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大家都清楚2015年股災的爆發主要是由於去槓桿造成,當時的槓桿水平,券商可以達到1:2,集合信託計劃一般在1:3,民間可以達到在1:4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10,去槓桿大量配資賬戶清倉造成股票下跌、強平、繼續下跌、繼續強平……

近兩年證券行業監管非常嚴格,尤其對場內股票交易,甚至有的客戶割肉都要被調查,因為高買低賣不合理……

因此場外交易品種開始活躍。

場外期權簡介

1.1場外期權的基本概念

期權市場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個市場都是全球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場外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是根據場外雙方的洽談,或者中間商的撮合,按照雙方需求自行制定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性質基本上與交易所內進行的期權交易差別不大,二者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期權合約是否標準化。場內期權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化合約,通過清算機構進行集中清算。場外期權是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是個性化的,更加靈活,雖然沒有統一的掛牌和指令規則,但其在交易量和交易額上佔據明顯的優勢。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1.2場外期權的業務模式

1.2.1交易模式

場外期權的交易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撮合模式,一種是做市模式。

撮合模式是經過中間商的撮合,買方與賣方形成交易。中間商從撮合交易中賺取價差,風險相對較低,但是由於場外期權產品是“私人訂製”的,流動性差,容易出現因為買賣方的產品在行權價、到期日等合約設置上存在的差異而造成交易失敗,因為要找到相匹配的買賣方,需要分別和買方、賣方進行溝通,所以整個交易過程耗費的時間較長,談判成本也較高。

做市模式是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機構作為做市商,向投資者提供產品的買賣報價,並在該價位上接受投資者的買賣要求,用其自有資金或資產與投資者進行交易,風險較高,需要用自有資金在場內市場用現貨或者期貨來對沖風險。因此要求做市商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但會存在資金鍊斷裂的破產風險。

對於中小型券商來說,一般撮合模式較多。

做市模式實際是坐莊,需要足夠的資金實力和專業水平。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撮合模式,適合小券商,缺乏經驗的券商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做市模式,適合大券商,實力較強券商

1.2.2清算模式

場外期權交易主要有三種清算模式:非標準化雙邊清算模式、標準化雙邊清算模式、中央對手清算模式。

非標準化雙邊清算模式:是早期的清算模式,由交易雙方自主完成清算,主要是憑藉各自的信用或者是第三方信用作為擔保,但會面臨著較大的信用風險,尤其是進行多筆交易時會承擔多個對手的信用風險。

標準化雙邊清算模式:通過主協議對場外期權合約的內容進行標準化處理,並通過增加抵押金的方式降低違約風險,方便交易雙方結算。主要是對應於做市商的交易模式,做市商一般是大型的商業銀行等信用良好的機構,以自身的良好信用作為擔保,提供合理的報價。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中央對手清算模式:本質是場外交易,場內清算。最早是在2002年由紐約商品交易所和洲際交易所推出,核心是合約替換和擔保交收,由清算所作為交易雙方的對手方,使原來的場外期權合約轉化為兩張與中央對手方的清算合約,中央對手方一般是各個交易所旗下的清算所,實力雄厚,風險管理能力也比一般的做市商強。近幾年為了減少場外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全球已經逐漸提高了中央對手清算的比例。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1.3場外期權的功能

1.3.1市場角度

(1)完善市場結構,提高市場活躍度

場外期權的推行豐富了市場的產品結構,滿足市場各類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場外期權的交易特點與場內期權類似,但是場內期權會受到標的物、期限的制約而影響其與現有產品的結合。場外期權可以實現與其他產品的結合,從而改善理財產品的收益特徵,形成產品之間協同發展的格局。例如在保本型理財產品中,期權的保險作用可以在原有的條件下,降低產品在固定收益資產權重的限制,釋放更多的空間給高收益的權益類資產,從而提高產品的收益率,場外期權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結構化產品。

