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何謂“道心惟微”?

泰和道安


“道心惟微”,是說,大道之運,幽微難測。

“道”是自然的本原及其規律,包括作為本體的道體和作為規律的道法。道體是組成宇宙萬物的元組分,是一種極其微細、不可細分的基本波,其幾何尺度遠小於自然科學(科學是人類已經掌握的、自認為正確的規律,是對大道的近似和逼近,終極目標是大道)中正在探索的量子,更是遠遠小於人類天賦感官的測量範圍,故而“測不準”,也就是幽微難測。


泰和道安


道心惟微是出自於古文《尚書,大禹說》中所記載:人心惟微,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意思是說舜帝告誡大禹說:人心是險惡難測,道心微妙居中,幽微難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我們要真誠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代代以心相傳,諄諄囑咐,不輕意改變變換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因為一切都在方寸之間。

今天重點回答題主的道心惟微?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意思是說:大德足以應對各種變化,只是因為其從道而來,道作為一種存在,是恍恍惚惚的,恍恍惚惚其中似乎有種形象;恍恍惚惚其中似乎有種物質;若明若暗,其中似乎有種精神;這種精神非常真實,其中似乎有種能夠驗證的力量;從現在甚至追溯到遠古,道的名字一直揮之不去,可以由此閱知天地萬物的開始。

我何以知道天地萬物開始時的情況?就是通過領悟大道,休會天地萬物,總有一個共同的開始,這種開始我們稱之為道。

道作為共同的開始,不能不對天地萬物產生影響,不能不體現在天地萬物的個性之中,不能不給天地萬物提供必要的支撐;我們稱之為德。

大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種抽象,是種精神,是種萬物生命和宇宙大自然都不能擺脫的力量,所以恍恍惚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

道心惟微是種儒家和心道黃老學家與佛學家和自然科學與哲學家的審思明辯,博學,審問,慎思,篤行的人生大徹大悟的大自然界與天道人道治國治政治人治軍的大智慧。

摸不著,看不清,挺實用。

論語裡說: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治大國若烹小鮮。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為和。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倒海不復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寒窗苦讀十年書,醉睡深山缺人問。

淡然喧囂隨風去,簌簌細雨潤自然。

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

道心惟微,大道之運,幽微難測。

知足常樂桃花飛雨。

道心惟微不可得。











知足常樂桃花飛雨


道即存在於自然的法則,心神領會,融匯貫通,即天人。這樣合一的,是通幽的,聖人是很少。他們只要存在,一點就能觸類旁通,遙接蒼穹之會。細微至髮梢,博大至宇宙,宏觀。

物理學的微觀世界,博大於宏觀。

道心用心靈,不用手法。



歲月如梭水如歌


中國文化的重點,是生命科學和認知科學的中心,中國文化的道統,原理就是我們祖先的傳統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中國文化的中心。

先來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所謂“人心”與“道心”的區別,也就是人的人慾與天理的區別;或者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人之道”與“天之道”的區別。

所謂“人心惟危”,是說人們的那種物慾情慾,或追名,或逐利,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所以會製造出各種矛盾,甚至危害社會和諧穩定,終至身敗名裂。

所謂“道心惟微”,則是說那種能夠保障道德運行的價值體系,在人們的心目中是非常微弱的。

因為“人心”與“道心”處於一種互相矛盾、排斥的狀態,過於專注於“人心”的人,其“道心”就被壓抑,變得很微弱。

再看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精純專一, “允”有“誠實”的意思,還有“公平、得當”的意思,“執”是“堅持”,“厥中”是“其中”的意思。

人的各種慾望是很危險的,或聲色,或獲利,它們很容易走向危害社會和自身的極端;道心本身就內涵在人心之中,是把這些慾望保持在適度的範圍之內,既不偏向於放縱的一極,也不偏向於壓抑的另一極,保持其適中的平衡位置。

而這一點其實很難做到,我們很多情況下是容易走極端的。而一旦走偏了一點,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那個適中的位置越來越遠,最終形成積重難返的境地。

