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6月24日,央行宣佈降準,釋放7000億流動性,會有什麼影響?

程萬慧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名詞,什麼是降準。

降準

降準的全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那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呢?金融名字太過晦澀,我通過一個小例子給大家進行說明:

舉例:你到銀行存款1萬元人民幣,銀行收到後這一萬元後會分為三部分,一是把其中的1600元上繳給中國人民銀行,剩餘的8400元,一部分用於放貸,一部分留在銀行金庫,用於日常運營時兌付客戶的取款。上繳給央行的這1600元就叫做存款的準備金。

PS:1600的是央行規定了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是16%,所以1萬元*16%=1600元。

那麼央行為什麼要收取存款準備金呢?這主要是為了預防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仍然舉個例子:假設央行沒有要求銀行上繳存款準備金。A銀行目前的存款總額為10萬億元,A銀行把其中9萬億元用於放貸,其餘1萬億留作應付客戶的兌付,這時候假設A銀行出現大規模兌付情況,比如短時間內申請取現的資金總量達到2萬億元,那麼A銀行就沒有足夠的資金給給客戶取現,這種情況下A銀行就會倒閉。

但如果央行有要求上繳存款準備金,比如A銀行目前的存款總額為10萬億元,其中1.6萬億上繳央行作為準備金,剩餘8.4萬億,其中7.4萬億元用於放貸,其餘1萬億留作應付客戶的兌付。假設A銀行仍然出現大規模兌付情況,短時間內申請取現的資金總量達到2萬億元,那麼A銀行庫存資金不足時,可以向央行申請調撥上繳的1.6萬億存準金;如果短時間內申請取現的資金總量達到5萬億元,A銀行的庫存1萬億+準備金1.6萬億,仍然有缺口2.4萬億,那也無需擔心,因為上繳央行的準備金的不止A銀行,這時候A銀行可以向央行申請,暫借其他銀行的準備金用於應對危機。

通過上述,我們知道什麼是存款準備金,也知道了它的巨大作用,這個金額是多少,取決於央行設定的準備金率,假設目前社會的存款總額為150萬億元,當存款準備金率為16%時,需要上繳央行的金額為150萬億*16%=24萬元,當央行把這個比率降為15.5%,需要上繳央行的資金就變為了:150萬億*15.5%=23.25萬億,與24萬億相比,減少上繳7500億元,這7500億,就是降準帶來的資金量。

影響

從上述分析,我們知道了降準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流動性資金,那麼他對股市和樓市有什麼影響呢?降準釋放了資金量,理論上多餘的資金總是要有去處,如果流入股市當然可以刺激一下目前的大盤迴升;流入樓市,那麼銀行信貸資金充足,我們的房貸的審批速度會加快,進一步刺激樓市的上漲。但可以說的是此次的降準,其實對股市及樓市的影響都不會太大。因為這次的降準明確指明瞭資金用途。

1、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下調降準0.5%,釋放資金給5000億,主要用來“債轉股”。

什麼是債轉股,簡單的來說就是把企業的債權轉變為股權,比如A銀行貸款給B企業1個億,目前B企業經營出現困難了,難以償還A銀行的貸款,一種是讓企業倒閉,還有一種是A銀行把這筆貸款資金轉為投入B企業當做股份,假設B企業目前總估值是5個億,那麼A企業以1個億入股,佔據20%的股權。債轉股,實際上就是銀行的一種不良資產處置方式,特別在目前經濟形式較差的情況下,也是為了盤活企業。

2、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存款準備金下調0.5%,釋放的資金約2000億,發放小微企業貸款。

看到沒,這個和4月份降準時的要求一樣,主要用於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目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早已是社會普遍可知的一個現象,故而此次降準,其中的2000億元就是為了支持小微企業。

總結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次央行降準,如論是債轉股還是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其實都是為了促進整個社會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具有重要的意義。當然經濟形好轉,後續可能帶動股市及樓市的進一步發展,不過這些都是後續的可能了,短時間內對股市及樓市應該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鯉行者


