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網絡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郭敬明作品評分最低,為啥他在大牌導演前這麼敢說?

凡大先生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來說,節目和郭敬明本人

節目組肯定有要求

《演員請就位》作為一個真人秀節目,肯定是需要爆點的,從請的四大導演陣容就知道,郭敬明導演肯定要起到引流和提高節目熱度的。郭敬明做為一個爭議性巨大的人物,在宣佈導演陣容時就備受爭議,第一期與李成儒老師的爭論更是成為焦點,大家對於他的討論經久不散。一個如此大的焦點人物,節目組肯定要他多說,無論對錯,只要多說肯定能被人討論,引爆節目的熱度。

郭敬明自身的不自信

郭敬明給我的感覺就不是一個自信驕傲的人,他也一直被外界批評,從寫小說那時就開始了。作品評分低,又不是專業導演出身,越不自信越會多說,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通過多說且還是一些偏專業詞彙的多說來表現自己在敬業以及在專業方面的知識儲備,在被人質疑時,會有強烈的反擊,就像對李成儒老師的反駁。還有在被陳凱歌導演讚美他們組的演員表演後的泣不成聲,都讓人感覺他是一個非常不自信的人。其實在節目中也可以感覺到無論是其它導演或者是助演還是演員們,都對於他有一點看不起的感覺,就像這期李少紅導演直接用“那個誰”來指他。在這種情況下,要表現自己的強大與專業能夠匹配,越是在大牌導演面前越要多說,要不然會讓觀眾覺得你可有可無,是節目引流湊數的,再加上他的粉絲多,雖然作品評分很低,但票房成績還不錯。

其實對於他是不是敢說不應該討論,該討論的是他敢說是說的些什麼,是不是有一定道理,有人認同。節目組請他做為四位導演之一,肯定不是希望他在其他導演面前謙卑,那樣他來毫無意義。無論對於他自身來好,還是節目組也好,都需要他敢說多說,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大家對於他的質疑,增加節目的熱度。


一起聊綜藝


看完最近幾期的《演員請就位》,郭敬明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太能言善辯了,無論是點評演員的時候,還是與別人爭論的時候,一張嘴都像一把機關槍一樣不停地射出炮彈,關鍵還運用了很多專業術語,很有理有據的樣子。

而至於郭敬明在陳凱歌、李少紅這樣的大牌導演面前為什麼這麼敢說呢?經過本偵探仔細分析後,應該有如下原因:

首先,面對質疑,強烈的自尊心使他不得不運用語言來維護自己

看過《演員請就位》第一期的朋友應該知道,第一期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李誠儒與郭敬明之間引發的爭論了。


當時郭敬明組內的董力和郭俊辰表演了《悲傷逆流成河》的片段,表演完畢後,這個片段被李誠儒批評的一無是處,表示情情愛愛的題材不利於青少年的發展,甚至直接當著郭敬明的面批評了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的原著。

本就有著強烈自尊心的郭敬明,在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演員甚至作品時,不等其他人說話,直接搶過全場的話語權,首先維護了自己的演員,把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實力護短;接著表示自己的小說是討論校園霸凌的,而不全是情情愛愛;最後說了一句看似很有道理的話:你可以不喜歡,但請允許別人的喜歡。

郭敬明在整個辯論過程鎮定自若、出口成章,言語強勁有力、有理有據,本就是自己的錯誤,但是他這樣做既捍衛了自己的尊嚴,又無形之中圈了一波粉,實在是高明。

其次,點評時滔滔不絕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能力,卻透露了自卑

每次表演結束後,點評最多的一定是郭敬明,其他三個導演加起來說的話可能都沒有他多。而且郭敬明的點評都有著一個共同點,就是運用大量的專業術語,並且滔滔不絕、妙語連珠。郭敬明為什麼要如此呢?