正所謂:用道心,致良知,修己以安人

道心的修養即德的積累。浩然之氣,集義而生,通俗點兒說,就是人的格局修養,如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多讀國學典籍是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格局的。


易學張柢昀


可小可輕

大無外小無內

有大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有小的螺螄殼裡開道場

道心唯微

一室不掃安掃天下

一身不潔安潔世道

一心不鑑安鑑人心

凡事

從小做起

大自大

小自小

莫上心

功成自成

名就自就

一陣風兒過

平湖起微波

柳嫩鴨肥爽

菸酒日月長

多言了

勿念


書海無塵


道心本來無瑕疵,清澈透明。主要是指道體精元真氣以人為本的心理機制。具有形上觀、禪、智慧與形下思、行、知識的三玄六極功底、功能、功力。所以,經典哲學主要修為研究的是以虛存無意觀禪而得的智慧,叫哲學智慧;一般科學主要操作研究的是以實在有意思行而得的知識,叫科學知識。轉識成智心靈有機,智識分離心術險惡。

根據中華主體、主流文化延襲至今的來龍去脈,以中國道、釋、儒三玄公德內在精神意志和外在思想面貌體現出來。"道心惟微,惟精惟一"主要是道底丹成遺傳的人本健康的心理氣質機制和人本真心在道藏精神意志裡觀禪得到的哲學智慧。以道觀心,道心觀經的神聖,神明體格及其信眾是也!

世俗人心叵測,故"人心惟危"。漫無終極。


姜東老先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是十六字心傳語出於《尚書·大禹謨》。

“道心惟維”簡單一句話含義就是“道心卻微妙難明”。 而“人心惟危”是意思人心危險難安的。



那麼整體上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簡明講就是:人心是危險難安的,道心卻微妙難明。惟有精心體察,專心守住,才能堅持一條不偏不倚的正確路線。是我們傳統文化精神“中庸之道”的詮釋。



也是用道心,致良知,修己以安人的思想認知。精研要專一,誠實保持著中道的行為法則!

食禹人


“道心惟微。”這“道心”是非常微妙的,但是“道”只有在人的“心”裡面,人們才能夠體會到它是微妙還是不微妙,或者說是否找得著北。如果道只是在九天之上恍兮惚兮,窈兮冥兮,也就沒有什麼惟微不惟微的了。反過來說,“心”又是在“道”裡面,因為道的規律就是心體悟出來的終極存在與規律。還有,“道”就是“天道”,道就是天,天就是道。天是自然的存在,天又是道性的載體與標誌。叫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中華傳統文化所涵養、尋求的一個“概念之神”,到了“道”就是終極了,既是本源也是歸宿,既是規律也是存在,既是自然也是精神、人文,既是信仰也是道德,還是行政。今人講權力的“合法性”,在古人那裡,講究的是“合道性”。天下有道,政通人和,太平盛世。天下無道,民不聊生,大亂不止。說白了就是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堅守本心。


大道於史


聽了郭繼承老師的一些講座視頻,簡單說下自己的理解。道心是指個人的良知,良知在心中是微弱的,需要我們通過讀書和實踐不斷培養,才能形成浩然之氣。另外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人們很容易被外界所誘惑,容易迷失方向,喪失自己的良知,所以古代君子強調做人以修身為本,本立而道生。只有加強品德修養,品格紮下根,生出的良知才能牢固。


電商觀察者03


這句話要結合老子其他語言去看

樸雖微,天地弗敢臣!

樸就是道

宇宙自太一生水開始衍化到如今,已經微小到看不見了,但是天地對道不敢不臣服!

因為: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

天地都是道生

也就是太一生水的水

所以老子一直言水

他是用人間的水來比喻太一

那麼想得至道的唯一方法是:微

樸雖微就是道雖微

以微才能近微

就說到這裡吧

關於郭店楚簡老子2046個字

我有全文破譯

感興趣的去搜看下就行了

此處省略一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