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文山市:苦練就業扶貧“組合拳”勞務增收致富“千萬家”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一直以來,文山市堅持把“就業脫貧一批”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貧、脫貧路徑,按照“政府推動、市場主導、分類施策、因地制宜”的就業扶貧思路,千方百計拓寬貧困群眾就業渠道,成功開闢了“產業發展”帶動就業一批、“園區需求”解決就業一批、“州府優勢”促進就業一批、“勞務輸出”轉移就業一批、“扶貧車間”吸納就業一批、“公益崗位”安置就業一批等六大扶貧就業“主戰場”,用“組合拳”的方式全力推動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11萬餘人走上了就業增收、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文山市:苦练就业扶贫“组合拳”劳务增收致富“千万家”

文山市:就業扶貧

“產業發展”帶動就業一批

寒冬時節,地處巍巍山中的文山市壩心鄉核桃寨村雲霧迷濛,恍如仙境。在文山逸龍生物科技公司的中藥材基地裡,化身“產業工人”的當地村民們“正忙併幸福著”。

已實現脫貧摘帽的核桃寨村村民楊友良家,共流轉40畝土地給公司,同時又在基地務工。勞作之餘,他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增收賬”:在基地裡面做工每個月3000元,另外流轉的40畝土地,一年就有16000元,收入比以前至少翻了兩番。

壩心鄉核桃寨村土地肥沃,但過去群眾固守於栽種傳統農作物的習慣,守著“金山”受窮,抱著“金碗”捱餓。2016年,通過政府招商引資,逸龍生物科技落戶核桃寨村,與當地312戶農戶以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了3000多畝土地,規模發展紅豆杉、黃精、重樓等中藥材種植,不僅讓荒山“綠”了起來,還讓貧困群眾實現了地租、務工“雙豐收”:獲得地租收入400多萬元、勞務收入833.4萬元。

依託產業,撬動就業。隨著文山市以糧食、果蔬、萬壽菊、烤煙、山藥、山地畜牧業、三七為主的中藥材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一個個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風起雲湧,為文山市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創造了成千上萬個“產業工人”崗位。目前,全市41個新型經營主體成功帶動有勞動力的檔卡戶490戶2080人就業,實現工資性收入185萬餘元。

文山市:苦练就业扶贫“组合拳”劳务增收致富“千万家”

文山市:就業扶貧

“園區需求”解決就業一批

文山三七產業園區是雲南省重點工業園區,現有在冊企業58戶,新建項目34個。園區內,來自臥龍街道龍潭寨村的檔卡戶熊金迪正在雲南苗心康生物科技公司的民族醫館裡為顧客做中醫推拿,中醫推拿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每個月3000-8000元的工資收入讓曾經為柴米油鹽而煩惱的她,對未來充滿了幸福憧憬:不僅要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還要爭取在城裡買房安家!

雲南苗心康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集苗藥種植、研發、生產、銷售和終端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型健康養生服務企業,現有直營店2家,醫館1家,加盟商71家,共創造就業崗位 1200餘個,帶動24家藥材種植農民合作社、586戶農戶(檔卡戶28戶)增加收入235.5萬元,戶均年增收4018元。

依託企業,帶動就業。文山市充分發揮馬塘工業園區、三七產業園區兩個省級工業園區匯聚各類企業100餘家的平臺載體優勢,指導和幫助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走進園區變身“企業工人”。目前,馬塘工業園區成功吸納就業人員近6000人,其中檔卡戶160餘人;三七產業園區吸納就業人員1000餘人,其中檔卡戶260餘人。

文山市:苦练就业扶贫“组合拳”劳务增收致富“千万家”

文山市:就業扶貧

“州府優勢”促進就業一批

今年9月,因為文山市就業扶貧措施的推動,檔卡戶家徐世蒂來到文山復烤廠務工。在倉儲分選車間的普選棚裡,正在進行菸葉分選的她,被一張張金燦燦的菸葉映紅了溢滿笑容的臉龐:在這裡上班比在家裡下地勞作輕鬆多了,每個月還有3000元以上的工資,現在都成了全村人羨慕的對象。

文山復烤廠是一家有社會責任擔當、有用工需求的國有企業。為儘可能多地安排貧困群眾實現市內就近轉移就業,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李雲龍親自找到文山復烤廠負責人,推動企業通過多種渠道成功吸納檔卡戶群眾31人就業,成為文山城區“崗位扶貧”模範企業。