因為他知道論資質、論口碑,他都比不過其他導演,但是他還是想要通過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他才會每次到了點評環節就會使出渾身解數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

在一期節目中,郭敬明組內的金靖和李濱表演的《親愛的》片段在趙薇和李少紅那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評,而陳凱歌卻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讚賞之詞,給予好評。


郭敬明竟一度感動到流淚,因為他不是個能經常受到表揚的人,從《小時代》到《爵跡》,口碑都不盡如人意,而這一次的落淚,卻透露出在他看似自信的背後,其實深深藏著一分自卑,如今終於得到了大導演的認可,自然深受感動。

最後,他其實是一個優秀的詭辯家

不管是面對質疑時,郭敬明巧妙利用的偷換概念技術,把自己從劣勢變成優勢;還是在點評時,運用大量專業術語,分析的頭頭是道,給人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其實都是郭敬明高超的詭辯技術在作用。

一個優秀的詭辯家,就是熟練運用情感綁架、以退為進、剝奪發言權、偷換概念、偷換話題等技術,不管自己處於劣勢還是優勢,都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在聽的時候感覺很有道理,不明覺厲,即使聽不懂也感覺很厲害的樣子,事後仔細斟酌才會發現端倪,這就是詭辯的高明之處。而郭敬明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

不管怎麼樣,還是希望郭敬明能多把心思放在自己的作品上,而不是濫用自己的詭辯論,只有拿的出手的作品才能讓觀眾信服、被同行認可。


娛樂頭號偵探,等你來關注~

娛樂頭號偵探


《演員請就位》是騰訊視頻推出的一檔導演選角真人秀節目,節目邀請趙薇、陳凱歌、李少紅、郭敬明擔任導師,沙溢擔任主持人。

先讓我們來了解以下《演員請就位》中的四個導演導師:

陳凱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代表作《霸王別姬》獲得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美國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獎,豆瓣評分9.6,雄踞豆瓣投票250中的第2名。

李少紅,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代表作電視劇《大明宮詞》評分高達9.0分,放到現在依然屬於很難被超越國產劇系列。

趙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之後取得北電導演系碩士,當演員時出演了《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這部劇在國內收視率高達65%,至今未被超越!當導演後的第一部青春電影《致青春》取得7.26億元的票房,這部電影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開啟了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青春潮”。

郭敬明,肄業於上海大學,作家,登上過中國作家富豪榜;代表作《小時代》,獲上海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同時這個系列的電影也飽受業界爭議,著名影評人週黎明曾發微博稱“《小時代》之爛遠遠超過《富春山居圖》”。

我們可以看出前面三位導演都是屬於典型的學院派的,他們有作品、有口碑、有資本。然而再來看郭敬明就會發現他是獨立於其他三人。

明眼人一看就能懂:三個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中國一線導演和一個非科班出身的80後暢銷書作家共事作為導師,本身就是一個話題。

但是不同類型導演及業內人士之間的觀點辯論十分過癮,比如郭敬明與李誠儒之間關於青春文學的激烈爭辯、男性導演和女性導演對於感情處理上的意見分歧,導演與演員對於角色處理上的不同理解……這些碰撞一方面是出於每位導演風格相異以及對藝術的理解而產生的火花,另一方面來說,也勾畫了這個行業內從業人員的多元性和複雜性。給這個節目帶來源源不斷的話題與熱點。

至於郭敬明為什麼這麼敢說,可能是因為他的性格使然,他在公眾的眼裡一直都是一個敢言的人,本來就會有碰撞,只是剛好他不同於其他三人的理論,所以才會特別突出。亦可能是想摘掉觀眾貼在他身上的爛片,抄襲等標識,還可能是郭敬明太想證明自己或者太想借此節目實現人生又一個春天。

以上皆為拙見,不知你是怎麼看待這個事情呢?





小妤兒擺擺


為啥郭敬明導演敢在大牌導演前這麼敢說?