(2)優化資產配置,提高標的成交量

期權的非線性損益特徵使其可以構造出多種組合,因此場外期權的應用產生了更加豐富的投資策略,從而有助於優化資產配置,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部分場外期權採用實物交割,因此會加大對標的物的需求,從而對標的價格產生積極的刺激作用,提升交易量。

1.3.2參與者角度

(1)拓展發行方的盈利模式,增加利潤來源

場外期權的發行方可以根據客戶對風險、收益的偏好程度,設計出“私人訂製”的場外期權產品,拓展公司的盈利模式,擺脫傳統業務對於市場行情等因素的依賴,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定價和做市能力,增加利潤來源。

(2)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降低投資成本

因為場外期權的非標準化特性,所以可以根據投資者的需求而專門設計產品,用於滿足投資者套期保值、套利、對沖、投機等需求。與期貨的套期保值操作相比,當市場行情朝著現貨有利的方向發展時,期貨部分的損失會大幅降低現貨部分的盈利,而場外期權損失的只是少量的期權費,而且期貨的操作要求對進出場時點、倉位管理有精準的投資判斷,一旦操作失誤,將會造成嚴重的虧損,場外期權則比較簡單,到期選擇是否行權即可,對於想將更多精力放在實體經營的企業或者投資專業能力不強的企業來說,選擇場外期權進行套期保值更加合適。

期權具有高槓杆特性,相比於配資產品和融資融券,場外期權的槓桿更高,約5到20倍的槓桿,資金佔用比例較低,而且利用期權之間的相互組合能夠在實現投資目的的同時通過大規模交易來降低成本。

1.4場外期權的風險

場外期權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定價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上。

定價風險:場外期權主要是一對一的交易,透明度低,流動性差,存在信息不對稱,所以價格發現能力弱,成交效率低。場外期權的定價比較複雜,需要考慮對沖交易成本和資金佔用成本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信用風險:場外期權業務交易規模比較大,如果期權的賣方無法履行支付義務,那麼期權的買方將因此遭受嚴重的損失。因此在簽約前,雙方應對對手方進行適當性評估,判斷業務是否可以開展,並確定客戶所適合的交易規模,必要時可以要求對方提供一定的保證金、擔保品或者提供額外的回報率。

流動性風險:場外期權的發行方在對產品進行對沖時,可能會發生資金週轉不開、不能及時追加保證金或者對沖交易失敗等原因造成的嚴重損失。

1.5場外期權的定價

目前常用的期權定價方法主要有BS模型、二叉樹、蒙特卡洛模擬等,對於集中交易的場內期權定價,由於場內期權具有較低的交易成本和較好的流動性,比較符合模型的假設前提,所以可以採用上述模型確定場內期權的理論價格。但是由於場外期權的非標準化,流動性較低,投資人往往需要將期權產品持有到期,因此所需對沖風險的時間更長,不確定性也更高,所以場外期權的定價必須要考慮到對沖過程中所涉及的交易成本、資金佔用成本、複製誤差、頭寸舍入誤差等因素。

針對場外期權的賣方而言,當場外期權到期時,發行方需要將內含價值支付給買方,場外期權賣方的盈虧取決於權利金、對沖盈虧和到期所需支付的內含價值。一般而言,場外期權的價格會高於場內期權,價格中還會包含對實體企業的服務費用。

1.6場外期權的對沖

1.6.1靜態對沖

靜態對沖是指通過多產品組合抵消單隻產品的Greeks風險,以多產品收益相互抵補、風險相互對沖來降低整體風險,優點是操作相對簡單,對沖成本低,對沖效果好。但是目前我國市場上現存的產品比較有限,所以靜態對沖策略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6.2動態對沖

