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為什麼說再給5個億,王思聰也難“翻身”?

為什麼說再給5個億,王思聰也難“翻身”?

2009年,前首富王健林大筆一揮,給出去創業的兒子王思聰送了5個“小目標”。首富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讓他練練手,不行就再給5個億”。

轉眼十年,拿了5億練手的王思聰四處投資,一度風生水起,甚至被人稱為商業天才,但接連而來的法院判決文件卻戳開了泡沫表面。

為什麼說再給5個億,王思聰也難“翻身”?

10月12日,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發佈了對王思聰的限制消費令,原因是王思聰旗下的直播平臺熊貓互娛被一位主播起訴,要求支付他的360萬元跳槽違約金和相關利息,但王思聰並沒有支付。

過了一個月,不知是不是王思聰努力湊錢還上了這筆債,總之嘉定區法院撤銷了限制令。但萬萬沒想到,才過了兩天消費自由的日子,王思聰又收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限制消費令——這次是因為王思聰被一家股權投資基金起訴,涉案金額竟達到1.5個“小目標”。

為什麼說再給5個億,王思聰也難“翻身”?

王思聰怎麼了?很多人都在問。作為一個身家63億,有自己私人飛機的王思聰,真的還不起這些錢嗎?答案很可能是真的。因為所謂的63億身家,僅僅是賬面估值,而不是“真金白銀”。換句話說,有錢,但掏不出錢。

創業失敗是王思聰註定的劫難

2011年,中國電競行業正經歷金融危機後的大蕭條時期,沒有贊助商,變現沒指望,使得很多電競組織被打散,選手們紛紛轉去其他行業謀生。

這一年的8月,王思聰強勢殺入電競界,出資收購了成立僅僅三個月的CCM電競戰隊,並更名為InvictusGaming(IG)俱樂部。此舉轟動行業內外,並由此拉開了中國電競行業的“富二代”模式。

很多電競行業的人開玩笑說,“王思聰一手養大中國電競”。

實際上,除了買戰隊,王思聰還成立了熊貓TV與香蕉遊戲傳媒,野心勃勃地打造“香蕉計劃”,通過旗下的普思資本投資雲遊控股、網魚網咖、VPGAME 、PentaQ刺蝟電競和鈦度科技等公司,試圖實現遊戲戰隊、直播平臺、手遊發行公司再到線下賽事、電競外設等全覆蓋。

其中投資力度最大的熊貓TV,雖然一度成為國內第三大遊戲直播平臺,但也是王思聰最大的敗筆。

為什麼說再給5個億,王思聰也難“翻身”?

長期以來,直播行業的盈利模式一直非常畸形,主播成本高昂,很多人氣主播簽約費高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加上帶寬等成本,大部分直播平臺很難盈利。比如鬥魚2018年就虧損了將近9億元。而熊貓TV在2017年獲得最後一筆10億元融資之後,就再也沒有獲得任何外部資金,直到今年3月正式宣佈倒閉。

不過,熊貓TV雖然倒閉,債務糾紛卻沒有斷。王思聰獲得法院“頒發”的兩張限制消費令,其實都與熊貓TV的債務糾紛有關。

一個是因為和主播的合同糾紛;另外一張限制令的申請人是一個叫做嘉興璟字悌為的股權投資基金,根據工商資料,這家股權投資基金對外僅有一次投資,就是熊貓TV的運營主體上海熊貓互娛文化有限公司。

回過頭看,王思聰起初自信地認為僅憑藉個人資本,就可以“強勢進入,整合電競”。但實際上,『金錢只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充分』。創業本就九死一生。

另一方面,王思聰很大一部分的投資都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從過往案例來看,這種投資方式的陣亡率比較高。投資不能有情感的行為,在商業世界裡不能動情。

商業思維落後是“富二代”失敗的最大原因

2014年,網絡達人秀《奇葩說》開播。在之後的三季裡,很多觀眾不止記住了馬東、蔡康永等明星的能言善辯,還記住了節目裡頻頻露出的冠名商“有範APP”。

有範是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之子周邦威的創業項目,試圖借力移動互聯網打造一個年輕人的時尚購物平臺,不僅請了周杰倫做代言人,更耗資5000萬冠名《奇葩說》。期間,周邦威也還時不時在節目中露個臉。

為什麼說再給5個億,王思聰也難“翻身”?

