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中小學生“減負”,何不嘗試先用“加法”?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越減越重!

無數家長的錢包越減越癟!

中小學生“減負”,何不嘗試先用“加法”?

減負——到底能不能實現?到底怎樣實現?能不能儘快實現?

答案,能!用“加法”來減負!

所謂加法減負,簡單說就是通過增加中小學生在校時間擠掉參加校外輔導的時間!增加的時間並不是用於學生補課,而是在校內對學生課餘生活進行科學的統籌安排與指導。在校時間與學習負擔不劃等號!

中小學生“減負”,何不嘗試先用“加法”?

實施的基礎:

其一,小學生延時服務的實踐。2017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各地隨即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有效解決了“小學三點半”難題,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普遍歡迎。以筆者所在地區為例,從去年開始在城區試行延時服務,惠及1.1萬名小學生,約佔城區小學在校學生數的一半,不僅解決家長接送難題,而且,保守測算,每年為這部分家長節約託管費用2000萬元。

其二,選課走班的實踐。目前,很多學校實行選課走班制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個性化課程,在組織管理、課程教學與實施管理方面積累了較多的經驗。

其三,監控技術支持。同樣以筆者誰在蘇北小縣城為例,已經建成校園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全區中小學校校園視頻監控全覆蓋,在區監控中心可隨時調取任意學校的實時畫面,這樣為有效監控課外時間活動的組織提供了條件,保證增加的時間不用於學科輔導。

存在的困難:

一是有違“規範辦學行為”的規定。中小學生在校時間有嚴格規定,需要調整政策。

中小學生“減負”,何不嘗試先用“加法”?

二是教師工作時間需要延長。這個單靠教育內部無法解決,但只要相關部門協調好,解決難度相比其他措施還是要小得多。

三是校外培訓機構的汙衊、攻擊。這樣做等於砸了他們的金飯碗,必然會受到種種汙衊、攻擊,這就需要教育有更大的擔當,實施過程中有更嚴格的監管。

當然,這隻能算作一個偏方。

面對這一世紀考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答記者問時給出了最官方的答案——學校減負、校外減負、考試評價減負、老師教學減負、家長和社會減負五個方面共同推進。這無疑是系統解決的良方,但就是需要我們有耐心等待。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先行致歉,並請聯繫本人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