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覺得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將怎樣進行?哪些中國城市更有發展潛力?

同剪西窗燭


未來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

長三角、珠三角已經引領風騷數十載,京津冀城市群也已經升格為一級城市群。未來強市抱團發展的格局已經確立。

說起城市群,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東部沿海地區。雖然中西部也在倡導城市群模式,但畢竟省會獨大的模式發展了幾十年,非省會城市與省會的差距非常之大。目前也號稱一級城市群的成渝城市群,成都和重慶兩市佔了整個城市群GDP總量的73%,這還叫城市群嗎?

中部情況比西部好一些,但經濟體量較大的城市除了省會以外,各省也就只有一兩個。素有中部非省會最強市之城的洛陽,目前還只是三線城市。整個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當中只有兩個三線城市,其他都是四線或五線。而東部非省會三線或以上城市就有五十多個,實力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中西部未來大概率還是大哥吃肉小弟喝湯的局面。並且省會獨大的格局還將進一步升級,省會城市將會吸收周邊更多資源,以確立能有一個巨無霸城市去抗衡東部城市群。

未來十年,中西部將是幾個獨大型城市分點式競爭東部諸強,普通城市與省會的差距將越來越大。東部諸強之間差距可能會進一步縮小。東部的均衡性反而會越來越強。

單就幾個城市群來說,我認為長三角是獨居一檔,尤其擴容後的長三角已經佔了半個華東,經濟規模12萬億,遠超珠三角和京津冀。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城市群為第二檔,經濟規模都在7-8萬億左右。成渝、長江中游、中原、福廈四個城市群為第三檔。

潛力值排名:

1、珠三角城市群;

2、長三角城市群;

3、京津冀城市群;

4、山東半島城市群;

5、福廈城市群;

6、成渝都市圈;

7、武漢都市圈;

8、中原城市群;

9、遼東半島城市群;

10、西安都市圈。


城市發展報告


小編覺得未來城市之間將主要以城市群模式進行競爭。現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經形成很大規模和影響力的城市群,而中西部地區目前主要還是呈現出“一城獨大”的格局,但在這些大城市周邊,也已經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的城市群。如今抱團發展、一體化發展是趨勢,國家也正在支持建設多個城市群,這些城市群也分佈在全國各地。

那麼哪些中國城市更有發展潛力,那就要數這些城市群當中的龍頭城市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2018年全國城市GDP情況,如下表。目前我國已經有16個城市躋身萬億俱樂部,其實這些“萬億俱樂部”城市基本上是分佈在各地城市群當中的核心城市。比如武漢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漢;長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長沙;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成都和重慶;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鄭州等。

其實我們再細心觀察就知道,這些核心城市基本上都是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國家中心城市等政治級別較高的城市,這些城市自然是更有發展潛力的,因為這些城市的政治資源優勢巨大,優先享有國家政策傾斜,在國家重大改革創新舉措方面會優先得到支持,因此這些城市的發展潛力是最大的。

當然了,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核心城市之外,還會有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對這些核心城市形成支持和補充,共同構建城市群,即作為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這部分城市的發展潛力也是比較大的。


錦繡中源


未來城市競爭決不是單個城市經濟體的比拼,而是看城市的影響力、輻射的範圍、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和突出的中心地位,這需要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交通、醫療等全方位的實力。這些既是評判發達地區的標準,又是國家中心城市的要求。

目前地位最高的十大城市,九個是之前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四個直轄市不必說,其餘五個廣州、成都、西安、鄭州、武漢,都是副省級省會城市,在各自區域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影響範圍很廣,在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帶動區域發展。

南京排第十,也是副省級省會城市,近期傳達的“關於提高南京首位度積極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決議”精神,要求儘快實現‘’寧鎮揚一體化‘’,推進南京經濟圈跨區域建設,帶動鎮、揚、淮、滁、蕪、馬、宣等七城市的發展,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國家明確南京的作用是跨越省際的,要發揮城市群核心組織作用,串聯長江經濟帶。





