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蒙城民間故事」拉馬溝

雙鎖山東有一條很長的大溝,橫穿小澗、漆園、板橋三鎮,全長十公里。這條溝就是劉金定拉馬溝,簡稱拉馬溝。提起這條溝,還有一段來歷哩。

一千多年前,劉金定受鄉親們委託,佈置將士們在雙鎖山立下營寨。為不辜負鄉親重託,劉金定勤於練兵佈陣,不論三伏,還是嚴冬,都堅持訓練。

雙鎖山附近,無水源供戰馬飲用,只好把馬牽到三里地遠的渦河裡去飲。一年夏天中午,火辣辣的太陽把大地烤得滾燙。劉金定在演武場操練半日後,遍體流汗,就策馬到山南頭的松樹下休息,她的馬僮把馬牽到渦河邊去飲水。這匹馬喝過水後,精神大振,從河二坎子上縱身躥上岸來,馬僮覺得手中一鬆,馬韁繩脫手。那匹馬躥上岸後,如同箭離弓弦,拖著韁繩長嘶一聲,飛似的向東北疾馳而去。這下可把馬僮急壞了!因為它是劉金定心愛的戰馬,得之不易,劉金定就是騎著它一馬“江西”,為老百姓除害的。如果馬跑丟了對今後打仗是一大損失。想到這兒,他便拼命追趕,追了七八里地,也不見馬的影子。無奈只得回來報知劉金定。金定乍聽一驚,繼而笑道:“這不能怪你,快坐下歇歇,你剛來不久,還不知道它的脾氣,它跑一會兒自己會回來的。”

再說這匹馬四蹄生風,一碗飯的功夫,就跑到了東邊三十里開外的板橋集西劉莊,在莊南打了兩個滾,起來抖毛時抖落一堆灰土(後來,當地人為懷念劉金定,就以其戰馬抖落一堆灰土之意,把劉莊改為“劉谷堆莊”)。它爬起來又向東北跑去,跑到了板橋集東北的毛家橋。然後折回頭向西北飛奔,跑了二十多里,到了唐集南邊的李莊東頭,又打了一個滾,抖落一堆灰土,就是現在的“李谷堆莊”。接著它又向西南的雙鎖山跑去,回到了營寨。

從雙鎖山到板橋集,馬韁繩拖地四十里,後人在這條線上,開挖了一條長溝,取名“劉金定拉馬溝”。由此可見,為人民辦了好事的人,老百姓是不會忘記的,拉馬溝就是對這位巾幗英雄的紀念。這條溝經歷代疏修,至今仍在為數萬畝良田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