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數學學不好該怎麼辦?

睿雪


怎麼學數學,大一點的孩子偏科,學不好數學,是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尤其是隨著年級的增高,越是高年級,對數學犯難的情況就越是普遍。上了初中之後,有的孩子偏科會越來越嚴重,其中,數學成績的下滑會越來越明顯。甚至有些孩子在小學四、五年級就已經表現出對數學的抗拒。

作為學數學和計算機科班出身的我,可以根據多年觀察和實踐的經驗來拆解一下這個問題:

1. 為什麼年級越高,數學不好的問題越發明顯?

2. 家長在其中又能做些什麼幫助孩子學好數學?

在提出具體做法之前,我們先來區分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抽象思維這兩個概念。

首先,其實我們不需要強迫所有的孩子熱愛數學。

數理邏輯,只是包括語言,身體,人際,自我認知等多元智能的一種。這種左腦思維的天分,一般在小學高年級會初露頭角。在這之前,我們要向所有孩子介紹數學基本概念。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有天份的孩子要能被發現和啟發,沒天分的孩子要做到不害怕。

其次,我認為介紹孩子認識數學有兩方面:

一是介紹數學基礎概念;

二是學會數學抽象思維。

大多數教幼兒學數學的文章是關於介紹數學概念的。所謂數學概念泛指數字,形狀,大小等等概念。在數學啟蒙這方面,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介紹數學概念,而且要快樂地,有興趣地介紹。不需要一有空就教孩子數數,做加法。不要說這個很難,而要說這個很有趣。我們可以寓教於玩,比如打牌接龍,用石子比大小,看時間,讀門牌號,分食物,等等,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教孩子抽象思維卻非一日之功,不同階段有不同方法。對於比較小的孩子,在遊戲中,我們可以教他們分類,排序。如很多教育專家的推薦,拼圖(puzzles)就是很好的工具,從小一點的小孩把一塊木塊放進同樣形狀的洞裡,到幾十幾百上千塊的拼圖,到各種立體拼圖。做到後來,孩子們一定要學會找規律,比如先搭邊上的,用排除法,才能完成。

大一點的孩子,很重要一點,就是在他們剛開始接觸一些抽象概念,比如"十位和個位數",或"未知數X"時,要多和他們交流,讓他們解釋給你聽,並且舉例子。你可能發現他們根本就沒有懂,只是孩子們很會照葫蘆畫瓢,記住該怎麼做。所以只做習題,做了許多以後,看上去都對了,這是不夠的。不少孩子一些概念沒弄清楚,後來一直造成問題。所以寧可要慢,要從多方面把一個概念講清楚,再加上一點實踐。講通了,數學概念往往簡單清楚。我反對題海戰術,數學尤其是,它會掩飾孩子真正的理解程度,在不堅實的基礎上一直搭建,越來越辛苦。

區分了數學概念和數學思維,就能很好地解釋小學數學和初高中數學為什麼不同,以及為什麼隨著年級的增高,孩子學不好數學的現象越發明顯?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面對的更多是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比如數與數的關係、基本的運算規則、一些基本圖形的周長面積計算等等。不少孩子靠著記憶記住公式題型,都能把題目答得很好。

而到了初高中,數學的學習則會轉向抽象思維:函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類比的思想,等等。還會接觸到各類複雜的平面幾何。

初中對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要求也更高了,包括計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僅憑記憶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練習也需要建立在瞭解這些思想和原理的基礎上。

很多家長困擾的問題,其實也就是這個問題,在小學階段,孩子沒有培養出數學的學習思維,更多用的是記憶的方法,到了初高中學習的時候,一下子就和其他人拉開了差距。所以很多孩子在初高中數學學習碰壁,很大的原因在於小學階段沒有注重數學的抽象思維培養。而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並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使得孩子在後續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飽受挫折感。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呢?

