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考研到底有多難?聽過有些人說考研比高考還磨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易安小童


我去年參加考研,本科是普通本科,考研報考院校是985,跨學校、跨地區、跨專業,經歷了艱難的一年,目前成績還沒出來。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考研的難度遠遠大於高考。這個難度指的不是試題的難度,而是對自己知識、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磨練,在這個過程中你要不斷去權衡、博弈,做出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要不要考研?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的規劃。考研不同於高考,從小學讀書一直到中學再到高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對於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說,你只要經歷一次次考試,一次次升學,高考就在那裡等你,你沒有選擇。而考研不一樣,你可以選擇考,也可以選擇不考。一旦你做出這個選擇,你就要為你的選擇負責。你要對自己的未來重新規劃,你要花一年的時間備考,這意味著你會犧牲掉找工作的時間,你要學會接受考上和考不上的結果,這個過程機會付出時間成本、機會成本,你要進行權衡。


第二個選擇是考哪裡?

考研志願的填報比高考更嚴格,高考志願填報在成績出來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來選學校,而且可以填報多個志願,填報的學校跟自己的分數比較符合,一般不會出現沒有學上的情況。而考研院校的填報在成績出來之前,並且只能填報一個志願,當然如果分數不夠,後面還可以調劑,但是調劑名額很少,能調劑到理想的院校很難。這就需要你對自己的水平有清晰的認識,估算自己能得多少分來確定院校,而大部分人往往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再加上考研形勢越來越嚴峻,目標院校的分數也在浮動,這對很多人的評估造成了困難。


第三個選擇是要不要放棄?

假設你已經作出前兩個選擇已經加入了考研的大軍,考研是一場跟意志力的較量。不同於高考,有老師的監督,有一群同學共同探討,大家為了同一個高考共同奮鬥。每個人考研的目標各不相同,如果沒有研友,大部分時間你要忍受一個人學習的孤獨,看到秋招以及企業的宣講你可能會心動,看到不考研的同學拿到心儀的offer你可能會動搖,大大小小的誘惑跟你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你可能會一遍一遍問自己:我到底要不要堅持考研?


我是在大三下學期大家已經陸陸續續投入考研的準備中才匆匆決定考研,這一年我也不斷在反思,我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對不對,不論考沒考上,我不後悔。


一串小糖葫蘆


我經歷了兩次考研,對於考研的經歷,其中的艱辛,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下面我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考研到底有多難?這個問題或許會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目標都不一樣。目標越高,往往難度越大,需要付出得越多。但無論是什麼目標,考研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讓人難忘的鍛鍊,那份折磨,很容易讓人銘刻於心。

考研備考,主要是依靠一個人自己完成。最大的問題是,你很難找準自己的座標,你不知道到達前方的彼岸還有多遠。

考研與高考的最大不同,就是沒有人能夠一路指導,只能一個人踽踽獨行。在前進過程中,你不但要自己去探索前進的道路,還得自己去探索如何走得更快,走得更穩,走得更好。

高考除了有各科專業老師指導,還有一大群同學天天相伴。每次月考,及其他各種模擬考試,能讓你知道自己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在班上排名如何,整個年級排名如何,你可以比較準確地知道自己的座標,也能相對容易地知道你的彼岸還有多遠,還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查漏補缺,不斷縮短與彼岸的距離。

而在考研期間,你面對的是全國各地的考生,你很難知道你有沒有優勢,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處於什麼位置,座標在哪裡。你只能去摸索,從前方的迷霧中摸索中前進。

這種在迷霧中的摸索,很容易讓人出現迷茫。要麼,就是盲目自信,要麼就是擔心彼岸太遠而產生焦慮,甚至因此近乎崩潰。這樣的心路歷程,我在兩次考研中分別經歷了。

第一次是盲目自信,雖然報考的目標並不低,但總覺得考研不難,備考時間並不充足還盲目自信,覺得自己肯定沒問題,並不知道那個“彼岸”其實距離還遠。考試結果,就是名落孫山。

