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

扭巴


每次有家長向我諮詢,關於孩子吐奶的問題,我在瞭解了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和精神狀況都沒有問題之後,就知道要只是需要緩解媽媽的焦慮就可以了,這時候我會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現在是廠長,事業做得很大,但是在孩子二歲前一直就沒有上班,主要是孩子吐奶比較嚴重,每次喝都會吐,看過了醫生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是說孩子吐就讓她吐,只要孩子吐了之後精神好,體重身長跟得上也沒有問題,所以在孩子兩歲前她每天的工作就是餵奶和換洗孩子的衣服和自己的衣服。導致現在放開二胎,她是一點想法都沒有,因為事業做大了不太可能不上班給孩子換衣服了。

當然我朋友的孩子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大多數的孩子吐奶大概到四五個月的話就慢慢得到緩解,之後除非出現病理性的情況否則孩子很少出現吐奶的情況。

那我們的小嬰兒吐奶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呢?主要是以下12大原因導致的

1、胃比較小:

新生兒胃只有葡萄大小,一般一次就可以喝入10毫升的奶,喝多裝不了就吐出來了。而到了孩子滿月胃也最多也只能裝下90毫升的奶。

2、胃是水平狀:

前面和食管相連的門口(賁門)關不緊,相反的後面和腸道相連的門口(幽門)卻是關得太緊不好打開。胃裡的奶也很聰明,下面門不好開,下不去就往回走。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吐奶比消化容易。

3、胃食管返流:

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吐奶,吐奶也更嚴重一點。一般要到8個月左右才會慢慢的有所緩解。家長只能注意護理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

4、生病導致吐奶:

有些孩子平時不怎麼吐奶,而因為感冒或者拉肚子導致吐奶,一般病好了,孩子自然也不吐奶了。

5、一次性給孩子喝太多奶: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寶寶六個月前每次喝90毫升左右就要給孩子拍嗝,可以有效防止吐奶。

6、奶嘴過大:

給孩子選擇奶孔過大的奶嘴,比如新生兒用一歲孩子的奶嘴,可以想象小嘴巴含著大奶孔,不但容易嗆奶也容易空氣進入胃裡容易吐奶。

7、母乳銜接不當:

寶寶的小嘴巴要含著乳暈的3分之2以上,兩個嘴唇是外翻的,如果只是叼著一點點那母乳,吸不到多少奶反而吸入空氣,導致吐奶。

8、不恰當的轉奶:

母乳轉奶粉,奶粉轉奶粉時。孩子習慣喝母乳或者是舊奶粉,再喝新奶粉時孩子不但出現生理上的抗拒,更容易出現心理上的抗拒。導致出現吐奶的情況。

9、不合適的奶粉:

有些孩子喝一種奶粉會吐奶,換一種就好了,極可能是孩子不喜歡前一種奶粉的味道,導致吐奶。

10、乳母飲食不當:

媽媽經常愛吃豆類或者十字花科類的蔬菜(花菜),母乳容易出現產氣多,而孩子的表現就是出現吐奶或者是脹氣,放屁多。

11、奶粉衝得過濃:

以前就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出生時是早產,又沒有母乳。於是給爺爺奶奶帶,老人家心痛孩子,覺得孩子吃得太少了,太瘦了。90毫升的水說明書上建議衝3平勺就給孩子衝3滿勺。結果孩子又吐又拉,越養越瘦。

12、不當的輔食添加:

孩子六個月以後加輔食,是一種一種的加,但是有些家長懶,一下子就給孩子加了好幾種,比如幾種水果打成的果汁,加菜加肉到米糊裡,導致孩子本來已經不吐奶了,又出現吐奶的情況。

以上12種導致孩子吐奶的坑,你中了幾個坑。趕緊自己把坑填了,不做坑娃的媽。

關注麗波育兒,從此輕鬆育兒。

關於寶寶吐奶,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


菁媽育兒


我的寶寶在快滿月到兩個月的時候吐奶嚴重,表現為煩躁不安,然後哇一聲從喉嚨裡噴射出好多奶,非常嚇人,但是吐完沒有任何不舒服,很精神,應該是吐出來了比較舒服。去醫院幾次也沒有查出什麼問題,後來我觀察並揣測了很久,感覺應該是依賴奶頭,所以沒有控制好喝奶的量,喝太多了不舒服,吐出來了就好了。慶幸的是這種情況在滿兩個月就就沒有再發生,寶寶健康成長。


繞指32459595


吐奶、溢奶、嗆奶,傻傻分不清楚?


