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上大學以後一片迷茫,怎麼辦?

楊大大83288619


經過壓力山大的高中階段,通過高考,進入大學學習,很多學子,一下沒了目標,時長會陷入迷茫,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那就是要儘快調整自己,找到重新奮鬥的方向,我給出我自己認為大學應該要去做的一些事情。


大學的學習成績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要認真對待

在大學階段,我們的首要身份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所以要認真對待每門課程,用心的去學好他,這樣不僅可以收穫知識,成績好了,還可以評定獎學金,甚至以後的推免保研,都跟你的學習成績掛鉤。


大學多多閱讀書籍,豐富自己的內心

大學除了上正常的課程之外,還有大把的空餘時間,我們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多多閱讀課外書籍,一些文學典籍,歷史人物傳記,思維結構等方面的書籍,都去廣泛地涉略,可以很好的開發自己的心智,豐富自己的靈魂,讓自己的心態更平和,也會懂得很多道理。

參加社團、協會組織

空餘時間,還可以參加一些興趣社團,培養一下自己的愛好,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上大學了,不再是高中階段,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大學更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通過參加興趣社團,不僅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而且可以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鍛鍊我們的社交能力,讓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慢慢思考未來的方向,未來要幹什麼

雖然我們大學都有自己的專業,但是可能並不是你喜歡的,那就在大學的階段,努力的去嘗試,可以多多去實習、兼職,參加各類比賽、競賽等,去挖掘自己,你對什麼行業感興趣,並且可以趁著空餘時間,慢慢的在你喜歡的領域花時間,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確定以後的職業方向。

大學還是很豐富精彩的,希望你能夠早日走出迷茫,充實的過好每一天。


學途小貼士


我不是什麼大神,我也是一名大學生

什麼好好學習這種廢話我也不想囉嗦,如果你是大一,非常好,你有充足的時間

第一學習,大學的學習的課程難度和考試一般是成反比的,我認為,你只需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考前認真的複習,輕鬆通過考試並且得到高分是非常簡單的

第二,退出那些無聊的學生會,不要相信什麼可以學到什麼將來工作中有用的東西,畢竟都是學生,他們怎麼會知道將來工作的事情,不要過分重視學生會中那些個啥關係,講真,一點用都沒有,如果要花時間去搞這些,不如花時間去學習,無聊的學生會,如果覺得有必要,可以選擇退出

第三一定要發現自己的一技之長,要有自己的愛好,不要經常待在宿舍裡,多外面看看,這樣說不定能解決單身問題,關於特長也可以說是愛好,必須有一樣拿的出手,假如你認為自己沒有,那就練出一門

第三兼職,大學中空閒時間來做做兼職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你要記得,所有的目的都是可以在未來找工作做鋪墊,你在做兼職的時候你要學會去觀察身邊的人。看看他們的處事能力和方法,錢可以少掙,該學的還是要學,不能就僅僅是為了那幾十塊錢,這樣不值

目前就這些,如果還有不懂的,歡迎來問


情感小公子


剛進入大學的那段時間是會有一段迷茫期,畢竟從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那年繁忙的三點一線式的學習生活中,踏過獨木橋來到了大學,以前繁忙的課業壓力沒有了,覺得什麼都有新鮮感,但是,毫無顧忌地玩了一段時間後,新鮮感漸漸消逝,覺得什麼都索然無味,幹什麼事兒都沒有勁,迷茫與內心的苦楚湧在心頭,同時又比較敏感,稍微遇到點棘手的事就感嘆命運的不公,懊惱不已,消極悲觀交織著無可奈何的情緒長久不能撫平。

我覺得我們要正視迷茫期,首先,不要覺得害怕,先給自己心裡暗示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很多大學生朋友們都曾經歷過這樣的迷茫期。

其次,感到焦慮時,可以深呼吸來放鬆心情,舒緩緊張的心態。

再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比如,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近期目標是這個學期末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取得相應的證書,針對這個目標,制定一個由簡入手的學習計劃。遠期目標是畢業後做一名中學英語教師,針對這一目標去努力考取教師資格證書,為這一目標有條不紊地做準備。同時,為了豐富大學的學習生活,可以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比如: 寒暑假去支教或者公益家教等為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英語老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英語試題點撥


在大學四年,我拿了三年的獎學金(當然,因為大一沒有),其中一年國家獎學金,兩年國家勵志獎學金,畢業後順利從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考入985,211研究生,畢業後順利找到工作,目前白天工作,晚上看看書,發展一兩個興趣,日子平靜安詳,想告訴,大學如何過才能不後悔。。。

把大學時光過成詩,你也可以。。




曾很多次被身邊的朋友問道:大學裡最珍貴的是什麼?

