,德國空軍很早就意識到戰鬥沒有希望。至於所謂的缺乏鋁材,這個是不對的,實際上,德國各大軍工廠面對盟軍轟炸,早就自覺保存了大量原材料,德國軍工生產甚至在飽受轟炸的1944年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戰爭後期,大量的戰鬥機被生產出來,但由於缺乏油料以及運輸系統癱瘓,只能停在機場上挨炸。


深遠防務觀察


如果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讓美國參加二戰,德軍就不會丟失制空權。

希特勒打完英法,是想修整到1945年再打蘇聯,可斯大林胃口太大了,得了波蘭一半領土,波羅的海三國還不止步,還想吞併芬蘭,還要羅馬尼亞,匈牙利亞部分領土,還要向地中海發展,讓希特勒不得不提前對斯大林下手。

“巴巴羅薩”計劃前三個月,德軍已消滅了蘇聯最強的有生力量,打的蘇聯海陸空懷疑人生,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斯大林都向希特勒三次求饒了。

如果沒有美國加入,給蘇聯源源不斷的支持,斯大林早堅持不住了,因為技不如人,運動戰打不過德軍,只能死守待援。

美英實行對德的戰略轟炸,引發了德空軍不能更新換代噴氣式戰鬥機,才使德軍失去制空權。


光芒萬丈34957


其實對於德國人來講,德國有一大批的超人飛行員,這一點大家都聽說過,在德國軍隊內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機會敵方戰機數量超過100家以上的飛行員有100多人,要知道就是100多人紀錄的飛機就有1萬多架,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這100多個人滅了一個國家的空軍。

但是這種戰績是需要代價的,一方面,前蘇聯老鐵夠給力提供了一大票的數量龐大,但是戰鬥力低下的空軍部隊給他們刷了戰績,另外一個方面這些空軍的戰鬥人員每天需要執行的任務,都令人咋舌,你比如說米西亞哈特曼,這位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空軍戰鬥機駕駛員,曾經創造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個人擊毀戰機數量達到350多架,翻開他的作戰記錄就會發現這個人執行的空中任務超過了500多次,較同期的前蘇聯和美軍的飛行員,這個執行任務的數量是其他同類型的飛行員的數量的數倍乃至數十倍以上。

這個和德國人需要執行的作戰任務有很大的關係,德國是兩線作戰,尤其是空軍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陷入到兩線作戰的麻煩之中,在這之後甚至陷入到了三線作戰的窘境,(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所以德國空軍需要執行的作戰任務更多,需要面對的對手更多,但是德國人一共也就那麼多人。

這和飛機的質量無關,我們看了一下戰爭後期日本方面的空間,雖然也有一大批的空軍飛機使用,但是這些飛機的駕駛員技術實在是太菜了,有的飛行員甚至只是學過一些理論性的指導,摸著飛機不到一個小時,然後就被拉上戰場進行作戰,結果馬里亞納火雞設計大賽大家都聽說了。

優秀的飛行員是一個國家空軍的寶藏,如果沒有了這些優秀的飛行員,駕駛飛機疾病的飛機性能再差,你也不可能打造出來一隻強悍的空軍部隊,那你的制空權喪失,這是時間上的問題。

德意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幾乎把自己的鮮血都給流乾了,美國人,前蘇聯都能夠同批死啦起大量的空軍部隊,甚至於可以用飛機撞飛機的方式,以一換一的形式不停的重創德國的空間,而德國空軍的沒有辦法短時間之內補充那麼多的人員,即便德國的bf109創下了活塞式飛機單產的紀錄之王,生產了大概3萬多架,可是德國空軍的那些飛行員實在是沒有辦法跟得上這麼劇烈的消耗,再加上戰爭後期美國為了遏制德國空軍實施的戰略轟炸。

德國的飛機產業幾乎陷入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僅資源沒有辦法供應,甚至為了躲避大轟炸,把飛機場設到了山洞之下。

所以二戰德軍逐漸的也就丟失掉了自己的制空權,這個和政策無關。


漩渦鳴人yy


實際上二戰德國空軍為什麼會敗的如此窩囊看看他的統帥“大肚子”戈林就行。戈林讓德國空軍做了兩件比較大的事,但都讓他顏面掃地,一次就是用空軍解決撤退到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另一次就是讓德國空軍元氣大傷的不列顛之戰,這兩次都在希特勒面前把牛逼吹下了,但是都慘遭打臉,並且第二次還把門牙都崩了。

