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封建改革運動《商鞅變法》

注: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封建改革運動《商鞅變法》


周顯王十年,公元前359年)衛鞅想變法,秦國的民眾都不贊同。衛鞅對秦孝公說:"對下層人,不能和他們商議開創的計劃,可以和他們分享成功的利益。討論至高道德的人,與凡夫俗子沒有共同語言,成就大業不與一般人商議。所以聖賢之人只要能夠強國,就不必拘泥於舊傳統。"甘龍反駁道:"這樣不對,按照舊章來治理,才能使官員熟悉規矩而百姓安定不亂。"衛鞅說:"普通人只知道安於舊習,學者往往陷於所知道的範圍,這兩種人,讓他們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們商討舊章之外的事。聰明的人制定法規政策,愚笨的人只會受制於人;賢德的人因時而變,無能的人才死守成法。"秦孝公說:"說得好!"任命衛鞅左庶長的要職,開始制定變法的法令。商鞅下令將人民編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監督,犯法連坐。舉報奸謀的人與殺敵立功的人獲同等賞賜,隱匿不報的人按臨陣降敵給以同等處罰。立軍功者,可以獲得上等爵位;私下鬥毆內訌的,以其輕重程度處以大小刑罰。致力於本業,耕田織布生產糧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們的賦役。不務正業因懶惰而貧窮的人,全家收為國家奴隸。王親國戚沒有獲得軍功的,不能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確由低到高的各級官階等級,分別配給應享有的田地房宅、奴僕侍女、衣飾器物。使有功勞的人獲得榮譽,無功勞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顯耀。


法令已制訂了但還沒公佈,衛鞅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國都的南門立下一根長三丈的木杆,下令說如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門就賞給十金。百姓覺得這事很奇怪,沒人動手去搬。衛鞅又說:"能拿過去的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搬著木杆去了北門,果然獲得了五十金的重賞。這時,衛鞅才下令頒佈變法法令。
法令實行一年後,秦國百姓到國都大講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觸犯了法律,衛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是由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直接對他施刑,衛鞅便對太子的老師公子虔處以刑罰,處另一個老師公孫賈黥刑,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從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百姓勇於為國作戰,恥於私鬥,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當初說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改稱新法好了,衛鞅說:"這些人都是亂法的刁民!"把他們全部遷徙邊疆。此後老百姓不敢再議論法令。

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封建改革運動《商鞅變法》


臣司馬光曰: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騙鄰國,欺騙百姓,甚至欺騙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一敗塗地。靠欺騙所佔的一點兒便宜救不了致命之傷,所得到的遠遠少於失去的,這豈不令人痛心!當年齊桓公不違背曹沫以脅迫手段訂立的盟約,晉文公不貪圖在平地上乘勝追擊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棄與山野之人打獵的約會,秦孝公不收回對移動木杆之人的重賞,這四位君主的治國之道尚稱不上完美,而公孫鞅可以說是過於刻薄了,但他們處於你攻我奪的戰國亂世,天下爾虞我詐、鬥智鬥勇之時,尚且不敢忘記樹立信譽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況今日治理一統天下的當政者呢!
(周顯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秦國商鞅在咸陽修建宮殿,並將國都遷到那裡。下令禁止百姓家庭不分長幼尊卑父子、兄弟混居一堂(以增加戶口)。把四散的小村落合併到一起,成為一個縣,設置縣令、縣丞等官員,共設了三十一個縣。還廢除舊的井田制度,打破原來的土地疆界。並統一斗、桶、權、衡、丈、尺等計量單位。


(周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秦國商鞅改革賦稅制度,付諸實行。
(周顯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即位為秦惠文王。因公子虔的下人指控商君要謀反,派官吏前去捕捉。商君逃往魏國,魏國人拒不接納,把他送回到秦國。商君只好與他的門徒來到封地商於,起兵向北攻打鄭。秦國軍隊向商君進攻,將他斬殺,車裂分屍,全家也被殺光。
起初,商君在秦國做國相時,用法極為嚴酷,他曾親臨渭河處決犯人,血染紅了渭河。他任國相十年,招致了很多人的怨恨。一次,趙良來見商君,商君問他:"你看我治理秦國,與當年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誰更高明?"趙良說:"一千個人唯唯諾諾,不如有一個人敢於直言不諱。請允許我把心裡的話全部說出來,您不怪罪我,可以嗎?"商君說:"好,您說吧!"趙良言:"五羖大夫,原是楚國的一個鄉野之人,秦穆公把他從卑賤的養牛郎,提拔到萬民之上、無人可及的崇高職位。他做國相六七年,秦國向東討伐鄭國,三次為晉國扶立國君,一次拯救楚國於危難之中。他做國相,勞累了也不乘車,炎熱的夏天也不打起傘蓋。他在國中視察,從沒有眾多車馬隨從前擁後呼,也不舞刀弄劍咄咄逼人。五羖大夫死的時候,秦國的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連兒童也不再唱起歌謠,舂米的人也不再哼舂杵的小曲,可見其得人心。現在再來看您,您起初因與主上的寵臣景監要好而被重用,掌權執政後,就凌辱踐踏貴族大家,殘害百姓,公子虔被迫杜門不出已有八年了。您又殺死祝歡,處公孫賈黥刑。《詩經》中說:"得人心者興旺,失人心者滅亡。"上述幾件事,可算不上是得人心。您出行時,後面尾隨大批車輛甲士,很多力士在身邊護衛,持矛揮戟的武士在車旁疾馳。這些保衛措施缺了一樣,您就絕不出行。《尚書》中說:"具有仁德者昌盛,憑藉暴力者滅亡。"上述的幾件事,可算不上是以德服人。您的危險處境正像早晨的露水,沒有多少時間了,卻還貪戀商於的富庶,在秦國獨斷專行,積蓄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有個三長兩短,秦國要逮捕您的罪名還會少嗎?"商君沒有聽進趙良的勸告。只過了五個月就大難臨頭。《資治通鑑》


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封建改革運動《商鞅變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