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聯合發佈|當下都市中產階級居家整理行為研究報告

聯合發佈|當下都市中產階級居家整理行為研究報告

下文是曲美家居國人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長殷智賢做的年度課題。報告全文請參看文尾的鏈接。此處和本號讀者做一個提綱挈領的分享。本文內容包含大量調研數據,適合(準)整理師和家居設計業內人士深度閱讀。

殷智賢是資深媒體人,一朵敬仰的前輩之一,前《時尚家居》主編。2017年,殷智賢老師出版《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並邀請第1整理術成為她全國巡迴演講的收納小課堂合作方。非常感謝前輩的青睞。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殷智賢寄語第1整理術讀者:

整理你的親密關係, 你就會得到你家的內在秩序!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

我們需要用產業升級來消解日益強勁的市場壓力,

而此時再無捷徑可走,

只能一路向前!

定製在這一輪有幾種盲目的情況:

  • 一種是投機取巧型。這種主要是想通過做一些令人炫目的設計,賣弄小聰明,放大了某些點的花哨,以為這樣可以打動消費者;

  • 第二種是取悅型。這種是完全按照消費者所說的去做,並不能給出一個真正的專業建議,對於消費者的盲區不能判別或提醒,對於消費者的需求不能提煉和挖掘;

  • 第三種是一廂情願型。設計師苦心孤詣地做出了各種解決方案,希望消費者能夠買賬,但是和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是脫節的。

這三種都不是真正理想的定製,而且背離了“定製”這個商業概念的核心價值。

定製如果要實現價值在今天的家居市場要解決幾個問題:

  1. 對消費者需求的正確分類。

  2. 對共同價值的有效共識。

  3. 提供可被感知的滿足體驗。

上述3個問題對定製的效力可謂影響重大。而如何打造定製的生命力是本次研究試圖去探索的主題。

在經過問卷調查和場景研究後,我們發現了一些當下中高收入人群在整理家居物品時存在的心理取向和行為方式,這些取向和方式是我們瞭解當下及未來三五年如何有針對性地提供符合用戶生活方式特徵的產品及服務的若干參考點。

對共同價值的有效共識

誰是家務的主要承擔者?

女性!

這個信息的價值再次告訴我們,設計如何吸引女性?如何符合女性的身體特徵?例如身高、體力、承重能力,如何令女性感覺賞心悅目仍然是產品設計的要點所在。陪伴並儘量照顧好女性是設計可以承擔的一種責任。

誰是家務的主要承擔者?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整理的家務勞動會佔據多長時間?

即使是全職主婦操持,用於整理的家務勞動時間每天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大多數家庭用於整理衣物的時間每天平均在半小時左右,即使整理廚房,平均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而階段性的大掃除(即每週一次或每兩週一次的家務清潔或換季整理)則大約需要兩個小時至半天。

這個信息意味著人們對於易清潔、好取放、易查找等影響整理物品效率的材質、功能設計有著硬性的需求。那些看起來容易蒙塵或打掃費時費力的材質和結構會大大降低使用的滿意度,而不利於用戶合理規範空間或使空間彈性有限的櫃體設計都會讓用戶覺得不順手,為此耗費的查找和取放物品的時間也會降低產品使用的滿意度。

整理衣物及廚房每日平均所用時間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多大的收納空間是合適的?

所有的志願者都說自己家現有的收納空間是不足的,而當我們請他們選擇一個接近理想的收納空間及櫃體時,只有一個家庭將其填滿並表示還是不夠,而其餘家庭並未真的使用全部的空間。

至於大多數沒能充分佔用“理想”空間的家庭存在這樣幾種情況:

1、長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還不能展開想象去以一種新的方式使用收納空間。這意味著生活經驗的分享和現代生活方式的示範,還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

2、既有的家居用品結構並無本質的改變,僅為了解決數量增加而產生的收納需求對櫥櫃的結構、功能、體量的需求升級是遲緩的,太“高大上”的櫥櫃他們並不覺得實用。引領和啟發不能脫離他們的日常經驗構建的視野,憧憬是有邊界的。

3、“生活品質升級”和“消費升級”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一方面我們要看到這幾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漲的幅度已經明顯放緩,大宗消費的頻次下降了,雖然受價值觀影響,如今三四十歲進入家居市場消費的幾代人對生活品質有著較父母一代更高的追求,但現實條件並不支持他們高頻次(三五年內)做大幅度的消費升級,微調、循序漸進是一個主流消費方式。

今天我們不得不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由於種種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可能要面對“消費降級”的市場,我們都必然比之前要付出的更多且更有質量,才能實現和當初同樣的商業目標!

