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伴隨對蝦整個養殖過程的水質管理技術

伴隨對蝦整個養殖過程的水質管理技術

養蝦也是養水,這是多年來蝦農的經驗之談。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日趨成熟,正朝著高產量、高密度發展,促進南美白對蝦的健康生長,調控優良的養殖生態環境,是對蝦養殖過程中水質管理的主要內容。當前正是尾造對蝦的投苗時期,放苗後由於蝦苗攝食有益藻類等浮游生物,所以要視水質狀況進行施肥,以穩定水色。水質調控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保持水質穩定,提高蝦體的免疫力。

養殖過程中,養殖水體各項理化因子的變化可導致水體藻相、菌相平衡轉變。若pH在早、晚變化大於0.4,表明養殖水體中藻類的生長過於旺盛,光合作用較強烈,此時應採取措施平衡水體pH,以控制藻類適當生長。具體方法為:先穩定水體pH,第2天用微生物製劑平衡水體藻相、菌相。這樣,培育出的水質較為“活、嫩、爽”,且持續時間約10天-15天。若出現亞硝酸鹽、氨態氮超標,可先緩解氨態氮、亞硝酸鹽的毒性,減少其對南美白對蝦造成的應激,提高對蝦免疫力,然後用以硝化細菌為主的微生物製劑降解氨態氮、亞硝酸鹽。

2、定向培養藻類,防止老化。

藻類具有較高的淨水能力,可吸收水體中有機物產生的營養鹽。養殖前期施用光合細菌,養殖後期施用EM菌,可調控藻類的生長。若水色過濃,水體透明度過低,懸浮顆粒較重,可適當換底層水,再採用加水的方法加以處理。無條件換水時,可用溴氯海因殺死部分藻類,降低懸浮顆粒的濃度,提高池水透明度,然後再用底質改良劑與微生物製劑同時施用,從而始終保持水質的良好。

3、認識水色,及時調控水質。

蝦池中常發生綠色、黃色、棕色、紅色、渾濁及其混合的水色等變化,判斷水色的優劣及調控方法如下:

綠色水質:可細分為草綠、棕綠、綠、深綠(暗綠)及藍綠等,通常綠色較為穩定。棕綠色水根據水色明暗而定,約分為綠藻與硅藻、綠藻和甲藻或藍藻和硅藻、藍藻和甲藻混合的藻相,其中以綠藻和硅藻混事較好。

其餘三種則是水質富營養化、池底老化的信號。綠色水也視其光澤明暗可能是綠藻、藍藻或兩者混合。深綠色和藍綠色則是藍藻為優勢種,也是水質富營養化及池底老化的指標。

水色為暗綠色或濃綠色,多出現在養殖中後期,由於水溫升高、蝦池老化、池中懸浮有機物增多而造成,致使原來綠藻為主的藻相轉變為以藍藻為主。蝦池出現此水色時,南美白對蝦的攝食一般相對較慢,且容易患病,溶解氧早晚變化較大。

若有條件換水,可抽底層水10cm-20cm,然後用溴氯海因殺死部分藻類,最後將池水恢復至原有水位;2天后,再使用微生物製劑調控水質。若不具備換水條件,可結合施用活化底改與微生物製劑,這樣池水又開始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