從第一期他和李誠儒老師的對話就能知道答案。

我記得非常清楚,郭敬明團隊容董力、郭俊辰兩位演員飾演《悲傷逆流成河》這個作品,由於兩位新人演技浮於表面,臺詞說得不清不楚,因此遭到老戲骨李誠儒老師的批評,李誠儒用“如坐針氈”、“如芒刺背”等尖銳詞語來形表演的《悲傷逆流成河》。同時李誠儒老師表示在舞臺上表演高中談戀愛類的東西沒營養,也非常彆扭,最後那句“不能用廉價的筆觸來引起廣泛的共鳴”也是非常的犀利。



但是郭敬明導演聽完了李誠儒老師的批評之後,他首先非常肯定老師對於演員演技的的說法:“我覺得剛剛老師提到的幾點,我表示非常的認同,他們的表演是有很多問題,其實他們也丟掉了很多我們在彩排的時候演得非常好的一些橋段,這個確實是會讓老師覺得在演技上不成熟。”



然後就非常的保護自己的演員,讓他們都說郭很暖,他說:“哪怕是這樣,這裡的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八十是我的責任,因為這場戲是我在跟他們一起討論怎麼演,怎麼設計以及怎麼表達的”。

接下來回應李誠儒老師說的“暢銷書”,他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你請我愛,而是中國第一本真正意義上講述校園霸凌的文學”。



最後正式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在發表意見前,至少要先了解它是什麼。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允許他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自己討厭的東西,但允許別人對他的喜歡。”。

因此可以看出郭敬明導演的情商之高,說的有理有據,緩解當時的尷尬,也能瞭解觀眾和演員的矛盾,所以他就敢這麼說。


火火姑娘的後花園


演員請就位本季有四位導演,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

節目人物設定



四位導演各有特點,陳凱歌,李少紅標榜著學院派,獲獎無數,節目硬實力所在。趙薇和郭敬明標榜著熱點部分,郭敬明更是在電影領域上具有眾多話題的人,所以這樣更能增加節目的討論度與熱點。

本身人設



郭敬明本身身為在作家領域裡頗有建樹的人,實力暢銷作家,,才華橫溢,在作家領域一直就以高調行事示人,只能說延續人設到節目裡吧。


油土伯視頻


俗話說的好,整瓶不響,半瓶響。人就是這樣越不懂的那個人說的越歡,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對錯。他就堅定的以為他以為的就是對的。

首先說,郭敬明的小說作品,是很多80後那一代人高中時期的暢銷書。而且也僅限於那一代人。是那個時代成就了郭敬明。值得肯定的是郭敬明的文筆確實不錯,只是人物設定和故事情節都太郭敬明———太自負。



其實看郭敬明的綜藝就不難看出,他太過自負,在最強大腦中與很專業的doctor魏爭執對方專業領域的問題。為此還憤怒離場。他總是用很強勢的姿態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再說郭敬明的導演作品,其實郭敬明就不能稱之為導演,只能說他是一個商人,很懂得抓住消費者想法的商人。很會看準時機的商人。他的作品最多是導演界的一個一年級小學生。

所以正是因為他的不懂,他的自負,才導致了他在大導演面前這麼敢說。我想這也正是這個節目請他來的原因,永遠有爭議點,永遠有話題度。


丟子愛丟沙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階段剛剛輪到第二組演員表演,郭敬明在現場流淚,這次大家對他的印象發生了很大變化,因為他真摯的話語在現場受到了喝彩。

當時,李濱和金婧表演了"親愛的"電影剪輯片段。大家都知道都知道這是一部尋找失蹤兒童的電影,整體氣氛更令人難過。演出結束後,導演趙薇和李少都批評了表演中額不足,李誠儒更認為金婧沒有完全把感情投入其中。

