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為什麼中國古代政權不下鄉

中國古代的政權不下鄉,這個說法的核心的含義就是指,中國古代的政權,也就是朝廷派駐的地方的官員只到縣一級,縣以下就沒有了朝廷直接派駐的官員了。我們現在必須明確一點,其實這種說法指的是現代人的一種說法,古人似乎是沒有這種觀念的。也就說中國的古人,無論是朝廷還是到地方,都明確政府治理社會的最基層的行政機構就是縣一級的衙門,縣以下就是縣直接管轄的範圍。那麼為什麼中國古代縣以下政府不設官吏來管理呢?一.問題的緣起。現代的中國人總喜歡拿現代的社會現象和思想觀念去研究中國古代的社會現象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就是說,中國的歷史太久遠了,以致人們總喜歡“以今釋古”。人們一定是看到了中國現在的社會治理結構中,還有什麼鄉鎮府、鎮政府、鄉派出所之類的機構,就總疑惑,為什麼古代沒有鄉政府、沒有鎮政府、沒有鄉派出所?這其實就是我們需要回答的“為什麼古代中國的政權不下鄉”這個問題產生的根源。二.古代中國政權不下鄉的原因其實是比較多的,下面我們來簡單做一個交代。1.中國古代的政權不下鄉,首先是由來已久。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在黃帝出現之前,已經經歷了漫長的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歷史時期,那時候中國社會都是處於氏族自治和氏族聯盟統治初期。到了黃帝的時代,中國進入了封建的時期,天子分封諸侯,每個諸侯國就成了地方政權,也就是說,諸侯國其實就是黃帝時代中國的地方治理的一種方式。而每一個諸侯國內部的治理結構又分為兩個層級,國君治國、卿大夫治家。從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秦王朝建立之前,古代的中國一直是一個封建制的中國。而封建制的核心其實就是,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國就是每個地方的地方政權;每個諸侯都統治自己的諸侯國,而諸侯國裡被統治的對象就是每個卿大夫的家;而每個卿大夫的家就是這個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單元。每個卿大夫的家,就是後來我們所謂的一個家族,家族由自己的長房嫡長子擔任家族的族長,來治理這個家族。每個家族以外,這個社會就再沒有什麼存在了。中國的先秦時代就是中國封建制最為鼎盛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諸侯國是天子的統治權力在地方的代表。在中國封建制的時代,以周為例,國家的行政層級只有兩級:以前只為代表的中央政權和以諸侯國國君為代表的地方政權。而每個諸侯國裡的卿大夫們自己和自己管理的自己的家族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的被統治的對象,也就是最底層的民眾,只不過他們是以家族的形態出現的罷了。要是我們就能夠明白,中國古代的政權的不下鄉,其實是由來已久的。而到了秦統一天下以後,古代中國進入了帝國時代,但是地方最基層的統治方式,依舊沿用了傳統的封建時代的統治方式,並沒有進行大的更改,可見也是沒有必要進行更改。而這種社會最基層的治理結構一直延續到了民國時代。所以我們一直說,中國古代的政權不下鄉的政治現象是由來已久的。2.中國古代的政權不下鄉,不是中央政府不作為,而是確實沒有這個必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當時的每個縣的人口是非常少的、耕地面積是有數的、行政管理事務是比較少的。很多的時候,一個縣連一萬人都沒有。而當時中國封建時代,縣一級官員的政務最主要的也就不過是:徵收國家的賦稅、為國徵兵和派發徭役、處理地方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而這一切政務其實是比較少的,所以根本就沒有必要在縣以下再設行政機構和官吏來管理這些事務。3.中國古代無論是封建時代,還是帝國時代,最基層的地方的治理結構是家族的治理結構,也就是,由無數個自治的家族構成了地方。而這些家族治理結構的核心就是家族內部自治,每個家族都有自己內部的自治權,而又由好些個擁有自治權的家族,構成的地方本身就是擁有地方自治權力,而地方的自治權力是排斥,中央政府對地方的自治權力的侵害的。也就是說,在中國的封建時代,卿大夫為了完全掌握對於自己的家的自治統治權利,他們是極其反對國君擁有對他們的家族的統治權力的,戰國時代,許多諸侯國的卿大夫夫,架空了國君,奪取了國君的權力,便是例證。也可以這樣說,中國古代的中央政權不下鄉這種政治現象的出現,並不是中央政權不願意深入的地方基層的統治和管理中間來,而是,地方自治的家族極其反對中央權力對於地方的染指以至於,中央政權無法深入的地方來。也就是說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是中央政權與地方家族勢力博弈的一個結果,而結果就是地方家族勢力戰勝了中央權力對於地方的滲透。4.每個時代縣一級的這些政務,如果不能夠得到地方上家族的勢力和族長們的幫助與協調,是很難完成的。所以我們要特別明確,一切都是博弈的結果,絕對不是說誰都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所以說,幾千年來中國的中央政權與最基層的家族統治勢力之間是有一種默契的,而這種默契其實就是博弈的一種結果而博弈的核心目的就是各自維護自身的集團利益,我們現代人必須明確這一點。創建於2018.5.22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