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2009年:西蒙·拉特尔爵士在与柏林爱乐乐团的一次排练中

翻译:左 驰

■ “这始终都还是一个谜团”

对于拉特尔来说,成为一名柏林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来学习德语,即在他掌握德语语法或语句结构之前,其实早已领会到该语言本身的意思。“当你在说德语时能够达到脱口而出、不假思索的地步,这预示着你说的已经就是真正的德语了。”但与此同时,拉特尔自己的德语水平也确实有在长进。

那么,柏林爱乐乐团在他为期16年的总监任期当中,又是如何得到改变的呢?“我记得当我在2002年录制勋伯格《古雷之歌》时,我对这支乐团说,‘关于这部作品的一切对于你们而言,都是完美匹配,无论是作为你们的传统,还是作为你们的演奏方式,但除了有一点以外——那就是等待!’毫无疑问,关于‘等待’那蕴藏着的一种巨大骤变都是等值的。但是对于‘运动’真实回应的速度,以及在你们相互之间的反应上,还是显得快了一些。这便是我能看得到的情况。”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2011年:西蒙·拉特尔在与柏林爱乐的一场音乐会中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2013年:首届在巴登-巴登的复活节音乐节,以莫扎特歌剧《魔笛》揭幕

不过,这支乐团不同于他过往曾经工作过的任何一支乐团。“每个人在一起演奏的方式和他(她)们相互之间的回应,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一支乐团。而是像一个绝对庞大的弦乐四重奏,而且是一个能够包容所有形式的争吵:包括激烈言辞、各式挫败的弦乐四重奏。这果真是为了要学到一些东西,他们始终都当作自己是一个弦乐四重奏。而当这个弦乐四重奏后来真的学到了一些什么时,它就当真是在那儿摆着了。”

这支乐团一直都有在寻求改变。“同时,这些年乐团的发展也在稳步推进当中,且绝不仅仅只是在三场音乐会以后。关于这种发展是如何实现的某种小秘密,或许也只有上帝才知道,没有人知道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我所能述说的只是,这始终都还是一个谜团。”

历史上的每个首席指挥,都曾经为这支乐团带来了决然不同性格的音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拉特尔说道。“卡拉扬相较富特文格勒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他对我说,通过我跟卡拉扬的对话可以得出以下这些结论:‘你根本意识不到在接手这支乐团最初的五年时间里,不论你想要去改变任何事情,那种难度之大完全超出了你的想象!’可是,让我欣喜地记住的,同样也是他发现的是:如果想要让这支乐团顺从你的心意去做出改变,那就必须历经那最初的五年。因为这种初期的时间储备确实是在起作用的,当这种积累到达了它最好的时间节点时,那将会是一个令人喜出望外的惊喜时刻。”

达到那个时间点,不得不说,是很不容易的。“这支乐团给予自身通往那里的,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可一旦你选择前行在了这条道路上,那就意味着你要踏遍你脚下的荆棘密布,不过这一切真的都是值得的。这不仅对指挥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对这支乐团而言,同样也是困难重重。”

这支乐团是否也存在某种挣扎的因素呢?“是的。我认为这支乐团的挣扎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会一直存在的。我的意思是,我认为这种‘挣扎’就写在了盒子里(意指“压箱底”)。”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2014年:与安妮·索菲·穆特合作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会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2015年:半舞台制作的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现场演出,负责饰演女主角梅丽桑德的是拉特尔的妻子,捷克籍次女高音玛格达琳娜·科泽娜

“我们可以抵达那儿”

差不多十年以前,拉特尔曾在一次采访里提到柏林爱乐乐团正在燃烧。如今他仍然承认自己当初的这番见解。“肯定的。把你的双手靠得太近了…因此你不得不更小心谨慎地去注意电火花会在哪儿被擦出。不过这非常有趣。你大可不必为了艺术的激情去乞求他们。你需要去乞求他们的是其他的所有事情…但这是一些非凡的事情。是一种关于收集的感觉。看吧,他们是大师级的歌唱家。他们属于这个行业。同时我们也决不能忘了我们并不是那个行业的一部分。这真的是对的。我们可以抵达那儿。我们可以协助。可是他们才真正属于那个行业。这相当不同寻常。当然所有伟大的乐团都拥有一种自身意愿,一种关乎他们是什么的自身感受。可这真是非常特别”

在正式采访结束后,我们追加了一个让拉特尔快问快答的环节,拉特尔确实给予了这支乐团以一个更广阔的保留曲目量,以及树立了一种对于这支乐团在目前全球社区当中,关于其自身角色定位更伟大的人文思考和自我意识。“当我来的时候,随着岁月的累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是想要去探索更多的曲目,他们想要在身处各种不同的音乐地带时,都不至于感到不舒服,拉特尔说。”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2016年:在一场为难民和救援人员而设的特别音乐会里,三支来自柏林的交响乐团,以及他们各自的首席指挥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伊万·费舍尔和西蒙·拉特尔,共同谢幕、携手致意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2017复活节音乐节:拉特尔牵手女高音克里斯丁·奥普拉斯出来迎接台下观众最后的掌声,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在该音乐节的首演以后

作为首席指挥工作的一部分确实是为了去建立这些,同时也是为了在一切方式上都使得它变得更具能效性。“这支乐团是否考量着扩大其自身在全球社区内的外在价值,作为拉特尔是何时做出这一决定的,现在无从得知;但不管怎么说,在他任期内的柏林爱乐乐团教育项目,确实转变了很多乐团音乐家他们置身柏林这座城市时最基本的角色观念。”这种观念是让他们感到好奇的,同时也是令他们提得起兴趣的,而且还促使他们想要去做。

当然了,这支乐团里能够有非常适宜的人供拉特尔去挑选来担负这些教育项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关键点了。“这个世界正在发生骤变。而他们正身处一个不可思议的被特权化了的职位当中,无论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他们现在都已经正在更多地置身于这座城市的心脏起搏地带了。”

这个采访由Shirley Apthorp负责完成。以上的文字是“杂志128”(仅提供德文版)一篇专文的删节版本,该杂志在柏林爱乐乐团官网的线上书店有售,同时在位于柏林的爱乐大厅内也有售。

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第二辑|再见,西蒙爵士!

2018年:西蒙·拉特尔指挥从全球各地征集的100名非职业乐手组成的“成为爱乐”乐团(BE PHIL Orchestra),在柏林爱乐大厅的公众开放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