在Greeks金融風險中,gamma風險、vega風險和theta風險都無法用線性產品進行有效對沖,隨著標的價格的變化、時間的減小、波動率的變化,期權對沖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臨近到期日且標的價格在行權價附近時,對沖風險最大,針對gamma風險、vega風險和theta風險,可以採用期權的組合方法進行對沖。一般對於rho風險關注的比較少,因為利率在短期內很少會發生1%的劇烈波動。所以目前採用比較多的風險管理方法是針對delta的動態對沖策略。

delta對沖是指通過建立對沖工具頭寸,使得對沖工具頭寸與要保護頭寸的delta組合值等於0。動態對沖是指由於資產的delta是時間等變量的函數,為了實現對沖目標,必須動態調整對沖工具頭寸的數量。根據期權複製的原理,連續對沖下的對沖損益理論上應該等於期權的理論價格,但實際上很難做到連續對沖,一般是定時或定量對沖,因此對沖損益與期權理論價格之間存在一定的誤差。

場外期權發展歷程

期權的出現源自於對避險的需求,最早是記載在《漢莫拉比法典》中關於信貸違約的合約;17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場外期權交易開始發展並活躍起來,雖然在這期間期權的使用飽受爭議,曾多次遭到政府的干預,但是交易從未停止;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經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成立,同時推出標準化的股票認購期權合約,標誌著標準化的場內期權交易拉開序幕。

期權的發展是自發的,是由需求推動的,政府有意識推動發展的情況較少,政府的干預甚至有時會成為期權發展的最大障礙。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全球場外期權規模

3.1全球場外衍生品

衍生品市場主要以場外交易為主,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全球場外衍生品名義本金規模達到544.052萬億美元,約是場內衍生品規模的8倍。場外衍生品市場從1998年至2007年始終保持著快速增長,名義本金增長約8倍,年複合增長率約26%。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全球場外衍生品規模趨於穩定並在近幾年出現下降,國際清算銀行(BIS)分析稱近幾年名義本金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合約壓縮而導致交易的減少,而名義本金的減少也使得市場價值減少。場內衍生品中,期權品種佔比約50%,規模遠超過期貨,而在場外衍生品中,期貨和互換等貢獻了其中的90%,場外期權僅佔9.37%,為50.975萬億美元,相比較而言,場外期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產品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種類也越來越多,場外期權的佔比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近幾年場外期權規模佔比穩定在10%左右。在2015年上半年,場外期權規模大幅上升,而整個場外衍生品的規模出現萎縮,主要是為了推進場外衍生品市場改革,增加中央清算比例,強化監管,從而減少系統性風險。因此場外期權佔比變化趨勢中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拐點。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從增長率來看,相比於場外衍生品整體規模的變化,場外期權規模的變化波動更加劇烈,2008下半年金融危機全面爆發時期場外期權規模出現大幅下降,下降比例高達25.17%,當經濟形勢不樂觀的時候,交易者的風險偏好程度降低,更不願意使用高風險的期權產品。同樣大幅度的下降比例出現在2014年和2015年的下半年。除了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厭惡程度會影響到場外期權的使用外,對未來經濟形勢的預期也會對場外期權的應用造成影響,因為期權作為一種規避市場波動風險的工具,當預期未來經濟低迷的時候,會選擇提前使用場外期權規避風險,需求的增加會拉動場外期權規模的上升。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我國場外期權的發展

2013年8月19日,我國首隻券商的場外期權誕生。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我國場外期權市場的規模

我國券商發行場外期權的集中度較高,在90%以上,高於互換的集中度,我國場外期權的發行多是集中在幾家規模較大的券商,包括平安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申萬宏源等,場外期權業務的市場化程度較低,存在著信息不對稱。

從場外期權購買方的角度來看集中度,商業銀行與私募基金是場外期權的主要交易機構,在2016年10月新增場外期權交易中,商業銀行高達81.03%,我國券商在開展場外期權業務前會對客戶進行適當性分析,作為場外期權的賣方更傾向於選擇資金規模較大、信用水平較高的商業銀行作為交易對手方,以防止發生嚴重的信用風險。

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王玉玲報道:

2017年以來,國內場外期權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尤其是場外個股期權迎來快速發展,成為金融市場去槓桿背景下的一道風景線。數據顯示,新增場外個股期權佔新增名義本金的比例,從2016年12月的不到1%,迅速增長至2017年10月的38%。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私募機構對個股期權的參與熱情明顯升溫,在抓緊佈局的同時,參與模式也更加多元化。除了作為買方利用個股期權加槓桿外,還有部分私募嘗試承擔賣方角色以獲取穩定收益。