第二次,雖然對考研瞭解得多了,但報考目標高,還是不知道“彼岸”在哪裡,只知道隔得很遠,期間不斷快馬加鞭,但依然很難避免焦慮,越到後面,焦慮越大。離初試一個月時,覺得有點撐不下去了,後面的一個星期,都是在睡懶覺、看新聞、看電影、出去騎車看風景中度過。調整了一個星期,才開始做最後的衝刺。後來才知道,那會兒其實“彼岸”已經近在咫尺,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在焦慮和迷茫而已。

這兩天,正是2019年考研初試。可能參加今年考研的學子們,都有很多自己的不同感受。此時此刻,我只想對你們說,你們當中很多人實際上已經與“彼岸”僅僅一步之遙,平平靜靜地認真考好每一堂考試,你會發現,“彼岸”其實就在腳下。

祝願每位付出艱辛的考研學子都能成功達到你們的“彼岸”!


博雅燕園


考研難度要大於高考難度。

第一,高考現在採取的是知道分數後再填報志願,而且可以填報多個平行志願。考研屬於先報考學校和專業,只能報考一個學校一個專業(調劑是後面的事)。

第二,高考的錄取根據你的高考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也就是說你高考只需要關注高考成績就行了,也就是總分分數線。而考研不行,考研除了總分分數線之外,單科的分數線也有要求,你總分過線了,單科不過線不行,單科過線了總分不過線也不行。考研初試過線意味著你可能有複試資格(熱門學校會超出分數線很高,不是你過了分數線就一定能去複試),複試又分為筆試和麵試,最終決定錄取你的是初試成績,複試筆試成績,面試成績一起決定你的最終成績,最終成績按照從上到下擇優錄取的原則。

第三,高考採取的是全國統一出題,一個地區的考生卷子是一樣的。考研除了統招科目由國家統一出題之外,專業課基本上由各個院校自己出題。

第四,高考大家每天坐在教室裡,上課自習隨時問老師問題。考研更多的是自己準備,自己選擇教程,課程。更多的時候是孤獨陪伴著考研人。考研更多的是一個人的堅持和努力。在高中你再不自律,也要天天去學校坐在那。考研可沒人管你,堅持不下來的最終會放棄,這也就是考研為什麼每年都那麼多人報考,每年又那麼多人棄考的原因。

綜上,是我認為的考研其實比高考難的理由。


我很乖從來不悍跳


考研到底有多難?經歷過考研的人都知道,考研很難,選擇層次越高的目標院校,難度就越大。在考研中,一些科目讓“考研黨”特別頭疼,尤其是英語這個科目,一些考生很多時候因為英語考得不滿意而一敗塗地,只能等明年重頭再來。

很多人都說,考研比高考還要磨人,原因如下:

首先,和高考相比,你報考一所研究生院校之後,你的競爭對手是整個國家的學霸,而你參加高考時,只要比你所在的地區甚至同一個學校的同學優秀就有可能被自己心儀的大學錄取,二者在這一方面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考研是一個“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摸索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不會去監督你,家長不會去嘮叨你,你一切只能靠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複習計劃、所有的學習方法和所有的複習過程都必須依靠自己去摸索,沒有人會為你指點迷津,這個時候的你可能會如同沙漠中迷路的孩子那樣無所適從,內心產生彷徨和焦慮。

第三,高考,在複習的過程中是一群人在比拼,而在考研的複習之時,只有你一個人在“孤軍奮戰”——在複習中,你不知道自己複習到了什麼程度,你不知道你複習的效果在考研黨當中位居一個什麼樣的位次,你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砥礪前行。

可以說,考研的體驗,就好比一場馬拉松比賽,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和決心,才能在考研初試的時候贏得一線生機。考研的考場,和高考一樣,同樣如同戰場,贏了繼續奮鬥,輸了明年再來,僅此而已。


微雨潤苗


本人考研時以專業第一考入985高校,但是備考期間也經歷了接近一個月的崩潰期,差點就放棄了。考研為啥比高考難?因為高考備考過程中你有很多次檢驗自己能力和名次的機會,你也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以後可以考上什麼層次的大學。但是考研的難處在於自己明明很努力但還離成功遠得很,那種深深的無力感特別容易導致精神崩潰。