其實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像不同的人對自己的衣服有一定的偏好一樣,大學,意味著無數可能。

相對於高中的拘謹,大學裡所包含的無數可能,或許是其獨特的地方,而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在大學裡成長,這樣幾個要素至為重要:自由,友誼,選擇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前兩者豐富我們的生活,後兩者豐富我們的生命。

自由,幾乎是每一個人拼命都要去爭取的東西。這是人之本性。從古到今,從西到東,幾乎每一個文明體,每一個時代,都在為自由而呼籲,而悲鳴,而尋找。“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是革命志士的呼籲。當然,在當下和平的年代裡,不必擔心什麼為自由拋頭顱灑熱血,但是“自由”成為個體與這個世界對抗的源溯,而進入了大學,對於很多朋友講,便是便脫應試教育的窠臼,進入新生活的起點。在大學裡,課程少了,業餘時間多了,老師的管束少了,屬於自我的空間多了,這些大家渴望已久的自由,其實才是大學裡不同學生之間差距的開始。有的同學利用這些自由,通過各種方式提升自我,而有的學生則任意揮霍著自己擁有的自由時間,等到走出畢業走出校門的時刻,同學之間的差距才高下立現。

我至今仍在珍視的,是大學裡獲得的友誼。對於剛剛成年的學生來講,第一次離家並且來到了千里之外的他鄉,沒有父母在身邊,能夠做的是一個班級,一個集體或者一個宿舍甚至一個小小團體內部的人員進行相互取暖。和高中時代繁忙的課業佔據了一個人的大部分時間不同,在大學裡,大家都有更多的時間去和他人進行交流。人,從原始社會起,就是群居性動物,彼此之間需要感情的交流和傳遞。所以,在逐漸從父母的幫助下慢慢走出來的年輕人,就像一個顫顫巍巍學走路的孩子一般,去嘗試著與人交流,建立友好的沒有任何其它雜質的關係,有的時候是友情,慢慢的或許會發展成愛情,這些情誼的珍貴之處在於,它沒有受到更多來自社會上各種嘈雜聲音,形色的慾望地侵蝕,所以顯得更為純粹,這些情誼,一旦生成,多半可以維持一生。

選擇的能力,這項技能看似簡單,分析起來其實非常的寬泛:小到選擇衣食住行的方式,要不要逃掉目下的一節課,來參加社團活動,大到選擇人生奮鬥方向和工作,伴侶等,都是需要培養的能力。所謂的選擇,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是在人生中各個選擇的關口,都能有恰到好處的選擇。選擇體現在衣食住行上,是一種審美,而在人生道路上,則是一種運籌帷幄。所以,選擇的能力,看似簡單,其實其中蘊含著大學問。有的人,從小就有獨特的選擇能力,而有的人,則一生都掌握不好這樣的技能。沒有選擇能力或者選擇能力匱乏的人,人生註定是平淡無奇甚至平庸的,因而也會錯失生命中諸多的精彩。因為選擇,是一種對待著任務或者命運的主動出擊,或勝或敗,都是內心揣度之後做出的最佳方案;而不具備選擇能力的人,在面臨選擇時,很少進行有效全面的思考,而會被各樣的事物牽著走,就像被牽著鼻子的牛,更像是拉著磨的驢子,一生掌控在別人的手中,到頭來,快樂不快樂,結果立現。


選擇的能力,其實是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的。這種能力的獲得,要靠最後一項:學習能力。

