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京梆子青黃不接,誰之過?

北京戲曲之家


關於戲曲的傳承和發展有宏觀,也有微觀。從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來看,戲曲走到今天也不容易,現在就是大劇種,就是學習戲曲和從業人員的人也不如上世紀,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一個流派也好,一個劇種也罷。必須要有自己的領軍人物和生存空間。說起京梆來,這實際就是原來由山陝梆子演變而成,在北京的門頭溝、延慶、房山一帶,還是有一些山陝梆子的遺響。梆子戲是中國劇種中戲曲中最大的家族,整個從中國從南到北都有梆子腔的影響,從同州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東梆子。

在北京和天津演出的時候又有京梆,衛梆之說,從總體上來說就是河北梆子。其實就是河北梆子的一個分支流派,晉商到了張家口以後把中路梆子帶過去,現在唱的基本是中路梆子,搞非遺的時候張家口叫成口梆子,其實口梆子在很久以前也可能存在,但肯定和現在唱的中路梆子有所不同,所以有的張家口地區的人也承認自己是中路梆子。而在河北以西的大部分縣都是唱中路梆子,比如蔚縣,陽原,河北井陘縣多是唱中路梆子。

一個劇種必須有自己的領軍人物才能站住腳,比如黃梅戲的嚴鳳英,評劇的新鳳霞,龍江劇的白淑賢大多是以個人魅力,表演藝術在各大劇種中站住了腳。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傳承發展,適者生存都是任何事務所面臨的難題。

其實河北梆子和北路梆子這一對親姐妹,在抗日戰爭期間也遭受到了重創,大部分班社都改成了其他劇種。上世紀90年代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隨著經濟發展的壯大,還有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現在還有些生機。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文化的傳承也備受挑戰,主要能生存下來就能生活下去,如果生存不了就無法發展。





晉韻風華


京梆子是由秦腔演化而來的,現在卻面臨無人可傳的境地。其實不止是京梆子好多傳統戲曲文化都面臨傳承斷層的困境,小編大概總結了以下幾點,如有不恰當地方還請指正

1.自身原因

大家都知道好多經典文化都是祖祖輩輩靠師徒手把手傳下來的,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難免有遺失的部分,所以許多精華部分也就越傳越少了。再一個就是古時候師傅收徒的過程極為嚴格,有些師傅寧可失傳也不會胡亂收個徒弟出去給師門丟臉

2.外部原因,現在的人基本上都朝錢看,沒有利益的事誰會去花精力去學。當然除了極個別真正喜歡文化內涵的人,但這樣的人是極少的

3任何文化想要在流傳過程中經久不衰,就要不斷吸取當代的精華,把它們融入自身。最不濟也要把傳播方式換成人們喜愛的能夠接受的方式。這一點可以參考郭德綱相聲和傳統相聲

4.時代變了人們娛樂的方式變了。以前的人們沒有電視,除了一起喝喝茶看看戲再也沒有其它娛樂方式了,現在不一樣了大家更喜歡網絡娛樂,購物,旅遊等等方式




佛緣初心靜


這個時代,遭遇和京梆子差不多的地方劇種多了去了,如果跳出戲劇圈子,類似的情況俯拾皆是,太多太多嘍!就拿我家鄉的晉劇來說,基本上70以後的人是不怎麼聽的,也聽不懂,8090後就不要提了,你想想,70後的人現在差不多都快五十歲了,再過個二十年,你能猜出晉劇的結局嗎?老家當地還有個耍孩兒劇團,要不是靠財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著,估計早就完犢子了,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這個玩意兒,都不如給紅白喜事瞎唱瞎跳來的快掙得多,還有道情劇團,也不知現在是死是活,這個道情的歷史比耍孩兒還古老悠久呢,都是國史有明文記載的。國家倒是對這些事情很重視,又給政策又給錢的,大力支持,我最近聽說山西栲栳栳和平遙碗禿都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目錄了,就覺得,這玩的可有點過了,再這樣下去,打草鞋,納鞋底子,釘馬掌,楦窯洞的手藝,凡此種種吧,要不要都得非遺給保護起來呢?保護起來又有什麼用呢,誰穿草鞋呀,誰去住窯洞呀?當年大清國完蛋的時候,和愛新覺羅氏有關的那套人馬刀槍都跑了,後來袁世凱想當皇帝,很需要一幫人做太監,但是,會閹人蛋蛋這套手藝的人怎麼也找不著,後來有人大著膽子對付著閹了幾個,都給活活疼死了,這才宣告,給活人騸蛋的手藝正式失傳。最後,我想說的是,中國文化和傳統,需要的是更新,才能與時攜行,而不是復古,那個古,是誰也復不了的,別在這上面浪費我們這口來之不易的氣了。


莊勝男


京梆子定位猶如市場,出現了錯位,不能順應時代,簡而言之,就是音樂唱腔發展走上了岐路,天津保持傳統上在發展,擁有很多的觀眾。河北省梆子劇院在發展上站在了改革的前沿,受眾達到包括,整個河北省喜愛河北梆子的區域,從整個河北梆子演出市場,顯而易見的就能看的出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滄州滄浪之水


劉玉玲在,京梆子就在。劉玉玲後再無京梆子歌劇。王洪玲,王英會,彭豔琴,張四剛等都是河北梆子在北京梆子團的臥底!


法眼微睜觀天下


在中國戲曲界根本就沒有一個叫做京梆子的劇種,就是有一些人非要強調自己和河北梆子不一樣,非要標新立異,自我感覺忒良好。非要把自己塑造成所謂的一個劇種的教母,還說什麼叫河北梆子耽誤了劇種的發展,非要改名。井底之蛙。


張羽看世界


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文藝品種因為某種原因註定要式微或消亡,代職而起的會有其他的文藝品種。沒必要多慮,也不必強留。


崔瑞田


無論社會再怎麼進步,有一樣是改變不了的事實,那就是該唱的還得唱,無論哪個戲、哪個曲兒。該說的還得說!無論是相聲、評書。都講發展趨勢,到如今還是百十年的那一出,節目上秀的還是那幾句,一馬離了……我站在城樓……,不是著急的事兒,這本是認真刻苦努力的事兒!


泉水出山兮


一句話,靠自己,靠傳承、靠弘揚,如果沒落,那是自身的魅力沒了,生命力沒了,自己拯救自己吧!


劉尊


時代在發展,而他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