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被動了奶酪的大連貨代

雖然我在上海,但與大連貨代同行一直合作不斷,都說東北經濟下滑,但無論國外客戶,還是國內客戶,都在東北這片土地上,採購著他們所需要的產品。而我們從大連港出口的貨物,大部分客戶卻在江浙、甚至華南,委託我們出貨後,在全權委託給大連當地的合作貨代。有時我會想,如果我是大連當地的貨代銷售,客戶的開發重心絕是在東三省,忽視全國的其它區域,而大連以外的貨代同行們,卻一直或正在觸動著大連貨代的奶酪。

昨天寫了青島貨代,今天寫寫大連貨代,因自己就是遼寧人,對自己家鄉相對熟悉,文章不是總結,而是隨筆和對貨代行業的感受,如果您對文章內容存異,也請暫且寬容,或相約討論,皆可。

大連是東三省的貨流漏斗

大連幾乎是與青島同一時期被佔領的,1896年成為沙俄殖民地,1899年大連港開建,這座深水良港,為列強輸送了大量東北地區物資,包括後期佔領大連的日本,將大量原煤、鐵礦運回國內再造加工,為後期的軍事行為,提供物質基礎。

解放後,東三省重工業產品也通過大連港輸送到南方各地,所以東北三省中,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成為一條重要的重工業產業帶,而隨後的國企改革,東北各地國企技術落後,產品成本高,企業退休下崗工人負擔重,整條產業帶陷入衰退,以至於影響和制約大連港的貨運量和未來發展。

雖然,經濟下行,但大連經濟仍然在東北獨樹一幟,它是東北亞的物流中心,從人均生產總值上算,也是遼寧省最富裕的城市。當然,隨著周邊港口城市的競爭,丹東港面對朝鮮,營口港吸收大量內貿聯運貨物,隔壁的秦皇島煤港,曹妃甸港,都在擠壓大連港的空間,這些港口在競食著大連港的周邊貨量,是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說不一定哪天,就與大連港平起平坐,甚至替換。

好面子的大連貨代

其實每個東北人都好面子,不管有沒有錢,場面給你弄得挺像樣,從穿衣打扮就能看出一個地區人群的生活態度,大連的生活水平一直不低,記得小時候到大連去玩,就感覺當地人的洋氣,在後來,幾次拜訪大連貨代同行,都會被一桌子海鮮震憾。

而愛面子的副作用,則是自信中隱藏的被動,對於客戶開發,大連貨代總會顯得沒有其它港口同行主動,似乎從心理上就認定了,大連港只能做東三省客戶的觀念,不如學習其它港口貨代的客戶開發模式,海外市場加全國市場的滿天的報價單發起來,互聯網營銷做起來,必定有所收穫。

不過,存在即合理,能生存下來的大連貨代,都有他的道。與我們合作多年的貨代企業,也是細分到了航線、國家、產品,靠質取勝。我們也希望通過觀航網,介紹這些優秀的大連貨代企業。

大連貨代的互聯網基因

一些明智的大連本地貨代企業主,早已分析出大連港的優劣勢,單憑東三省的貨量去實現貨代企業的規模化發展,是不現實的,只能藉助其它手段或模式將貨代業服務延伸,規模化。

從大連走出來的貨代互聯網企業,相信大家都知道,這裡為避免廣告嫌疑不多說明。從這些互聯網化的貨代企業來看,他們的發展是領先於其它港口貨代,當地貨代互聯網化意識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了,而且開始了運營,但模式仍限於廣告變現,並沒有將貨代實質環節納入。至於經營模式是否能持續,不敢預測,只能接下來看,在產業互聯網方面的結果。當然,未來互聯網除了在貨代行業裡,進行效率提升方面的流程在造外,在線下的整條服務鏈將被物聯網打通,將一切不透明的透明,如果大連當地政策有所扶持,我相信,大連一定會產生更多貨代互聯網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