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餘心清:從策反入獄到新中國典禮局局長

餘心清(1898-1966),安徽合肥人,1949年加入民革。1949年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典禮局局長,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民革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常委,民革北平市分會籌委會副主任,民革北平市分部第一屆執行委員會常委。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第一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餘心清:從策反入獄到新中國典禮局局長

1947年9月24日清晨,位於交道口京兆東街24號院的一間屋子裡,一名男子端坐在電臺前,戴著耳機緊張地收發著電文。正當他像往常一樣準備結束任務時,一群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的特務突然破門而入,抓走了這名男子,並當場從屋內搜出了一部電臺和大量電報原始文稿。原來,這個小院兒裡住的並不是尋常百姓,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設立的秘密電臺就隱藏在這裡。特務們看到這些原始文稿簡直如獲至寶,其中,有一封電報很不一般,居然寫在了香菸盒的背面:“孫決心合作,請速派負責人員來商——餘心清。”

幾天後,上海《時代日報》刊發了一條爆炸性新聞:“合眾社北平27日電:河北孫連仲部下政治部主任餘興欽(音,即餘心清)與人事組主任謝子延在27日黎明前被此間中央政府當局逮捕。”

這封電報為何如此特別?餘心清又因何被抓?事情還要追溯到1946年。

1946年,餘心清積極投身於民主運動,以從國民黨內部瓦解其反動統治作為重點工作。餘心清和陳銘樞、朱蘊山商定了一個方案——由各自分頭接洽,把重慶方面的民主力量和各方面反蔣的軍事力量聯合在一起,配合中共的行動,擴大政治影響。

一天晚上,馮玉祥、李濟深、張瀾、龍雲、李一平、陳銘樞、朱蘊山、餘心清聚集在重慶民權路聚興誠銀行樓上的客廳裡,共商救國之策。大家紛紛表示,不能把國家斷送在一個人的手中,要團結起來,進一步合作。馮玉祥提議:一是在大都市建立起規模較大的言論機關,二是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北方。由於餘心清熟悉北方的人、事,去北方做工作是最適當的人選。會談一直持續到深夜,大家都覺得這次會議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餘心清知道北上工作的重要性。會後,他與周恩來、葉劍英進行了兩次接洽。周、葉二人都希望他儘可能把北方一些“雜牌”軍爭取過來,以策應解放大軍。但如果起義的事情做不好,就採取說服的方式,動搖蔣介石軍隊作戰的決心和信心。

7月,餘心清接到孫連仲發來的“有事相商,請即命駕來平”電報,主動邀請餘心清到北平議事,並匯了旅費。餘心清做了一些準備後,9月初到達北平。

隨著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在餘心清的耐心爭取下,孫連仲的態度逐漸有了明顯變化,他也認為:如果跟著蔣介石再打下去,結果只能同歸於盡。餘心清幫孫連仲分析了形勢,認為目前擺在孫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兵敗遷到南方;二是留在北方與中共合作,加入革命陣營。經過一番掙扎,孫連仲終於向前邁進了一步,他對餘心清明確表示:要留在北方,讓餘心清去聯繫。餘心清的工作好不容易有了進展,考慮到這件事對於孫連仲、對於華北局勢都會有所影響,他便想方設法向解放區發電報告知,一個香菸盒的背面記錄了這則電文——“孫決心合作,請速派負責人員來商”。周恩來、葉劍英當即對北平地下黨同志作了指示,指出這是華北的一個重要軍事行動,要高度重視。

餘心清:從策反入獄到新中國典禮局局長

餘心清(左二)從國民黨監獄中出來後,在北京受到毛澤東、朱德的接見。

1947年9月24日,中共地下黨秘密電臺被偵破,電臺臺長李政宣叛變,供出了中共在華北、東北、西北、華東等地的情報系統和地下黨組織。北平、瀋陽、南京、西安等地120 多名中共地下工作者先後被逮捕。9月27日,餘心清被捕入獄。餘心清在獄中共待了17個月。蔣介石下野後,“代總統”李宗仁上臺。1月28日,餘心清終於重新獲得了自由。

新中國成立後,餘心清全身心投入到建設新中國的繁重工作中去,他在機關事務、禮賓禮儀、外事活動、交際接待、民族事務、統一戰線等各項工作中都做出了顯著成績。

新中國成立不久,迎來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按照國際和中國傳統慣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典禮局,餘心清擔任第一任典禮局局長。餘心清早年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學的是行政管理專業。他與外交部的同志一起,參照各國禮儀典制,制定了我國最初的一套外交禮儀制度。

餘心清工作起來有條不紊,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他經常外出檢查工作, 有一次,他在接待中外貴賓的北京飯店檢查,發現樓梯扶手背面存有灰塵,便立刻指了出來,並找人擦乾淨。對於外賓所住的房間,窗臺上一盆花如何擺放,他都要反覆斟酌,特別講究。當時有的同志認為“細緻得太過分,沒有必要”,但周總理卻表揚了他。周總理說:“餘老是黨外人士,對我們的外事禮賓工作這麼認真,這麼細緻周到,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外事無小事,大家一定要謙虛謹慎,不得有任何失誤和差錯。”

餘心清開拓創新的工作理念、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學用結合的工作作風, 給不少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彭真曾說:“論年齡,餘心清同志比咱們大;論學問,餘心清同志比咱們多;論工作效率,餘心清同志比咱們高。咱們都要向餘心清同志學習。”(付青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