1. 注重培養孩子數學興趣,樹立信心和給予鼓勵

正如我前面所說,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數學是一門充滿想象和樂趣的學問,而且和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斐波那契數列就隱藏在很多植物的花瓣裡;中國古代的建築無不展現著對稱之美;通過骰子可以研究概率問題……讓孩子認識到數學不僅僅是單一的題目和公式,而是生活中隱藏的奧秘。

讓孩子在搭建樂高中學習幾何的特點,規劃時間中學會合理安排的重要性,孩子天生是非常好奇的,將生活和數學聯繫在一起,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更多數學的魅力,激發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

2. 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家長們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特別是小學階段,一定不能讓孩子只關注題目本身,更多的是要注重孩子相關數學能力的培養。例如,字母代表一個變量的概念,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而是把一個字母和一個事物聯繫起來,幫助孩子形象地理解等量代換的概念;還比如通過幾何的觀察和建築的遊覽,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力等等。

抓住生活中的機會,把數學和生活中的場景聯繫起來,讓孩子把一個生活中的場景相關的數學概念講給你聽,通過對話的方法來了解孩子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一個概念,所謂教是最好的學,但這也非常需要家長的智慧和耐心。

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態度也非常重要。我遇到過很多孩子數學不好,大多數是有心理層面的畏難和抗拒心理,在外部一些打擊的情況下,孩子覺得自己數學就是不行,有心理負擔。家長和老師更應該以鼓勵為主,耐心幫孩子找到哪個要點沒有掌握,給予適當的指導,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

3.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學習問題也都跟學習習慣有關。好的習慣應該儘早培養,在小學階段培養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具體到:注意力集中,課前預習,做筆記,課下複習,整理錯題集等。

整理錯題集這個習慣對於學習數學尤其有幫助。前面提到,我反對題海戰術,主要是因為在同樣的問題上反覆重複練習,意義不大。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根據整體的知識框架,梳理出哪些已經掌握,哪些還不理解。通過分析錯題,可以詳細到分析這個題目是關於哪個知識點,為什麼這樣出題,錯在了哪裡,錯誤的原因是什麼,掌握了以後還可以應用到什麼地方等等。仔細分析一個錯題,勝過重複做十個差不多的題。

4. 關注孩子具體的障礙,對症下藥

最後,因為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肯定希望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這就需要分析孩子數學不好的問題具體出在了哪裡。比如你學習了1+1=2,然後看著一個微積分方程不知所措,很顯然中間缺了點什麼。

偏理的科目,如數學、物理,後面的有些概念是以前面為基礎的。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儘量幫助他看出來他缺的是哪方面的知識或理解。比如,孩子對未知數這個概念沒搞清楚,一元方程簡單,他可以湊答案,到了二元方程式,可能就解不了了。這時候的方法不是再做更多二元方程的題目,而是讓他真正瞭解未知數是個什麼概念,為什麼未知數的答案可以是多個,等等。現在有人倡導建議理科學習不要把孩子按年齡分年級,而是完全按照他們是否學懂了一個階段的概念,再進入下一個階段。這是合理的,在線教育可以實現。家長們如果注意到孩子理科學習的問題,請關注他們是否前面更基本的概念沒有學懂。

找到孩子不懂的概念並不容易,可以和孩子的老師多溝通,他們往往瞭解孩子缺乏哪些知識點。但是這個努力是值得的。大部分放棄數學或者恐懼數學的學生都是漏掉了某些知識點,到了“恐慌區”,這之間產生的斷層,使得學生不知道哪些知識和概念沒有掌握從而跟不上。所以幫助孩子識別和梳理哪些知識點已經掌握,然後找到臨近“學習區”的下一個需要學習的點,逐漸積累,才能填滿整個數學知識框架的版圖。

數學是完美的學科,它的邏輯,嚴密,整齊,抽象的優美是許多其他學科難以比得上的。孩子要能體會到它的趣味,需要慢慢來,需要在他們做對的時候不斷得到鼓勵和欣賞。這樣他們才會有信心,有興趣,愛上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