我國央行放水的貨幣政策分為最主要的兩類,一類是調節數量,另一類的調節價格。

從貨幣政策來看

以前每一次央行都是大幅降息伴隨降準,如2008年那一輪央行降息5次降準3次,2012年那一輪央行降息2次降準3次,2015年那一輪央行降息6次降準5次。

但是本次放水到目前為止,央行定向降準3次(增量),卻沒有降息(降價)。不降價只放量的放水,其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保持中美的利差,防止美元快速流出。

從監管政策來看

這次放水的“引流”政策非常明確。因為以往一提放水,馬上想到的又是“鐵公基”、房地產。確實,這些領域見效快,療效好,藥到病除,皆大歡喜。縱觀全球放水史,許多經濟金融危機,都伴隨著基建高潮期。

但是,在這次政治局會議上,對房地產十分硬氣。通稿裡特意提到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問題”。

通稿表達了高層對本次放水“引流”的堅決心態,不能每次一放水就拿房地產這份“鴉片”過來吸一口,要求“水”流到實處。如果細細琢磨,高層如此嚴厲表態,怕是第一次。

但願能夠嚴格貫徹。

從宣傳口徑來看

這次放水沒有如同以往引吭高歌。嚴控房地產,頂著去槓桿政策,實際貨幣當局這次放水已經是咬著牙拯救社融。與以往大肆宣傳不同,這次央行在放水時怒發一文斥責財政政策的不作為。開會之前經濟管理部門就幹起來了,實際也能看出來這次放水和以往不同的基調。

利好邏輯很直觀

利好邏輯倒是和以往一樣,市場需要的是流動性。不管怎樣放水,當貨幣政策支持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時,對於金融市場總是會利好的。


金融小茶館


我們先來看下本次央行降準的政策意圖


本次降準主要意圖有兩個:



1、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下調降準0.5%,釋放資金給5000億,主要用來“債轉股”。


債轉股簡單來說就是把銀行的債權轉換成股權,債轉股之後,原來企業註冊資本增加,銀行不再對企業享有債權,而是成為企業的股東。


2、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存款準備金下調0.5%,釋放的資金約2000億,發放小微企業貸款。


從去年開始市場資金供給減少,銀行流動性緊張,導致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上升,促進供給側改革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本次定向降準有利於增加市場流動性資金,在一定程上緩解中小微企資金緊張的局面。


我們再來看下本次降準還會有哪些影響


1、對樓市的影響



按理來說,本次降準釋放7000億資金,對樓市應該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本次降準是定向降準,央行已經明確指出了釋放資金的用途,而且當前監管政策也嚴格要求銀行資金不能脫實向虛,因此本次降準對樓市的影響有限,可能銀行放貸利率上漲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2、對股市的影響


最近一段時間,A股跌幅較大,所以不排除本次央行降準也有出於穩定股市的意圖,所以預計A股股會有所上揚,但影響也不會很大。



而且從歷史數據來看,此前央行的4次降準當中,有3次股市出現了上漲,一次出現下跌。



從增幅來看,最高的只有1.92%,所以央行的降準短期內對股市的影響是有限的。


但是從長期來看,本次降準對提振股市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為本次降準釋放的資金主要用於債轉股和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不論哪一些都有助於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動力,這對於提高市場預期有一定的作用。


貸款教授


今年已經降準3次,1月份差不多釋放4000億流動性,4月份的降準釋放4000億,這一次大大加碼,釋放了7000億元。三次降準加起來,已經釋放1.5萬億元資金。


這次降準的7000億元流動性,分成2個使用方向(即有規定的用途):


1,5000億元用於“債轉股”,同時撬動相同規模(即5000億)的社會資金參與。

2,2000億元分給了郵政儲蓄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主要用於支持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這次降準誰最受益?孔方兄認為,肯定是國有企業。因為債轉股這樣的好事情,通常都是國有企業先得。孔方兄並不掌握最新數據,只是找到一份截至2017年3月的名單,在當時已經簽約的31個債轉股項目當中,只有2家是民營企業,另外29家要麼是央企,要麼就是地方國企。


