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濟南西部、濟齊路東首有座高不過百米的小山叫匡山。此山雖小,但名氣頗大,“齊煙九點”中有其芳名;山石平實,卻承韻歷史,“中華墨寶”裡“有此一說”。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置身新修建的匡山公園,就會發現陽光下簇擁匡山凸起的山石,光滑圓潤且精緻大方。她既沒有黃山之石的“奇”,也沒有泰山之石的“敢擋”,她唯一天然特性就是“文”,溫文爾雅,樸實無華,歷盡千年,而不露任何鋒芒,默默地與周圍的黃土山松相擁、相抱、長相廝守;靜靜地與仰慕已久的藍天白雲地天相對、痴情訴說;無聲無息地與生活在其周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匡山人和諧共處。多少年來,從未曾聽說有人被匡山之石拌倒摔傷的,可見其博愛胸襟、人性至極。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從公園南門入,登臨山腰上就會看到一處涼亭,旁邊矗立著一塊高約3米、寬2米的、米黃色似橢圓石頭,上面刻有“太白讀書處”五個剛勁有力的紅色大字,落款是“甲子仲秋朱慶瀾”。至於詩仙是否真的曾隱此讀書,史上已無從考證,當地人也多以為牽強附會之說,暫且不究。單表此石,雖未見其奇,卻默默為匡山之石“代言”。據考證,此石刻是1924年朱慶瀾將軍親手墨寶。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據中國政協新聞網和東北抗日義勇軍研究會研究資料載,朱慶瀾,祖籍浙江紹興,1874年生於濟南,1893年從軍。在東北任職期間,收回了松花江航行權以及中東鐵路百萬畝土地的地畝權,還支持孫中山的護法運動。1931年抗戰爆發後,他先後出任遼吉黑熱民眾後援會會長和東北抗日義勇軍總司令,積極募集資金支援東北義勇軍的對日作戰。1932年,他為全國首部宣傳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戰的書籍《東北義勇軍》題寫了書名;1934年,又出資贊助上海電通影業公司的共產黨人拍攝電影《風雲兒女》,田漢為電影作主題歌詞時,沒有確定歌名,聶耳譜曲時也只寫了“進行曲”三個字。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作為《風雲兒女》投資人的朱慶瀾將軍,畫龍點睛地在“進行曲”前面加上了“義勇軍”三個字,於是《風雲兒女》電影主題歌的歌名就成了《義勇軍進行曲》。之後,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將《義勇軍進行曲》灌成唱片公開發行。這就是隱藏在石刻墨寶後面的動人故事。據朱慶瀾之祖孫朱漢回憶,當年爺爺為什麼要在匡山留下石刻墨跡,也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生於濟南的朱慶瀾對久負盛名的匡山一定寄託著別樣的“情思與鄉愁”。這或許就成為他更願意相信匡山即“太白讀書處”的傳聞而留下親手墨寶加以確認最直接、最人性化的解釋了。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是啊,山石不言,但能見證日月,石刻不語,卻會韻承歷史。所以說,挺起匡山的貌似不是匡山之石,而是固化在此山上的詩仙靜讀的傳說及矗立在山石之後的抗日愛國將領朱慶瀾的一段軼事。

濟南故事——匡山石韻:見證日月,韻承歷史

攝影:大明湖畔的少幫主、捕魚達人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