一戰時的王牌飛行員,德國空戰英雄戈林曾經擊落過22架飛機,後來成為希特勒極為親密的戰友,渾水摸魚坐上了第三帝國空軍元帥的寶座。

早在進攻蘇聯之前,希特勒與英國進行了媾和,不過遭到了丘吉爾的斷然拒絕,後來德軍開始決定對英國實施“海獅計劃”登陸本土。但是進攻英國需要穿越英吉利海峽,英國沿岸的雷達和皇家海軍都是德國必須除掉的目標,它們的存在會讓德國海空軍惶恐不安。而進攻英國必須要摧毀英國的雷達和空軍基地指揮部,於是開始了長達3個月的不列顛空戰。

不列顛之戰讓德國空軍損失了1700多架作戰飛機和6000名飛行員,英國則損失了900多架飛機和414名飛行員,可以說德軍完敗。

這第一次的巨大失敗和損失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戈林保持一戰空戰的觀念,輕視雷達和遠程奔襲的問題,第二方面想單獨利用空軍就徹底擊垮英國,輕視和輕敵讓德國空軍蒙受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不列顛空戰的最終成績是炸燬了英國大約100多萬棟房屋和86000名平民的傷亡。

英國本土士兵展示被擊落的德軍戰機殘骸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空軍和陸軍一樣橫掃了蘇聯土地上的一切,它們攻擊蘇聯空軍基地,摧毀了大量的蘇軍戰機。但是從1941年9月起,德軍的步伐開始慢了下來,蘇軍的抵抗開始變得頑強,寒冷的冬季來的格外早,讓整個德軍的後方開始凌亂起來。在前線的戰鬥機和飛行員都是德國空軍的精銳,但是後方的行政部門由於“官僚主義”執行力太差,讓前線部隊很難發揮戰鬥力。

德空軍地勤人員正在給HS-129攻擊機裝填30毫米機炮炮彈,這款戰機在蘇德前線被大量使用。

到1941年12月,空軍迎來了第一次蘇軍的反擊,損失慘重,他們不再像初期那樣如入無人之境,後來做起了為陸軍空投補給的任務,不過總體在整個東線德國空軍的成績還是比較好的。在1942年2月,西線開始出事了,德雷斯頓遭率先到英軍大規模空襲,1943年科隆、漢堡等城市相繼遭到毀滅性轟炸。英軍裝備了美國B-17“空中堡壘”等新型轟炸機,經常出現“千機大轟炸”的場面,這讓德國空軍的戰鬥機對其束手無策,非但沒有阻止轟炸,反而德軍飛行人員和戰鬥機開始告急。致此戈林的名譽掃地,備受平民指責,希特勒也開始剝奪其權利。

更為致命的是德國戰略資源已經開始趨於枯竭,盟軍掉一架飛機的同時可能國內已經制造出了一百架新戰機。


德國空軍在最後猶如德國所有的一切一樣,V型導彈、虎王坦克、噴氣式戰鬥機,雖然這都是逆天的存在,但是在浩瀚的盟國大軍面前杯水車薪,沒有一款武器解救得了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國。

德國後期的科技出現了讓人驚訝的發展,ME-262是人類航空史上第一次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

我是軍武奇兵,謝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戰武奇兵


對於空軍來說,最重要的戰鬥力是飛行員,由熟練飛行員駕駛的高性能戰鬥機才是強大的空軍戰鬥力。

德國空軍在二戰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威風八面,所向無敵。一個是德國擁有一流的飛機同時還有一隻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隊伍,雖說在不列顛空戰中損失慘重,尤其是損失的6000多機組人員可以說是使德國空軍傷了元氣,不過,在對蘇作戰開始的時候,德國空軍還是拼湊了3300架作戰飛機進攻蘇聯,而當時的蘇聯在西部部署了將一萬架飛機,不過蘇聯的飛機大部分是老式的伊15伊16這種應該淘汰的機型。

開戰第一天,蘇軍有約1800架飛機被擊毀在機場,而且由於蘇軍的機場很多處於德軍第一波衝擊的距離內,所以損失了大量的飛機。不過蘇軍的飛行員損失不大,雖說這些飛行員和德軍相比都是菜鳥,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蘇軍的菜鳥飛行員逐步開始能夠和德軍空軍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對抗,德軍飛行員損失也逐步增大,在巴巴羅薩開始後的半年有2200的飛行人員傷亡,德軍開始感到飛行員的緊缺了。不過這時的德軍還是能夠勉強補充飛行員的損失。

不過由於東線的地區廣大,德軍無法完全掌握制空權,蘇軍經常鑽空子。

蘇軍在戰前就通過組織民間的飛行俱樂部來訓練飛行員,針對青少年還組織了滑翔機運動,這就為戰時補充飛行員做了一定的人才儲備,這種事德國人也幹,世界第一王牌哈特曼原來就曾經學習過滑翔機。