但現在的問題是,是民營企業而非國有企業遭遇了嚴重的融資難。最近我們看到很多債券違約事件,基本都是民營企業,比如盾安集團、金盾股份、剛泰控股、凱迪生態、神霧環保等等。當然,孔方兄更希望自己的判斷錯誤——這1萬億元(5000億定向降準撬動5000億元社會資金)的債轉股,就能夠惠及民營企業。


至於2000億元的支持小微企業的定向降準,希望真正能落到小微企業身上吧——儘管它們盈利能力弱,可供增信的資產少得可憐。


然後說一說,降準對於股市、樓市的影響。


先看股市,其實一張表就足以說明情況了:



降準之後,其實股市表現非常不好。這是因為,降準多發生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經濟不好,不是降準就能扭轉的。更何況,本次降準這個利好,在前幾天已經被大家明確預期到了,因為國 務 院常 委 會已經提過要用定向降準這個工具。一個被預期到的利好,不算是利好。


然後是樓市。一般的邏輯是,只要降準,就是釋放流動性,釋放流動性就意味著更多的錢流入到樓市。其實大可不必這麼猜想。因為現在樓市調控之嚴,之前從未有過。且不論這些降準資金很難進入樓市(因為有規定的用途),即便是想進入,也要面臨嚴格的限價、限購、限貸、限售,樓市不太可能因為這次降準就漲起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今年北京二手房價格就已經下降了20%,而在此之前已經兩次降準了。


降準是既定動作,不會給樓市股市帶來實質性的變化。但希望的是,正如政策所宣稱的那樣,希望這些錢真正用到它規定的地方,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利息負擔。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6月24日,央行宣佈,從7月5起,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此次降準釋放約7000億元流動性。
今年第三次降準 釋放1.55萬億流動性
這是2018年以來第三次降準,今年1月25日降準一次,釋放4500億流動性。
4月25日,再次降準,釋放4000億增量資金。
加上這次的7000億,三次累計釋放1.55萬億流動性,有效彌補了今年,M2增速下降帶來的緊縮效應。
在央行去槓桿大背景下,過程自然是痛感不斷,而降準就猶如止痛針,時不時得來一針。
這陣痛,主要發生在民營企業身上。近期,股市,債市都能看到民企掙扎的身影,股權質押平倉,債券到期違約……去槓桿下,最受傷的還是民企。而央企前5個月的利潤,則創下近年來最好增速。
所以,此次降準,就是著眼於民企,小微企業。7000億資金裡,有5000億是計劃用來進行債轉股,希望能夠幫助到那些深受債務困擾的非殭屍類企業。
希望這次降準,能夠緩解下目前脆弱的信用市場,緩解下脆弱都股市下滑的趨勢。
降準能挽救股市嗎?
從上次降準效果看,降準對股市還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但是,效果有限。
上次4月25日降準後,接下來兩個交易日還出現了下跌,但隨後開始了反彈,從3050反彈到3200之上,反彈了5個點左右。
但是,上文也說了,去槓桿就猶如對經濟做手術,陣痛還會出現,不可能一勞永逸,所以,最肯定的就是,今年絕對不會出現牛市,恐怕還是反彈後回調的大趨勢。
畢竟,除了自身問題外,外圍中美關係,依舊是一個非常大的變量。
因此,今年的投資難度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萬分小心,謹慎選股,防禦為主。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財經


正好有網友問:美聯儲加息了,主要國家都進入貨幣緊縮週期,為什麼中國不加息反降準?