價格有多重要?

就此次研究來看,只有在不同的產品不存在品質、設計、功能和環保等指標的明顯差異時,價格才起作用。如果功能、環保、品牌美譽度及款式設計有較突出的亮點時,價格不是干擾用戶做出取捨的關鍵因素。

服務對用戶意味著什麼?

就此次研究結果看,服務被大多數家庭排在了第四或第五的位置上,其重要性超過了價格。服務意味著“售後服務”,即能否及時解決問題。如果能將服務提升,至少在同行中會很較容易脫穎而出。真正的定製都將聚焦在設計與服務的專業度上,而競爭由此展開。

選擇時會聽取誰的意見?

在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所有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家庭表示在決定選擇什麼產品時最重視的是家人的意見,而在伴侶、父母和子女三者間,當家的夫婦會重視彼此的意見,子女的意見比父母的意見更受重視一些。而作為長輩,他們會更容易聽取子女的意見,其次才是伴侶的意見。這種差異首先是和誰是家的主人有關,其次是上一代人對自己現代生活經驗方面的不自信有關。無論哪一代人都不太在意專業人士的意見,因為平時接觸不到,而且作為普通人也難以判斷誰是專業人士。

對消費者需求的正確分類

此次研究中我們希望探尋這個群體對自身需求分類的標準。

用戶最在意的指標有哪些?

進入前三位的是環保、功能和品牌。

環保的涵義不僅包括和目標用戶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甲醛含量之類的硬性指標,這已經是起點,而非亮點了。商家傳遞自身對環保價值的承諾還應包括節約材料、節省空間的設計,可回收的材料屬性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形象傳播,以此全方位地建立目標用戶對商家環保信用的認可和信賴。

實踐這些價值需要企業承擔一定的對消費者生活教育的責任,例如提供更有效率的家庭收納整理技術的公益教育,實用手冊之類的經驗分享;和重視環保的年輕一代族群成為共建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合作伙伴,例如使用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作為產品的材料,投身環保公益事業,傳播環保價值等。這是讓目標用戶從多個維度多個渠道瞭解企業價值觀和經營準則的積極溝通方式。

對功能的重視是所有家庭要做櫥櫃升級的根本動因。與此同時,他們也表示其實無法將自己的需求準確完整地告知為他們服務的設計師,因為有些需求他們在使用新的收納空間之前不很明確,有的需求雖然清楚,但不知道可以用什麼方式滿足,所以對於一個衣帽間和櫥櫃該安裝哪些配件是不清楚的,自然也難以提出要求,不過有一個需求是所有人都明確的:如果不是有獨立的衣帽間,衣櫃裡絕對不需要放鞋的空間和配置。

目標人群主流的收納物品對現有設計的改進要求

廚房除了常規的鍋碗、小家電是佔據很大空間的品類,而現行大多數櫥櫃的尺寸對於收納這些小家電多不適用。這個不適用包括尺寸不合適,還包括沒有合適的收納位置,以使取放不方便。

掛衣空間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作為獨立於服裝和配飾的鞋的收納是這些目標用戶家庭都會關注的一個品類,只是鞋的數量及品類不同,對收納空間的要求也會不同。

和身高有關的細節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這組數據使我們看到目前的掛衣空間相對於家務勞動的主要操持者女性而言,掛杆高度距地1.7-1.9米之間是合適的,因為需要懸掛的衣物普通女性一次性抱持在4-6件之間,超過1.9米就會讓一般身高和體力的主婦舉放吃力。

而家中換季衣服及棉被之類大多被收納於櫃子頂端,這項工作女性通常會請男性協助,以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櫃體最高一層的底板不超過2.0米,男性則可以手舉放入。

