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碭山馮老家《馮氏家譜》

碭山馮氏自唐宋世居碭山城北馮老家村(古稱白川),現分佈安徽、江蘇、山東、河南4省的碭山、虞城、單縣、豐縣等數縣。碭山縣馮氏家族堂號為大樹堂。

碭山馮老家《馮氏家譜》

碭山馮老家《馮氏家譜》

此份馮氏族譜初修於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現為2010年4月七修打印版,共九卷。在文革間由十三世馮姚氏冒險保存,遂於1986年該馮氏族譜得以續修。

世系

族繁數傳之後,命名恐復,預擬二十字以作後代班排。一字一世,自十一世始,合族一體遵守不許異同,永為定例,二十字開後:

衍慶弘光烈 厚善翊祚長

思文昌世德 永保裕家祥

序文

族譜原引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所以昭信紀實,重本篤親,使後世子孫不忘所自也。蓋支分派衍,系序易淆,非筆之於譜,將數世以還茫然不知祖考所自出,或相見如秦越焉。家譜之所繫豈淺鮮哉。

吾族世居於碭北之古白川,歷唐宋而不記其年月,自明季以來,遭兵燹之變,家譜失傳,世系莫考,遺澤無稽。今者子姓蕃衍,漸而親者疎矣,久之而疎者遠矣,能保不為秦越乎?暉父甚憂之,有志修譜而未逮,暉承遺意,粵稽我六世祖為始書之於首,按大宗小宗派分於後,則亦可以昭信紀實,未始非重本篤親之一助雲。

峕 乾隆元年歲次丙辰孟冬來孫 暉沐手敬引

續族譜引

夫支分派衍,系序易淆,家之不可無譜。固己伯祖瀛居公慮吾族之漸而為秦越也,廼自省祭公而輯為譜牒,昭信紀實,以為重本篤親之助,迄今四十有六年矣,世又四傳,人更蕃衍,安知不親者愈疎,疎者愈遠,久之而仍為秦越耶。今春兄麟倡其事,叔俊安力贊之,而佐之者兄燾也,稿成命汲序之。竊思敬宗睦族之意原序言之詳矣,惟是先世清白傳家,子子孫孫所宜引之,勿替唐柳玭,有言凡門弟高者,一事墜先業,則無異於常人,然則是舉矣,寧第望子孫之不為秦越已乎,凡我族人可不思哉可不勉哉。

峕 乾隆四十六年歲次辛丑仲春八世孫 汲敬引

族譜重續引

聞之情起於親,親見於服,服盡則親盡,親盡則情盡。於是有喜不慶尤不弔者矣,此老蘇公謂之視若途人。其初兄弟、其初一人之身而族譜於是乎作也。吾氏自省祭公而下繩繩振振,或居本莊、或居花園、或居姚家壩、或居包家樓、或居河北,死必訃,冠而娶妻必告,不至視若塗人者,以吾伯曾祖瀛居公創修族譜故。但族寒不能刊板,手抄成譜,其後繼而續之者,命意則有故叔曾祖敏齋公、董成則有故克昌公、校閱則有故叔祖俟安公、書訂則有故叔呈詳公、界線則有故叔貫多公、至若審定則現年八十二歲之映蒼叔也,由續譜時計之,去作譜時已有四十六年矣,今去續譜時又四十二年矣。使繼起無人,吾恐始不至視若途人者終必視若途人矣,甚矣族譜之重續宜急矣。

間嘗披覽族譜,見上世詩書之傳或以子繼父、或以弟繼兄、或以侄繼伯叔、或以孫繼祖考,綿綿延延師師濟濟。而身列膠庠者光於家乘矣,此書鄉之稱舊族之名所由來也。迄於今有餘者,不以讀書為事,無餘者又以讀書為難,致令應試者寥寥無幾。夫復何望豈先澤之,或竭歟抑後人之,自棄歟蓋父兄之,教不先無怪子弟之,率不謹因重修族譜而及之,以為吾族勸。

峕 道光二年二月中浣九世孫 允韶敬引

族譜重續引

吾族世居碭北之務本里,世系可考者已二百餘年矣,先世遭明季之亂,遺文散失譜牒無存,省祭公而上墳墓數處而名字不傳,至六世祖瀛居公慨然創修族譜,以省祭公為一世祖,以下世次列序井然不紊,使後世子孫知祖考之所出,亦以聯屬宗支一脈之情也。蓋族人眾,則親者易疎,世代更則疎者愈遠,漸疎漸遠,能保其不為秦越乎!諸先輩所以諄諄以家譜傳後者重本篤親之意,實吾族家之範也。故初修於乾隆元年;續修於乾隆四十六年;重修於道光二年,其間相去不過四十年之久,惟恐其久而或之也。先伯鯉登公、諧尹公酌定三十年一重續,今已三十五年矣,因念先世之重修老成俱在。今日之重修學識皆無,繼述何人,後生難望,悽然不勝盛衰之感。又且時當寇亂,家室靡寧。亭形影相弔,貧老並至。失今下不修恐有不及,修者乃集族眾而公商之,眾皆唯唯,十一世孫字尚和者時常以譜事為憂,隨括祭田中所有,不辭煩勞,諸凡供應。身自當之,餘惟閉戶繕寫編校,世次弟鎛輔餘不逮,尚和專工界線,弟鎛時常助之。不兩月而事竣,且視前譜加詳焉。噫嘻豈非幸歟,蓋修譜重事原屬學者之責,至蒞事勤苦不足縷述,尤望將來子姓能繼先志,不憚勞不惜費,使祖宗一脈之親傳之無窮盡焉,斯真孝子賢孫矣。

峕 咸豐六年歲次丙辰重陽前二日十世孫 蘭亭謹記並書

族譜重續引

蓋聞譜者所以收族也,族收然後知其為遠近,知其為親疏。分遠近判宗支何至茫然!佑前因寇亂未息,煙烽四起,身避他鄉外祖是依,迨至世道昇平旋歸故里。閱覽舊譜,先人有言曰:三十年為一續。迄今數之已三十有六年矣,而曾無有一人倡其說,者致令族譜失修,不惟有愧於前人,而且無繼於後世。

此吾所以撫心而長嘆者也。追思先世詩書傳家,功名世世不絕,至今學校不立,應試寥寥無人。故家聲不振,先澤將竭。倘不力為重修,恐代遠年湮,不幾視一脈若途人也乎。佑甚憂之,合集族眾同商共議,眾皆唯唯,而不能告厥成功。是以欲修不能,不修不忍,幸有釗祖以濟予之不逮,衍(氵息)、衍德叔,慶恩、慶選弟願以力助之,而修譜之功於焉竣矣。夫修譜之事,原學人之責,臨事不辭,誠宜盡心竭力。所望後世子孫有身列膠庠者,誠當恪守前輒,敬承先志,是則不愧吾之厚望也,夫。

峕 光緒拾六年十一月中浣十二世孫 慶佑引

分佈村莊

安徽省碭山縣玄廟鎮馮老家、馮莊;官莊壩鎮馮窯;程莊鎮包樓;江蘇省豐縣馮莊;河南省虞城縣鎮裡堌鄉丁馬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