一併回答。

實際上美聯儲已經加息7次了,而且接下來要加快加息節奏。除了加息,還有縮表,實際上縮表對貨幣緊縮的力度更大。而且全球都將跟進,像歐洲央行馬上要結束QE(貨幣寬鬆),結束QE之後跟著就要加息了,而加拿大早就跟進加息了。

那麼,中國為什麼不加息反而要降準呢?實際上,中國定向降準就是為了對沖加息。中國的利率原本就比美國等其他國家和地區高,像日本以前是負利率,歐洲是零利率。所以中國現在還有一些緩衝的餘地,但接下去已經難以支撐了。

其實這次降準並不意外,早有預期,之前很多專家在財經媒體上喊話,建議降準。因為現在國內的流動性越來越緊,降準就是為經濟注入流動性,比如說一些中小企業資金方面難以支撐,不只是中小企業,一些大的國企也面臨資金緊張。這次降準不止是盤活存量,還有增量的資金,就是為了舒緩貨幣流動性。

另一方面,近期股市大跌,很多上市公司股東都是通過股票質押來融資的,股價一跌,他們的資金就進一步吃緊,所以這也是本次降準的一個背景。

現在很多人擔心降準之後,這些錢會流入樓市。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從歷次經驗來看,中國每次貨幣寬鬆,資金首當其衝就是進入樓市。對此,監管層的思路是“緊信用、寬貨幣”,即從收緊銀行信貸的角度下手,來對沖降準之後流入樓市的資金。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今天(6月24日)下午5點,央行宣佈: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央行負責人表示,這次降準有兩方面內容:1、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下調降準0.5%,釋放資金給5000億,主要用來“債轉股”。2、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存款準備金下調0.5%,釋放的資金約2000億,發放小微企業貸款。也就是累計釋放的資金約7000億。

這是央行年內第3次定向降準,第一次是1月25日,主要是支持普惠金額;第二次是4月25日,主要是置換MFL到期;第三次是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

那麼如何看待央行年內第3次降準呢?

一、央行降準是什麼意思?

降準即央行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你去銀行存了100塊錢,銀行會用你的錢來放貸,但不能全部貸出100塊,依法至少需要留存一定的錢在央行賬戶,比如20塊,那麼20塊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20塊也可以說是基礎貨幣,基礎貨幣≈法定存款準備金)。央行降準就是降低你必須存到央行賬戶的資金比例,比如從20塊下調為18塊,那麼銀行最多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就會達到82元,相比原來的80元顯然增加了市場流動性。

那麼現有商業銀行加其他銀行有多少錢存在央行賬戶裡?

下面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發現,4月份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是22.46萬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說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們在央行賬戶的存款,它們等於法定存款準備金+超額存款準備金。央行數據顯示: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是1.3%。也就是準備金賬戶中絕大部分都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簡單地計算目前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可能有20萬億,這些錢被鎖定在央行賬戶裡不能動用。

二、央行這次降準可以釋放出多少資金?

1、4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是169.72萬億,按照上面的推測,目前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可能有20萬億,那麼又可以推測出4月末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20萬億÷169.72萬億=11.75%,實際過程中這個數值會偏大些,因為有部分存款是不用上繳準備金,把這部分錢考慮在內,那麼4月份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能是13%左右。

2、4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是169.72萬億,如果下調法定準備金率0.5%,那麼可以釋放的資金是169.72萬億×0.5%≈8485億(因為是定向降準會有折扣,所以是7000億左右)。

三、央行為什麼要降準?

1、上面已經說過了,中國的準備金率太高了,我的測算是13%,而目前發展中國家的準備金率是10%左右,發達國家的更低只有2%,其結果就是中國的商業銀行有太多的錢鎖定在央行賬戶(20萬億)不能動用,造成資金浪費。

2、最近一年多來,央行主動向市場投放貨幣的主要方式是逆回購和MLF,說白了就是央行借錢給市場,反之逆回購和MLF到期就是還錢。為了維持市場上的資金足夠充裕借錢的增長幅度必須要快於還錢增長幅度。數據顯示:4月末MLF餘額為40170億元。

MLF餘額增長很容易推高銀行的資金成本,進行抬高整個市場的利率水平,為什麼?