在大學中習得必要的學習能力,是一輩子最有用的收穫。這樣的話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了,大咖吳曉波,俞敏洪,羅胖等在回首大學時光的時候,都把自己泡在圖書館的時間,視作人生中最為珍貴的經歷經歷之一。很多事情,待到走向工作崗位才會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大學裡,多數的時光裡,同學們會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迷茫。而工作後,才反過來去後悔當時為什麼沒有好好,好好閱讀,好好學習。其實,在大學裡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泡圖書館是一種方式,且是一種其他方式無法取代的方式。讀書在一定程度上無法給你提供最直接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是增加你收入的方法,但是讀書卻是一種內向的自我修行。讀書是一種自我相處的形式,有句話講:群居守口,獨處修心。讀書是一種看似無用的獨處方式,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一個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態度,看待一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讓你在選擇自己前行道路的時候,不至於像一些人一樣,毫無思量,隨波逐流。在大學四年中,我讀了三百多本書,而我們班最厲害的一個人,讀了460多本書,當然,這都是圖書館借閱記錄,其餘在業餘讀的,就算不上了。若說讀書給了我們什麼?


給了我們即便是在黑暗中,仍舊摸索著向前進的勇氣和能力,給了我們在茫茫人世間,選擇一條路並持續走下去的能力。我想,這樣的財富,足以讓我們驕傲一輩子。而保持閱讀的習慣,也會持續的讓我們的生活更為充實。

能把大學時光過成詩,相信你也可以。如果你覺得改變很難,那就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然後慢慢的去實現它。


大野澤的風


大學時期是美好的,也是最容易蹉跎時光的,你現在有迷茫的感覺,至少說明,已經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只是暫時沒有方向而已。

現在回過頭想想自己的大學時光,也是一片迷茫,稀裡糊塗就走過來了,如果真能穿越回去,可能最想做的,就是弄明白一件事情:我想要做什麼,未來要過一個怎樣的人生。

我始終覺得,無論做什麼,只有確定好了基本的目標,才能開始著手做你想做的事!

比如,我大學期間就想談一場純粹的戀愛,那你就用心追求自己喜歡的人;我就是喜歡玩音樂,那你就痛痛快快的享受音樂帶給你的快感;我就是喜歡賺錢,那你就去體驗研究未來那種工作適合你。

如果連自己到底想幹什麼都不清楚,那就去多交朋友,多和其他人溝通交流,多去觀察生活,找出自己想要的。

大學的時光是美好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你想發現的!


小六子媽媽55


你好!首先我沒有什麼過人的文采,我只是就 我身邊發生的事情的感悟來幫助你。

沒有目標,也就是缺乏信仰。

第一,你絕對不瞭解自己。(別急著罵人)瞭解自己的人是不會缺乏目標的,相反他會有很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要如何努力實現目標。所以,你先要做的是反思,認知自己。方法有很多(我自己是看人物傳記和國內外名著,分析人物特點反思自己)。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你就知道自己的短板。下面就知道自己要改變的短板了。

第二,認識自己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要幹什麼,未來朝哪方面發展。(看看自己的專業)不要給自己什麼特別牛逼轟轟的偉大目標,就把握眼前的上課時間,空閒時間爭取不要浪費在遊戲,談戀愛中(除非你敢說你畢業就能和她結婚,否則就別瞎扯了)。因為你剛進大學時間可以說很富裕,所以一定一定要學習,不要滿足於學校發的那幾本書和老師講的的知識。再掌握老師講的知識外,去查找自己專業相關的拓展知識。(有句老話叫:技多不壓身。國內大學生就業情況你也知道,多學沒壞處。)

第三,能不參加就別參加學生會(現在的學生會坑多利少),除非你學校是211.985。社團儘可能的不要多選,除了興趣外的社團就參加能夠提升自我能力的社團。(過來人的經驗,說多了都是淚啊)

第四,給你幾個忠告或者說是意見吧。(血的感悟啊)

1),堅持良好的作息時間。

2),堅持鍛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

3),珍惜舍友之間的感情。

4),學會做人(道德品格都要),說不上高商 但不要學那些‘痞’氣。這個社會終究不會虧 待善良的人。

5),樹立以黨為最高榮耀的信仰。


發奮青年97


大學感覺好迷茫,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該怎麼辦呢?看到你這樣我的心好難受,因為我從沒有踏入過大學的門檻,更沒有進過大學,好羨慕大學生,做夢都想坐在大學的教室裡聽一節課,那是多麼的享受啊,而你好不容易考進了大學,卻在虛度光陰,讓我感覺有些惋惜。

