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蘇軍少將戰俘營中忍受酷刑,卻不知自己在祖國早已被萬人唾罵

1945年8月18日,當喬納森·溫萊特將軍從戰俘營被解救出來時,他慚愧地說:“我對不起祖國人民,在戰場上向敵人投降了。”1942年,日軍進攻菲律賓,麥克阿瑟接到命令離開,接替他的溫萊特曾曾諾過會抵抗到底,最終還是向日軍繳械,早早地退出了二戰舞臺。令人感慨的是,溫萊特非但沒有受到譴責,解救他的人反而當場說道:“你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總統十分關心你的安危,美國人民視你為英雄。”

蘇軍少將戰俘營中忍受酷刑,卻不知自己在祖國早已被萬人唾罵

對於軍人來說,如果要以一種方式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無疑是最為光榮的。溫萊特的遭遇之中充滿遺憾,但慶幸的是,他終究還是獲得了一個相當美滿的結局。二戰中的蘇軍也有一位這樣的將領,可謂說,這位蘇軍少將被俘比溫萊特要悲壯許多。被俘後,蘇軍少將被關在集中營裡,慘遭折磨了整整4年。然而這位蘇軍將領回國後非但沒能成為英雄,反而遭到蘇聯人民的唾罵並被審判槍決,令人唏噓不已。

這位蘇軍少將名叫波涅傑林,此人在二戰歷史中可謂是稍縱即逝。不過,從他的同僚對其評價中我們可以得知 ,波涅傑林是一名相當出色的軍事理論家,不少蘇軍名將出身於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而波涅傑林則在該學院的戰術教研室中講課,能力可見一斑。巴格拉米揚元帥曾說,波涅傑林文化程度極高,從指揮步兵師到擔任列寧格勒軍區參謀長,他的工作總是出色完成。另外,波涅傑林擅長大兵團作戰,精通各種戰術戰略,威信極高。

蘇軍少將戰俘營中忍受酷刑,卻不知自己在祖國早已被萬人唾罵

二戰爆發後,由於準備不足,蘇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許多部隊甚至連一槍都沒來得及開便淪為戰俘,兵敗如山倒,在極短的時間裡便有數以百萬計的蘇軍部隊束手就擒。一時間,放棄抵抗似乎成了潮流,為了遏制這種不利狀況,蘇軍最高統帥部想盡辦法,賞罰兼施,一方面對敵軍明碼標價,另一方面出臺了著名的“227號命令”,將士兵輕易投降的行為等同於叛國,連家屬都要受到牽連。

1941年8月,波涅傑林指揮第12集團軍,抵抗來犯的敵軍。由於最高統帥部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規模龐大的西南方面軍坐以待斃,遭到德軍迂迴包圍,與後方失去聯繫,軍心大亂。在這種情況下,波涅傑林展現出一名出色軍事將領的素質,他沒有著急,而是在充分延誤德軍進攻的前提下做出有計劃的撤退,在第6集團軍的配合下一直撤退到烏克蘭中部的烏曼地區。

然而,此時蘇軍高層早已是方寸大亂,一方面要求西南方面軍誓死抵抗,另一方面組織兵力試圖解圍。然而在德軍源源不斷趕來的援兵的抵抗下,蘇軍多次救援均告失敗。眼看大勢已去,高層輕易地將數十萬大軍拋棄,僅僅命令部隊不惜一切代價打通一條出路,掩護鐵木辛哥、赫魯曉夫、布瓊尼等重要人物撤退。在這種情況下,波涅傑林和第12集團軍便沒人管了,不僅如此,基輔城中的西南方面軍,不願引頸待戮的三五成群自發突圍,不想送死的乾脆往地上一坐,等著德軍進城繳械。

蘇軍少將戰俘營中忍受酷刑,卻不知自己在祖國早已被萬人唾罵

第12集團軍和友軍第6集團軍一直沒有放棄希望,他們做著充分的抵抗,直到在烏曼地區遭到德軍和匈牙利軍的包圍。在德軍的總攻中,蘇軍部隊被敵人打散,場面一團混亂。身為集團軍司令的波涅傑林拿起衝鋒槍親自走上戰場,子彈打光後與敵人展開白刃廝殺,可謂是英勇無比。然而這根本無法挽回敗局,最終,波涅傑林受傷,在失去知覺的情況下倒地被俘,第6集團軍司令穆濟琴科中將也淪為階下囚。此役,蘇軍約10.3萬人被俘,損失坦克317輛、火炮超過100門、軍用車輛多達5250輛,還有列車12輛,物資之多難以統計。德軍高層對這場勝利非常滿意,特意高調地宣佈勝利。

在接下來的4年裡,德軍為了從波涅傑林口中套出一些有價值的情報,對其不斷折磨,但波涅傑林誓死不屈;叛徒弗拉索夫為了提升自己的威信,還跑到戰俘營中試圖策反,被對方一頓痛罵趕跑。毫無疑問,波涅傑林是一位英雄,然而意外的是,就因為一張波涅傑林站在德軍軍官旁邊的照片,使不明真相的最高統帥部認為他投靠了德軍,因此立刻將其樹為“叛國投敵”的典型,還將照片印成傳單,散發到前線士兵手中以示警告。他在戰俘營中與敵人抗爭,卻不知自己在祖國早已聲名狼藉。

蘇軍少將戰俘營中忍受酷刑,卻不知自己在祖國早已被萬人唾罵

1945年,波涅傑林被美軍解救,隨即回到蘇聯。不幸的是,早在1941年10月,他就被軍事法庭判為“叛國罪”了。隨後,在經過長達5年的調查後,他最終被槍決,之前獲得的各種榮譽和勳章一併被剝奪。直到6年後,蘇聯高層才逐漸瞭解了事情的真相,對當年做出的錯誤判決後悔不已,隨即為這名鐵骨錚錚的愛國將領平反,恢復了名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