有沒有發現很多育兒文章把吐奶和溢奶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況。

溢奶是程度最輕的,它表現為嬰兒餵奶後從嘴邊流出奶液,量不多。這一般是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特殊處理,媽媽們也大可不必焦慮。

吐奶則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從口腔甚至鼻腔噴出,量比較多,大部分也是屬於生理性現象,特別是當寶寶吃得狼吞虎嚥、過快、過飽、吞嚥進大量空氣或吃奶後興奮運動時就更為常見,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就會逐漸好轉。

還有一種跟吐奶很接近的則是

嗆奶,它通常表現為餵養後嬰兒出現頻繁劇烈的刺激性咳嗽,隨之吐出大口奶汁。一般人工餵養的寶寶比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多出現嗆奶。嚴重時可能造成缺氧窒息,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如果寶寶沒有任何不適,奶量足夠、大小便和增重正常,沒有吐奶引起的呼吸問題,那這可被認為是一種“快樂的吐奶”(happy spitter)。

但如果寶寶吐奶時還會出現這些情況,則應該儘快去尋求醫生的幫助

▷ 噁心、頻繁、嘔吐物伴有血絲

▷ 吸吮、吞嚥不協調,餵養、吞嚥困難

▷ 餵養時寶寶易哭鬧、拒食,進食時間超過40分鐘以上

▷ 表情痛苦,姿勢異常

▷ 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寶寶體重不增加甚至下降



七太太


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在嬰兒階段。有時是因為寶寶吃的東西超出了胃容量而引起的吐奶。 但有的寶寶是因為打嗝或者是流口水而引起的吐奶。雖然可能有點麻煩,但一般沒有必要擔心的。吐奶通常不會造成寶寶出現窒息、咳嗽、身體不適或者是嚴重的危險,即使是寶寶在睡覺時發生,也不會出現任何危險的。

有些寶寶吐奶是很頻繁的,但是當寶寶會坐之後,大一些了這種情況就會改善。少數吐奶非常嚴重的寶寶,會持續到開始學走路或者是斷奶後,還有一些寶寶會持續到一週以後。

在這時寶媽媽要了解正常吐奶和真正的嘔吐之間的差別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寶寶甚至不會注意到自己吐奶、嘔吐則不然,因為反應更加劇烈,常會給寶寶帶來很大的痛苦或者是不適。

嘔吐一般在進食後不久發生的,比平時吐奶的量要多一些。如果寶寶出現經常性嘔吐(每天一次或者是多次)或者是嘔吐物中出現了血樣物質或者是黃綠色物質,這時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的。

寶寶在嬰兒期,要想徹底解決吐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緩解寶寶吐奶的頻率和吐奶的量;

一、在每次寶寶餵奶時,都要儘量保持安靜,平靜且愉快。再就是寶寶在吃奶過程中避免打擾、避免突然出現噪音、強光等等一些其他分散寶寶注意力的事情。

二、吃配方奶的寶寶在餵奶過程中要至少每間隔3~5分鐘拍嗝一次,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吃奶。每次寶寶吃完奶以後,要及時的將寶寶豎直抱起30分鐘左右。

三,剛喂完奶時,不要擠壓寶寶的腹部,或者是讓寶寶劇烈的玩耍。儘量的在寶寶極度飢餓之前餵奶。給寶寶用奶瓶餵奶時,要確定奶嘴孔避免過大或者是過小。

如果寶寶在吐奶的過程中,出現了食慾下降、腹脹、大便異常等情況時,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的。(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兒科醫生琪樂


