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物流“價格戰”陷入兩難 降成本是物流“價格戰”的重要舉措

物流“價格戰”陷入兩難 降成本是物流“價格戰”的重要舉措

物流“價格戰”戰況

截止今日,已有順豐、圓通、申通、韻達4家快遞企業公佈了5月經營指標簡報。其中數據顯示,各家快遞企業單票收入持續下降,並以韻達最為迅猛。順豐、圓通、申通、韻達4家企業單票收入分別為22.91元、3.42元、3.1元和1.58元,單票收入同比降幅1.42%、2.27%、1.59%和14.33%。

而2018年上半年,快遞業平均價格趨於平穩,均價為12.7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分月來看,2018年5月快遞均價與上年同期持平,2月、4月和6月快遞均價都高於上年同期,且有進一步反彈的跡象。

從上半年諸多快遞企業的市場份額、快遞單價、及快遞單價收入等數據反饋來看,業內人士對快遞價格戰,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看法:

  • 打!以降價拉動業務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以降價拉動業績高速增長,仍是快遞企業搶佔市場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數據顯示:2018年前四月韻達單票收入分別為2.01元、2.06元、1.76元和1.66元,環比降幅遠大於行業平均水平,同時也實現了第一季度4.04億元的淨利潤,業務量也是達到6.07億元,市場份額從年初11.8%增長至目前14.7%。

由此可見,各家為搶佔市場持續降低單票收入水平,或將有價格戰再次爆發的趨勢

當韻達通過降價拉動業務增長的方式搶佔市場份額時,其餘幾家上市快遞企業,定然不會袖手旁觀,那麼價格一觸即發!

  • 不打!市場環境平穩!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快遞企業單票收入下降並不是價格戰的“訊息”,而是降本增效起了作用,就目前整個快遞市場大環境而言,價格戰不適合打。

首先外部環境,成本上漲倒逼價格上漲。年初隨著紙板箱漲價,以及快遞暫行條例和綠色物流,以及場地、人工等諸多環境影響下,快遞成本增漲倒逼快遞單價上漲。

再者消費者,服務意識提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追求廉價的服務意識差的快遞業,而快遞企業服務標準提升必然驅動快遞單價上漲。

其次就是內部環境,惡意競爭。早年因為二、三線快遞企業勢頭正緊,一線快遞企業為保證市場份額而發動價格戰,而今二線快遞企業基本“全線陣亡”,上調快遞單價只需一個契機。

最後就是近年眾多快遞企業提出的降本增效,起了作用。隨著科技進步,大批自動化分揀設備投入使用、大數據技術加速快遞路由網絡的優化、無人技術提升末端投遞效率等,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總部和加盟商的運營成本。

諸多因素影響下,再繼續價格戰是背離市場大環境,不利於快遞企業發展的“害群之馬”。

  • 打?還是不打?

早前的快遞費已低至極限,漲價不無可能!文章中也有提及,目前的快遞價格,借用一個快遞網點老闆的話說“已經打到底了,為了完成指標都是成本價收件了,再打下去大家都賺不到錢。”

雖然6.18電商購物節給快遞企業帶來了一波“小高潮”,但是依然改變不了4、5、7、8月屬於快遞淡季,漲價挽回加盟商、網點損失勢在必行。

而從目前上市的諸多快遞企業專注點來看,快遞價格戰並不是企業重心。當電商京東、菜鳥涉足快遞那刻起,他們便開始戰略轉移至零擔快運、冷鏈生鮮、國際物流、即時配送等領域,無心戀戰(價格戰)。

其實很早之前,包括順豐在內諸多快遞企業,已經將快遞末端配送環節,轉交以菜鳥驛站、熊貓快收等快遞第三方平臺,實現了運、送分離,藉此規避價格戰末端網點及快遞員待遇環境差的情況。

降成本是物流“價格戰”的重要舉措

降成本已經成為物流工作的重中之重。

《華夏時報》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運輸量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運輸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優化產品供給,中國鐵路總公司將實施《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計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將達到47.9億噸,較2017年增長30%。

