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河北:聚合力破瓶頸 構建基層治理“大共治”新格局

省直機關121個黨組織到街道報到、5萬餘名黨員到社區報到

聚合力破瓶頸 構建基層治理“大共治”新格局

能解決的問題都破題了,餘下的都是硬骨頭。近年來,河北省城鎮化進程加快,呈現出結構多元特徵,老城改造、勞資糾紛、生態保護、物業管理等新矛盾新問題凸顯,城市治理積累了不少原有機制“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難點在基層,痛點在群眾身邊。

啃下硬骨頭,要有新辦法。2018年5月開始試點、2019年5月全面鋪開的省直機關開展“黨組織到駐地街道報到,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以下簡稱“雙報到”)工作,打破各領域黨組織間的行政壁壘,實現基層黨組織的上下銜接左右聯動,聚焦辦好群眾家門口事,打通抓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雙報到”工作推行半年多來,省直機關是如何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取得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成效?

河北:聚合力破瓶颈 构建基层治理“大共治”新格局

石家莊海關河北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醫師深入西苑社區開展健康講座和諮詢義診活動。

●搭建共駐共建載體,共強組織堡壘

一間大大的區域化黨建議事廳和一間可同時容納50餘人的活動室,這就是維明南大街社區的黨群服務站。

去年,省委黨史研究室和維明街道共同商議,在維明南大街社區重新劃分了空間,一道牆隔開了原來的工作站,劃分為辦公區和黨群服務站,從此開啟了“10分鐘黨群服務圈”。

每天,大夥可以圍坐在一起議事聊天、看書讀報、揮毫潑墨、棋牌對弈……可以不定期享受到社區組織的醫療、養老、科普等惠民政策在家門口的宣傳服務,也可以定期享受到高齡保健、養老統籌等年審業務在家門口就被代辦。

黨建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多虧了省委黨史研究室幫助街道制定的《維明街道黨建工作制度手冊》。“這本制度手冊,很薄,只有15頁,裡面的每一條都通俗易懂,可讀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強。”維明南大街社區的工作人員說,“裡面確立了共駐共建工作制度,完善了社區聯席會議制度、街道區域化基層黨建‘五聯’制度、黨史進社區推進措施等10項制度,給我們幫了大忙!”

試點工作結束了,如何全面推動機關黨建、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互聯互動,如何建造組織堡壘?

省委組織部、省委省直工委聯合印發了《省直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到駐地街道社區報到實施方案》,提出了“兩至少、兩評議”的硬性要求:省直部門黨組(黨委)書記至少到駐地街道調研1次,機關單位至少為駐地街道做1-2件實事;街道社區對省直機關工作進行評議,省直機關對街道社區工作進行評議。

在共商共建形式和內容方面,省直工委做了大量具體指導工作,制定了《省直機關“雙報到”工作手冊》。省直部門一把手深入街道調研,機關黨組織負責人在街道社區黨組織兼職副書記或委員,不能兼任職務的,擔任聯席會議成員。

省委常務副秘書長、省委辦公廳主任、機關黨委書記王曦帶領廳機關黨委有關負責同志赴維明南大街社區黨群服務站調研指導兩個單位共駐共建和主題教育工作,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民到東里街道辦事處調研社區建設情況,與東里街道辦事處共同研究制定共建具體方案,明確共建項目、工作措施、工作目標任務及責任分工等,確定了黨組織聯建、黨員聯管的目標。

共青團河北省委機關黨委負責人帶機關幹部先後三次赴街道調研,研究組織共建、陣地共享工作。確定團省委機關組織部一名副部長為維明街道團委建設提供點對點政策解答和業務指導、青發部一名副部長為維明街道團員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提供政策指導。

……

在廣泛參與、深度融合中,黨組織聯建工作思路逐漸明晰起來。

——建設標準化服務陣地。石家莊海關與西苑街道共同建設區域化基層黨建互聯互動中心,作為西苑街道駐區單位開展共建活動的實體陣地,為街道轄區單位全面開展共建活動提供平臺;省科協投資為社區建設了一座百米燈箱式科普畫廊,充分利用該宣傳陣地向居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科技發展、生活常識等知識;省委統戰部同社區共同開展非公黨建工作,謀劃打造中交財富中心黨群服務站(黨員活動中心),創建省級示範點。

——建立日常化聯絡機制。省檔案館探索實施機關黨委委員與街道班子成員結對活動,機關黨委書記與友誼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結對,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和委員與街道黨工委委員結對,互留工作電話,定期交流互動,密切工作聯繫;省總工會通過微信等和街道共享政治理論學習資源,共同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