1.考研這場戰爭,短則三四個月,長則兩三年,身體壓力大,精神壓力也很大,人就會疲累

考研帶來的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一場孤軍奮鬥的持久戰,在這場持久戰中,戰線越長,壓力越大,人也會很疲累。

就準備時間來說,短的三四個月,長的可能有兩三年。很多211/985學校的學生,仗著自己底子好,備考時間在4個月到1年不等。但是很多二三本的學生,將考研變成了一場長達數年的戰爭。我帶的很多二本學校的學生,真的是從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準備兩年的學生不在少數。

為什麼考研會有很大的疲累感和壓力?這個壓力來自於長時間早起晚睡拼命學習帶來的身體上的疲憊,也有拒絕所有外在誘惑為了一個目標而孤軍奮鬥的疲憊。


2.不不考研的人,無法領會其中的苦痛

考研的無力感來自於哪裡?沒有參考系的奮鬥+大量的複習內容+高難度的專業課

考研為什麼讓很多人覺得沒底?因為考研不像高中,你知道自己的摸底成績、排名,知道如果自己正常發揮的話可以考出什麼成績、上什麼學校。考研是一場沒有參照系的戰爭,你只能自己埋頭學習,你不知道誰在跟你競爭,也不知道相比其他人,你有沒有最努力、能不能考上。

考研真的需要學習特別多內容。比如我考研時有21本專業課的參考書,必須全部倒背如流,直接背書背到吐,後來有一本書幾乎背了20遍。還記得自己因為中新史總是背混而失聲痛哭再也不想學習……

考研專業課難嗎?因人而異,但是準備起來是真的難。可能簡單的選擇、名詞解釋、簡答、論述、計算,看著題目很少,但是確實從幾千道題的題庫中選出來的。每一道都不簡單。


3.考研真的很難,但你一定要堅持住啊,只要不放棄,獲勝的希望就會大一些

考研的時候,每一分努力都不會被浪費。你一定要想,你多背一個知識點,到時候說不定就考到了,那麼你就賺了。一定要堅信,你多努力一分,老天一定會看在眼裡,多給你一分。

考研過程中,很多人只是考研愛好者。比如說要考研的人有100個,去報名的75個,真正去用心複習的50,最後複習堅持到最後坐在考場上答完題的只有35個,所以只要你堅持下來,不放棄,最後坐在考場上把題目答完,你就已經戰勝了65%的競爭者。


考研很難,也很磨人,但是要記得“好事多磨”,再堅持協一下,馬上就解放了。

你有你的夢想和很多愛你的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哭一下,吃點好吃的,找家人朋友吐槽一下,成功就在前方,不遠了,祝福你。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考研有多難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感覺自然是不一樣的。很多人覺得考研很簡單,甚至有個別大神級別的人物在網上說著自己三個月考上985工程院校。對於這種情況,我只想說本身他的本科院校就很不錯,底子就很好,但這樣永遠只是少數人的情況。


但是我覺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考研是難的。想順順利利考上研究生並不容易,其實並不是說考研試題有多難,而是說考研這個過程真的很難。考研其中的艱苦只有自己知道,考研不是一件你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的事情,但是倘若你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有收穫的。

考研之所以不同於高考,是因為高考的過程中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陪伴,但凡只要你願意學、你願意努力,就一定能夠順順利利的學下去。但是考研卻不一樣,考研是你一個人的戰鬥,從決定考研,到選擇學校,到複習備考,再到最後的複試,每一件事都要你自己來完成。每一件事都考驗你的意志力,的確很磨人。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吧,高考的時候只要願意學,天天回到教室就怕時間不夠學。但是考研的時候,很多事情都要擠時間去學習。大四的時候學校安排啊五門專業課,一邊上課一邊複習備考,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在圖書館門前排隊,稍微起來晚一點,就沒有座位了。


想想自己能堅持下來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當中肯定也有些許時間想著放棄,但好在也都堅持了下來。

考研不易,沒有經歷過的人不明白其中甘苦。當然當你努力過之後,收穫也很多,不單單是考上研究生的收穫,更多的是對自己努力、對自己人生的看法不一樣。將來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的,研途風景自己知曉。

祝願19考研的學子都能取得一個好成績,就讀理想的院校!


