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惠州或將首開全國先河 籌建“長者服務局”

統籌策劃/金羊網記者 陳驍鵬

文/金羊網記者 吳大海 通訊員 王錠銓

日前,金羊網記者從正在籌建中的惠州市長者服務局(籌)處獲悉,惠州將原來散落在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與原市老齡辦的職責都交由該局統一對接,此舉或將首開全國先河。未來,惠州將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康養基地建設看作一個契機,計劃建設全國旅居養老目的地,吸引活力長者來惠旅居。

惠州或将首开全国先河 筹建“长者服务局”

老人漫步在街頭 博羅縣委宣傳部供圖

惠州自古以來就有敬老孝親的優秀文化傳統。明清兩代,政府先後旌表了數十位百歲老人,賞賜財帛、為其建立牌坊,多位孝子也先後湧現。今天,惠州市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8.76萬人,佔總人口的12.8%,老齡服務業、老齡健康產業初具規模,機遇與挑戰並存。這座具有獨特文化基因的惠民之州,即將惠天下之民。

首開先河

成立專門機構

讓老人居家養老如在養老院

“如果一座城市發展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沒有跟上來,那就背離了發展的初心,甚至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南轅北轍。”今年1月11日,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貽偉在中共惠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指出,一流的生活品質,體現在現代化的教育體系、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適度超前的全民健身體系,還有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提升平安惠州、法治惠州建設水平等各方面,讓老老少少都有獲得感、幸福感,“讓‘新惠州’‘老惠州’都不辭長作惠州人”。

記者瞭解到,今年年初,惠州市委市政府專門設置籌備組,籌備成立長者服務工作專門機構——惠州市長者服務局(籌),專門負責老齡事業、產業。

據悉,原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醫養結合、老年福利和優待政策等職責,分別散落在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與原市老齡辦,今後這些職責與新增的長者人才管理服務和統籌推進老齡產業發展職責都將由市長者服務局(籌)統一對接。

惠州或将首开全国先河 筹建“长者服务局”

老人晨練 博羅縣委宣傳部供圖

惠州市長者服務局(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金羊網記者專訪時透露:“惠州要建設兩張養老服務網,包括實體的市縣、鎮、村三級服務保障網和虛擬的智慧長者服務保障網,為全市長者提供普惠養老服務。選擇居家養老的,我們要提供‘點餐式’上門服務,像淘寶一樣,輕鬆購買服務,讓他們在家裡就能體驗到敬老院的服務”。

2013年起,65週歲以上惠州戶籍老年人就可憑老年人優待證在全市範圍內免費乘公交。該負責人表示,老年人優待證原來主要就是為老年人提供免費乘車服務,功能較為單一;2019年10月,惠州市將老年人優待證升級為長者服務卡,逐步拓展助餐、社區居家養老、醫療保健等功能,體現全社會對長者的尊敬和優待。

如今,長者只需拿起手機使用“粵省事”平臺,無需提交任何證件、表格、紙質照片,一次不用跑即可完成長者服務卡與老齡津貼的申請。僅免交紙質照片一項,預計每年可為全市長者節省超過100萬元。

服務更貼心,物質補償也越來越到位。明清時期惠州就有旌表百歲老人的措施,這在今天的惠州變成了高齡津貼:2011年起,惠州市就開始為80週歲以上老年人發放政府津貼,金額不斷上漲,現行的發放標準為80-89週歲每人每月100元;90-99週歲每人每月200元;100週歲以上每人每月500元。2018年,惠州市發放高齡老人政府津貼1.05億元人民幣,惠及全市7萬多名老年人。

除了高齡津貼外,政府還出資為本市戶籍年滿7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購買1份20元/人·年的意外傷害綜合保險。明年1月起,該保險的保障對象在原來70週歲以上老年人基礎上增加60-69週歲低保、特困老年人,所需資金由市財政全額承擔。惠州市嶺東文史研究所副所長、惠州文史學者何志成表示:“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進一步完善,使整個社會對老年人的‘孝敬’成為常態。”