但鉅額的營銷費用並沒有轉化購買力。兩年之後,這款低迷的APP宣佈停止運營,周邦威也退出了公眾視線。

為什麼像王思聰、周邦威這樣的富二代,起跑線很高,卻也創業失敗了呢?究其原因,還是商業思維的落後

。要知道,財富是一個人思想的產物,想成功必須擁有一個先進的商業思想。

什麼是先進的商業思想?這要從經濟學說起。

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面市,人類開始有“經濟學”這門學科。整個經濟學自面市以來無數的大咖在裡面開山立派,經濟學由此也變的越來越熱鬧和受重視,連諾貝爾獎也增補了經濟學獎,但所有的經濟學派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由內向外”的思考問題,即以“我”為出發點,以此為出發點來看管理、營銷、市場、競爭、客戶等等。

一直到1981年,定位理論誕生,經濟學迎來了逆轉,經濟學第一次“由外向內”思考問題。定位理論強調“無我”,注重從外部世界的角度看待消費者、競爭對手和自己。它不僅可以解決企業經營、管理等經濟學問題,也同樣可以解決職場問題。

舉例而言,假設你所在的公司每天有五分之一的人會和你坐同一趟地鐵上班,而恰巧某天地鐵突然停運10分鐘,導致經這條線路上班的同事全部遲到,無法參與一場重要的全員會議。當已經抵達公司的老闆發現員工並未到齊,因為不滿地質問你遲到原因時,你應當怎麼回答?

多數人通常會如實表述是因地鐵停運的不可抗力而導致遲到,但這其實陷入了傳統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即“由內向外”思考問題。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為直接解脫,並且有一個非常充分的理由——地鐵停運,可以“錯不在我”。

而定位是“由外向內”的思考,定位首先想到的是主持會議的老闆的感受,同時兼顧競爭(職場的同事)。有定位思想的白領會說“老闆,我遲到了,下次不會了”,第一承認錯誤,第二不解釋,更不提地鐵停運。相較於其他人擺出理由,定位思想更容易讓老闆覺得你有擔當,與眾不同。一旦老闆對你印象深刻,那麼你未來的機會自然也會更多。

所以說,創業的成功、職場的成功其實和出身的關聯不大,哪怕是王思聰、周邦威這樣富二代也沒用,因為錢始終會被敗掉。成功最重要的是思維模式,是思維體系。一個人要想取得顛覆性的成果,必須要有顛覆性的思想。在低緯度的思想體系中無論怎樣學習,獲得了再多的知識也只是低水平的重複。

定位說,成功有三要素:走對路、有團隊、有資源。其中,走對路的前提就是擁有先進的商業思想,定位理論就是最好的選擇。

財富是思想的產物,思想決定未來

20多年前,有一箇中專畢業的窮小子英語老師,去美國遊學時第一次接觸到“因特網”,大受啟發,回國後,在當時幾乎無互聯網基礎的中國,成立了一個叫阿里巴巴的網絡交易平臺,後來又打造出電商始祖淘寶、讓e-bay潰敗中國,還推出了支付寶、螞蟻金服等改變國人生活方式的產品。這個人叫做馬老師。

為什麼說再給5個億,王思聰也難“翻身”?

在阿里巴巴成立的一年之前,一位意氣風發的青年同樣從美國歸來,創辦了國內第一個門戶網站搜狐。曾經同為互聯網1.0創業明星的兩人,在不同理念和觸角的影響下,將各自的企業帶向不同的軌跡——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亞洲最值錢的科技公司,而搜狐逐漸掉隊。

王思聰從小接受西式教育,留學歸來即創業。說得一口好英語,但對中國市場和消費心理缺少成熟洞察,更像是“愛好什麼投什麼”,而非“看好什麼投什麼”。在今天這個copy from China的時代,外來複制粘貼已失效,打贏要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

在創業路上,還要避免六個陷阱

第一是避免同質化產品;

第二,不要向行業老大學習,這是錯誤的戰略,因為模仿只能看到背影,不能超越;

第三,不要在成本上做文章,而要在售價上想出路,大多數企業都把注意力放在成本上,這是傳統的思維,把注意力放在售價上才是定位的思維;

第四,好產品質量是基本要求,產品質量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有多少消費者喝得出茅臺與賴茅的差別呢?

第五,產品種類不能貪多求全,做得越多就意味做得越不精;

第六,廣告營銷要講大白話,不要演繹創意。

定位告訴大家一條捷徑,“和全行業對著幹”是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最佳商業戰略。全行業向左,你偏向右,小罐茶的逆襲就是最佳的例證。

意識層面的王思聰還是個孩子,需要更多“寬容”

事實上,創業失敗本身並沒有必要大驚小壞,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人們最大的好奇其實是因為失敗的是王思聰。


但誰又能保證,王思聰在吸取了這次失敗的經驗後,未來的他不會再次成功呢?如果有定位理論加持,王思聰就可以大放異彩了。

王思聰的未來還很長,能否浴火重生捲土重來,我們儘可以拭目以待。

也有可能,王健林真的會再給他5個億呢?

結語

在瞬間萬變的創業大環境下,創業者掌握先進的商業思想,才是加速成功的捷徑。

為什麼說再給5個億,王思聰也難“翻身”?


更多精彩內容/課程/合作請關注顧均輝公眾號(名稱:顧均輝,ID:gujunhuidingw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