彎腰是對任何年齡任何性別而言都不舒服的勞動姿勢,所以無論櫥櫃還是衣櫃底層並不適合收納需經常取用、體量細小的物品,衣櫃底層放旅行箱、換季衣物,可以大幅度減少勞動量,廚房櫥櫃底層放不常使用的廚房器具、鍋具、備用的清潔用品之類會減少家務勞動量。所以櫥櫃底層的空間高度可以保持在距地40-50cm,而且不需要做太過細緻的格局劃分。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從安全角度上講,上開櫃門比側開櫃門更能減少廚房操作者磕碰頭部的概率,但研究中有些主婦表示不喜歡這樣的設計,原因是:由於身高的原因,櫃門打開容易,再關,就會因夠不到拉手而感到吃力。所以廚房吊櫃距檯面的高度固然需要充分考慮家中主要操持者的身高,櫃門開合方式的選擇也要考慮主人身高的因素。

和收納物品重量有關的細節

櫃中區隔的大小是和存儲物品的體積和重量有關的,衣櫃中過大的格子勢必會被放入較多衣物才會覺得空間被充分利用了。但過大(單個格子超過60cm高)的格子如果取放裝有毛衣的收納箱,對於負責操持家務的長輩而言會覺吃力,而且那麼大的容量取放尋找都不方便。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為了方便取放衣物所設計的可下拉掛衣杆要計算掛滿衣物後,總重量如何,因為通常使用這些配置的是負責操持家務的女性,如果總重量使女性感到吃力,就不是一個人性化的設計。

無論工藝還是材質,現在的廚房吊櫃都不會存在承重不足的隱患,但所有受訪家庭沒有人將盤碗、糧食這些較重的器物放在吊櫃裡,這裡面有取放較重的物品略嫌吃力的原因,但心裡上總有不安全感是人之常情,所以吊櫃空間尺寸以收納杯子、調料罐為主要參考依據即可。

和照明有關的細節

照明除了要解決美觀或裝飾問題,根本上收納空間的照明首先要解決安全和方便的問題,有的櫃體在衣櫃轉角處沒有預設照明設施,使用體驗不好。

廚房吊櫃底部的照明有其功用上的必要性,但從環保角度上講,應設置為分區開啟,這樣可以節省能源,所以如果不是開放式廚房為了營造氣氛,料理食物不需要全程全線使用吊櫃底燈照明。

和收納技巧有關的細節

不同的摺疊衣物的方式會使收納空間的利用效率存在不同。懸掛是最佔空間的,但也是上班族最中意的收納方式,尤其需著正裝上班的人群,懸掛可以使衣物在熨燙後保持挺括,搭配時也易於尋找,效率較高。

摺疊衣物的技巧因人而異。對於收納技巧較高的家庭,同樣的櫃體空間可以做品類上精細的劃分,他們最大的需求是方便拿取,單個空間的尺度過大,例40*40*60cm的格子常常帶來拿一件衣服會把整個格子都搞亂的狼狽局面。如果能指導用戶使用分類收納箱,那麼,單個格子的存放收納箱的尺寸就不宜過大,以使用戶可以將物品做較精細的分類,然後依空間做多層存放。粗放式的空間區隔是放幾個收納箱疊放,不過這會加重不擅收納者的家務負擔。但這裡的矛盾是層板增多也佔據了櫃體的空間,所以內部層板的厚度是否仍堅持現在的標準可以商榷,畢竟當空間被細化後,層板的承重也是有所減輕的。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和空間規劃有關的細節

按家庭成員劃分個人物品存放區域是絕大多數家庭的整理原則,所以如果不是單身,現有衣櫃設計的空間排列如何能方便地根據男女著裝特點劃分區域。

個體本位則註定已成為八零後幾代人的主流價值觀了,未來他們對個人領地的強調是大趨勢。

提供可被感知的滿足體驗

此次研究試圖勾畫存在於目標用戶中的理想家居圖景。

此次我們請每一個參與實驗的家庭都選取了兩套衣櫃,一套是接近其現實情況的,另一套是接近其理想情況的。

現實版與理想版的對比

  1. 收納面積更大;

  2. 空間規劃的分區標準更多元,更細緻;

  3. 格局和功能的表達更新穎;

  4. 材質的顏色和肌理顯得更高端;

  5. 櫃體照明的造型感更強;

  6. 現實版只是滿足了功能上的需求,而理想版則帶有更多浪漫色彩。“不都是為了實用”是“理想”的真實含義。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哪些空間或配置被閒置未用?

