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新零售下的“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誰更勝一籌?

去年炒的火熱的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作為新零售的雛形,現在再來看看,誰更勝一籌呢?

首先,闡明一點,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為啥備受互聯網企業的看重,原因很簡單,生鮮是一個剛需流量點。作為傳統超市企業的永輝,當年正是牢牢把握了生鮮這個流量點,把一家名不經傳的小超市做成上市公司,不得不說生鮮這個流量點的影響是巨大的。而盒馬鮮生作為互聯網誕生的企業,應該是看到了生鮮的流量點,同時也感受到生鮮作為純線上的模式,在當下還需要時日培養用戶的習慣,同時在新零售的思想下,網絡不應該是蠶食線下流量,線下也不應該是排斥線上流量,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互相倒流的模式。

那麼誰更勝一籌呢?以下只是體驗福州兩家門店的感受,可能各地門店的模式略有不同,但我覺得門店的基因內核是一樣的,這對於很多創業者去理解什麼是新零售模式,有些幫助。任何一種新形態的出現,對商業模式的改變都是具有滯後性的,就像15年前,互聯網剛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它會顛覆我們的生活,但是在2005-2008年,這種情況並沒發生,但是到今天,還有誰會說互聯網沒有顛覆我們的生活?新零售的模式也是一樣的,新零售在未來幾年可能並沒有太大變化,但是10年以後,會成為一種常態,而這種常態就有一些厲害的企業佔據了這種模式的頂點,也就掌控了這個模式的流量入口!

兩家店相同之處:

1、取消收銀臺的概念:兩家店都取消了收銀臺的概念,沒有專門的收銀員,這是未來新零售的常態,收銀主要都是自助模式,但目前由於圖像識讀技術還沒到amazon go的牛逼程度,所以這兩家店還是需要工作人員輔助收銀;

新零售下的“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誰更勝一籌?

超級物種自助收銀

新零售下的“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誰更勝一籌?

盒馬鮮生自助收銀

2、生鮮類產品的標準化包裝、統一售價:過去買菜,我們都是按斤買,新零售模式下,菜、肉都是按份賣,可能很多人還不習慣,但這就是趨勢,隨著年輕一代人的成長,這種模式會植入,未來我們不再記得原來肉和菜是按斤賣的!因為要配合線上售價,同時按斤賣,會損耗線上訂單的標準,一斤豬肉沒法精確到毫釐不差吧,所以未來生鮮模式一定是按份,按包裝統一售賣,比如4個蘋果一盒,一把青菜,一盒肉。

新零售下的“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誰更勝一籌?

超級物種按份的蔬菜

3、都要求下載APP買單:支付模式的改變,新零售下的商業沒有現金概念,盒馬使用支付寶,超級物種使用永輝生活,微信支付捆綁,必須使用網絡支付模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個很容易理解,連收銀員都沒了,還怎麼收現金;

4、以生鮮購買和外賣、美食的結合:這是一種新的超市模式,現買現做,邊逛邊吃,逛完再吃,吃完再逛,是未來一種新的消費形態;

不同之處:

1、APP的植入:盒馬畢竟是互聯網企業,要求強制下載盒馬APP,這其實看似對用戶不友好,但其實是模式的改變,生鮮的流量怎麼可能沒有一個入口呢,盒馬就是要在未來成為生鮮的巨無霸,流量才是關鍵。所以可以看到盒馬門口經常搞活動,比如下載App可以一分錢買水果一盒一類的;但是超級物種好像沒有這麼強制,他們只是買單時要求你下載永輝生活,可以用原來的永輝會員登陸,從這點來看,我更看好盒馬,看似細小的差別,永輝會員跟騰訊、京東畢竟是三家公司,合作起來肯定有一些走偏的地方,但盒馬似乎思路很清晰,我要的是入口!

2、線上訂單的便利性:盒馬有個空中走廊,用於員工在接收線上訂單後,馬上在門店揀貨(這個做過網絡超市的就知道,線上線下同庫存是很重要的),超級物種似乎不在意這個線上訂單,還是通過工作人員從貨架揀貨然後送到後臺打包;這個也可以看出,超級物種畢竟是傳統企業出身,並不是很重視線上的訂單,我相信這點也會成為未來拉開差距的點;

新零售下的“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誰更勝一籌?

3、基因內核:盒馬APP是跟支付寶捆綁的,支付的後臺已經夠加載夠多的用戶畫像了吧,你生活的範圍,你的家在哪裡,你的支付能力、房產、信用卡等等應該都有,相比,永輝生活的大數據似乎可以忽略,騰訊和京東是否會把數據無償共享給永輝?這個估計要等待時日吧。

也許很多人會告訴我,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看似很美好,其實裡面虧得一塌糊塗,這個我相信,就像2003年當年開淘寶網店,很多人會覺得你開網店是小孩過家家的,還是開實體店才是正事,但今天再看,你怎麼看。盒馬鮮生我相信在未來會成為一個新零售的入口,尤其亞馬遜go的黑科技到來之後,會給零售帶來更巨大的衝擊,而作為創業者,更應該在這個即將到來風口,捕捉更大的商機。未來在新零售的平臺上,一定會有一次新的品牌或者商品,或者生鮮類的大咖出現。

新零售到來之前,致創業路上的夥伴們,未來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