——組織規範化黨員培訓。省廣播電視局先後五次開展黨組書記講黨課,邀請了東苑街道部分黨員幹部參加黨課,推動實現組織聯建共建,黨員雙向教育管理;省社會主義學院舉辦“社院講堂”,邀請省委黨校教授對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輔導解讀,使街道社區黨員及時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提高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能力。

——開展多元化黨日活動。中建路橋在欒城道口第二辦公區舉辦“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紅色電影海報展,邀請槐北路社區的黨總支書記和組織委員參加,雙方共同開展了紅色歷史教育和學習教育;省氣象局在社區開展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學習交流活動,將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和情景教學引入各社區。

樹立黨建一面旗幟,打造人才培養高地。省直機關通過搭建共駐共建載體,針對社區群眾的實際需求,以“黨建+服務”為載體,拓展出了一條加強黨建與服務群眾的新路子。

河北:聚合力破瓶颈 构建基层治理“大共治”新格局

省稅務局到社區開展“稅務先鋒”志願服務減稅降費政策諮詢會活動。

●下沉區域共建資源,共保和諧平安

“我們轄區內有大片拆遷在建的區域,其中正義街路段是拆遷區和居民區相鄰的重要路段,是我們回家的必經之路,但是由於是拆遷區的臨時路,無法上交市政,特別是夏季、雨季等特殊天氣容易積水,給居民出行造成了不便。”很多看似零碎的“小事”,已經成了電報局街社區居民的“煩心事”。

由於處於基層一線的社區工作瑣碎而繁雜,而社區本身的力量又十分有限,在面對一些問題時,常常顯得有心無力。

如何填補斷層,真正做到下沉一線?問題在基層,資源也要向基層聚焦。

省直機關黨組織按照省直工委的工作部署,根據“優勢互補、合理利用”的原則,認真分析自身優勢並緊密結合街道社區實際,制定參與街道社區共建“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

橋西區各街道依託“橋西雲社區”服務平臺,聯合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物業和社區組織,以居民小區、街路為範圍進行劃分並建立微信群,形成區、街道、網格員、群眾四級微信矩陣,聽取居民意見,激活社會力量。

東華街道電報局街社區黨總支和網上黨支部積極回應居民訴求,對困擾居民的夏季道路積水問題進行商議,在路面低窪處開闢泵槽,出資購買小型潛水泵,安置在泵槽內。積水通過水泵抽排到附近的排水口,解決了家門口的“積水潭”,暢通了居民的回家路。

維明街道師範街社區建立了“兩代表一委員”網上聯絡站。把“雲社區”和黨代表、人大、政協工作結合起來,組織所有代表入群,形成“線上”聯絡站。“聯絡站建立起來以後,一旦發現問題,會立即組織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縮短了中間環節,針對居民提出的問題,我們都會統一交辦、回覆。”師範街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建華說。

找到規律,形成模式,推而廣之。省直工委對省直機關黨組織到街道報到、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試點工作進行了再分析、再提煉,為省直機關有針對性地全面鋪開“雙報到”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革新街道喚來了省醫保局。省醫保局積極協調石家莊市醫保部門,解決了街道14名破產企業退休員工存在的醫保繳費和待遇的歷史遺留問題,對涉及當時需補繳費用88.15萬元進行了重新核定,繳費數額減少到16萬元,大大減輕了街道辦事處資金負擔。

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推進基層社區治理中,越來越多的省直單位與街道聯合,充分整合轄區各方資源,完善科學保障機制,構建社區治理一盤棋的新格局。

國家藥監局一四六倉庫與駐地街道共享高清監控數據,協助地方治安管理,共同打造“平安社區”。

省市場監管局在發源小區開展“電梯進社區”活動,向社區居民宣傳安全乘坐電梯的注意事項、發生故障時正確應對措施。

省水利廳與桃林口水庫積極爭取資金,為鹿尾山村修復破損路面、農橋,保障了村民交通安全和防汛道路通暢。

省衛健委20餘次到濱華路3號院修繕房頂,修建中藥園、健身活動廣場。

……

基層治理從“單打獨鬥”變為“全域聯動”,在職黨員從“條線幹部”變為“街巷幹事”,駐石家莊市區的121家省直機關,全部走出了“大院”“圍牆”,融入城市治理的“大家庭”。