文山城區是全州的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各類工商企業數以千計。為把這一“州府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就業扶貧”資源,文山市主動作為,主動出擊,全面掌握城區工商企業用工需要並與之達成用工訂單協議,千方百計為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實現轉移就業牽線搭橋。目前,文山城區共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5962人,其中檔卡戶1761人。

文山市:苦练就业扶贫“组合拳”劳务增收致富“千万家”

文山市:就業扶貧

“勞務輸出”轉移就業一批

年關逼近,薄竹鎮紅者幾村檔卡戶熊保華從江蘇打工“滿載而歸”,回到家裡忙著裝修房屋,準備趕在年前入住新房。2016年,熊保華夫妻倆通過“就業扶貧”勞務技能培訓掌握了“打模”和“電焊”技術,隨後前往江蘇省一家海洋裝備公司打工,從此“走出山門富路寬”:每個人每個月的工資有5000多元,一年工作10個月有10萬多元,除出花費純收入有9萬元左右。

東部沿海地區用工需求量大,務工收入高。一直以來,文山市把向東部沿海“輸出”農村勞動力作為推進“就業扶貧”的核心措施,不斷強化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不斷強化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紐帶作用和專場招聘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百日行動”等主題活動的輻射作用,不斷創新上海——文山“勞動力傳送帶”工作機制,全方位、多方式、多渠道拓寬農村勞動力“輸出”就業渠道,做大做強“勞務輸出”扶貧。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全市新增“勞務輸出”就業近6000人,其中檔卡戶1700多人;“勞務輸出”就業人均月工資達到 2500元左右,全市“勞務輸出”務工收入達到1.48億元以上,檔卡戶實現增收4400餘萬元。

文山市:苦练就业扶贫“组合拳”劳务增收致富“千万家”

文山市:就業扶貧

“扶貧車間”吸納就業一批

冬閒時節,紅甸鄉茂克村的輕紡“扶貧車間”裡縫紉機聲噠噠不停,比平日更加熱鬧。回族檔卡戶楊慶妃由於飲食、生活不便,一直沒有外出打工掙錢,如今卻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搖身變成了“上班族”,實現了照顧老人小孩、家務農活和打工掙錢“三不誤”:忙完了田地的活計,把小孩送到學校後就來做工,一天可以做100多個枕頭套,每個月收入有2000多元。

由哈電集團投入定點扶貧資金200萬元建成、採用“村集體+農戶+企業”的運行模式的茂克村輕紡“扶貧車間”,可為全村提供100個左右的務工崗位,目前已吸納19名農村群眾就近就業,其中檔卡戶8人,人均月工資在2000元左右。

“車間建在家門口、務工不用往外走、掙錢顧家兩不誤、幸福生活人人有”。文山市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工作思路,匯聚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合力,先後建成“廠房型”、“居家型”、“園區型”、“零散型”就業“扶貧車間”50個,吸納檔卡戶群眾386人就近穩定就業,人均月增收在1500—4000元不等,為不願或不便外出務工的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探索出一條就近就地就業增收脫貧的新路。

文山市:苦练就业扶贫“组合拳”劳务增收致富“千万家”

文山市:就業扶貧

“公益崗位”安置就業一批

小街鎮瘋龍潭村檔卡戶朱漢畢一家五口人,兒子和孫子都因病不能幹重活,自己和老伴年紀大了,無法外出務工,一家人只能靠種點小菜維持生計。2018年,鎮政府設置了一批優先招收檔卡戶的保潔員公益崗位,朱漢畢第一個報了名並順利地當上了村裡的保潔員。每天打掃一次村裡的清潔衛生,活路不重,每月還有500元的報酬,這讓朱漢畢樂得合不攏嘴:要把這份收入用好,除了改善生活,還準備栽點果樹,養點豬,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文山市結合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實際需要,針對檔卡戶中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人員”就業困難問題,按照“因村設崗、因需設崗、以崗定員、總量控制、屬地管理”的原則,安排財政資金在全市17個鄉鎮、街道設置保潔員、護林員、護路員等“五大員”鄉村公共服務崗位5025個,確保全市4599個檔卡戶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公益崗位”安置就業,走出了一條設置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助力檔卡戶就業增收的“多贏”扶貧之路。

因為就業扶貧“組合拳”,文山市成千上萬的貧困群眾走上了就業增收、脫貧致富的新路。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群眾有11.1萬人實現轉移就業,轉移就業率達60.2%;檔卡戶有22581人實現轉移就業,戶均達到1.56人,就業收入成為檔卡戶跨越貧困線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雲南網通訊員 張艾冰 黃啟德 記者 黃鵬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