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四渡赤水》的主要內容,不要原文,在線急?

叫我萌萌小妹子


說到四渡赤水,不能不簡單說一下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確定了黨和紅軍的總路線和總方針後,又確定了眼前的目標——儘快建立根據地,使長途跋涉1萬華裡的紅軍有落腳之地。

最初的目標是北渡長江進入四川,與在川北活動的紅四方面軍遙相呼應必要時合兵一處,這是最為理想和穩妥的做法。

四川是軍閥劉湘的地盤,長期與紅四方面軍作戰已經吃了不少苦頭,現在又面臨中央紅軍入川、兩大主力紅軍合流的局面,更值得憂慮的是蔣介石中央軍會借消滅紅軍的機會收編川軍。迫在眉睫的危險著實讓這位蜀中王頭疼。

於是劉湘確定了堅決防堵紅軍入川的策略,派兵嚴密封鎖長江的同時又派兵進入貴州與紅軍作戰。

中央紅軍出遵義北上向長江南岸進發,在土城與南下的川軍展開激戰。由於情報失真和低估了川軍的戰鬥力,紅軍作戰失利,毛澤東於是下令紅軍西渡赤水河進入四川、貴州、雲南三省交界處位於雲南一側的扎西地區。這是一渡赤水。

隨後,國民黨軍調整部署,以川軍主力在長江北岸嚴密防堵,以中央軍分兩路從南面、滇軍主力從西面向扎西的紅軍壓迫而來。這時,毛澤東建議黨中央和中革軍委果斷放棄北渡長江的計劃,向東再渡赤水重新佔領遵義,在川黔邊境發展根據地。

紅軍主力於是迅速行動,紅1軍團和紅3軍團先後攻佔遵義北面的桐梓和婁山關,然後由紅3軍團強攻遵義城。貴州軍閥是黔軍,在西南各軍閥中屬於戰鬥力最弱的。但在紅軍二進貴州卻進行了頑強抵抗,進攻婁山關和遵義城的紅3軍團付出了很大代價,軍團參謀長鄧萍也不幸犧牲,所轄四個團僅有1個團建制完整,但每個連則也只有50— 60人。同時,紅3軍團剛剛佔領遵義,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縱隊吳奇偉就率兩個師和黔軍一個團趕到,在遵義外圍與紅軍展開激戰。雙方正在相持不下,戰局明顯對紅軍不利時,林彪率紅1軍團趕到,從中央軍背後發起攻擊,直插吳奇偉的指揮部。吳奇偉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匆忙間向烏江方向逃竄。紅1軍團以一部兵力追擊,主力配合紅3軍團前後夾擊,將兩個師的中央軍打垮打散。前後共斃傷俘敵8000餘人,取得了長征以來第一次揚眉吐氣的勝利。

紅軍的突然動作令蔣介石大為震恐,一時間搞不清紅軍的意圖於是下令中央軍和川滇黔軍各部就地固守,重點還是長江北岸,同時又令中央軍一部和湖南湘軍在湘黔邊境佈防,防止紅軍東入湖南與賀龍的紅二六軍團會合。

此時控制遵義地區的黨中央和紅軍也在謀劃下一步行動。遵義會議之前進入貴州雖然是為了擺脫敵軍的攔截,但也是看中了遵義一帶相對富庶的環境,在這一帶建立根據地。後來因為強敵迫近,這才又瞄向四川,卻因土城之戰失利而放棄。現在紅軍二佔遵義,在這裡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又打垮了中央軍一部,於是萌生了以遵義為中心在黔北建立根據地的念頭。而當務之急就是趁各路敵軍尚未合攏之際先吃掉距離紅軍最近的中央軍第二縱隊周渾元所部。

該部有三個師,縱隊司令周渾元從1928年在井岡山地區就和毛澤東朱德交過手,然後全程參加第一到第五次對中央蘇區的圍剿,與紅軍各個主力軍團都交過手,對紅軍的戰術戰法十分熟悉。

1935年3月15日,紅軍全線向周渾元部發起攻擊。此時的周渾元已經到達魯班廠,並在此構築好防禦工事,全力迎戰紅軍。雙方從拂曉一直打到晚上7點,紅軍始終不能得手,而周渾元則開始部署反攻,同時有黔軍兩個團趕來,從後方向紅軍攻擊。為了避免腹背受敵,紅軍於當日夜撤出戰鬥,於16日在茅臺縣附近三渡赤水,進入川南古藺、敘永,又到達長江邊上。

這時的蔣介石電令中央軍總指揮薛嶽“共軍已成強弩之末,勢將化整為零,在烏江北岸,長江南岸,橫江東岸打游擊,冒險渡長江公算不大;應令各縱隊實施江西圍剿時之碉堡戰術和先求穩定、次求變化的方針,分路自得堵截,逐次縮小,加以包圍。”

由此可見,蔣介石並不是因為後來人們所說的被三渡赤水搞懵了,怕紅軍再渡長江。而是認為紅軍已沒有再渡江的能力,要去化整為零分散打游擊了。

於是在蔣介石嚴令下,各路軍閥部隊開始在紅軍周圍修築碉堡封鎖線:川軍進至長江南岸的敘永、土城、古藺一帶以及桐梓、遵義間佈防,黔軍在遵義城周圍佈防,滇軍則進至畢節以東佈防。

紅軍現在三面受敵,而且連續作戰部隊已經相當疲乏,原先與中央軍相比明顯佔優的山地機動能力因為遇到土生土長且有長期征戰於雲貴高原的川軍、滇軍、黔軍也失去了優勢。一旦封鎖線構成,紅軍將再次陷入第五次反圍剿時的局面。