不過經過戰爭的消耗,德國的飛行員補充越來越無法滿足東線的需要,經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並且在庫班空戰以後,德軍開始慢慢在東線無法完全控制整個東線的制空權。蘇軍的鑽空子規模越來越大,而且蘇軍採取的手段是通過空戰來消滅德軍的飛機,而在空戰中擊落的飛機,飛行員很多時候來不及跳傘,和飛機一起損失掉了,而蘇軍由於是本土作戰,跳傘的飛行員方便逃回本方的戰線,所以飛行員的損失蘇軍小於德軍,而在庫爾斯克中,蘇聯空軍第一次和德軍分庭抗禮,雖說庫爾斯克是以坦克會戰而聞名天下,但是同時也是蘇德雙方的空中優勢的轉折點,而隨著德國抽調空軍回西線,德軍只能是想當年的蘇聯空軍一樣,利用東線的廣闊空間鑽空子。

而在西線,德國的飛機和英國相比,並沒有什麼技術優勢,英國的噴火可以有效的對抗Me109,而在得到英國的支援之後,美國研製出來P51野馬這種一代名機。德國的空軍司令在被問到什麼時候認識到德國已經戰敗,戈林回答是P51出現在柏林上空的時候。

相對蘇聯戰鬥機,西方國家的戰鬥機可就是要高過一個檔次了,蘇聯的木板戰鬥機經常結構超重,所以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不大,對於地面部隊的掩護十分困難,為了跟上地面部隊的攻勢需要經常轉移機場,在轉移機場的時候,就是德國空軍的機會。而美英的飛機航程遠,不用經常轉移,可以在相對條件好一點的機場起飛,這樣德國空軍的機會就少多了。

德軍在庫爾斯克失利以後,空軍部隊尤其是戰鬥機部隊大批被調回德國本土參加德國本土防空作戰,可以這樣說,在東線德國人的坦克被蘇聯人消耗掉了,而德國人的戰鬥機被美英消耗掉了。美英對於德國的戰略轟炸破壞了德國的戰爭補充能力,最後德國只好向蘇聯學習,工廠搬家到美英空軍作戰半徑以外的西里西亞,但是這裡又是蘇聯坦克的衝擊範圍。

兩條戰線的巨大消耗,加上補充不到位,德國空軍在空中露面的時間越來越少,到了1944年,無論是東線還是西線德國空軍都無法和正面的同盟國空軍對抗了。


紅色手電筒


很簡單,德國用絕對優勢的空軍力量去和英國拼消耗,打了一場空前絕後的英倫空戰!

英國本土作戰,被擊落以後損失的只是載具-飛機,而德國飛機被擊落則是飛機加飛行員一起損失!飛機可以快速補(自行生產加上外部援助),飛行員則不行。特別是優秀的飛行員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的培養。

德國空軍曾經有一段時間距離徹底打垮英國空軍很接近,但是指揮的失誤,德國改變目標轟炸倫敦,讓英國空軍緩過氣來,雙方繼續拼消耗。此時英國空軍在雷達和美國援助的基礎上比之德國空軍優勢明顯,德國空軍損失巨大!

英倫空戰,提升了盟軍的抵抗意志,同時極大的消耗了德國空軍的力量優勢,甚至於直到蘇德戰爭開始,德國空軍都還沒達到戰前水準!同時因為英倫空戰的失利,德國失去了打贏英國的機會!


一盞清茶話人生


二戰中的德軍飛行員有多強?埃裡希哈特曼一人擊落352架敵機,漢斯-烏爾裡希-魯德一人消滅的蘇軍坦克數量足夠裝備五支裝甲部隊。個人戰績擊落超過百架飛機的有107人,稱得上王牌飛行員的人數過三千人,最牛的一個戰鬥機連隊擊落敵機超萬架。戰績如此輝煌的德國空軍,為何會在戰爭中一步步喪失寶貴的制空權呢?

空戰的根本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擊落對方的戰鬥機,而是為了取得自由打擊敵方地面目標的權力。一切的空戰,歸根結底,都是圍繞著轟炸機或者攻擊機而展開的。轟炸機的出動時間、飛行高度、編隊方式這些都會直接決定雙方戰鬥機的作戰方式。以下介紹二戰西線戰場雙方的戰機和戰術。喜歡的可以點關注,很快會更新東線篇(蘇德戰場)。