河北:聚合力破瓶颈 构建基层治理“大共治”新格局

省政協到街道社區開展志願服務。

●優化服務管理模式,共解群眾急難

“以前,小區環境衛生髒、交通秩序亂,有人佔用公共綠地自己種菜,還有人把車位上私裝地鎖。多虧了哨子吹得響,現在大變樣了。”西苑小區的居民們一說起自己小區的變化,個個都驚歎不已。

石家莊海關報到服務的西苑街道轄區內共有105個老舊小區,大多居民樓修建於上個世紀末。因沒有物業管理、基礎設施老化等原因,居民生活非常不便。“一旦因公共設施問題發生矛盾糾紛,居民只能向社區求助。但是,如何做好居民的服務管理,一度讓我們感到壓力很大。”西苑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楓說。

在全省範圍內,這樣的老舊小區不勝枚舉。做好社區居民服務,幫助基層社區減輕壓力,也是省直機關單位、在職黨員“迴歸”街道和社區的初衷。

大事共議、要事共決。根據省直工委的部署要求,省直機關黨組織和街道建立了季度例會、議事決策、聯席會商等制度,各機關黨組織負責人積極參加街道社區黨組織全體會議、聯席會議和有關活動。

“這麼多問題同時進行難度不小,是不是按照輕重緩急來處理?”“怎麼保證方案落細落實?”……在共駐共建聯席會議上,各方代表你一言、我一語。

為確保大家“下得去”,各省直單位開出了不同的良方。

石家莊海關與西苑街道在分析社區服務需求的同時,認真梳理了在職黨員的特長和意願,因地制宜地設置了宣傳教育、思想疏導、法律諮詢、文藝表演、醫療服務、就業指導、濟困幫扶等16個專業服務志願崗位,供在職黨員選擇,做到了自願認崗、發揮所長。志願服務,最大程度地把在職黨員的先鋒模範和帶頭表率作用發揮出來。

省農業農村廳建立了內部督導考核辦法,將黨員到居住地報到情況,作為黨員民主評議、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省委政法委機關紀委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採取明查暗訪、隨機調研等方式,集中督查、隨機抽查,對黨員在共駐共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督促整改。

……

短短几個月時間,我省共有121個省直單位和5萬餘名在職黨員“迴歸”街道和社區。社區服務工作更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石家莊菸廠小區變樣了。省財政廳把改善社區環境與創建文明機關、文明大院統籌推進,組織機關黨員幹部協助小區清理衛生死角,實施局部路面硬化、牆體粉刷和樹木修剪。“每隔不久就有人過來幫我們清除小廣告、掃垃圾,小區現在亮堂了不少。”居民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省直宿舍更和諧了。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針對社區內個別退休職工私自佔地圈養信鴿等問題,積極與省法院、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等省直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協商,盡最大努力給予維明街道支持幫助,圈養信鴿等問題也取得了初步整改成效。“樓院變得整潔美麗,我們居民生活更豐富多彩。”大家充分感受到,人人都是社區建設的參與者,也是創建成果的共享者。

瑞城小區的居民心裡更暖了。省交通運輸廳與談固街道共同開展幫困助學、扶貧救弱、便民服務等活動,向弱勢群體和困難職工獻愛心,使“五保”對象、殘疾人、貧困戶和下崗職工的生活有人問、有人管、有人助。

亮身份、作承諾、當先鋒、樹形象。省政府辦公廳向社區圖書室捐贈圖書,滿足了社區居民讀書需求。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組織省優撫醫院醫療專家組赴合作社區開展義診活動,為合作社區居民進行健康體檢,宣傳保健知識,為社區老年人講解慢性病防治知識,免費贈送了基礎藥品。省婦聯根據街道辦對所屬範圍內貧困家庭的摸底情況,組織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為需要救助的貧困家庭捐贈衣物……多家省直單位都參與到環境整治、便民服務、幫困助殘、法律援助等服務中。

便民服務月月有,貼心為民零距離。如今,省直機關單位和在職黨員“迴歸”後,一項項社區治理“痼疾”正逐步破除,一張更高效的基層管理網正在鋪開。

●強化品牌示範引領,共樹文明新風

提到鄭曉洋的名字,青三社區的居民個個豎起大拇指。

鄭曉洋是青三社區“愛心社”的一員,沒事的時候就會到處轉轉,看路面是否潔淨、車輛是否亂停、東西是否亂堆。別看是做志願服務,鄭曉洋卻十分認真,“誰不負責任,都要挨批評。”