漂飄12


我的觀點是惠州

惠州購房熱潮只是炒作嗎?當然不是!深圳東進戰略,大量軌道交通通往惠州正在建設中,惠州是直接與深圳接壤的城市。未來在深圳工作,惠州居住的可能性相對中山有絕對性的優勢。

惠州現在已經漲到13500了未來還有增值空間嗎?當然有,惠州臨深片區是比中山更有發展潛力的城市。大部分珠三角地區考慮買房的都是遠走他鄉的外地人,我們大老遠的跑到地方來是為了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賺幾個錢回家娶媳婦,當然用不著在這買房。我們來到這是因為這裡發展機會多,是因為我們喜歡生活在這種大都市區,我們想留在這個地方永遠的生活下去。就像當年的海外移民一樣,他們離開祖國,遠走海外,在海外努力打拼,通過一兩代人的努力,終於在海外紮下根來,請問有幾個華僑是不買房的,可以說買房就代表著紮下了根。珠三角的發展前景不容置疑,各種基建馬不停蹄,交通越來越方便,它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超級城市群,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在意細枝末節的問題(比如過路費啦、離上班有點遠啦、怕賽車啦),所以我的觀點很簡單:立足珠三角城市群,從這個大格局出發,然後再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挑選地方。











比爾的日常財經生活


今天寫幾句不用證據不著邊際的話,二個提問揉在一起回答:

未來城市的競爭,將集中在人才方面,但區位、環境兩大因素也很重要,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西向經濟將逐步成型,中西部將迎來全面發展,將崛起一批帶頭城市,東部有的城市將會遇到瓶頸,國家經濟將漸趨平衡。

1.人才

這麼多年。東部都是依靠強大的經濟和資本對中西部實行虹吸,造成了東中西之間較大的不平衡,中西部成了東部的人才和人力輸送地,東部強大的經濟是怎樣形成的?政策!

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隨著市場要素的變化,外向型經濟逐步轉向依靠內需,國家政策也在慢慢調整,近年來東部的吸引力開始減弱,中西部一批城市開始崛起,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強,這種趨勢會繼續下去,雖然東部未來幾年會繼續利用經濟和資金優勢參與到人才的競爭,但這種方法是難以為繼的,自己造血能力不強只靠買血很難長期支撐。

幾年以後,東部有的城市會遇到發展瓶頸,甚至開始衰退。別以為我是危言聳聽,歷史能讓鄉村變成都市,歷史也能讓都市走向沒落。開封洛陽是怎樣讓位於鄭州的?底特律是不是面臨破產?安慶是怎樣從長江五虎中消失的?為什麼這麼說?

東部城市在未來的競爭中會面臨更加嚴酷的環境。

一是激烈的外部競爭環境,東南亞、印度等,還有將來非洲也會加入到競爭中。東部原來還有中西部支持幫助,現在中西部自己要發展了。

二是內部競爭,原來中西部為東部提供大量的廉價人才人力,支持東部參與競爭,現在不僅不能完全指望中西部,中西部反成了競爭對手,截留人才和人力。原來中西部市場幾乎都是東部的,喝珠江水,吃廣東糧,現在中西部城市也要擠市場了。

三是高房價會壓垮一部分城市。保持高房價必須保持高薪酬,高薪酬的資金從哪來?高房價意味著高地價,高人力成本,企業哪來的錢維持高薪酬?只有撤走。沒有高薪,留不住人,廈門、東莞就出現了這個苗頭。

四是有些城市會遇到發展空間的限制,任何一個城市,它的教育、醫療、交通、服務等各種資源承載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邊際的擴張。

五是有些城市的經濟體量夠大了,不可能有再象以前那樣的速度,基數大了,自然會降速,直至零增長,負增長。

六是未來東部一些城市還將面臨資本撤離,當你失去優勢,失去競爭力,資本肯定不會死守,它們會選擇向中西部轉移或者向國外轉移,還有些富人遷居,一些富二代“懶政”,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未來東部有些城市不會順風順水,中西部城市將會在人才競爭中逐步取得與東部的平衡,未來中西部的一批城市如重慶、武漢、成都、西安、鄭州、長沙等城市機會大於東部一些城市,中西部還會崛起一些三四線城市,如洛陽、襄陽、宜昌、岳陽、衡陽等。