其中,一個重點是降低物流成本。鐵總要求,鐵路部門要配合實現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無縫銜接,努力降低全程物流成本。

  • 增量行動展開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鐵路具有運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汙染小的比較優勢,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運輸量,對於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重要意義。

該負責人表示,為落實鐵路貨運增量3年行動方案,中國鐵路總公司制定了詳細的時間表、路線圖和配套措施,確保貨運增量和運輸結構調整目標如期實現。

首先就是煤炭運輸,以擴充煤炭外運通道能力為著力點,圍繞大秦、唐呼、侯月、瓦日、寧西、蘭渝等六線和山西、陝西、內蒙、新疆、沿海、沿江等六區域為重點,深入挖掘運輸潛力,為鐵路貨運增量行動提供可靠的運力保障。

鐵總要求,要擴大萬噸重載列車開行範圍,在唐呼線、瓦日線增開萬噸重載列車,到2020年,將唐呼線、瓦日線打造成年運量1.5億噸、1億噸的大能力貨運通道。2020年,蒙西至華中鐵路投產後,將開行萬噸重載列車,形成北煤南運億噸級大能力貨運重載通道。屆時,我國將有大秦、唐呼、瓦日、蒙華等4條萬噸重載鐵路通道。

此外,要繼續挖掘既有通道潛力,充分發揮去年開通運營的蘭渝鐵路、西成高鐵等新線作用,釋放寶成、西康鐵路等入川入渝通道能力,預計新增運能2000萬噸;挖掘寧西、侯月等鐵路運輸潛力,預計新增運能1200萬噸。強化機車車輛裝備保障。未來3年,鐵路總公司將加大投資力度,新購置一批大功率機車和貨車,滿足貨運增量運輸需要。

據瞭解,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鐵路總公司立即行動,研究制定了2018年鐵路貨運增量方案,將全年貨運增量目標翻倍。近期,在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又制定了《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較2017年增長30%達47.9億噸,大宗貨物運量佔鐵路貨運總量的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其中,全國鐵路煤炭運量達到28.1億噸,較2017年增運6.5億噸,佔全國煤炭產量的75%,較2017年產運比提高15個百分點;全國鐵路疏港礦石運量達到6.5億噸,較2017年增運4億噸,佔陸路疏港礦石總量的85%,較2017年提高50個百分點;2018——2020年,集裝箱多式聯運年均增長30%以上。

據瞭解,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共發送貨物19.5億噸,同比增加1.35億噸,增長7.4%,貨運增量行動實現了預期階段性目標。

  • 切實降低物流成本

此次增量行動的一個亮點是降低物流成本。

鐵總要求,鐵路部門要主動配合支持地方政府、港口及廠礦企業,大力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消除物流中間環節,實現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無縫銜接。同時,緊密對接市場需求,按照“一港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則,逐港、逐企制定鐵路運輸解決方案,努力降低全程物流成本。

上述負責人強調,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持續深化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抓好貨運增量三年行動方案的落實,進一步鞏固擴大運輸結構調整成果,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積極貢獻。

同時,深入推進鐵路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貨運產品供給,努力提供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鐵路貨運產品。大力發展煤炭中長協運輸和大宗貨物協議制運輸,大幅增加大宗直達和多式聯運直達列車運行線,今年已確定或達成意向的互保協議運量超過20億噸,約佔全年鐵路貨運量的50%,較去年增長30%;加強與企業的對接,針對用戶運輸需求開發定製化貨運產品,支持企業進行運輸結構調整;與港口、航運、物流企業及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等部門單位加強協作,實現多式聯運信息資源的交換共享,提升貨運信息化服務水平;按照“外集內配、綠色聯運”思路,充分利用既有鐵路貨場(物流基地)和專用線的倉儲能力,開行銜接大城市周邊及市內點到點定製化貨物列車,構建服務大城市物資供應保障的全過程綠色物流體系,切實提高鐵路運輸供給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