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輕描淡寫硬拉500磅:無訓練經驗者是怎麼做到的?

本文適合初級愛好者

內容標籤:無意識力量增長 離奇背後的科學

原文 Christian Thibaudeau

編譯Ash、C 陸肆壹

孩子你在玩什麼?

在17歲那年的平安夜,我成功硬拉起了500磅(226KG)的槓鈴。

當時我的家人和親戚都在樓下慶祝聖誕節,但是我卻更喜歡和這些鐵塊待在一起。

當我在房間裡拉起500磅時,我的腦子一片空白,是樓下的談笑聲把我拉回了現實,這才意識到我拉起了500磅。

我驕傲的不行,沒有把槓鈴片卸掉,因為我要用它來跟家人證明我真的做到了。

轻描淡写硬拉500磅:无训练经验者是怎么做到的?

過了一會兒,我的叔叔來到房間,讓我打開他送給我的禮物。

他看著地上的槓鈴,問我這有多重,我驕傲的告訴他這個數字,但他連眉毛都沒有抬一下。

“我可以試試嗎?”他問我。

他是一個已經50歲的人了,並且他並不是什麼專業運動員,於是我說:“當然,但是你不先熱熱身嗎?”

“不用,我就隨便試試。”他回答我說。

在沒有任何熱身、沒有任何技術、沒有任何努力的情況下,他直接輕描淡寫地舉起了槓鈴。然後他一邊隨意抖動手中的槓鈴一邊說道:“所以現在的孩子都玩這種遊戲嗎?”說完他慢慢將槓鈴放下來轉身下樓了。

體力勞動的回報

後來我知道,我叔叔以前在採石場工作,之後去了一家造紙廠,整天拿著大卷的紙,他身高不到1米6,體重卻有180斤。

轻描淡写硬拉500磅:无训练经验者是怎么做到的?

從那一刻起,我就對體力勞動者的力量著迷了。他們的工作特點是經常需要舉起大重量,但是很少(或者說基本不做)極限重量。因為需要長時間不停工作,他們要保證自己的身體能吃得消。

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起來精瘦,且肌肉發達的時候。那時我19歲,在一下工地做暑假工。那年夏天我基本沒有刻意鍛鍊身體,但我每週要搬40小時水泥磚。

在那之前,我每天都訓練,但是身體看起來並沒有多少變化。然而在那年暑假搬磚之後,我卻變得精壯又結實。

轻描淡写硬拉500磅:无训练经验者是怎么做到的?

我們都知道,體力勞動者都非常強壯或者說肌肉發達,他們做很繁重的工作,但不會超過體能的極限。因此我相信:訓練稍微輕一點、不達到極值的重量會讓你變得更強壯,更精瘦。

幾年來,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模擬這種“體力勞動強度”的方法。

然後,我開始閱讀一些俄羅斯有關“力量技巧”的資料,我一直以為力量指的是單純的肌肉能力,但後來我知道了,力量也是一種技巧

什麼是力量技巧?

人們傾向於把力量視作一種身體能力,或者說把力量單純看作是肌肉為克服阻力而產生的能力。

所以在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你的肌肉越強壯,你能舉起的重量就越多。

這種想法基本正確,但也不完全正確。一個人可以有強壯的肌肉,能舉起很重的槓鈴,但不一定能把這種力量轉換到其他類型的運動中。

轻描淡写硬拉500磅:无训练经验者是怎么做到的?

例如,我見過很多人比我做更多的胸部孤立動作(蝴蝶機,啞鈴飛鳥,龍門架夾胸),三頭肌練習(啞鈴臂屈伸,龍門架下壓),三角肌前束練習(前平舉),但是槓鈴臥推力量卻比我少20-35KG。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深蹲上,很多人很擅長做腿屈伸,腿彎舉,腿舉,哈克深蹲。但是卻做不了大重量自由槓鈴深蹲。

另一個更好的例子是一些力量舉運動員的深蹲和硬拉力量非常強大,但抓舉和挺舉能力卻比不上一個普通體型的女性舉重運動員。

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就是技巧

在特定的動作中運用你的力量需要技巧——這裡不僅指技術動作上的技巧,還有執行動作過程中神經/骨骼/關節/肌肉恰當傳遞力量的技巧

我知道許多人在訓練中面對輕重量的時候,可以用較好的技術來完成動作,但當重量變重的時候,他就做不到了。這就是力量技巧不足: 在做一種特定動作時,你充分發揮最大力量的能力不足。