西線篇

西歐的空戰有兩個階段:德國主動階段和德國防禦階段。

前一段的空戰,其核心是以斯圖卡為代表的俯衝轟炸機。德軍的閃電進攻中,斯圖卡充當了飛行巨炮的角色,經常要負責對陸軍攻擊過程中出現的戰術性的,堅固點目標的攻擊。這種要求,就意味著這種飛機必須能隨叫隨到,像什麼起飛前花一個小時加油,然後再花三四個小時飛到目標附近的做法,絕對是不可容忍的。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也不可能搞出個雙三轟炸機,以確保迅速到達。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靠前部署,也就是把這些飛機部署在非常接近戰場的前線機場上。這樣才能保證能為陸軍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持。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斯圖卡作戰半徑很小(應為沒必要)。

由於地面戰術性目標往往偽裝良好,加上很可能存在敵我部隊糾纏在一起的情況,所以,轟炸機必須能更清楚地看清目標,必須有很高的攻擊精度。為了能看得更清楚,斯圖卡飛得很慢,高度也較低;為了能精確打擊,斯圖卡採用了近乎垂直俯衝攻擊的攻擊方式。因為這一類型的目標一次性出現的數量都不會超多,所以斯圖卡主要以小編隊的方式出現。由於斯圖卡的這些特點,當時的空戰大多發生在低空。斯圖卡飛高了,飛行員就根本無法發現地面目標,而對敵方戰鬥機如果飛得太高,同樣無法發現斯圖卡(那時候可沒有什麼能下視的機載雷達之類的東西)。這樣一來,空戰高度一般不會超過3000米。因為斯圖卡都是小編隊活動,因此,無論是護航的德國戰鬥機,還是前來攔截的盟國戰鬥機,也都以小機群模式活動。

編隊的方式。

戰爭初期,英法空軍戰鬥機的編隊方式有嚴重問題。出於美觀考慮,(也因為機載無線電當時還是新鮮玩意)他們習慣於採用比較密集的3機楔形編隊。這樣的編隊方式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在遭到突襲時,戰機緊急轉彎閃避,很容易和自己人撞上。德國空軍因為有在西班牙內戰的經驗,其編隊形式更為合理:德國戰鬥機採用雙機編隊(ROTTE)作為最小的戰鬥單位,由長機(Rottenführer)和僚機(Katchmarek )組成。在戰鬥巡航中兩架飛機前後間隔約200碼,僚機在後,這樣長機可以集中精力進行搜索而不用顧慮其後面的視覺盲區,在戰鬥中,僚機在長機攻擊時負責掩護其身後。而每兩個雙機編隊又可以組成一個相互掩護相互支持的四機編隊。事實上,後來這種以兩機為基礎的編隊方式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並迅速的為其他國家所效法。

德國轟炸機則採用三機編隊,編隊方式較為密集,這樣轟炸機的自衛機槍就能夠形成比較密集的交叉火力。

偷襲戰術。 因為戰鬥以小編隊方式進行,先敵發現後的偷襲成為了最有效率的戰法。事實上至少德國戰鬥機王牌們,幾乎大半的戰果,都源於偷襲。

經典的偷襲方法:

1、利用太陽。搶先發現敵機後,首先加速轉到敵機和太陽之間,由於強烈的陽光的干擾,你可以在敵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逼近到相當近的位置。(參考晚上開車時,迎面開來的開著遠光燈的車對你的視力的干擾)空戰中,如果有機會,就一定要利用好太陽,攻擊時背靠太陽,逃跑時面朝太陽都是常用戰術

2、利用雲層 。這個是高階技能,必須預判好雙方的位置和速度,不然很容易丟失目標的。不過逃跑時鑽入雲層絕對是保命的法寶。所以,投入戰鬥前,有必要先注意雲層的狀況,對於保命而言,至關重要。3、從6點鐘下方攻擊敵人。這個角度是飛行員視線的死角,如果從這個方向進入,敵人很難提前發現。在攻擊轟炸機的時候,這個位置也是很多轟炸機自衛火力的死角(基本上所有的俯衝轟炸機都是。但注意,四發戰略轟炸機編隊的弱點不在這裡。)最經典的攻擊方式是:從太陽方向,以較高高度接近,然後垂直俯衝到敵機6點鐘下方,然後迅速拉起攻擊。

偷襲不成的正規打法。合理的戰法是基於對雙方戰鬥機性能的瞭解的。事實上,大多少戰鬥機在性能上都各有所長,很少有一種戰鬥機會在各方面都優於另一種戰鬥機。所以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極為重要。

早期西歐戰場上的德軍戰鬥機主要有兩種:BF109和BF110。其中BF110是雙發重型戰鬥機。這兩種戰鬥機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首先說BF109。西歐戰場德國進攻時期,主要是E型和F型(40年前後出現)。相對於大多數飛機,BF109系列最大的優勢在於爬升。要善於利用這一點。其次是負G性能,這一點相對於主要對手英國人的噴火更是明顯。 由於這兩個優點,BF109常用的戰術有這樣一些:

1、螺旋爬升。這是BF109的特色項目,基本上不會用這一招就等於不會開BF109。方法是一邊盤旋,一邊爬升。由於對手的爬升性能一般都不如BF109,如果對手跟著爬,很容易就會在爬升中失速,然後嘛,對付一架失速了的敵機,還用我教你?如果對方不跟著爬,就會讓你擁有高度上的優勢,然後你就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不斷地BZ(俯衝——攻擊——拉起——俯衝的循環)他。注意,在大機群混戰中不要隨便使用這一戰術。因為當你用爬升把別人帶到失速的地步的時候,你自己往往也距離失速不遠了。混戰中,很難確定周圍是否有能量高於自己的其他敵機,讓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極其危險。

2、哈特曼滾轉 。這是二戰頭號王牌哈特曼的經典防禦動作。當敵機咬住你的6點,準備動手的時候,(注意,和敵機的距離要近,這個動作不能做得過早)利用優於對手的負G能力突然在蹬舵的同時推杆。這樣飛機就會做出一個向下的帶負G的滾轉。這會使你突然從對手的眼前消失(對手被自己的機鼻擋住了,暫時看不到你),而他要跟上來就必須先做一個180度的滾轉,然後再拉桿。這時候,你已經獲得了一定的速度,並和他拉開了距離。注意,這個動作需要一定的高度,否則會親吻大地的。

BF109也有自己的弱點,這一點也要心裡有數。

1、BF109的杆力BF109E系和F系的紙面上的盤旋並不差,比起噴火來不見得弱太多。但如果你真的用它來和噴火玩水平盤旋,那就請做好犧牲的準備吧。BF109的杆力很沉,需要很大的力量才拉得動,和噴火玩盤旋,轉不了幾圈,你就會因為耗盡了力量而拉不動杆子了。這個時期109相對英國人的噴火在俯衝和爬升,以及低速下的操作佔優,噴火在盤旋,平飛速度,高速性能上佔優,噴火在4500 米以下飛得稍快,但梅塞施米特的爬升佔優,並在六千 米以上有輕微的速度優勢。

2、腿短。這是要命的毛病,不列顛之戰中,BF109飛過英吉利海峽後,呆不了多久就得往回飛,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航程來給轟炸機護航。當然,它的對手噴火也是個短腿。至於BF110真心不算好飛機。(話說雙發戰鬥機除了洛克希德的P-38,就沒一個好的)優點:速度快,火力猛,航程遠。缺點:滾轉、盤旋完全是渣。歷史上在不列顛之戰中被皇家空軍打得稀里嘩啦,然後就老老實實的回家改夜間型戰鬥機了。

實在要用這貨,建議戰法:1、最好只對轟炸機動手。2、沒有高度優勢絕不投入戰鬥。3、不是偷襲絕不動手。4、俯衝偷襲,偷襲不成繼續俯衝跑路,絕不回頭。5、什麼?讓我給轟炸機護航?好吧,先派架BF109來給我護航吧。(歷史上就是這樣)

西歐戰場德國空軍防禦時期

英國這個時候,空戰圍繞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美國的B-24、B-17轟炸機展開。所謂戰略轟炸,指的是空中力量獨立的完成對敵方極為縱深的廠礦等基礎設施進行打擊,以期摧毀其戰爭潛力的作戰方式。這要求轟炸機有巨大的航程,能深入敵人後方。有巨大的載彈量,能形成巨大的破壞。有結實的結構,能承受敵方的打擊。因為打擊的多是工廠之類的大型固定目標,轟炸機多以大編隊方式進行打擊,護航和攔截的戰鬥機也多以大編隊形式出現。採用水平轟炸的方式,精度上遠遜於俯衝轟炸機的俯衝轟炸,但可以靠炸彈多來彌補這一不足。由於高空阻力小,更能節省燃油,所以飛行高度一般都在6000米以上,7000米左右。返航的時候會更高。在P-51服役前,由於護航戰鬥機航程不足,絕大多數路程上,轟炸機沒有任何戰機護航。

在執行這類任務的時候,美英的戰法有些區別: 蘭開斯特載彈量大,但自衛火力一般,加上英國工業能力還是沒法和美國比,英國選擇了相對安全,但也更不能保證打擊精度的夜間大集群轟炸的方式。襲擊目標也更傾向於直接攻擊城市和居民區。美軍的轟炸機自衛火力更強,也更堅固(B-17更堅固,自衛火力更猛,而B24在航程和載彈量上有優勢)加上美國的工業能力,也更能承受損失。所以美軍採取的是白晝轟炸的方式。