未來暢想

整合特色資源

打造全國旅居養老惠州樣本

老年人服務工作日漸受重視的背後,是正在改變的人口結構。2018年年底,惠州市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8.76萬人,佔總人口的12.8%,老齡服務業、老齡健康產業初具規模,老齡旅遊產業、老齡文體教育產業正在蓬勃發展,老齡用品產業、老齡宜居產業、老齡金融產業剛剛起步,但老齡產業的發展尚存在問題。負責人表示:“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意味著‘人口紅利’的持續衰減。人口結構改變使需求結構也變了,那產業結構也必須調整,現在機遇與挑戰並存。”

惠民之州,如何惠天下之民?該負責人表示,惠州市可依靠石化和電子兩大支柱產業建設國家老年產品用品研發製造高地,重點佈局適老化智能居家產品、智能康復輔助器具、醫養新材料、老年健康醫藥等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據悉,惠州市已有企業計劃開始研發智能輪椅與能促進傷口快速癒合的材料。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端康養基地、建設全國旅居養老目的地,惠州有機遇,也有基礎。”該負責人表示,今後會依託惠州市良好的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以中醫藥資源、溫泉資源、森林資源、濱海資源、鄉村資源為基礎,引進國際領先康養企業,規劃建設康養小鎮、醫養小鎮等。據悉,目前平安不動產就已在羅浮山建設中醫康養產業園,佔地約6400畝。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雙月灣、巽寮灣的濱海旅遊設施、服務形成良好的發展優勢,龍門縣、博羅縣等森林旅遊酒店資源也十分豐富,惠州發展旅居養老服務具有獨特優勢。長者服務局(籌)將加強旅居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規範旅居養老服務和相關生活保障、交通保障、醫療保障等服務,讓普通的旅遊酒店通過植入醫養、康養功能轉型升級為康養酒店,以此吸引全國有旅居養老需求的活力長者來惠州旅居,發展旅居型養老服務新模式。

血脈傳承

物質加精神獎勵

惠州歷來有敬老孝親傳統

今天惠州孝親敬老的濃厚氛圍,源於幾百年以來的培植與傳承。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惠州人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何志成說,據《惠州府志》記載,明清兩代政府都會以旌表的方式獎勵百歲老人。“政府會使老人顯著於閭里,從而達到鼓勵風化的目的”。

惠州或将首开全国先河 筹建“长者服务局”

屹立兩百多年的貞壽之門牌坊

記者查閱史料發現,明、清兩代旌表的惠州百歲老人足有數十人之多,多有“旌表某某縣百歲老者”的記載,政府會獎勵財帛,為其建立牌坊、祠堂、石碑等禮儀性建築。清代歸善(惠陽古稱)縣壽婦馮張氏,一百零二歲時五世同堂,官府賞上用內造綢緞一匹、銀十兩;嘉慶年間,惠東縣多祝鎮武進士蕭鳳來的父親蕭元高樂行善事,其妻曾氏壽八十,官府賜建“介壽貽謀”石牌坊。

這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乾隆年間,歸善三棟處士張嶽鍾之妻黃氏在丈夫去世後寡居守節,含辛茹苦育兒成才,直到百歲高齡才過世。黃氏一百零一歲時,官府賜建“貞壽之門”牌坊旌之。據介紹,當地的主幹道從前就在牌坊下通過,因為牌坊上有“聖旨”二字,經過的官員百姓都得下馬落轎,恭敬瞻仰後才步行而過。牌坊已在三棟鎮書房下村邊屹立了二百年,被評為市級文保單位。村民們全為張氏一族,對祖輩的事蹟引以為傲,村裡敬老之風極盛,這牌坊也成了愛老的象徵,在百年動盪中保存下來。如今牌坊雖因村道改道而漸漸被野草包圍,但村民仍不時來拾掇牌坊、上香祈福,祈求祖宗庇佑,平安長壽。