2.區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區位是錢買不走的,國家確定的九大中心城市(東北還缺一個)就是將來發展的方向。未來的人才、資金.、產業、人口等發展要素都會向這些城市聚集,因為有西向經濟(經中亞到西亞、歐洲)的巨大潛力作支撐,中西部會崛起一批世界級都市。

3.環境與氣候

簡單的說,未來氣候適宜、汙染少的城市會更能吸引人,北方城市在這點上處於劣勢。東北人口流出就與氣候環境有點關係,當然它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不夠引起人口流出。

但未來北方城市如不控制好環境汙染,本來就缺水,寒冷時間又長,很可能有更多人南遷。不希望人口過於集中在南方,北方如果繼續人口減少,一定是人退沙進,大量土地的荒廢,又會引起新的環境問題,再說,南方的承載量也是有限的。

總之,未來城市的競爭一定是人才的競爭,有人才才有創新和活力。一部分東部城市會遇到瓶頸,陷入衰退,中西部會崛起一批比肩東部的城市,當然區位和宜居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不管你相不相信,該發生的總會發生,風水輪流轉,該輪到中西部城市露臉了!





無語石1


看了很多的回答,很多回答都是從經濟、城市群來看未來的城市競爭。

我個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未來的城市競爭:

環境

一:就業環境

現在的就業機會很多都集中在大城市、一線城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三四線小城市的就業環境也提高了很多,目前都說逃離北上廣、逃離北上廣、逃離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小城市去發展,這麼多人選擇回去發展,前提是老家的小城市目前的就業環境得到改善,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未來的城市競爭、就業環境是城市競爭的一方面,只有有了好的就業環境、才會有人來定居。


二:生活環境

目前很多城市都在打宜居城市口號、旅遊城市口號、養生城市口號、全國文明城市口號。這些城市是通過生活環境來吸引人才。好的生活環境,更加適合居住的一個宜居環境,來打動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們相信只有住的舒心,才能工作的快樂。


鬼哥旅遊


談城市競爭,我們會想到國家定位的九大中心,我們又會想到世界上已經形成的幾大城市群,所以不論從國際國內來看,一國的中心主要城市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實力象徵,談城市競爭涉及面廣。這裡主要從經濟角度來談談城市建設和競爭比較。

一,經濟規模與經濟質量。城市競爭有體積大小,質量高低。

1,城市形成,歷史悠久,但從消費型城市演變為生產形城市,是從工業化開始的。賦予城市產業聚集人口聚集功能的是社會化工業大生產。城市發展有了自身的動力。

2,城市經濟規模是在不斷聚集運動中形成的。由於城市的擴大,交通設施成為域內外各要素流動的重要條件。規模越大,越是有能力和必須採用先進的基礎設施,這城市越可能優先加快發展。現在GDP是經濟規模的主要統計方法。

3,城市經濟質量反映在發展的效率上。資金,資源,人才,技術招引和挖掘,最終都應表現在效率上,體現在人均GDP和地均GDP上。人均GDP看上去是富裕程度,實際上與全員勞動生產率密切相關。而地均GDP與城市建成面積,和城市群中城市間綿延區非農化有關。一些地方為一體化,不管城中村,郊郭農地劃入城市,是隻有外延擴展,無內涵深化,是沒有競爭力的。

4,城市經濟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聚集輻射動態中發展的。這個過程就是生產社會化,產業規模化,分工專業化,市場的作用下自發發生的。對周邊不斷的聚集輻射其生產要素,提高配置效率。城市經濟只有滿足這樣條件,才能強化競爭力。

二,功能完善與配置優化。

城市間競爭力大小,區別最主要是城市功能完善與否,對發展要素配置效率優化與否。

1,現代化城市是在後工業化中誕生的。是以製造業為經濟主體向服務業為經濟主體演變中形成的。因為所有第三產業都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