寶寶吐奶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引起吐奶的原因也有好多種。每當寶寶出現頻繁吐奶的情況,寶媽既擔心又著急,擔心吐奶對寶寶有影響,但又不知道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下面就讓我來為各位新手爸媽科普一下,寶寶吐奶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1.【體質因素】

跟我們成人不同,新生寶寶的食管粘膜比較柔嫩,彈力纖維和肌層發育不良,管壁柔軟,食管的兩個生理性狹窄(收縮環)還未形成,食管下端括約肌發育不成熟,因此很多小寶寶在餵奶後會有一兩口乳汁反流入口腔及口角邊,這種情況一般不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2.【過敏導致】

有些寶寶由於進食母乳或配方奶後,除了可出現過敏性患兒常有的表現,還可能出現相應的胃腸道症狀,如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等。寶寶最常見的過敏是牛奶蛋白過敏,對這種因過敏反應而引起的吐奶,如果發生在單純靠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身上,那麼家長可以考慮改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如果是發生在母乳餵養的寶寶身上,那麼可能跟寶媽未迴避高蛋白飲食而“過奶”給寶寶有關,這個時候乳母在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牛奶、雞蛋、大豆、小麥、花生、魚蝦、堅果類等易使寶寶過敏的食物。

3.【餵養不當】

如果是奶粉餵養,奶粉的選擇、調配都是與寶寶吐奶有直接關係的。所以,在給寶寶衝奶粉時,濃度比例是很重要的。 還有的寶寶吐奶是因為爸媽餵養的姿勢不對,比較正確的姿勢是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因躺著餵奶而造成吐奶的幾率。 抱著寶寶餵奶時,動作儘量要輕,不要劇烈晃動寶寶的身體,在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或奶嘴,奶瓶餵奶儘量選擇奶嘴孔大小適中的,不要讓空氣乘虛而入。
要特別留意的是,喂完奶後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 餵奶後最好能讓寶寶多立一會兒,放下時的最佳姿勢是右側臥位,枕頭略抬高點,這些小措施都能有效地減少吐奶。 還要注意餵奶的量和間隔時間,要以少吃多餐為主,這樣有利於腸胃消化吸收,有利於預防吐奶,嗆奶或是溢奶的情況。

4.【疾病因素】

如果寶寶吐奶的現象不會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有所改善,那麼也應該要考慮是疾病的因素。當寶寶出現消化系統疾病時,如消化不良、腸胃炎、便秘等情況,也很容易引起寶寶出現吐奶。 如果發現自家的寶寶除了吐奶比較多以外,還有體重減輕等等異常情況出現,那麼,這種情況就可能是孩子的身體出現了某種病症,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清楚。

深測淺評


嬰兒吐奶的原因大致有兩個,一個原因是生理性的,一個是病理性的。

那麼怎麼分辨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呢?

生理性的有以下3點:

1、餵奶過多,一般來說6個月以上的寶寶的每次奶量可以達到200-250ml。寶媽如果是母乳餵養,不確定寶寶吃了多少,建議吸出來倒在奶瓶喂,測試一次就知道寶寶大概的奶量了。儘量少吃多餐,比如寶寶平時吃200ml,可以適當減少奶量,讓他吃150ml,等到他慢慢不怎麼吐奶了,再增加奶量。

2、胃食管反流,因為寶寶的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這種情況一般大部分寶寶在8-10個月的時候會消失。寶寶喝完奶後不要立刻平躺,需要拍嗝,大約過了15分鐘左右再慢慢讓寶寶躺下來。如果拍了嗝後還會溢奶,這時就需要用一個小小的枕頭把寶寶上半身墊高,寶媽可以去買那種防止溢奶的枕頭。

3、餵奶姿勢不當,如果寶媽採取的是母乳餵養,要讓寶寶把整個乳頭和乳暈都要含在嘴裡,不然吸奶的時候會吸入過多的空氣。如果採取的是奶粉餵養,要買那種寬口徑的奶瓶,因為它會有個排氣孔,確保空氣順利排出,可以避免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導致脹氣、吐奶。儘量不要選擇平躺著餵奶,要把寶寶抱在懷裡,有點傾斜度大概呈45度角,平躺著餵奶也是導致寶寶吐奶嚴重的元兇之一。



