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起勢2019 特稿(16)〡生態青島,打造城市“綠色競爭力”

起勢2019 特稿(16)〡生態青島,打造城市“綠色競爭力”

2020年1月21日 青島日報1版

重點城市“氣質”排名全國第五,獲評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自然岸線保有率走在全國前列——

生態青島,打造城市“綠色競爭力”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也是最富競爭力的戰略資源。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019年,青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等重要指示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化大氣、水和土壤汙染防治,深入開展生態保護、治汙減排、風險防控和管理創新,優化生態環境空間佈局,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態環境打造成為城市發展的獨特競爭力。

榮獲“2019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40%,位居全國前列;重點河流和水庫Ⅲ類以上優良水體增加到39個;去年前11個月,空氣質量優良率79%;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打破了“企業汙染、環境受損、政府買單”的困局……

如今,綠色已成為青島發展的“主色調”,青山綠水間,“山水城林田海島灣”生態格局日漸清晰,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皆是絕佳的生態畫卷。

天更藍了:重點城市“氣質”排名全國第五

保衛藍天,就是守望幸福。如何打贏藍天保衛戰?青島內外兼修,讓藍天常在、空氣常新。

“我從1981年搬到這裡住,將近40年了,深切感受到周邊環境的變化。以前一年四季家裡不敢開窗,特別是秋冬季刮西北風的時候,家裡都能飄進來不少煤灰和粉塵,在外面晾曬的衣服經常能落上不少‘灰點子’。小孩在外面玩耍出了汗,都會變成大花臉。”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的“鄰居”、海岸路30號2號樓的居民莊立衛說,“現在煙囪不再往外落煤灰了,電廠車輛運煤揚塵、裝卸揚塵、場地揚塵和作業噪聲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區的居住環境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

2019年10月,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儲煤場全封閉揚塵治理改造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實現100%抑塵效果,這座青島最大的儲煤場徹底向煤塵散逸告別。經測算,該全封閉儲煤場每年可減少近900噸的煤塵飄逸量,這讓周邊居民享受到了更清新的呼吸。

好空氣來自於嚴格管控,青島敢於向大氣汙染防治這塊硬骨頭開刀。青島聘請國家級專家團隊駐青指導,深度解析汙染來源,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柴油貨車淘汰等15個專項方案。將大氣改善目標逐月分解落實到區市,141個鎮街全部建立大氣自動監測站,每週對鎮街、每半月對區市空氣質量排名通報,建立落後表態、約談問責、派駐幫扶等制度。2019年,已約談152人次,先後有17人次區市長或副區市長、136人次鎮街黨委書記或鎮長作大會表態發言,把該落實的責任堅決落實到位。

2019年1至11月,青島完成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97個,5789輛國二及以下標準的高汙染柴油車全部淘汰,市區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佔比達到87%,1200多處建築工地安裝了揚塵監測監控系統。

2019年11月,由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主辦的2019中國藍天觀察論壇發佈了《大氣中國2019:中國大氣汙染防治進程》報告,首次公佈了包括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地區和計劃單列市等在內的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管理綜合評估排名。青島市以空氣質量改善和政策措施得分“雙極好”的好成績,綜合排名第五。“空氣質量改善得分和政策措施得分都在極好檔次的,全國只有上海、杭州和青島。”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方淵介紹。

山更綠了:獲評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家門口就是公園綠地,一步一個景,綠樹成蔭,空氣也好了,還配備了健身器材,沒事的時候就和老伴帶著孫子來健健身,幸福指數大大提升了。”在李滄區上王埠社區附近的一處口袋公園,66歲的居民曲女士正在公園內打鞦韆。據她回憶,這裡原先是一處閒置荒地,植被稀少、土壤裸露,部分區域被社區居民圈佔種菜。今年,李滄區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在此處利用地形落差,打造出富有層次的景觀效果,並順勢收集雨水聯通至雨水花園。同時,增設健身活動區、兒童活動場地和老年人休閒場地等,滿足周邊居民的活動需求。

根據市民反映的城區公園綠地偏少、缺少休閒活動場所等問題訴求,青島在中心城區、老城區增加口袋公園等小微綠地,因地制宜打開封閉的景觀綠地,設置步道、座椅、小廣場等,完成了李滄區金水路、嶗山區深圳路等55處口袋公園建設,給居民提供了生態宜遊、具有休憩交往功能的家門口的公園。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青島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著力為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對青島而言,一樹一花、一山一水都是靈動的色彩,都是被保護的對象。

按照“美麗青島三年行動”計劃,在城區見縫插綠,新改建綠地213.5公頃,實施裸露土地綠化面積91.26公頃,啟動山頭綠化整治12個,實施城市綠道建設106.99公里、立體綠化103處、庭院綠化27處,綠化空間不斷擴大。推進“綠滿青島”國土綠化行動,實施北部綠色生態屏障、森林生態修復、城鄉綠化美化等鄉村生態建設,完成新造林14萬畝,森林撫育10萬畝。膠州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綠化生態環境,是國際時尚城建設的重要內容,植樹已漸漸成為青島人的行為習慣,成為青島人的生活時尚。青島首次啟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通過網絡招募志願者的形式,先後組織了春季市民義務植樹、“我們與綠色共同成長——校園贈送花種樹種”“我為祖國送盆花——百名中小學生義務擺花”“家庭園藝秀”等活動,發放義務植樹電子盡責證書2000餘份。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在2019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上,青島榮獲“2019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

建設生態文明的要義在於積極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把“綠色紅利”轉化為“民生福利”,把綠水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青島圍繞森林公園、各類觀光園等森林旅遊精品線路,合理適度發展了集休閒採摘、農事體驗、文化傳播為一體的林業生態旅遊。僅一次枯桃花會,就吸引了20餘萬市民參觀、遊玩。

水更清了:自然岸線保有率走在全國前列

“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破解“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不合理局面。李滄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查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同時,適時追究生態損害賠償責任。”李滄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說。

2019年9月27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李滄區人民政府訴被告劉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一案。這是青島第一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試行)》出臺後、山東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第一案。市中級法院院長、市檢察院檢察長、李滄區政府區長“三長”齊出庭,體現了政府的法治思維,是青島依法治市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形式,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法院經審理查明,2018年5月至7月間,被告劉某為牟取利益,為他人處理含油廢水,通過位於李滄區的青島某海水淡化公司北牆外排水溝,傾倒廢油8次,共約160噸,最終流入婁山河。

以城市品質提升為主線,青島大力實施碧水行動。青島全面發起新舊動能轉換“海洋攻勢”,持續加大海岸線保護力度,制定出臺膠州灣及近岸海域汙染防治等攻堅方案,確定實施31個重點項目,1至11月,嶗山區張村河流域水環境修復、西海岸新區甜水河綜合治理等17個項目已經完成,其餘項目正加緊推進;全市重點河流和水庫Ⅲ類以上優良水體增加到39個,劣五類水體下降到9個,很多河道再現水清岸綠。

2019年,全市清理恢復岸線173公里,整治修復岸線11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國家要求自然岸線保有率到2020年不低於35%,青島已提前實現了不低於40%的目標,位居全國前列。即墨區小島灣北岸海岸帶綜合整治工程及二期工程項目是2019年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之一,致力於打造集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旅遊休閒及產業升級於一體的美麗海灣。小島灣項目負責人張永和說,工程海岸帶整治修復長度約6.19公里,總面積約98公頃。

生態保護貴在堅持不懈、久久為功。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生態保障。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