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阿里文學“IP影視顧問團”成立,豪華陣容能否拯救後IP時代?

文 | 士多啤梨

曾經《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盜墓筆記》等IP大劇的熱播見證了IP的崛起,隨著《擇天記》《蠻荒記》等大IP的市場退熱,內容方想憑藉一個IP做出爆款的幾率越來越小,很多從業者開始陷入焦慮:IP真的不靈了嗎?

阿里文學“IP影視顧問團”成立,豪華陣容能否拯救後IP時代?

一面是市場上不斷有人站出來說IP熱退潮,一面是製片方帶著IP前仆後繼企圖搏一搏,有的人贏了,有的人卻賭輸了,究其原因,還是在於IP影視化太難。

一是從專業的角度講,小說和劇本之間的過渡遠非二者之間的區別那麼簡單,很多IP改編難以影視化,既討不了原著粉絲的歡心,也難以讓市場買賬。

二是即使有一些好IP在手,由於影視團隊策劃能力、商業運作能力的缺乏,導致好IP拍爛的情況也頻頻發生。

三是部分資本對於高額購入的IP作品急於實現價值變現,往往急功近利地選擇一些與角色人設不搭配的流量明星,將作品的輸出完全寄託在所謂的明星演員上,而不是對作品的製作精益求精,自然而然爛劇多了起來。

如何更好地實現IP的價值

那麼,IP開發的未來之路到底該怎麼走?

1 全局化思路改編IP

眾所周知,很多小說由於其文學特性不適合用於改編,但一些心急的製片方總是“趕鴨子上架”,想要趁著小說熱度撈一筆熱錢,導致很多好IP被粗製成爛劇。

而由敦淇、李小婉、吳雪松、李波、劉文武、楊文軍、白一驄、袁玉梅等11位國內金牌製片人和導演組成的阿里文學IP影視顧問團旨在解決這個問題。

其目的在於前置作品衍生的孵化環節,讓製片人在內容創作初期可以更精準地找到可供衍生的作品,同時作者也可以根據顧問團的意見和市場變化創作出更適合衍生的內容,提升IP衍生速度和成功率。

阿里文學“IP影視顧問團”成立,豪華陣容能否拯救後IP時代?

具體來說,是製片人在作者創作初期就協同參與到內容孵化中,用專業的影視化視角打磨IP,將影視化思維落實到IP孵化過程中具體涉及到的人物的創作、情節的設置、市場元素的加入。

最重要的是用戲劇化的語言彌補文字語言與視覺語言的距離,確保IP創作以及孵化的各個階段能夠順利進行。

2 IP的“神”是不能變的

在“後IP爆款時代”上,就IP如何成功改編的問題,掌閱,偉德福思、三文娛、1905電影網等公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阿里文學“IP影視顧問團”成立,豪華陣容能否拯救後IP時代?

比如網絡作家唐欣恬認為:“立意是一個小說的靈魂,人物不單單是指一個人名,大到人物的價值觀,小到這個人物的某一句口頭禪,某一個習慣動作。我作為原著小說(作家),我很尊重改編方對事件做任何的加減,以便於呈現一個更好的作品”。

同時,作家殷尋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對原著作者來講,首先就是你在改編的時候,我是一定要強調你是否會尊重我人物的塑造。同時,還要注重人物是否能夠在遵從原著意願的基礎之上進行改編,這是對原著作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實,這裡面就涉及到IP改編一個靈魂性的問題:人物。人物的塑造是一部小說的靈魂,代表了作家的立場。

由此推彼,IP改編應該保留哪些內容、重新設計什麼情節等問題的答案其實一目瞭然。

人物,作為故事的“神”,必須貫穿始終,始終如一,而事件則是為人物服務的,是改變過程裡創作者必須用劇本思維考量的戲劇元素。

談到IP改編時,進行哪種模式的改編?具體怎麼改編?要根據不同體量的原著小說執行不同的改編方案。針對粉絲基數較為龐大的大IP來說,尊重原著大於一切,關鍵在於如何用戲劇化語言轉換文學語言,而人物設定、情節設置甚至場景設置都不宜做大範圍更改。

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對原著略有改動,比如從白淺和夜華這條主線中強分出了一條大支線後相對分薄了鳳九和東華帝君的劇情,不過對於大多數原著粉來說,整體改編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阿里文學“IP影視顧問團”成立,豪華陣容能否拯救後IP時代?

對於小眾IP來說,因為粉絲基數較小,在粉絲營銷作用不那麼明顯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研究讀者群體對哪部分情節感興趣之後,再依據戲劇創作模式按照專業化流程進行改編。

比如《小美好》雖只是一個小眾IP,並且原小說主要情節比較單一、零散,在改編後不僅加入了很多新人物,還將主要情節擴充為了校園愛戀情節。

阿里文學“IP影視顧問團”成立,豪華陣容能否拯救後IP時代?

總之,討論IP不是號召每個公司一窩蜂地去買IP,也不是唯大IP論,而是應該回到精品內容本身,提高專業化劇作技能,根據市場需要尋求IP和劇本之間的配合,用心做好每一個項目。

阿里文學“IP影視顧問團”成立,豪華陣容能否拯救後IP時代?

影投人制片工場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