感覺前途很迷茫,那是因為心中沒有目標,如果心中有目標,你就會信心百倍,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學裡的生活,豐富多彩,而又充滿自由,各種社團,既給學生增長了的知識,也給學生們帶來的樂趣。課下自由的時間,也可以進出圖書館增長自己的閱歷,也可以做個兼職或者創新,也可以自己創業,總之大學裡只要不掛科,你就是自由的,你還有什麼感到迷茫的呢?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更深一步的學習是你的任務,那也是提升自己自身能力的捷徑,雖然學習很苦,但是對於大學生來說,苦這一陣子換來的將是自己光明的前途。

能夠踏入大學校門是幸運的,你應該感到滿足,你應該在大學裡認真學習專業的知識,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也為自己的生活創造優質的條件,那學習就是你的最優厚的條件,你應該走出迷茫,化迷茫為學習的動力,勇敢的走出內心,放下困擾內心的煩躁的問題,好好學習,將來你一定會感謝努力的自己。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朋友走出迷茫,好好學習,相信你一定能行。感謝悟空問答。



Cai初升的太陽


你好!對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親身有過感觸,也能理解你此時此刻的感受,對此,跟你提出以下的建議:

首先,針對於你描述的情況,在現在的大學裡並不少見,包括之前的我也是這樣一位。造成這樣的現象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原因,由於之前我們接受的知識都是比較固定的,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差別,同時,自己又對社會缺少一定的瞭解,所以,很多學生高三畢業或者進入大學後,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者適合幹什麼;二是學校原因,可能學校所提供的教學服務滿足不了絕大多數同學的需求,而這與學生所學的專業又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學生會感覺到很迷茫,感覺在大學裡學不到什麼知識或者技能;三是受周邊環境的影響。由於大學相對於中學階段而言,學生們都比較自由。所以,很多學生都比較放縱自己,晚上打遊戲打到半夜,上午上課時就睡覺或者乾脆不上。這種現象以前只是個別學校才會出現,但是,現在很多學校都有類似的情況,包括很多一本類的高校。所以,在前段時間裡人民日報出版了一篇關於當代大學生中的文章,其中,狠批當代大學生《沉睡中的大學生:你們不失業,天理難容!》但是,有很多學生表示自己也不想這樣,只是因為周邊同學都這樣,所以,自己也不得不這樣,要不然自己就是不合群了。綜合這三點原因,所以,出現了你現在這種現象。



而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我認為,應該做到這幾點:〈一〉要尋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當然,可能你現在並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但你可以試著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我自己現在有什麼?這樣,可以認清自己目前的狀況,進行合理的定位;第二,我自己能做什麼?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地認清自己,比如說,你最不喜歡計算或者對數字根本就不感興趣,你就不用去學會計。因為你要考慮到自己能在某個領域能走多遠,而不是僅僅侷限於當前,同時,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不感興趣,他能否在這個行業走的很遠嗎?三是,我最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最後一個問題,可以為自己的目標提供動力,因為那是屬於自己的夢想,自己需要去實現它。綜合這三個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你找到自己的興趣。〈二〉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一個最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利用自己雙休日或者假期時間,通過自己做兼職的經驗,去發現自己適合做什麼和想做什麼。〈三〉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大學時間是寶貴的,我們有很多人就是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想法,以至於最後荒廢了大把的時間,包括之前的我剛進入大學那段時間也是這樣的,但最後,自己開始慢慢才醒悟過來。所以,大學期間應該抓住有效的時間,不要受學校或者周邊環境的影響,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四〉確定了目標和方向之後,要學會堅持。其實,有很多的時候,我們看不到希望,在很大的因素上,就是自己沒有堅持下去,因為有時候確實不是因為有了目標之後,我們才會去堅持,而是在堅持中,我們看到了希望。所以,我希望,假如你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以後,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堅持下去。〈五〉開闊自己的眼界,不要侷限於當前。在大學裡,有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多大的用處,或者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今後工作就必須去幹這一行。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如今正處於互聯網時代,知識的獲取渠道非常廣泛,只要你自己肯於學習,就一定會有所改變的。所以,在大學期間,除了學好知識外,儘量把自己的眼光看高一點,不要只看到了當前。



以上是我跟你提出的五點建議,也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所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通達