針對英軍的轟炸,德軍主要依靠雷達配合探照燈和高炮,夜間戰鬥機由於技術方面的限制,總的來說效果一般。(戰爭雷霆裡的釣魚專用機)對美國的白晝轟炸,德軍則在美軍護航戰鬥機航程所不及的地方,組織大機群編隊突擊。由於重型轟炸機並沒有機腹部分無自衛火力的弱點,所以攻擊方式與攻擊俯衝轟炸機有明顯區別。最高效的攻擊方式為迎頭攻擊。這個方向自衛火力最弱,而且彈藥從這個方向命中帶來的殺傷效果最強。而且迎頭攻擊的方式也能最大程度的震懾對手,打亂轟炸機的陣型。轟炸機只有依靠編隊,互相掩護才能和戰鬥機抗衡,一旦轟炸機編隊被打散,等待他們的就是一場屠殺。德軍的幾次大規模攔截給美軍帶來了巨大的殺傷。即使以美國的力量,也開始感到損失太大難以維繫。

這時,一位優秀的轟炸機指揮官給轟炸機部隊帶來的新戰法扭轉了局面。這位指揮官就是後來二戰利用燃燒彈轟炸東京的李梅。這種新的戰法叫作箱型編隊。即8架轟炸機分成上下兩層,如果將每一架飛機都用線連起來就像一個立方體的箱子。而很多個小的箱子又組合成一個多層的大箱子。這樣當一架德國飛機向著一架美國轟炸機發動迎頭攻擊時,處於這架美國轟炸機側面、上面、下面的其他轟炸機就可以用自衛機槍來攻擊這架德國飛機。而一旦德國飛機飛入到轟炸機編隊當中,(在迎頭衝擊中,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就會受到多個方向的火力的交叉射擊。到時候就算技術再牛,是死是活主要還得看人品。很多德國超級王牌就是在這種箱式編隊中膝蓋中箭而被擊落的。

當然,這一編隊對戰術紀律要求極高,李梅要求麾下的轟炸機在受到任何攻擊的時候,都不得做出任何閃避動作(哪怕人家直接撞上來)。以免打亂編隊。(對轟炸機飛行員來說,紀律性比技術更重要)但箱型編隊也存在弱點:投彈不便。高層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可能直接命中低層的轟炸機(歷史上發生過),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在到達轟炸目標上空時,轟炸機部隊必須進行隊形變換,把多層的箱式編隊恢復成單層編隊,考慮到飛機數量之多,這個過程就會相當複雜。而且這時候,箱式編隊的防禦力也下降明顯,德軍往往會選擇這個時間段加以攻擊。好在這個時間段不長,美國人又財大氣粗,皮又厚回血又快,這個缺陷也就不算無法接受了。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德國人仍然有辦法。這辦法就是:空對空轟炸。一些德國戰鬥機攜帶定時炸彈,飛到箱型編隊上空一定高度投下,一段時間後,炸彈落入轟炸機編隊中的時候會自動爆炸,這會給密集編隊的轟炸機帶來巨大的殺傷,但如果美國人敢解散密集編隊,其他的戰鬥機可不是吃素的。由空對空轟炸,又發展出火箭彈迎頭攻擊的戰術。也就是使用像FW190或者BF110這樣大載彈量的戰鬥機,攜帶大量火箭彈,從正面在轟炸機自衛火力殺傷範圍外發起攻擊。以其打散箱型編隊。這兩個戰術相當成功。在某次攔截裡,德軍用火箭彈迎頭攻擊,居然取得了一次擊落十架以上重型轟炸機的戰果。於是交換比再次向德軍傾斜。

這個時候,力挽狂瀾的主角上場了,她就是戰鬥機中的女王——偉大的長腿美女P-51。P-51有著誇張的作戰半徑,可以全程為轟炸機護航,她們守衛在轟炸機身邊,去發動空對空轟炸或者火箭彈迎頭攻擊的戰鬥機,而那些掛載了沉重的炸彈或火箭彈的德國戰鬥機在丟掉炸彈或者火箭彈之前,絕對不會是P-51的對手。但一旦丟了那些東西,就是沒有P-51,他們也打不過轟炸機編隊。

德國人也迅速的做出了應變。他們一方面給負責火箭彈攻擊的戰鬥機加厚裝甲,一面安排其他正常的戰鬥機給這些突擊機護航(第二次戰鬥機給戰鬥機護航出現了)但這一招沒有完全扭轉局面。因為作戰環境更適合P-51。德軍由於缺乏廢氣增壓技術的積累,他們的戰鬥機在高空都有心臟病——發動機高空性能下降嚴重。而該死的美國轟炸機全在高空,在這裡,德國飛機在7000米左右的高度,喘著粗氣,忍受著高原病,面對著裝有默林發動機輕鬆自如的P-51時,性能上完全處於下風。加上回血速度遠遠不及美國,德國空軍開始面臨失血而死的前景了。