病理性的有以下2點:

1、對某種物質過敏,因為寶寶目前的免疫力還不怎麼強,對外面的食物會有過敏的風險。寶媽是母乳餵養的話,要自查看看自己有沒有吃過寶寶出生後沒吃過的食物。比如海鮮、雞蛋這些,有些寶寶可能是蛋白質過敏,也可能是乳糖過敏等等,母乳餵養的寶媽要注意飲食。我的寶寶就是對蛋白質過敏,喝了母乳吐奶特別嚴重,所以看了醫生,醫生建議喝氨基酸奶粉。

2、感冒受涼,嬰兒感冒吐奶是因為病毒引起腸胃不適,請及時就醫,平時要注意寶寶的穿著和體溫,不要一時冷一時熱。特別是現在夏天,很多寶寶都會感冒受涼。在室內吹空調的時候建議穿上輕薄的長袖長褲,再室外建議穿短袖短褲。寶寶出汗了要儘快換衣服擦乾汗水,多點喝溫水補充水分。

祝寶寶健康成長,寶媽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哦~


歡迎關注@寶媽柒柒,一個喜歡分享育兒心得和親子交流的寶媽


寶媽柒柒


寶寶吐奶有哪些原因?

幼兒階段,最常見的一種問題,寶寶從一出生,吐奶就一直存在,很多新手媽媽們都不知所措,手忙腳亂,擔心害怕孩子出問題,那麼我們一起來分享下,到底什麼原因會引起孩子吐奶?

  1. 原因一 胃容量有限 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新生兒吃奶時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吐奶後媽媽們不要著急,要拍嗝,使得寶寶吐出嗓子裡面的奶。吐奶問題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吐急了寶媽沒有及時處理,可能造成寶寶咳嗽,奶水進入氣管,容易引起窒息。
  2. 原因二 餵養不當 很多媽媽看著孩子餓了,餵奶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導致吃奶過快、餵奶量過多,或者頻繁更換人工奶粉品牌,加上餵奶前較長時間的哭鬧,餵奶時吞入大量的空氣,吃奶後體位變動過大都會引起吐奶。建議:媽媽給孩子餵奶的時候,建議把孩子抱起來進行餵奶,採用頭高腳低的方式餵養,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在每次進行哺乳的時候,先用溫開水把乳頭擦一擦,以防止乳頭上的細菌被孩子吸入。
  3. 原因三 病理性因素 比較較常見的胃食管反流、感染、幽門痙攣,肥厚性幽門狹窄等,都會出現吐奶的現象,這種情況,趕緊就醫。

寶寶媽們,你們還見過哪些原因導致的吐奶呢?歡迎留言評論。以上是最常見的一些吐奶原因,如果一二種原因,父母可以不用著急,注意處理方法,如果是病理性吐奶,請不要耽擱,儘早就醫。

每一個幼小的心靈都需要悉心呵護,@苦中醇蜜,堅持寫作,堅持分享,快樂每一天!!


苦中醇蜜


關於寶寶吐奶

首先,在悟空問答裡,關於寶寶吐奶,我回答過以下這些問題:

新生兒如何判斷是否病理性吐奶?

四個月了寶寶還吐奶是正常的嗎?

寶寶大口噴奶是什麼原因?

如果感興趣的話,你去翻看一下噢~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1. 胃橫著——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容易吐奶;

  2. 賁門松——不能很好地收縮,喝進去的奶容易迴流;

  3. 容量小——新生兒胃如櫻桃般大小,容易被脹滿。

有效預防寶寶頻繁吐奶的方法

1.拍嗝

2.斜抱一會兒

做懂孩子的媽咪,懂媽咪的育兒號——育兒路上,溫柔媽咪伴您一起成長!