目前一年期MFL的利率是3.3%,而銀行們在央行的準備金利率只有1.62%左右,換句話說銀行便宜的錢借給了央行,卻從央行那裡借來貴的錢,現在好了,降準就意味著少借部分便宜的錢給央行,同時增加自己的資金量。

3、逆回購和MLF是需要質押物或抵押物的,一般是國債、央行、政策性金融債等。但是隨著MLF餘額越來越大,目前大型銀行持有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11.3萬,以後面臨抵押物不足借不到錢的風險。

4、降準有救市的用意,過去的情況看,央行降準往往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這幾天受制於內外形勢的突發變化,A股大跌,此時降準希望可以挽救搖搖欲墜的股市。

四、為什麼中國的存款準備金那麼高?

2001年以後,受益於中國加入WTO,中國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外貿企業從海外賺取了鉅額利潤,外匯佔款快速增加,從2001年初的1.44萬億增加到2014年末的27.1萬億。外匯佔款說白了就是企業拿手上的美元間接和央行的人民幣兌換,最後美元被央行收回形成外儲儲備,而換出的人民幣則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場。

央行為了防止市場上的人民幣氾濫,最後只能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抽走市場當中的流動性,最高達到2011年的21.50%。

五、降息或降準有什麼不同?

降息一般是說下調銀行存貸利率,過去幾年降準的威力幾乎等同降息,前者是讓市場上的錢更便宜,後者是讓錢更多。但是現在降準的威力已經弱化了,為什麼?

因為現在除了降準可以向市場投放資金外,MFL、逆回購等操作同樣可以做到,比如央行降準後,如果減少MFL、逆回購的投放,那麼市場上的錢還是沒有增加。

那麼MLF、逆回購、降準如何地增加市場當中的資金呢?我們用M2來衡量市場當中的總資金量。

M2=基礎貨幣×貨幣乘數(1÷準備金率)

MLF、逆回購操作可以增加基礎貨幣,而降準可以增加貨幣乘數。

六、降準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1、樓市:本次降準確實能降低銀行的成本,但是會降低房貸利率嗎?其實很難說!

央行對商業銀行貸款調控手段有很多,比如窗口指導,比如MPA考核等,以MPA為例,它其實就是每季度央行給商業銀行們安排的一場考試,不合格就要“打屁股”,其中一項考試內容就是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簡單地說就是你的貸款結構是不是合理,有沒有把錢投放國家限制的領域?

房地產是央行限制的貸款領域嗎?不敢說完全是,但有限度的限制是肯定的。高層多次說過要防止資金脫實向虛,防止銀行違規資金進入房地產用意就很明顯。

前陣子,住建部約見12城市負責人,被約談的城市陸續升級樓市調控措施,可見高層對房價上漲得太快是否定的,而如今又降準是什麼意思呢?

我看法是,降準肯定會有部分資金進入樓市,一方面房價又不能上漲得太快,另一方面又有部分錢進來,結果就是房價穩定,而成交量活躍,這樣一來稅收增加何樂而不為?

2018年要不要買房?具體的我在5月11日《債務大爆發,多家企業違約,現在要不要買房?》一文有過具體分析。

2、股市:樓市一般對利率敏感,而股市一般是對錢敏感。央行降準後往往對股市構成利好。從2014年以來,定向降準和全面降準之後5個交易日、30個交易日以及90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指數在短期(5個交易日、30個交易日)大概率上漲。而本次會不會這樣?我認為還要結合國際局勢來看,比如美國的關稅,如果有緩和,那倒還有可能。


小白讀財經


央行今日宣佈降準0.5百分點,預計釋放7000億資金流動性,這對於股市樓市是利好,對於市場來說這是一件定心丸啊。

央行這次降準是補倉市場資金的流動性:

(1):支持“債轉股”實施主體真正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治理,並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

(2)用於小微企業貸款,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降準對於市場是肯定的,讓市場資金得到充足;但同時對於部分公司是沒影響的,甚至降準還成了利空,它們並得不到實惠。央行明確規定定向降準資金不支持“名股實債”和“殭屍企業”的項目,對於這些企業點名不支持,一把心酸一把淚!

央行降準對股市樓市有什麼影響?

降準對於股市來說是大利好,在A關鍵時刻來政策釋放利好,會讓當前A股提前調整結束,隨後真正能讓大盤止跌企穩的話會刺激開啟A股下一輪牛市。因為A股經過三年來調整幅度很大,最近股市就是在跌出真正的底部,破3000關口後已經得到充分釋放!


