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新手媽媽鄭希怡失控讓人驚歎,做好情緒管理才能更好育兒

最近看電視有一個情節非常引起我的思考——那就是在《不可思議的媽媽》中新手媽媽鄭希怡情緒失控,情緒管理你做到了嗎?

新手媽媽鄭希怡失控讓人驚歎,做好情緒管理才能更好育兒

《爸爸去哪兒5》熱播之後無數熱點節目,前天看到條新手媽媽鄭希怡向閨蜜應採兒求救的新聞,才知道最近還有《不可思議的媽媽》這檔媽媽帶娃節目,於是懷著八卦的心搜來節目看看,瞭解到原來事情是這樣的:鄭希怡帶著兩歲的女兒梁浸浸參加節目,因為浸浸生病母女二人沒有隨大部隊參加活動,單獨待在大本營裡完成任務。兩歲的小寶貝因為身體的不舒服大聲哭鬧,之前就經歷了任務連番失敗的鄭希怡對女兒的哭鬧盡力安撫,但是新手媽媽顯然不是很瞭解女兒,講理無效安慰無果,挫敗感和自責感導致她的情緒徹底失控,摔門而出,激動地聲稱不想拍了,希望兩母女都需要靜一靜。之後晚上向閨蜜應採兒求教育兒經驗,應採兒犀利指出鄭希怡不應該過分依賴阿姨,應該多跟小朋友在一起,給小朋友安全感,鄭希怡接納建議自我反省。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拿爸爸5裡陳小春情緒接近失控時的Jasper理智回應做標杆來批判梁浸浸小朋友,說梁浸浸小朋友不夠可愛情商不夠高巴拉巴拉,但是這是梁浸浸小朋友的錯嗎?這個鍋梁浸浸小朋友不能背,事實上即便其他寶媽們覺得自家寶貝比梁浸浸可愛翻倍情商翻倍也很難做出讓人滿意的回應。因為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兩歲的小朋友還處於嬰兒期,是一個於對母親特別依戀的階段,在這一時期她的自我意識剛剛開始發展,寶寶們需要從母親那裡獲得特殊情感的聯結,需要從母親那裡獲得安全感,但是她們在錄播現場,那是一個她未知的不安全環境,在這種氛圍裡寶寶為尋求安全感依戀更加明顯,但是因為她還不具有清晰完整的表達能力,所以哭聲是她表達需要的唯一方式。而且從節目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梁浸浸小朋友和媽媽的依戀關係堪憂,除了哭鬧以外,小朋友不止一次地打到媽媽的臉,按照艾斯沃斯的母嬰依戀類型來看,這種行為是缺乏安全感的反抗型依戀表現,屬於典型的消極依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問題最大的並不是情緒不穩定的梁浸浸小朋友,而是反省中的梁媽媽鄭希怡。

相信很多情緒管理不怎麼好的媽媽在面對更加不能控制情緒的小朋友時,也會忍耐不住發生這種火星撞地球的災難片,不得不說情緒管理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意義重要,對於各位媽媽們更為重要。

新手媽媽鄭希怡失控讓人驚歎,做好情緒管理才能更好育兒

那麼到底什麼是我們多次提到的情緒管理呢?簡單地說,情緒管理是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感知、控制、調節的過程。比如說陳小春一次次的“hurry up”之後,Jasper小朋友通過情緒感知發覺了爸爸在生氣,但是他沒有同樣用生氣的情緒反擊,而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認真的同爸爸進行心平氣和的溝通“Can you stop angry now?”,Jasper從發現爸爸情緒改變到通過頭痛改變爸爸情緒的過程,這就是心理學家認為的情緒調節的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哪些簡單實用的情緒管理小技巧可以做呢?

首先,要能察覺到情緒。古人講七情六慾中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就都屬於情緒,人高興的時候的笑逐顏開,悲傷的時候難過落淚,這些都是情緒投射在身體行為上的表現。比如梁浸浸小朋友不肯離開媽媽,哭鬧不止就是缺乏安全感的恐懼的情緒表現。而鄭希怡的不對症的溝通無效之後摔門而去的做法則是明顯的惱怒的情緒表現。

其次,接納正常的情緒。所謂正常的情緒是指你所表現出來的情緒符合客觀事實,比如遇到高興的事兒人會笑會開心,這是人正常的反應,這種情緒符合當時的客觀事實。反之,如果同樣情況下人悲傷難過就不符合實際,是不正常的情緒。當我們瞭解到符合事實的情緒後,要告訴自己“我這樣的情緒是正常的”,內心得到暗示之後人情緒的張力就會下降,心情就容易恢復正常。很多時候人情緒轉化的根源不在於情緒本身,而在於對情緒的牴觸。比如梁浸浸小朋友哭鬧之後,如果媽媽可以瞭解到在這一階段孩子的哭鬧是源於不安全感,感受到孩子的恐懼情緒,告訴自己孩子在這種狀態下的這種情緒是正常的,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用耐心和溫暖融化孩子的負面情緒,那麼她就會因為表達方式和期望值應該都會有所改變而讓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而不至於讓自己的惱怒爆棚摔門離開。節目中媽媽不接受並且牴觸孩子的情緒哭鬧的表達方式,所以當媽媽的憤怒加倍後,導致了最後失控的結果。

第三,表達情緒。很多人在情緒失控的時候都在說“我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啊可對方根本不聽,這不是我的錯啊,我也是沒辦法的啊”,但是其實在這些表達中我們聽到的主語都是“你”,我們聽到的“你不要一直哭了,你沒看到別人都在看我們嗎”“你到底要怎樣”,貌似表達,這些所謂的表達其實是在發洩,是在批評和指責對方。這種表達不但不會改進溝通,反而更加容易激起對方的反抗。而健康的情緒表達,表達的則應該是自己的情緒,當把主語換成“我”的時候,無論是表達者還是接受者感受到的都會與剛才的說法完全不同,接受者感受到非牴觸的情緒,對立情緒也不會加劇,事情也就擁有了可以解決的時機。

第四,陶冶情緒。就是要學會以適宜的方式紓解情緒。情緒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培養的。大家可以在平時的時候,自己多加練習,多和情緒穩定的人在一起,按照非暴力溝通的四部曲加以鍛鍊,慢慢讓自己提高自制力,讓自己具有積極心態的人,積極地心態會帶來積極的情緒,而積極的情緒則會出發積極的行動。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這也是一個提高情緒管理水平提升幸福感的簡單易行的小辦法。

新手媽媽鄭希怡失控讓人驚歎,做好情緒管理才能更好育兒

以上四點就是簡單易行的請繼續管理小技巧,那麼請認真思考一下:今天你的情緒怎麼樣?情緒管理你做到了嗎?如果沒有做到,試一下這些簡單易行的情緒管理四部曲,改變從現在開始……


我是悅心喜語:

一個“工作有心,興趣有愛,生活有喜悅”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