在這種情況下,陳凱歌對李濱和金婧的表演讚不絕口,認為金婧和李濱的細節很好,金婧的沉默引爆了所有的情感。

面對陳凱歌的讚揚和肯定,同時也是導師的郭敬明在現場哭了起來。他一直擔心自己會耽誤好演員們的表演,所以他在指導方面非常謹慎。節目的第一期可以看到,他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說他很少受到表揚。

看到郭敬明說出這樣真摯的話,在場的演員和導演也喝彩致敬。郭敬明的表現著實令人感嘆,他真情中確實非常感人。

節目中最有爭議的部分,是李成儒直接指出了演員和作品的問題。李成儒當時在起頭上的話幾乎沒有修飾,太直接了:演員沒有演技功底,作品如此膚淺,暢銷書也是膚淺。但郭敬明畢竟郭敬明,因為他太擅長營銷,他知道自己的目標受眾是年輕一代,而對方的缺陷在於對青年偶像的演講也具有明顯的批判性意義。

於是他迅速採用了這個缺口,站在目標乘客的角度,給出了完美的詭辯方案:首先,低調地打電話接受評論:反過來,演員的表演與他自己的指導有關,成功地替演員解了圍。(年輕演員的受眾畢竟是年親人)然後抓住這個漏洞:你不是說作品是膚淺的嗎?請問你看過原著嗎?我認為你沒有看過原著之前不應該這麼說。(觀點:這個觀點是最好的論點之一,無論它在哪裡,它都是最好的論點之一)。這不是一個膚淺的學校戲劇,而是校園的欺凌。(用前面的黃金句,即使這一點不能證明,也是很好的)。

最後一個昇華主題:你不喜歡它,但不應該不允許它不存在。(嗯,這是青春的概念。)"蘿蔔菜"的愛情和故事比電影世界更有魅力。導演的水平如何,依靠作品來說話,全面的藝術節目只能提高對時間的關注,如果過於刻意可能產生反作用,這個時候就有可能誤導觀眾。

總結:對於《演員請就位》郭敬明作品來說,他的受眾是年輕一點所以他才有底氣。


豌豆電影解說


這就是這個節目要他做導師的原因,現在炒的這個節目火了不也就是達到目的了嗎


莫相忘59895796


我談一談個人的看法,我曾經讀過一篇關於王朔的採訪,他在採訪中說到,什麼是成功?就是賺些錢然後讓一些傻*知道唄。雖然王朔這句話很粗糙,但是細細品味就是這麼個理。郭敬明是個寫書的,我暫且稱他為作家,畢竟出了好幾本書,當然我一本沒讀過,那書名我一看我就不想讀,感覺一點營養沒有,也可能是我文化層次低,不能領略其中奧妙。由他書拍成的電影,我就看了其中一部幾分鐘,叫什麼小時代,我真是沒看懂到底要表達什麼,演員臺詞的對話給我感覺兩人就不是在交流,是雞同鴨講。無法稱之為表演,沒有一點的人物刻畫。就稍微長的還行。其他可以說是毫無主題。當然也可能是我才疏學淺,不配看郭作家的作品。至於他這次參加這個節目,我感覺就是真正的大作家不來,他賺了些錢讓傻*們知道了,他來了,傻*們開心了!僅此而已,他作品評分低是正常的,沒有精神沒有主題沒有人物刻畫,沒有演技考驗,哪來的分數。他只所以敢扯*子,就因為他賺了些錢,有些底氣,偉大的馬克思曾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他可能覺得自己住在大上海有基礎了,今天又和這些人錄節目,感覺真的很牛了!其實就剩點錢!談藝術,他不配。扯*子他第一!


驕傲內心卑微的外面


在最新的花絮中,郭敬明講述自己與幾位導演初見的經歷。據悉,郭敬明早幾年就認識了陳凱歌,那時候,郭敬明還沒有涉足電影圈,陳凱歌就邀他寫劇本,而且給他前半部分,後半部分讓他自由發揮。很信任也很尊重小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郭敬明很敬重陳凱歌導演,也從來沒有反駁過陳凱歌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