2,城市功能多元化,深層次發展是城市聚集輻射運動在資源優化配置的反映。大城市功能更完善。首先生產有了規模,服務功能外化於原工業企業,實現社會化運作,然後才有服務更專業化分工。而這些功能服務不僅為產業提高了效率,也為城市對周邊聚集輻射提供更大動力。

3,城市功能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對製造業降本增效,轉型升級起引領作用。比如,智能製造的設計研發對裝備製造業,物流業規模化對企業供銷週轉。特別是金融業佔據服務業頂層配置的優勢地位。對科技創新,生產投資,市場價格穩定,百姓如何獲得財產性增收,乃至於影響如何進入消費為主拉動經濟增長的社會。金融服務功能處於頂層優化配置地位,是中心城市才具有完善的主要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為提高服務效率,也會在城市區塊相對集聚。有些功能在各城市以不同層次呈現的。城市的發展就是功能的層次深化。

4,城市功能就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內涵。外延拓展,規模擴大,必須與內涵深化,層次提高相適應,競爭力才能提高,否則適得其反。

三,城市特色與城市群。

其實任何事物有興盛,就會有衰落。一個城市在產業衰退,人口遷移,也會退去昔日光輝。城市化的過程就是城市間互相競爭過程,也會發生我盛你弱。而抗衰落的是城市特色。興盛之時,房地產開發,鋼筋水泥,高樓大廈。而我強你衰之際,雕樑畫棟,穹頂彩繪更吸引人。發展旅遊,人文景觀,除了歷史事件,不也是古今雅俗的建築設施,但有人文寓意的流傳長遠。

產業各有聚集地,生活自有風土人情。城市特色更能促進持久發展。英國的曼徹斯特,工業革命萌發興盛之都,二次世界大戰後,老工業衰退了,至80年代繼起文化創意產業,仍存過去韻味和特色。曼城旅遊看的是博物館,是過去的蒸汽機還在轉。曼聯曼城足球俱樂部就是今天城市的代表,城市的象徵。足球場內外的狂歡,就是今天:重要的產業服務。

隨著經濟全球化,城市經濟更以抱團形式參與世界的競爭。城市群,都市圈,大灣區,憑藉交通運輸,區位優勢和各具特色個體城市合力,把聚集輻射的抓手,伸向世界各方,彙集資金流,信息流,人財物,科技創新等資源,強化本區域城市經濟建設。同時也為各地提供能力所及的服務。具有群中特色城市更有競爭力。


天道即人


個人關點,比較看好九大中心城市中的後兩名,鄭州和西安。

關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龍頭,資源人口都不缺。

後發優勢恰恰是因為落後,發展後勁十足規劃更為合理,產業佈局更有優勢。

本身我們就是政策導向型,有國家強有力的支持發展會更快,只是比成都武漢晚了些

下批中心城市一定有瀋陽。


中小微企業小老闆


特大城市在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會遇到發展瓶頸,未來城市的競爭,肯定是以城市群抱團模式的綜合競爭。

在單個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和極限後,就會遇到增長停滯、交通擁堵、淘汰產業無法轉移、新興產業無法進入、人民幸福感下降等

未來的城市競爭,必將是以城市組團的模式展開的,單個城市無法競爭過城市群。城市群的競爭力決定了城市的發展潛力。

目前,中國的城市群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為發展比較成熟的,如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第二等級的如海西、山東半島、中原、成渝、長江中游;其餘的為第三等級

短期看,只要國家的扶持政策沒有大的變化,目前領先的城市還會繼續領先;從長遠看,第一等級的城市群未來將繼續引領中國城市的發展,第二等級的城市群,成渝、中原、山東半島、海西因為群內城市發展比較均衡,總體競爭力將會優於其它二三級城市群。特別指出的是,長江中游城市群只是概念中的,三省是不會同心協作的,除非有利益關切,否則還是各幹各的。

從單個城市的競爭力來分析,目前的中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排行榜是比較客觀的,未來10年排名變化應該不大


袁玉州


湖南做好長株潭衡3加5城市群就可以哪,帶動整過湖南及江西萍鄉等地,把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圈建成,大衡陽升為二線城市副射湘南贛南桂北粵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