這還不是最後的致命的一刀!傳奇刀客上場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德國空軍苟延殘喘的時候,一位傳奇英雄開始領導美國戰鬥機部隊,在他的手裡,P-51女王的威力被髮揮到了最大。僅僅一個星期,他就讓德國空軍基本從天空中消失掉了。他就是第一個轟炸東京的杜利特將軍!在1942年,杜利特將軍就曾親率一群B-25中型轟炸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了日本東京。並因此名噪一時。

這一次,他又發明了P-51提前清場戰術。所謂P-51提前清場戰術就是不再吧戰鬥機束縛在轟炸機身邊,而是利用P-51變態的航程優勢,讓P-51比轟炸機提前一段時間飛到德國上空。如果德國戰鬥機選擇在這個時候大集群的起飛應戰,他們就會陷入到和P-51的纏鬥中,等美國人的轟炸機到來的時候,他們就正好應該因為耗盡了燃油而在機場跑道上降落,然後美國人的炸彈鋪天蓋地的落下來……如果德國人的戰鬥機不提前起飛,而是等到轟炸機群快到時再起飛,對不起,他們就必須頂著從高空俯衝下來的P-51的雨點一樣的.50子彈爬升,面對著大群有著明顯的能量優勢的敵機的攻擊,不能採取大的閃避動作(要不然就沒時間爬高相應高度來攔截轟炸機),被敵機咬住了不能亂跑(被趕跑了就沒法執行任務了),好不容易咬住了敵機,敵機跑了也不能追(一追就中了調虎離山之計,就不能攔截轟炸機了),這和送死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戰鬥持續了一個星期,僅僅一個星期!無數的王牌乃至超級王牌就在這樣憋屈的戰鬥中去見腓特烈去了,一個星期之後,德國空軍就再也組織不起任何有規模的攔截活動了,德國的天空就此徹底地向盟軍敞開了!於是希特勒終於憤怒了。

如果論單挑,P-51並不是最好的戰鬥機,至少,在P-51中產量最多的P-51D絕對不是,在高空,無論是共和公司的胖胖的P-47還是英國人的噴火都要更強。不過,這兩種飛機也都有一樣的問題:腿短。都只能勉強飛過英吉利海峽,當然就更無力執行提前清場這樣的戰鬥計劃。航程,這個在單挑中不算太重要的指標,在真實的戰爭中卻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重大一週”的空戰還不是女王表演的結束,在德國人被打得高掛起免戰牌的時候,杜利特大手一揮,大批的P-51就開始主動上門挑逗德國飛機了。為了進一步減重,也為了更方便的挑逗德國人,女王穿得超級清涼,除了機徽之類,所有的油漆全部被除去了,露出了光潔細膩的肌膚。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能看到的P-51亮的跟鏡子差不多的原因了。

參考了德國人在東線的做法,美軍派出大批的P-51小編隊在德國控制區(主要是德國機場附近)展開遊獵,這使得德國人的飛機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安全,而且嚴重的干擾了對新飛行員的培養。很多第一次上飛機的新手,剛起飛就被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P-51給推倒了。

就這樣,德國空軍在他們的機場上空,流完了最後一滴油。到諾曼底登陸時,曾經強大的德國空軍只能派出兩架FW190偷偷溜過去顯示一下存在,甚至沒敢丟下一枚炸彈,打出一發子彈。隨著盟軍的登陸,和德國空軍事實上被消滅,盟軍的空中力量開始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直接的對地支援上。事實上,盟軍對這個變化的準備並不充分,盟軍手中並沒有太好的專用的對地攻擊機,只能用戰鬥機客串了,好在美國手裡有天然適合幹這個的,那就是我——超胖、超重、超強壯、超萌的大奶瓶——P-47牛牛家的颱風也是洗地的好手,德軍名將隆美爾不就在曾在臺風的攻擊下受過傷麼。

德國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失去了西線戰場的制空權。以至於諾曼底登陸盟軍幾乎不會受到德軍來自空中的威脅。接下來筆者會更新東線篇。


