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孩子的作業越寫越亂,他是在跟你作對嗎?

孩子的作業越寫越亂,他是在跟你作對嗎?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再也不是那個什麼都依賴你、你說什麼都會聽的小天使了。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跟我們的衝突也逐漸升級。有時候他明明做錯了,你給他苦口婆心地說半天,希望他能改,可他的態度往往會讓你失望:要麼表面接受堅決不改,要麼當面就會跟你發生衝突!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聽話,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真正聽話呢?

有一次,有位朋友打電話給我訴苦,說現在的孩子真是沒法管了!

她說昨天老師打電話,說孩子最近的作業有點潦草。

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差不多,被老師叫就會緊張,這位朋友也一樣,接完電話心裡就開始著急,等到孩子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她就在旁邊看著,結果發現果然不如以前整齊了。

剛開始,她就提醒孩子:老師說你最近作業有點亂,今天你得認真點兒!但孩子的字不但沒有更整齊,反而越寫越亂了,然後她就從著急變成生氣,她越氣孩子就寫得越亂,後來不僅亂而且老寫錯,寫了擦擦了寫,把本子都擦出窟窿了,最後她終於忍不住火冒三丈,把孩子的本子給撕了。

起初她只是著急,後來逐漸變得怒不可遏,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她在想:都說了讓你認真寫,可是你卻寫得越來越亂,你就是不聽我的話、就是故意跟我做對!

那麼,孩子是真的不想聽話、要故意跟你做對嗎?

要想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大腦的工作原理:

簡單地說,大腦可以分為“情緒腦”和“理智腦”。情緒腦又叫本能腦,經過了百萬年的進化,是與生俱來的,它的反應速度非常快,並象雷達一樣隨時監測危險。碰到燙的東西時,你的手會本能地躲開,同時會感到害怕,這個過程就是“情緒腦”在起作用,而燙的感覺、害怕的情緒,都是我們所說的感受。當人們有了這些感受的時候,生理上也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心跳呼吸加快、血液流向心臟和四肢,而促進大腦思考的血清素則減少分泌,所以當一個人陷於情緒之中時,才會感到腦子裡一片空白。

如果人的感受沒有得到處理,情緒腦就會仍舊處於緊張狀態,這時候理智腦幾乎不能工作,理智腦是負責高級認知的,它控制著所有高級、有序的抽象邏輯思維,所以當人被情緒控制時,就會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

和天生就有的“情緒腦”不同,“理智腦”是後天發育的,它大約要在人們二十多歲的時候才能發育完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母不能幫孩子面對感受,孩子就會常常被情緒控制,那麼他的理智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育,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成年以後也無法管理自己情緒、常常做出衝動行為的原因。

對於一些身體的感受,如冷、熱、酸、鹹等,父母能很容易地教會孩子,可是對於孩子的情緒,我們卻關注地較少:比如很多小孩子害怕打針其實是因為怕疼,可是當孩子因此哭鬧時,我們常常跟他說:不疼,這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可是,打針時的疼是真實存在的,就和開水是燙的一樣真實,父母越是告訴孩子不疼,孩子就越迷惑,這時候孩子的感受更加強烈了:因為除了打針的疼,孩子還會因為身體的疼不被接受而感到不知所措,會哭鬧得更加厲害。

所以,在改善親子關係的過程中,不管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寫作業寫得亂,還是想要玩具時哭鬧,具體的事情怎麼解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有時候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自己為什麼哭,如果這時候媽媽能告訴他:“你是因為怕疼才哭的,打針的確很疼,可是這個疼很快就會過去了,如果打針的時候,你能從一數到三,就會疼得輕一點兒。”這時候孩子會因為被理解、也知道具體該怎麼面對的時候,他的情緒就會更快地平復,才能學會再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怎麼辦,他的理智腦才會發育得更好。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剛才的問題了:孩子越寫越亂,不是故意要跟我們做對,而是因為害怕,使得他生理上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當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肌群的時候,控制寫字的精細運動能力就下降了,而且媽媽越生氣、孩子越緊張,手也越不聽使喚,自然越寫越寫亂。

如果媽媽知道了大腦的工作原理,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著幫助孩子面對感受,當孩子情緒恢復平靜之後,“把字寫好”的指令才能順利傳達給理智腦,孩子才能發揮他應有的水平。

好,知道了面對感受的重要性,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下一次的分享,我們會具體討論幫助孩子處理情緒的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