他還是出了名的“熱心腸”。社區裡,誰家兩口子吵架了、婆媳關係不和了,都來找他論論理,啥事到了他這裡,最後都能給解決了。

“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鄭曉洋是省水勘院離退休管理科副科長,“雙報到”工作開展以後,省水勘院成立了志願服務隊並加入青三社區“愛心社”志願服務組織,鄭曉洋也成了其中一員。

在省水勘院和街道、社區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鄰里互助、鄰里和睦、鄰里相親”的新型社會鄰里關係,通過發揮群眾身邊典型示範帶動作用,營造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

現在,多家省直單位、社區黨委、居民、商戶等各方力量都加入進來,結成了愛心聯盟服務網,把“愛心社”打造成了一個優秀文明實踐品牌,通過送理論、送教育、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關愛、送新風,讓群眾受教育、得實惠、真便利。“老百姓的歸屬感提升了,大夥爭相為社區點贊。”裕華區裕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欒新華說。

好一個,不如好“一摞”。省直機關“雙報到”工作要求,省直各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能特點,積極探索創新共建載體,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共建品牌。如今,在品牌力量的引領下,我省多個社區都成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駐地單位時常有理論專家前來傳理論、說政策、話發展,傳播正能量,共樹文明新風。

青一社區的居民對此深有感觸。“以前點外賣都會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扔垃圾的時候沒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區分。後來,省農業農村廳的黨員幹部來了,給我們講了不少知識。”多位居民紛紛表示,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綠色消費不僅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社會責任。“還挺有效果的,小區裡的孩子們都能分清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了。”

潤物無聲,潤德無界。

省地礦局利用重大節日和特殊時間節點,相繼開展了“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文明同創活動,積極宣傳創城相關知識及石家莊市文明創建工作有關精神,呼籲廣大群眾提升文明素養。

省審計廳積極協助精英路社區在康泰園、省社科院宿舍、省審計廳宿舍等小區設置健康知識櫥窗,大力宣傳創衛、黨的理論等內容,呼籲廣大群眾自覺踐行文明行為。

……

群眾在哪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建在哪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解群眾所需、讓群眾參與、得群眾之心,文明在這裡生根,實踐在這裡生動。

●開展文化活動聯誼,共創美好家園

每天早上七點半左右,裕彤社區總會有一群太極拳練習者出現,他們身著統一服裝,動作整齊劃一、剛柔並濟,習練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扇,堪稱社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提起這支隊伍,裕彤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博讚許有加。“這支隊伍的各項活動不僅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強身健體機會,也很好地豐富了我們的社區文化。”

但在這之前,王博心裡一直有個困擾他很久的問題:如何才能把這個民間自發的組織,建設得更專業,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2018年7月,作為省直機關“雙報到”試點單位之一,省體育局到長安區育才街道報到了,給街道帶來了新景象。

“省體育局提供服裝、場地和專業教練,協助我們社區組建了40餘人的太極拳隊伍,每週三、日集中訓練。”王博說,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2018年8月,太極拳開班了。第一次上課,省體育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胡錦芝就帶著兩個國家冠軍過去了。“大傢伙都特別高興,我們一群老年人的業餘愛好,沒想到能受到這麼大的重視。”一說起這個,今年66歲的太極拳隊隊長劉素銀就笑得合不攏嘴。

據育才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瑞雪介紹,一年來,這支隊伍的老人越來越多,他們還經常代表裕彤社區參加各項比賽。“去年年底,省第十五屆全運會上,叔叔阿姨們還拿到了團體前八的好成績。”

這僅僅是省直機關“雙報到”工作以互動交流活動聯誼聯心的簡單縮影。

“雙報到”工作開展以來,在省直工委的指導下,省直單位與街道辦事處結合社區實際,圍繞功能完善的標準,著力打造集居民休閒、文體民俗活動、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家園。如今,越來越多的省直單位聯合街道以社區為依託,常態化開展多項助益社區居民身心愉悅的互動活動項目,居民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在恆大社區,省政府參事室與東里街道聯合舉辦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書法筆會”,展出了數十幅書法作品,飽含了對祖國的深情與熱愛、對新時代的謳歌與讚美、對生活的憧憬與嚮往,豐富了黨員群眾的文化生活,推動了街道社區文化建設。

“我們還打算利用職工體育健身中心,以及河北勞動關係職業學院的體育健身和場地資源,共同開展一系列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賽活動,推動機關和街道社區文化建設。”省總工會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張建勳說。

社區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多家省直單位和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著力建設社區文化工作為重點,以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創新文體活動形式,豐富文體活動內容,擴大文體活動影響力,傳播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為鞏固加強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注入更多活力。(王璐丹)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