私募成第一大交易對手

2015年11月證監會下發《關於規範證券經營機構涉嫌配資的私募資管產品的相關工作的通知》,叫停融資類收益互換業務。這意味著私募通過收益互換加槓桿的路徑被基本堵死。

此後,部分私募轉向通過個股期權加槓桿。“按照8%~15%的期權費率來算,股票期權的槓桿可以放到12.5倍左右,有的還可以更高。”華中一家中型券商資深非銀研究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劉欣琦團隊的報告稱,從2017年新增場外期權的交易對手來看,無論是按名義本金還是合約筆數統計,私募基金均佔據第一位。以去年10月為例,當月新增場外期權合約名義本金Top3分別為,私募基金(29.30%)>商業銀行(29.19%)>期貨公司(17.07%);當月新增場外期權合約交易筆數Top3分別為,私募基金(36.58%)>期貨公司(20.33%)>商業銀行(13.86%)。

從2017年新增場外期權品種來看,個股期權佔比大幅提升。從新增名義本金看,新增股指期權佔比從2016年12月的90%以上降至2017年10月的50%,新增個股期權佔比從2016年12月不到1%迅速增長至2017年10月的38%。

2017年以來的新增期權合約中,個股期權快速放量。劉欣琦團隊認為,這與私募基金在需求端的大力推動有直接關係。此外,2017年4月以來大盤藍籌股的單邊上漲行情,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私募基金客戶對個股期權、特別是個股看漲期權的需求熱情。

兩大模式兩大風險

“目前場外個股期權市場看漲品種是主流,一些股票多頭私募會通過買入個股看漲期權來加槓桿。當然,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個人通過法人買入個股期權。”有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非常看好某隻股票,又拿不出很多現金,就可以採取這種做法。”

除了作為買方利用個股期權加槓桿,也有部分私募嘗試承擔賣方角色以獲取穩定收益。

“從去年秋天開始,有一些私募開始加入這塊市場。簡單理解,就是券商把自己的部分賣方業務轉交給私募做。”上述私募人士稱,“據我瞭解,現在市場上私募最大有做到二三十億規模。”

另一私募負責人對記者說,私募參與場外個股期權業務有兩個不確定風險:一是政策面存在不確定性,還沒有成熟的監管方案;二是期權業務的對沖,現在參與的私募參差不齊,如果市場反覆波動,作為賣方也有爆倉的可能。

券商期權業務集中度高

券商場外期權業務市場集中度非常高。上海一家券商期權交易員告訴記者,各家券商對場外期權業務態度不一,大部分對場外期權業務的態度非常保守。在監管層嚴控槓桿後,公司層面自發停掉這一業務,但還有少數券商過去兩年的場外期權業務規模做得非常大,並且盈利情況極好。

劉欣琦團隊報告稱,市場份額最高的兩家券商——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和中金公司,市場份額約在60%以上。

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從業務集中度看,2017年11月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386.66億元,佔當月收益互換業務新增總量的92.87%;當月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477.43億元,佔當月場外期權業務新增總量的82.80%。

場外商品期權成為今年期貨公司創新市場中發展最為迅猛的業務。截至10月底,1~10月場外商品期權新增名義本金2028億元,同比增長16倍。

場外商品期權的快速發展備受市場關注,也吸引了多家期貨公司積極佈局。不過,在快速發展的背後,場外商品期權也面臨諸多問題。

華東一家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負責人指出:“目前場外期權業務大部分頭寸仍集中在十幾個客戶手中,風險敞口較大,難以實現良好對沖,面臨時間價值和波動率的損失,市場參與者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客戶退出,交易量也會下降明顯。”