本身A股調整到基本結束可,便宜股和破淨股不斷增加,大股東增持自家股票,很多公司存在股權質押風險,部分公司現金股權回購,大股東股權激勵,市場人氣不足,資金緊缺等等往往市場都看空時候就是股市來臨時候,而週末突然降準釋放7000億資金,無疑對於股市資金面得到緩解,不排除會刺激A股開啟下半年的真正修復性行情。

降準對於樓市也是大利好,市場資金充足,剛需者購買能力增強;根據以往降準來看房地產市場均出現了一波成交轉暖跡象,降準後釋放出的增量資金很大一部分還是會流向房地產市場。


但即使降準利好樓市,也不會刺激房價大漲,過多影響就是購房者由於銀行資金充足的話貸款融資,從而刺激利好樓市而已,我覺得只是讓樓市成交量回暖而已,對樓市價格影響力度有限。

總之央行這個時候降準,釋放7000億資金給市場,必然會直接利好很多企業,同時對於股市樓市債市也是特大利好。


老金財經


朋友們好!近日央行降準,也就是說放水!屬於定向降準!可以刺激經濟!筆者對此有不同看法,本次或者說最近一段時期的降準,與歷史上的降準有很大不同!


下面和朋友們分享一下,最核心的問題:

首先,所謂降準,不作過多解釋!也就是降低銀行的保證金!既然保證金,減少了,那麼可以銀行可以用的錢就多了!所謂定向,即專門用途的降準!

第二,本次降準大約摺合7000多億人民幣流動性!其中5000已用於在轉股,大約2000億用於小微企業!那麼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要債轉股?

大家都知道,”債”是需要還的,而且需要付息!”股”則不然,屬於風險投資!很顯然,有理由認為市面上出現償債困難!如果轉配股的話,所有的風險由股東承擔!但是這種做法未必現實!這屬於間接性輸血!企業的發展,主要靠經營管理盈利!因此這種做法的效果,有待觀察探討!

來看一下小微企業貸款方面!所謂小微企業,大體可以認為是沒有什麼高價值固定資產,甚至很多屬於來料加工型,訂單生產!這些企業在當前的貸款體制和要求下,很難達到標準!即使定向,也不一定能夠貸到,而且2000億對這些眾多的企業來講太少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受益的銀行方面!

目前隨世界金融形勢的發展,銀行大多在積極高息攬儲!很顯然缺乏資金!而本次的降準又是定向降準,對於銀行補充資金來講作用不大,同時銀行對於向中小微企業貸款等也不一定會非常積極,畢竟銀行也是經營單位,要考慮到風險和自己的效益!從某種角度來講,貸款給小微企業具有較大的風險!

總言之,本次降準,包括近一兩年來的降準與歷史上的歷次降準,有非常大的區別!歷史上其它時期的降低準備金,大多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目的為滿足企業發展,擴張的需求!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在目前形勢下的降準,應屬於應急型!輸血型!因此效果如何,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理財迦


央行本次定向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7000億流動性,對於整個市場而言,有利於緩解資金慌,實際上在各項強力去槓桿的背景下,市場資金面近期承壓明顯,本次也是央行年內第二次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放水呵護市場的信號被明確,不過從背景面來看,其實央行本次這樣做最大的目的還是救援債市市場,並明確推動“債轉股”項目。

對於股市而言,目前無論市場整體PE、還是破淨股、低價股數量都已經可以比美2012年、2008年底部區域時狀況,如今央行的此刻的第二次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的信號基本上就是推動市場認可當前A股的位置已經屬於政策底!有利於A股後市逐步形成市場底,然後走強!

對於樓市而言,過去理論上央行放水,最大的利好就是銀行、地產,畢竟地產需求資金眾多,也是銀行主要放水對象,但是在如今各地陸續開發貸受制和購房乃至賣房受限的背景下,本次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其實對於樓市的作用已經遠不如過去,利好作用還是有,但相對輕微。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