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淄川區:村醫婆媳共戰疫情

一個把好入口,一個守好後方

淄川區:村醫婆媳共戰疫情

大眾報業記者 馬景陽 張亞軍 通訊員 劉惠彬 王全斌

1月31日中午9點,淄川區羅村鎮東官村村口的疫情勸返點,一輛進村的汽車緩緩停下來。“在車裡也要戴口罩,千萬不能大意。”看到駕駛員下車後才戴上口罩,張銀環趕忙上前叮囑道。

測體溫,登記,詢問情況……張環銀一絲不苟地履行著自己的工作職責。對於她來說,這是40多年來過得最特殊的一個春節。格外忙碌,也分外憂心。

淄川区:村医婆媳共战疫情

張銀環正在給進村人員測體溫。記者 張亞軍 攝

作為村裡衛生室的醫生,張銀環對這次疫情十分關注。大年初二上午,看到村兩委成員開始在進村路口設置的疫情勸返點輪流值班,她也主動要求加入進來,同時還帶去了自家衛生室儲備的醫用外科口罩,無償提供給村內值守人員使用。

“把口罩放在這裡,要是發現有村民忘記戴,我就免費給他們一個。也許,一個口罩就能挽救一個生命。”張環銀說,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自己的醫學常識要稍微強一些,也知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所以更應該到一線來。“很多醫務人員都不顧個人安危前往武漢,我在這裡給家門口的老百姓服務,也是應該的。”

然而,作為村衛生室唯一一名村醫,張銀環到疫情勸返點值守,村裡的衛生室該咋辦?老百姓的日常醫療就診咋辦?“我把婆婆又叫了回來,讓她在衛生室給村民看病,而且她很理解和支持。當前是特殊時間,全國的醫護人員都奮戰在一線。我們婆媳,一個把好入口,一個守好後方,能為防控疫情做點貢獻,也對得起我們穿的這身白大褂。”張銀環笑著說。

淄川区:村医婆媳共战疫情

婆婆商永花正在給病人換吊瓶。記者 張亞軍 攝

在東官村衛生室裡,四五名村民正在打吊瓶,已經68歲的商永花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一會打針,一會配藥,一會換吊瓶。“我在村衛生室幹了近50年醫生,我退休後,俺兒媳婦又‘接了班’。別看我年齡大,眼神好得很,給病人打針沒問題。”商永花底氣十足地表示。

然而,從早上7點忙活到下午5點,對於一名近70歲的老人來說十分辛苦。不過,商永花自己卻沒有任何怨言。“辛苦啥!這都到什麼時候了,我幹這點活根本不算個啥。”說完這句話,她又半開玩笑地說:“不過,我和俺兒媳婦都出來了,就沒人給家裡那兩個大男人做飯了,讓他倆自己湊合著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