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10億美元換和解 愛立信押寶5G靈不靈

美國司法部沒有太難為愛立信,在近17年的行賄之後,愛立信最終收到的只是一張10億美元的罰單,同時換來的則是前者的不再追究。這樁買賣還比較划算,畢竟在5G到來的緊要關頭,愛立信掉不得鏈子。事實上,在業績緩慢復甦的情況下,5G已經成為愛立信的救命稻草,儘早了結一樁煩惱也好全身心投入競爭大潮中。

意料之中

12月7日,困擾愛立信多年的調查終於塵埃落定。美國司法部官網公佈的文件顯示,自2000年至2016年間,愛立信在越南等5個國家內的商業行為涉嫌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該公司通過第三方向他國政府官員行賄,並偽造賬簿,以此保持業務增長,愛立信行賄的國家、地區包括越南、吉布提等。

“有錢能使鬼推磨”,美國紐約南區檢察官戈弗裡·伯曼在一份聲明中稱,愛立信以此為指導方針來開展電信業務,包括行賄基金、賄賂、禮品以及貪腐等行為。因此,美國司法部開出了逾10億美元的罰單,包括超過5.2億美元的刑事處罰,以及5.4億美元罰款用於支付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同一天,愛立信也承認了自己的行賄行為,在官網發佈了一則聲明,稱將支付罰金,並稱支付行為將在本月(2019年12月)完成。這意味著愛立信今年四季度的現金流將受到影響,但愛立信堅持表示罰款的影響“是可控的”。

在行賄方面,愛立信早有過“前科”。瑞典電臺曾報道稱,幾位愛立信前高層透露,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愛立信為獲取大批次的訂單、合同,曾向一些國家領導人行賄,其中包括哥斯達黎加前總統羅德里格斯。愛立信瑞士分部的一名前職員里斯·內澤爾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自己為獲得訂單曾向一些國家關鍵部門的領導人行賄。

事實上,這家來自瑞典的老牌電信運營設備商早就對這張罰單心知肚明。今年9月26日,愛立信在發佈最近一季度的財報時就表示,在第三季度業績中計提120億瑞典克朗(約合12.3億美元)的準備金,以應對美國的反海外腐敗調查。

彼時,愛立信就坦言,在調查過程中的確發現了違反關稅道德守則和美國《反海外腐敗法》的行為,並補充稱,這些違規行為是許多缺陷的結果,包括公司未能對危險信號做出及時反應,以及內控不力,並估計會被處以高達10億美元的罰款,還有其他相關費用。這樣看來,這張罰單的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業績影響

對於愛立信而言,交了罰款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次調查已經壓在身上太久了。從2013年開始,美國政府就啟動了對愛立信腐敗行為的調查,首先調查的部門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隨後在2015年,美國司法部也參與了調查。調查結果逐步證明,愛立信在多個國家、地區存在行賄行為。為此,愛立信解僱了大約50名員工,並對公司管理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

除了時間問題之外,愛立信自覺的低頭也能避免在當地終止運營。按照美國法律,認罪的舉動可能會給公司帶來額外的嚴厲制裁,包括吊銷關鍵業務的許可證,但公司可以協商豁免條款,以確保它們能夠繼續運營。

雖然愛立信已經提前為這筆罰款預留出了空間,但無疑,10億美元不是個小數目,仍會對業績和現金流造成負面影響。以愛立信2019年三季度的業績來看,10億美元相當於其當季營收571億瑞典克朗的約五分之一。至於對公司運營現金流的具體影響,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愛立信全球媒體聯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愛立信能夠使用可用資金管理相關的現金流出,資本結構戰略和資金計劃保持不變。

目前正處於愛立信走向復甦的關頭,罰款的打擊不可小覷。2017年是愛立信的轉折點,在此之前,業績連年下滑,淨利一度出現大跌逾9成的情況。2017年當年,現任CEO鮑毅康上任,並大刀闊斧開啟了重組計劃,裁員達25000人,超過員工總數的20%,並砍掉一些非核心項目,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核心網絡設備業務。

從近幾個季度的財報來看,雖然增長緩慢,但愛立信的確正處於回血的狀態中。今年二季度的財報顯示,愛立信的淨營收為548.10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10%;淨利潤為18.47億瑞典克朗,同比實現扭虧。今年三季度,愛立信的淨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有機銷售額更是連續五個季度以來實現正增長。

押注5G

“基於加大對5G等新興技術的戰略投資,我們的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勢頭。特別是北美和東北亞地區,在這些區域5G先行者的推動下,我們本季度的有機銷售額增長了3%。”在鮑毅康將愛立信回血的功勳歸給了5G。

雖然10億美元的罰款讓三季度的淨利潤又轉為了虧損,但展望未來,鮑毅康仍信心滿滿。愛立信還調高了對於2020年的業績目標預期——銷售額將達2300-2400億瑞典克朗,而之前則為2100-2200億瑞典克朗(基於9.50的瑞典克朗兌美元匯率),2020年不包括重組費用的運營利潤率目標保持在10%以上不變。

一切都是瞄準了5G。“5G的發展速度比之前預期要更快!”鮑毅康表示,5G初期建設主要是作為大都市熱點區域的一個容量增強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5G最令人興奮的創新是利用5G在高速率、低時延和安全方面的特性,催生更多的工業互聯網用例,這為愛立信的客戶提供了獲取新收入的巨大機會。

在11月發佈的《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2019年11月版)》報告中,愛立信預計5G用戶數量將從2019年的1300萬成長至2025年底時的26億,5G網絡將覆蓋全球65%的人口,並承載全球45%的移動數據流量。最近,愛立信斬獲了自己的最新合同,來自阿塞拜疆運營商Azercell,兩家公司已經簽署了三年的5G諒解備忘錄。根據愛立信相關負責人給出的數據,截至發稿前,愛立信已經公佈了31個5G合同及78個商業5G協議。

當然,5G這塊蛋糕不會由愛立信獨享。11月20日,諾基亞宣佈已經獲得第50個商用合同。在更早之前的10月17日,華為宣佈在全球獲得的5G合同數為65份。體量較小的中興也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35個5G訂單。《華爾街日報》曾指出,伴隨美方加大對華為的壓制力度,愛立信、諾基亞遇到了“撿漏5G合同”的機遇。

“現在大家都在宣佈拿了多少合同,但合同具體涉及的規模和能否按時交付,都還是一個未知數。”通信專家項立剛表示,單從去年全年的營業額來看,第一還是華為,其次是諾基亞,第三是愛立信;不過,目前關於5G的具體進展還沒有確切的數據,最後能不能交付以及合同中建設基站的數量也不確定,所以並不好判斷運營商目前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