研途啟明星


高考有人管 ,考研全靠自覺性 自制力 ,要能耐住寂寞 坐的住板凳 ;輪試題難度 我覺得肯定高考難 ,畢竟高考把人分成了985 211 普通本科 專科, 而考研又讓一批普通的本科生 進入了985和211以及一些知名高校 。考研的難更多的是心累 畢竟大三大四了 ,不去找工作就得好好考研 我們已經不是孩子了 開始要考慮以後的生活了 ,還有家裡人對你的期待等等 ,這些都是外界的壓力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僅考不上 ,還浪費了找工作的時機,到時候朋友結婚拿個份子錢還要找家裡要 ,你說內心壓力大不大。總之 ,我複試完的那一天,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場,考研揹負的更多的是未來的壓力,試題的話倒不難


黑黑4360


客觀上來說,考研的難度要低於高考的難度。有一部分人覺得考研比較難,主要還是因為在目標院校選擇上出現了問題,要麼是對自己的期望過高,要麼是對自己的能力有誤判。

雖然說人都是要有夢想的,但是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所有的夢想都是空想。如果自己的實力就是能考上一個211院校,而自己非要去報考985院校的熱門專業,肯定會失敗的。

每年確實有不少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順利的考上985的院校的研究生,但是不能只看到他們的逆襲,而看不到他們的付出。他們中有很多人在高中期間學習成績就非常不錯,只不過是高考發揮失常,才進入了一個普通二本院校,並且他們在大學期間學習也是非常努力的。

難了不會,會了不難。考上研究生的考生,一般都會覺得研究生比高考要容易些,而沒考上的一般會覺得研究生考試難度較大。

不過,說考研是另外一場高考,其實也沒有錯,考研確實比高考更消磨一個人的心性。

人的想法會隨著年齡改變而改變,一個人在高考的時候要考慮的,和在考研時候要考慮的肯定是不同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高考是一個沒辦法逃避的事情,不論自己願意不願意,都必須要經過這座獨木橋。

但是考研卻不同,大部分人在考研的時候都會面臨著各種誘惑。比如說你可以選擇考公務員,甚至可以選擇找工作。如果自己身邊有人順利的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而自己還在辛苦的考研,還在面對著未卜的前途,一般人肯定會感到焦躁,甚至會感到氣餒。

如果是把高考比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這座獨木橋上,還有同學、朋友的陪伴,以及老師的鼓勵,考研更像是單槍匹馬,赤手空拳的在和自己搏鬥。

另外,在高中這個階段目標還是比較明確的,就考上一所好的大學。而大學畢業以後,年齡一般都在22歲左右,這個年齡要考慮的問題就不僅是升學的問題,還有工作、就業、戀愛等各種問題。

人越長大越覺得孤單,這句話其實一點都沒錯,特別是在考研這個階段,很多人都經歷過迷茫,甚至絕望。在準備考研的時候,一方面經常要害怕自己考不上;另外一方面還要擔心,如果自己考上了之後,前途又哪裡?自己考研到底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呢?等等。

很多人的考研就是一個人的戰鬥,每年有不少學生因為考研和男(女)朋友分手,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因為考研而和家長鬧翻,就是因為家長(親人)不支持、不理解自己。

考研與其說是一場知識上的突進,不如說是一場意志上的較量與磨練。

您在考研過程中都經歷過哪些難熬的時刻?歡迎留言


升學與考試


比起高考,考研面臨的形式更復雜,但是可以依靠的力量更少,所以會有人覺得考研比高考還磨人。

高考的目標很明確,複習內容雖然枯燥,學習強度也很大,但是複習的計劃安排基本由老師設計,學生跟隨老師的計劃按部就班就行,有問題隨時也可以請教老師,最關鍵是在學習過程中,有老師和家長來進行督促,出現思想懈怠的時候,有可能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及時調整過來。