在政府與儒家文化的雙重推動下,惠州誕生了大量可歌可泣的孝親故事。何志成介紹,僅惠州城區就有多位孝子載入史冊,明代有謝灌,清初有龐孝子,晚清有江逢辰,不少故事被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如今的發掘頗有現實意義。

最為惠州人熟知的本地孝子大概就是“江孝子”——晚清惠州最著名的文人之一,江逢辰。他生性至孝,聽聞母親病危便放棄一切回去侍奉,親自為母親煎藥、餵食。史料記載,他“侍母疾,號泣露禱,形神俱瘁”,無心梳頭也不刮鬍子,看起來就像個瘋子。

惠州或将首开全国先河 筹建“长者服务局”

貞壽之門牌坊細節

母親病逝後,江逢辰在墓前搭棚守孝3年,結束後不治而卒,終年41歲。他家境貧寒,親友集資將其草葬在鱷湖西紫薇山南面,立孝子阡,張之洞發出“孝通之才不能應世而用”的感慨。民國初年,梁志文等為了紀念江逢辰,在豐渚募築江孝子亭,後來成為現在的荷花亭。

【文脈眾議】醉美惠州夕陽紅

特約撰稿 白雪

惠州宜居,半城山色半城湖。這座宜居的山水城市裡,不知不覺中多了不少銀齡老人,除了跟隨兒女來安度晚年的,還不乏兒女在廣州、香港、深圳、東莞等地工作就近選擇定居惠州的養老一族。二線城市惠州之於他們,既規避了幾個城市的高房價,又享受到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相對一線城市較低的物價,還有一個溫暖人心的客觀因素,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孝親敬老觀念底蘊深厚。

據史料記載,明清兩朝政府都會以旌表的方式獎勵高壽老人中的百歲老人。歸善(惠陽古稱)縣壽婦馮張氏,年一百零二歲時,五世同堂,奉諭旨張氏著加恩賞上用緞一匹、銀十兩。除了給予賞賜財帛、綢緞,官府還會為老人們建立牌坊、祠堂、石碑等禮儀性建築。孝親敬老文化也由此在惠州得以傳承。晚清惠州著名詩人、書畫家江逢辰孝感動天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

如今,西湖豐渚園的荷花池中有一座“江孝子亭”,即是民國初梁志文等為紀念江孝子所建。百善孝為先。銀齡老人在惠州這座城市感受到孝心的溫暖,也使晚年養老生活多了一抹溫馨色彩。

這是一座鐘靈毓秀的城市,也是一座進入老齡化的城市。目前惠州全市60週歲以上戶籍老年人有48.1萬人。據聯合國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2017年,中國人口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已經全面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孤寡老人、獨生子女家庭老人、因病致貧家庭老人、欠發達地區和農村老人等,諸多養老問題,以及由此所帶來的系列社會問題都已嚴峻地呈現在國人面前。當得知目前我國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平均每天約有兩萬人、每小時有800多人進入老年人行列時,誰還能輕鬆起來?養老關乎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每個人都會老去,養老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繞不過去的話題。為了應對諸多難題,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從五個方面部署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具體工作任務。

近年來,生活在惠州的老人,已經享受到一些來自政府的系列優待政策和福利。養老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決定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和諧,也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溫度和風度。今年年初,惠州市委、市政府籌備成立了長者服務專門機構,全面推進動養老服務和老年健康體系建設,推動長者人才管理服務和統籌老齡產業的發展,建立健全老年人優待政策,強化政策落實和權益保障,走在全國前列。也為惠州市的銀齡老人和銀齡產業帶來驚喜和福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惠州已經在深化養老服務和強化管理保障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好招連連。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有了希望,讓銀齡老人沉醉在夕陽紅壯美的願景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