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9架直升機參與火場救援 揭祕森林火災防控空地合作“作戰”

原標題:揭秘森林火災防控空地合作“作戰”

3月30日18時許,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發生森林火災,撲火人員30人不幸犧牲。火災發生後,南方航空護林總站調集5架K-32型和1架M-26型直升機,先後趕赴現場開展空中偵察、吊桶滅火作業,西部戰區陸軍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派出兩架軍用直升機,金匯通航調派AW139B-70TN醫療救援直升機參與救援。

在空中與地面的密切配合下,4月2日下午,火場明火已全部撲滅,轉入清理餘火和探搜處理火場林緣危險地段階段。記者通過採訪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揭秘空中與地面合作防控森林火災的方式。

空中撲火 這兩種機型打主力

“登機,出發,全力滅火!”2日上午,4架K-32型和1架M-26型直升機相繼從西昌青山機場出發,穿森林,跨群山,掠過雅礱江……飛行員把吊桶中的水精準地投放到火點。火災撲救現場,不時有吊著水囊的直升機從山巔轟鳴而過。

在地面與空中的配合下,4月2日下午,火場明火已全部撲滅,轉入清理餘火和探搜火場階段。

此次發生森林火災的木裡縣,被稱為長江上游“生態保護之眼”,全縣1.3萬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67.3%。在火災撲救上,難點重重。

“一共有9架直升機參與救援,6架參與滅火,3架參與人員搜救和傷員、物資運輸。”據參與撲救的人員介紹,火災發生後,有1架“M-26”和5架K-32”等型號直升機參與滅火,其中有2架“K-32”是四川應急管理廳請求應急管理部從雲南緊急調集增援的。此外,西部戰區陸軍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派出兩架軍用直升機,金匯通航調派AW139B-70TN醫療救援直升機參與救援。

據悉,3日到4日,可能出現降雨天氣,氣象部門也做好了隨時人工降雨的準備。

在國內,“M-26”和K-32”是目前森林火災空中撲救的主力機型,在這次火災撲救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直升機在高原地區載荷迅速下降,大部分輕、小型直升機無法在高原高海拔地區實施作業。“直升機載荷會隨著海拔增高遞減。”技術人員介紹,M-26在低海拔地區,吊桶可以吊15噸水,高海拔可以吊10噸左右。K-32在低海拔地區,吊桶可以吊5噸左右,在川西高原,只能吊2~2.5噸左右。

四川境內,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設立了兩個航站:成都站和西昌站。

西昌站有1架“M-26”和3架K-32”,負責攀西地區森林火災防控,成都站有1架K-Max(卡曼)直升機,主要負責甘孜、阿壩區域。其他地區突發火災,這架直升機可以隨時調到發生火災的地點實施救助。

地空配合 衛星+直升機+地面人員

採訪中,森林防火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冬春季節是火災頻發季節,守護森林安全責任重大,尤其是火情監測預警,火情監測預警是成功預防森林火災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只有“早發現”,才能達到“早出動、早撲滅”的目的,火情的監測預警,在整個森林火災的預防工作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現在我們通過高空衛星偵察、中空直升機巡查和地面人員巡邏的方式,及時發現火情,空中和地面配合滅火。”專業技術人員介紹,目前,我國的火情監測的方式主要有地面巡護、高山瞭望、視頻監控、航空巡護、衛星遙感等手段,一些地方實現了全天候、立體式監測。

衛星林火監測,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利用氣象衛星和陸地資源衛星進行森林火災監測的先進手段,是現代森林防火工作中技術含量最高、在空間層次上也是基於高層的森林火災監測手段。它最大的優勢,是對大面積森林的無死角、全天候、實時監控,不僅可以及早發現早期林火,特別是邊遠地區和人煙稀少地區的林火,還可以對已發現的林火,特別是重大林火蔓延情況進行連續跟蹤監測,為撲火提供決策輔助。

據介紹,在川西高原用直升機滅火,經常遇到風太大或者火太大,現場被濃煙籠罩等極端情況。

遇到這種情況,直升機只能在飛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火線前沿兩三百米的地段撒滅火劑,形成隔離帶進行阻燃。“在森林火災撲救中,特別偏僻,比較陡峭的危險地段,主要由飛機承擔撲救工作。”

溫馨提示

切勿違規用火 衛星在空中盯著你

4月2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派出工作組,分赴21個市州,以明查暗訪、突擊檢查等方式,全方位開展森林草原火災、林草安全生產等隱患大排查。本次排查重點為森林草原工作部署情況、隱患整治情況、預警監測情況、火源管控情況、應急準備情況、火災撲救情況、防火責任落實和追究情況以及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隱患排查。

清明節臨近,掃墓祭祖、焚香燒紙活動頻繁,再加上春季大風天較多,極易引發火災事故。這也是讓各級防火部門最頭痛的事情。

“切勿違規用火,衛星在空中盯著你。”一名專業技術人員介紹,一旦造成了森林火災的發生,違法人員將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在經濟損失和法律制裁的後面,更難以彌補的是生態損失。

又訊 3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省林草局發佈清明節森林草原防火倡議書,倡議大家摒棄舊習,文明祭祀。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林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