而考研除了靠自己,別人幾乎幫不上忙。從一開始確定目標學校目標專業,接下來收集信息,瞭解考試內容和範圍,到逼自己坐下來開始複習,制定複習計劃,是不是要報輔導班,網上報名,現場確認等等,這些事情都要靠自己來做,甚至連個問的人都找不到,更不可能等著別人來安排了。這些事情很瑣碎,但是非常關鍵,半點馬虎不得。

考研整個過程完全靠自律,沒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很難堅持的。高考的時候大家都一樣,都是在複習備考。考研的時候則不然,可能今天寢室的同學拿到了出國留學的offer,明天另一位同學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有了著落的同學天天打遊戲刷劇逍遙自在,自己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這個過程實在有些煎熬。



高考的壓力很大,考研的壓力同樣不小,需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2019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達到了290萬,錄取的人數和比例卻比高考錄取人數比例小太多。到大四年級,不能繼續深造就必須出來就業找工作,而因為考研,已經錯過了前面的秋招和校招,後面就業的壓力同樣很大。也就是說,考研的時候就可能面臨著雙重壓力,每年考試之前都有不少考生放棄,正是因為很多人承受不了壓力。


高考結束後,就等著出分填報志願就好。考研初試成績出來後,還面臨複試,所以一點都不能放鬆,考完研到複試結束前,還要讓自己出於備考狀態。考過的同學應該都有經驗,考完一次大考之後,整個人很容易鬆懈下來,再要集中精神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考研確實不容易,完全是一場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挑戰,又不斷超越自我的一場考試,同時還面臨激烈的競爭,多重壓力,要充分做好準備才能有獲勝的把握。


象牙塔裡講故事


對於考研這個話題,我想醫學生很有發言權,醫學類考研率很高,一方面本科學習知識不足以自己應付臨床,一方面不提升學歷就相當於連基本的敲門磚都沒有。作為一個過來人認為考研難在以下幾點:

一、競爭激烈。

考研競爭不比高考弱,現在越來越多專業的學生都在考研,提升學歷也是增加自己對專業的認識和為找工作奠定基礎,所以現在考研人越來越多,就我當初考研時候,醫學院校,一個班30個同學,全部參加了考研,目前我所知的只有一個同學沒有讀研。

二、學習過程難。

考研是對自己專業知識的重新梳理,這個時候需要自己去搜集信息,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聽過太多別人的建議不一定適合自己,考研過程是對自己蒐集信息、總結知識、轉化輸出知識點能力的考驗,高考時你有老師幫你梳理各種重點知識,考研卻是孤軍奮戰,即使你身邊有同學,也可能跟你考不一樣的學校,沒有太多借鑑意義。

三、心理壓力大。

考研時候大家都差不多在21~25歲之間,這個時候我們已經上過了大學,開始對未來有了一定的認識,總會擔心自己考不上,每天除了面對繁重點專業知識,心理負擔會很大,很多同學都是學習到情不自禁想哭,默默流淚,一件小事都能觸發自己的淚點。

四、身體吃不消。

繁重的學習任務,過重的心理負擔,加上每天早出晚歸,在自習室一坐一整天,頸椎腰椎問題都有。我考研時候,經常去校醫院開疏肝解鬱和養血補氣的中成藥吃,教室裡也有不少同學桌上有各種藥瓶在。

但是,抱著一顆即使考不上也要拼命一試的決心,熬過了考研的痛苦,再回過頭來看,你會發現,這一路你收穫滿滿,有好朋友之間相互打氣、有家人對你的關心、鍛鍊自己學習能力……你會覺得不虛此行。本人當初差幾分就能夠保研,但是最終沒有保上,現在回過頭想想,我還是願意選擇開始一段充滿挑戰的未知之路。

不要懼怕考研,把它視為自己成長路上的一次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去迎接它,結果好壞就看上天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