於是蔣介石狂妄的宣稱“如許大兵,包圍該匪於狹小地區,此乃聚殲匪之良機。”

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以毛澤東為首的紅軍前敵司令部於20日傍晚當機立斷,決定四渡赤水,在河東尋求機動。21日,紅軍從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這樣就打破了國民黨軍以古藺地區為核心用碉堡鎖死紅軍的企圖。但蔣介石見紅軍並未分散遊擊,於是認為將其聚而殲之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況且紅軍一直徘徊在地貧民瘠的黔西北,說明其戰略方針尚未確定。蔣介石於是嚴令各部向遵義開進,實行南北夾擊,圍殲紅軍於遵義、鴨溪地區。

25日,毛澤東和中革軍委確定了以消滅黔軍並由此擴大機動區域轉向黔西南的企圖。但此時的紅軍已經相當疲憊,糧食給養又十分困難,在扎西、遵義擴大的兵員逃亡嚴重,已經不具備再打大仗、消滅黔軍的條件。

這時,紅3軍團指揮員彭德懷、楊尚昆提出鑑於目前的困境建議突破敵軍包圍,轉向東南的烏江方向,南渡烏江。第二天就得到毛澤東、朱德批准,紅軍隨即向東南烏江方向前進。同時以紅9軍團偽裝主力吸引迎頭趕來的敵中央軍,主力1、3、5軍團穿過敵軍封鎖線向南極速前進,搶渡烏江。

不幸的是,敵軍察覺了紅軍這一企圖。

28日,薛嶽接到報告說紅軍停止西進有迴轉的跡象。但薛嶽卻未加重視。30日,又有報告說紅軍已經突破封鎖直指烏江,薛嶽這才急忙報告蔣介石。奇怪的是蔣介石這次卻認為是紅軍的戰術行動,竟然也沒有重視。xiang與此同時,紅軍情報部門於30日破譯了敵方電文,發現周渾元和吳奇偉部正在尾隨紅軍而來,如果一旦搶先一步到達烏江,很可能重演血戰湘江的悲劇。於是情報部門的曾希聖向毛澤東和中央建議利用掌握的敵方密碼和電文格式冒充蔣介石向周、吳發電,調開這兩股敵軍。毛澤東果斷採納,周、吳果然中計,紅軍避免了一場血戰,贏得了南渡烏江的時間。

就這樣,紅軍於31日堂而皇之的渡過了烏江,把幾十萬追兵和一大群碉堡全部甩在了烏江北岸。直到4月1日,蔣介石才得到紅軍渡過烏江的消息。

接下來的10天是蔣介石極為痛苦的10天……

嚴格來說,四渡赤水行動就此結束,暫時擺脫了敵軍追堵,卻還沒有擺脫依然嚴峻的局面——尚未選擇好落腳點!這是從江西出發就考慮的問題,現在行程萬里還在選擇中。

領導人包括毛澤東在內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的,遵義會議確定是進入四川建立根據地,因為土城之戰失利而放棄。一渡赤水在扎西又提出雲貴川,因為川軍和滇軍夾擊而放棄。二渡赤水設想黔西北,因魯班廠失利而放棄。原因就是國民黨中央對統一西南各省志在必得,各地軍閥守土有責,所以都不惜花費重兵重金與紅軍反覆較量,堅決不允許紅軍在此立足。

四渡赤水期間,紅軍的戰略決策及行動變化令人眼花繚亂,蔣介石在給部下的電文中一再用“飄忽不定”形容紅軍,但卻不知道紅軍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連續70余天在地貧民瘠又無根據地的崇山峻嶺間穿梭作戰,極度的疲勞帶來了遠多於戰鬥中的減員。一渡赤水前紅軍總兵力為3.7萬人,到過了金沙江後只剩2萬餘人,減員幾乎一半!

但是經過四渡赤水,紅軍徹底改變了自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以來以陣地戰為主、死打硬拼的方式,毛澤東當年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又回到了紅軍。

這才是真正意義中的“得意之筆”!

得意不是毛澤東的預見性,也不是神機妙算,而是實踐!!

毛澤東每每在危急關頭採納了領導集體中最成熟和最深思熟慮的建議,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其決策變化的靈活與快速的目的只有一個,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

所以,把四渡赤水看成一場出神入化的妙算和從容不迫的行軍,完全是對紅軍空前頑強戰勝死亡的決心和尋求勝利意志的糟蹋!!


大將軍威武K


四渡赤水開始於土城戰鬥的失利。

土城戰鬥是毛澤東重新取得了黨和紅軍領導地位後指揮的第一場戰鬥,由於戰場情報對敵軍兵力掌握不準,戰鬥被迫轉入轉移。紅軍在土城西南不遠的一處河灘架設浮橋,連夜一渡赤水。

而後,紅軍試圖佔領敘永縣城又再次失利,渡江北上入川計劃受挫。紅軍在太平渡和二郎灘二渡赤水回師黔北。

攻下婁山關,再取遵義城,毛澤東沉著果斷,指揮紅軍在敵人的援軍之間快速穿插,直接攻向茅臺鎮,準備從茅臺三渡赤水,折返貴州。

紅軍在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向東第四次渡過赤水河,神不知鬼不覺地回師貴州,把蔣介石的全部追剿紅軍的部隊遠遠地拋在後頭。

紅軍四渡赤水後轉頭南下,在金沙江皎平渡憑藉7條木船全部渡過了金沙江。從此,中央紅軍巧妙地跳出了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重新獲得了主動權,取得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