鐵桿軍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種戰略、戰術都紛紛登場,德國憑藉著先進的軍事理論,訓練有素的新型軍隊,在戰爭開始階段所向披靡。掌握了制空權也是德國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各個戰場,德國的空軍大顯神威。它們不但掩護地面和海上德軍的行動,還擔負著對敵人縱深戰略目標轟炸,空降奇襲的任務,擔負著戰略任務。通過轟炸,德國就迫降了賀蘭,通過空降,德軍佔領了埃本·艾馬爾要塞,佔領了克里特島。

但是,到了戰爭後期,德國空軍逐步喪失了制空權。在東線的廣闊戰場上,這種情況尚不很嚴重。可是,在西線戰場上,這個情況成了左右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人說,每當德國地面部隊取得一定進展的時候,就會招來大批盟軍戰機,把戰場炸成一片火海,德軍只能撤退。

由於喪失了制空權,德國在各個城市和戰略目標遭到了盟軍的大肆轟炸。工礦企業、交通運輸、戰略城市等目標被盟軍轟炸破壞,嚴重影響了戰爭的結局。

那麼,德軍是怎麼丟失制空權的呢?除了德國的戰爭的戰略錯誤,比如多線作戰,動員過晚,實力懸殊等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現在德國空軍本身。那就是,德國空軍中沒有戰略空軍的編制。

在德國空軍建設中,雖然有出色的戰鬥機隊,俯衝轟炸機隊,但是,這些大多都是直接投入戰場的部隊。德國當時也有人提出建設大空軍,製造戰略轟炸機,建立戰略空軍。可是這個建議被希特勒給否決了。當時德國的資源有限,他的眼光更多的放在能夠直接應用於戰場的方面,沒有想到戰略轟炸這個方面。

這個惡果在不列顛空戰中就顯露出來。由於沒有戰略空軍和相應的轟炸機裝備,德國不得不把大批的直接用於戰場掩護的俯衝轟炸機投入空戰。結果不但沒有產生顯著的戰果,反而損失了大批的飛機和飛行員。

在此之後,德國將主力轉向蘇聯戰場。在西線,德國反而成了英國戰略空軍轟炸的目標。雖然德國空軍想盡了辦法,德國還是遭受了越來越大的損失。等到美軍參戰後,這種局面更加嚴重。

財大氣粗的美軍組建了第8航空隊,他們負責白晝轟炸德國目標。而英國戰略空軍則負責夜間轟炸。在開始的階段,戰果不大,而且損失不小。在當時,第8航空隊是傷亡最大的盟軍單位。但是,隨著美國強大的戰爭機器開動,德國越來越不是盟軍空軍的對手。

在開始的時候,盟軍戰鬥機的航程有限,不能為轟炸機隊全程護航。為此,美軍制造了著名的P-51“野馬”戰鬥機。這種戰鬥機以長航程為轟炸機隊進行全程護航。這樣,德國的戰鬥機一面要對付對付轟炸機上的自衛武器,另一方面還要和對方的護航戰鬥機作戰。經過一段時間的消耗,德國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越來越少,德國空軍已經落了下風。

到了1944年,為了即將開始的“霸王”行動,空中會戰進入了高潮。從2月20日到25日,美軍組織了針對德國空軍和德國飛機制造工業的大會戰。在這一週的時間裡,美國第8航空隊和第15航空隊的3300架轟炸機參加了對德國的空襲,一共投下10000噸炸彈。德國的飛機工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次會戰的勝利,使得德國的戰鬥機無法補充,飛行員也損失過大,德國的戰鬥機隊幾乎崩潰。這使得德國空軍徹底喪失了制空權,德國空軍一蹶不振。雖然德國空軍還在繼續垂死掙扎,可是在越來越強大的戰略轟炸面前,德國空軍再也沒有喘息的機會。

到最後,德國的戰爭機器,在盟軍的戰略轟炸下崩潰了。當德國的燃料工業被破壞後,所有的飛機、戰車都無法運轉,戰爭徹底無法進行下去了。

後來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艾森豪威爾對地面部隊發出講話,“如果你們看到天上有戰鬥機,那麼這些戰鬥機肯定是我們的。”確實如他所言,諾曼底登陸當天,在空中只出現過兩架德國戰鬥機。和盟軍的上萬架戰機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而負責德國軍工生產的施佩爾回憶到,“我已經看到了戰爭結束的徵兆,因為每當我一躺在那張並不怎麼舒服的床上時,就可以看到美國第15航空隊在轟炸機從意大利的基地起飛,越過阿爾卑斯山來轟炸德國的工業目標,而此時天空中沒有一架德國的戰鬥機。”

正是因為德國空軍忽視戰略轟炸,沒有自己的戰略空軍。不但不能對英國進行戰略轟炸,削弱消滅對方的軍事潛力,反而使自己處於不利的地位。最終,在強大的美國軍事機器面前,失去了制空權。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