中國證券報 覃澤俊報道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數據,7月份證券公司場外權益類衍生品新增初始名義本金782.65億元,其中期權業務新增605.75 億元。對比歷史數據,期權業務在今年6月新增額為319.43億元,環比增加89.63%;同比去年7月133.68億元,同比增加353%。有業內人士稱,在當前經紀業務費率處於下降區間,資管業務受去通道影響,場外期權成為券商業務的新寵也就不難理解了。

場外期權火爆的原因或許與機構配合大股東增減持有關。以某大股東想要減持500萬股為例,佔總股本的1%。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向接盤方轉讓500萬股,轉讓價10元/股;同時賣給接盤方B一個看跌期權,行權時間為6個月之後,行權數量為500萬股,行權價格為11元/股;同時接盤方B賣給大股東A一個看漲期權,行權時間為6個月之後,行權數量為500萬股,行權價格為12.5元/股。

假設6個月之後,股價低於10元,那麼接盤方就會出現虧損,但是接盤方B買了大股東A的看跌期權,可以要求行權,即大股東要以11元/股的價格回購接盤方B的股份,說明大股東給接盤方B補了差價,接盤方B可以獲得10%的收益。假設6個月之後,股價遠遠高於12.5元,那麼大股東A可以發動看漲期權,以12.5元/股的價格回購股份,那麼接盤方B可以獲得25%的收益。有以上兩個期權的設計,接盤方B可以將半年的回報鎖定在了10%-25%之間。實際情況來看,證券公司擁有場外金融衍生品的試點資格,所以大股東和接盤方可同時與證券公司簽署期權協議,證券公司可以從中作為一個對賭的橋樑賺取差價。減持新規出臺後,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意願其實並未下降,若大宗交易搭配期權的交易邏輯可行,證券公司也可以從中賺取中介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資本市場上就能看到此類操作的身影。

目前國內常見的場外期權運作模式

目前本人見到最高的槓桿比例高達20倍,一般都在10倍左右。

我們舉例某公司的一個產品(該公司在前海股權交易所已經掛牌):比如選擇一個股票市值100萬,客戶交納4萬保證金,如果該股如期上漲10%,盈利10萬,扣除客戶需要交納的保證金4萬,純利6萬,客戶和該公司五五分,客戶盈利3萬;如果該股出現虧損,只虧損4萬的保證金,該虧損公司和客戶同樣五五分承擔,客戶只虧2萬元……是不是有點開眼了?

總之,公司和客戶盈虧都是五五分……比期貨的槓桿還高!!!

這種模式對於資金相對較少的投資者來說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動用幾萬元保證金就可以操作10倍槓桿的股票,以前的虧損是不是可以快速回本啊?……

畢竟,如果100萬賬戶虧損到只有30萬,如果30萬上漲到100萬可需要3.33倍的漲幅,難度太大了!

可如果有30萬本金的話,可以動用300萬的保證金,按照300萬本金盈虧計算的話,如果萬一盈利,可是100萬本金的3倍!!!

我一個朋友前幾天給我電話,讓我瞭解,主要近期資金緊張,有的做場外期權的公司給他電話,看來這種方式對投資者還是蠻有吸引力的,否則不會動心!

場外期權-比配資還暴利的高槓杆工具

個股期權,槓桿更大,更刺激,風險承受能力較小的投資者謹慎,另外合法合規最重要!

投資需謹慎!!!

以上內容有的摘自網上公開資料,如有侵權,敬請作者馬上通知本人刪除相關內容,謝謝!

關於昨天唐能通老師的五成操作法,有不少網友做了回覆、收藏和轉發,也有網友提出質疑,根據本人經驗:

1、說到容易做到難!即使看到了,看懂了,動作不見得能做出來!

2、該操作方式非常適合大波段,大波段上漲不會丟籌碼,會大賺!大波段下跌會提前降低倉位、提前跑路,避免大虧!比較吃虧的是波動市,這種情況下,會來回折騰的造成賬戶小幅虧損,因此在操縱中要把時間週期調整到短週期,比如60分鐘或者30分鐘,這樣可以根據短週期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