溫柔媽咪育兒筆記


寶寶的降臨讓全家人都很開心,但新手爸媽因為沒有育兒經驗,在應對一些情況時常常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再加上新生寶寶身體各方面都沒有發育成熟,難免出現一些“異常”讓人憂心。其實,有些“異常”並不是疾病,我們一起來看看~

1.吐奶

3個月內的寶寶由於賁門肌肉還沒有發育成熟,胃容量又比較小,常常會發生吐奶。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吐奶的情況就會得到改善。建議大家在給寶寶餵奶後要及時拍嗝,從而減少吐奶。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大量吐奶,且奶水是噴射出來的,那麼就要帶他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2.驚跳

新生寶寶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但好像睡得不是很安寧,常常會有局部的抽動發生,特別是手指或腳趾會有輕微的顫動。寶寶有時候受到光線和聲音刺激,還會有雙手向上張開又馬上緊握的表現,有的時候還伴有驚跳、哭泣的反應。

這其實是新生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所造成,大家只要在寶寶身上任何一處輕輕的按住,就可以使寶寶平靜下來。

3.乳腺腫大

有一些寶寶在出生後3-5天內,乳房會慢慢長大,還有一些白色乳汁流出,特別是到了出生後8-10天,這種情況最為突出。事實上,這是受母體雌激素影響導致的,是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會在出生後兩到三個星期自然消失。

4.體重下降

新生寶寶體重下降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通常在出生後三到五天達到最低點。寶寶出生後除了要排出小便、胎便和羊水外,皮膚也會喪失一些水分,這些因素就導致了新生寶寶體重下降。還有,新生寶寶吃的很少,這也是體重下降的原因之一。寶寶出生10天左右,體重就會恢復到出生時水平了,大家就不要擔心啦!

5.鬥雞眼

新生寶寶的視力很差,只能看到眼前很近的事物,再加上眼部肌肉調節能力發育不完善,所以出現了鬥雞眼。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

只要讓寶寶多看屋內各處,多帶他看室外,或者在經常改變床鈴的位置,促進寶寶視力發育,“鬥雞眼”就會慢慢消失。如果寶寶1歲後還有鬥雞眼,就一定要帶他去醫院做檢查哦!

6.打噴嚏

新生寶寶的呼吸道中會殘留一些粘膜和羊水,所以偶爾打噴嚏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打噴嚏、咳嗽能幫助寶寶把侵入身體的異物(塵埃、絨毛、棉絮等)排出體外,寶寶有時在強光的照射下也會打噴嚏,各位無需感到擔憂~


育兒網


新生兒經常會出現這種或者那種的情況,只要一發生情況寶媽寶爸們馬上就會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是好了,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之一,但是還有一種現象叫做溢奶,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分清楚吐奶和溢奶的區別,兩者可以有區別的哦!

溢奶,是指嬰兒吃完奶之後,如果立即平放在床上,奶汁會馬上從嘴角流出來,更有甚的會把剛剛吃下去的奶都吐出來。但是把寶寶豎著抱一會之後,再放到床上就很少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就叫做溢奶。

吐奶,吐奶一般是新生兒很常見的現象,大多數吐奶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吐奶嚴重的則有可能是因為消化功能紊亂或者是消化系統的疾病。

新生兒為什麼會吐奶?

新生兒吐奶主要是因為胃部的發育不成熟的原因,因為這個時候嬰兒的胃是水平位的,狀態很不穩定,而胃的入口處的肌肉是比較鬆弛的,並關閉的不是很緊,很容易就被食物衝開了,而這時候胃裡的奶汁多了,就可以衝開賁門倒流回食管和口腔,但是胃的底部也就是幽門發育的比較好,幽門口緊閉,所以食物通過的緩慢,這些都是引起新生兒吐奶的原因。

怎樣可以避免吐奶?

要適量的給寶寶餵食,不要過快,過飽,餵奶之後讓寶寶豎直的趴在大人的肩上,輕輕地拍嬰兒的後背,幫助寶寶把因為進食而吞嚥到胃裡的空氣排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