衣櫃內部

1、存放鞋的空間或配置。

現有收納鞋的空間體量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2、存放首飾、手錶等貴重物品的區域或配置。主人表示考慮到珠寶首飾和手錶的價值會放單獨區域保管。

廚房

1、存放碗盤的空間。大多數家庭以中餐為主,所以儲備的碗盤數量用不了一個櫥櫃標準的抽屜空間。

家庭常備碗盤數量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2、存放烹飪器具的地方。對於非專業廚師家庭,烹飪工具比較簡單,所有的刀具和鍋鏟連半個抽屜都佔不滿,那些推拉藍裡預留的收納這些工具的空間和配置大多用不上。

哪些空間即使在理想版仍嫌不夠用

衣櫃內部

  1. 掛衣空間。

  2. 存放包的空間(個別喜愛買包的女性尤其覺得不夠)

廚房

存放小家電的空間從尺寸到空間都不夠,而且不同小家電需要存儲的位置也不盡相同。

綜上所述,此次研究試圖給出的建議是:

定製可在如下幾個方向上探索提升的可行性:

第一種是關懷型。這類定製會重視用戶核心需求的情感滿足。例如同樣是減少用戶爬高彎腰的勞動強度,但會幫助客戶挑選最讓他心情愉悅的收納方式,而不是推薦“最高技”的,或最“智能”的。

關懷型的設計不是一味地試圖提供好技術、好工具,而是嘗試讓用戶減少心理和生理壓力的方案。

第二種定製是專業型。這類定製的專業度是需要有紮實的功夫積累的。專業型定製的挑戰是所做的努力都是要依據專業標準來評判,粗放、模糊、細節粗糙、功能不合理、使用不環保等都不構成專業品質。

例如關於模數的建設。這個成就是目前國內家居定製市場上是應大力加強的。重視對這些模數的研發不僅可以提高商家的生產效率和保證產品的品質,也可以有效引導用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而願意在此方面投入研發的商家還可以通過分享成果,體現對行業乃至社會的責任感。

第三種定製是開放型。這是最難也最具創造性的定製。它的基本理念是給用戶預留未來隨生活方式改變而調整的餘地,這就使產品設計及售後服務要保持良好的彈性,難度自然加大,但好處是:由於承諾可以跟進服務,應時改變局部配置和結構,用戶將持續保持和品牌之間的粘性,而且會有迭代消費。

這種定製也是最應該被鼓勵的定製,因為這種方式不僅意味著對用戶的長期陪伴和關照,是品牌對用戶長期責任感的體現,也能較為充分地實現節約物料、避免浪費、共同成長、細節關懷等多重社會價值。

無論上述哪一種定製的實現,掌握終端用戶的行為模式和動態需求是我們可以利用今天的數字化平臺建立的一套產品研發模型。

此次研究並未形成一個終結式的結論,而是懷著一顆開放的心接納各種可能性。事實上對消費行為的研究是近年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多學科合作的重要研究主題,其目的固然有支持委託方獲得更大商業成就的訴求,還因為在目前全球化市場的消費環境下,能在何種程度上從看似存在巨大個體差異的行為中尋找深層的共性,是我們能建立多大的市場版圖的基礎。在這方面,本土的家居企業和國際知名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若能加深對此層面的精細瞭解,則有助於開發定位精準的產品,找到原創的立足點。

本次研究只是拋磚引玉之作,希望能給關注此主題的人們帶來些許啟發。

註明:本文由新浪家居、智賢和語微信公眾號同步推出。第1整理術受殷智賢老師的邀請,成為首批聯合發佈平臺。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联合发布|当下都市中产阶级居家整理行为研究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