大學生為什麼會迷茫?本質在於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上了大學,離開家長,自己的人生和自己在大學的所作所為完全由自己掌控,這時你可能會迷茫,會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這很正常。

你現在需要做兩件事,一件事是好好學習,多讀書,另一件事是多去參加各種活動。

不管你以後從事什麼工作,以後的路往哪邊走,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都是至關重要的。舉個例子,你可能會在考研、工作或者是出國這3個選擇上迷茫,但是不管哪個選擇,都需要你擁有一份優秀的本科成績單,都需要你大學階段好好學習。

你可能對未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這時你就需要嘗試,多去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找到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大學時間很多,多去圖書館,多讀書,找準自己在現實的橫向和歷史的縱向上的位置,繼而知道自己要往哪邊走。



大學是很多人一生的分水嶺,同樣學校畢業,卻有不同的前途,原因之一就是在大學的積累,有的人找準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併為之去努力,而有的人一直在迷茫中虛度時光。


鄭老師教你填志願


我在大學裡也迷茫過,走了很多彎路,工作後才明白,在大學裡最應該做的是三件事。

為什麼在大學裡會迷茫?

1、因為你需要了解自己,為自己尋找目標和方向。

上大學之前,大家有著“考上大學”這樣明確的目標。但是大多數人在當下主流教育模式下,習慣了被動地接受安排,很多人往往是在高考結束之後才開始考慮自己選擇什麼專業,對人生沒有規劃,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能做什麼。

上了大學,再也沒有人告訴你目標和方向了,你需要為自己做決定並獨立承擔後果。

在大學裡,到底做什麼最合適呢?做兼職?隨主流考研?參加社團結交人脈?不不不,我認為在大學裡做這三件事,以後絕對不會後悔!


在大學裡最應該做的三件事

1、瞭解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

興趣能讓人更有激情、主動地做一些事情,人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往往更加專注。每份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有興趣的驅動更容易讓人堅持,即便有時需要向現實妥協,也能更好和自己商量,改變自己對待問題的態度,讓自己快樂起來。

就算之後從事的工作和自己的興趣無關,但將興趣作為生活的調味品也是很好的,能讓生活更加多彩。

2、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擅長

一個人擅長做什麼也很重要,因為擅長,所以容易成功,會讓人更容易自信,並從過程中得到正面反饋,激發內心的動力。另外,興趣也會因為投入的時間多,慢慢變成擅長,變成後天的天賦。

3、提升自己,培養可遷移能力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以後就會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一輩子只從事一個行業,而有一些能力哪怕是換個崗位也能用得上。我們可以稱這些能力為“可轉移能力”、“核心能力”。

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舉國圍繞“與工作相關的核心能力”推行教育改革,列出了7種核心能力。

1. 溝通表達的能力 2. 信息處理的能力 3. 運用科技的能力4. 計劃組織的能力

5. 解決問題的能力 6. 團隊合作的能力 7. 數學概念的能力

這些能力是大學期間乃至往後都可以刻意去培養的能力。

應該怎麼做?

1、觀點:讓自己多些經歷,多去選擇和嘗試。

一個人喜歡或擅長一些東西必定需要一些沉默成本,就像一個護膚達人買過的護膚品不在少數,一位穿衣達人會在衣服上花很多錢。一個人的經驗很重要,只有自己經歷過才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有的人感嘆自己沒有興趣,卻沒有去嘗試,或者是因為找不到門路。比如,有的人會問我:“我想學這個,你能告訴我去哪找優質的課程嗎?”

2、一些具體做法

1)多看書

其實書中的知識很豐富,一本書有可能是一個人一生的經驗總結,我們只需要花短短的幾天時間就能獲得這些知識,非常的高效。因為大學生資金有限,可以嘗試利用電子書,像是有些App會有組隊抽“無限卡”的活動,能讓讀者暢讀全場書籍。

2)充分利用網絡

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完全可以利用網絡認識許多優秀的人、購買到許多形形色色的課程。我關注了一個優秀的up主,跟她學習了寫作,還因此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讓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許多力量。我還買過理財、穿搭、收納、瑜伽、Excel等等課程,雖然一些課程買了沒看完,但是有些課程卻幫我找到了一些方向。

這些課程可能需要花一些錢,不過,我覺得是很值得的,一般也就幾十塊,可以和室友、同學一起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