高水平力量技巧所需的元素

單次動作中最大限度的快肌纖維募集:那些習慣用高次數訓練來增長力量和肌肉的人,可能並不具備在單次動作中最大程度調動肌肉纖維的能力。

這種訓練習慣帶來的結果是,你的高次數訓練數據非常強大,但1-2次的低次數數據並沒有什麼增長。

如果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做每組6-12次的練習,就不會發展出做單次動作所需要的力量技巧。

掌握這種力量技巧

如果你不能運用最優的技巧來舉起重量,你將永遠無法展示肌肉力量的全部潛能。

如果你的目標是在大型複合動作中變得超級有力,就很有必要把時間花在優化技巧上。不要想著用劣質的動作技術還能提高水平。

轻描淡写硬拉500磅:无训练经验者是怎么做到的?

肌肉和肌間的協調

兩個人用看似相同的技術來舉起一個特定重量,即便他們的肌肉力量水平一樣,但是結果卻可能大相徑庭。

兩人中,誰的神經系統在一瞬間募集全身運動單位的能力越強大、各個肌肉群的協同能力越好、就越有能力在移動大重量的過程中製造高水平的絕對力量(肌肉的協調)。

與此同時,這還取決於各個肌肉在運動中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它們需要聯合起來克服阻力;另一方面,拮抗肌可能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放鬆,以便主動肌的作用力能夠不受抑制地向正確的方向傳遞(肌間的協調)

鬆解自我保護機制

一個普通人最多開發了力量潛能的30-40%,一個經常鍛鍊的人也許能達到70%,優秀的舉重運動員,力量舉運動員和大力士也許能達到90-95%。

為什麼大多數人的數值這麼低?答案在於人體具備防止肌肉撕裂的保護機制。當身體感覺到你給自己製造了太多壓力時,它就會踩剎車。

這就像給你的車設定一個限速器,這種機制非常保守。你越是頻繁地觸及大重量(要求你的肌肉在特定的動作中產生更強大的力)你的保護機制就會變得越寬鬆。一個更寬鬆的保護門檻,將使你表現出更高水平的力量。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達到他的力量潛力,不僅要使他的肌肉更強壯,還必須花時間鬆解自身保護機制。

限制過分緊張的時間

如果你經常在神經緊繃的狀態下訓練,你的身體可能很快會被消耗殆盡,變得無力。我相信訓練需要刻苦,但並不能總是處在巨大壓力之下。

轻描淡写硬拉500磅:无训练经验者是怎么做到的?

舊時代的大力士,他們的訓練目地是讓移動重物的感覺變得越來越容易、而且不是感覺它變得越來越難

。如果兩個月前深蹲180KG對你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兩個月後卻變得易如反掌,不就證明你變強壯了嗎?

最近我訓練了一個CrossFit愛好者,他體重達到了80kg,高翻極限130kg。在訓練中我給他設定的重量沒有超過125kg,基本保持在108-115kg左右。訓練強度始終處於他沒有感到任何精神壓力的情況下。只有在他感到過於輕鬆時,我們才會增加一點重量。

一段時間後當我測試他的“力量技巧成長情況”時,他很遊刃有餘的高翻起了140kg的重量,比原紀錄高出了10kg!

轻描淡写硬拉500磅:无训练经验者是怎么做到的?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於我正在訓練的一個女性身上。她的抓舉成績從59kg輕鬆提高到了68kg,挺舉成績也從72kg輕鬆提高到了86kg。她的訓練從未處於大量的神經緊張。相反的,她學著讓重量移動的過程變得越來越容易,然後把這種技巧帶入新的極限數據。

總結:力量技巧訓練的原則

為了將力量技巧最大化,你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他們貫穿了所有的俄羅斯力量技巧訓練方案:

1. 用低次數(1-3次/組),配合簡短的努力,來最大程度提高神經募集效率。在日常訓練中,不需要/也不應該使用極限重量,使用80-90%極限重量就足以最大化神經募集了。

2. 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動作上,並且把它們做精。換句話說:在關鍵動作上做到精通,而不是各種動作都練,各種都不精。

3. 提高運動學習能力(技術、肌肉和肌間的協調)的最佳方式是較高的訓練頻率,而不是高訓練量和高訓練強度。所以,你想要強化的主要動作應該每週至少訓練三次,以最大程度提高運動學習能力。

4.妥善管理輔助動作:在一次訓練中,輔助動作數量應該極少、同時訓練量和強度較低。或者不做輔助動作(一次訓練做多項主要動作)。如果你的輔助項練得比主項還要賣力,那會影響到主項力量增長和整體的恢復速度,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