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前言:看到这个标题时,相信你一定很惊愕、也很好奇。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天下第一”几乎都与名人、名篇、或者著名历史事件有关,比如秦皇汉武都朝拜过的“天下第一山”泰山,比如因《滕王阁序》而名扬四海的“天下第一阁”滕王阁,比如有我国佛教祖庭之称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天下第一寺”白马寺。而云南,地处边疆,与中原相比,几乎无太多浓墨重彩的历史,这“天下第一亭”是何来头?



先给大家看看云南的“天下第一亭”长什么模样。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对,它就是云南石屏的来鹤亭。

仍记得第一次,我在山脚仰视它的时候,撞入心中的词是“俊秀”、“轻巧”和“飘逸”。高高翘起的檐角,层层如仙鹤羽翅般在素雅古朴的色彩中于空中展开,我从未见过如此“仙气”的亭子。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拾级而上,来鹤亭背后还有两座形制一样的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建筑——文昌阁和魁星阁。

其中来鹤亭与文昌阁后墙相连,工匠的这一巧妙设计,省去了来鹤亭西北两根檐柱,但外观造型仍为重檐八角攒尖顶建。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亭两侧倚着文昌阁的后墙修有偏厦,其上盖有飞檐。这真是神来之笔,将来鹤亭与文昌阁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也犹如仙鹤最有力量的两支硬羽,让来鹤亭更为缥缈。

立于亭侧,才发现在山下看到的来鹤亭那层层叠叠的飞翘檐角,其中有四个来自亭后的文昌阁。独特的空间组合,造就了这视觉上叠加而出的飘逸优美。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这种风格独特,且造型优美的亭阁结合的古建筑实属罕见。

号称中国四大名亭的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和长沙爱晚亭,也没有这般神仙颜值吧!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醉翁亭、湖心亭、陶然亭、爱晚亭

来鹤亭顶部内置藻井, 亭中倚着文昌阁后墙有上梁,其上塑有吕洞宾骑鹤吹笛的泥像。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来鹤亭现结构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遗存,始建于明代崇祯六年(1633年),文昌阁脊檩上仍有“明崇祯六年二月建造”的墨书题记。

2013年,来鹤亭古建筑群(来鹤亭、文昌阁、魁星阁)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清风伴风铃,伫立亭前,凭栏远眺,把袖临风,异龙湖淼然无际,四野群山拥怀,倒影氤氲烟尘。好气势!



流连赞叹时,我看见了亭后的一块石碑,走进一看,五个大字:“天下第一亭”!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天下第一亭?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吗?不是书圣王羲之墨下的会稽兰亭吗?

这边疆之地,竟然也有“天下第一”?莫不是一些不知名的文人墨客在吹牛皮吧!

带着疑惑,我细细辨读了这块“天下第一亭”石碑上的碑文。


长华自光绪已丑公车北上,宦游十八载,所浏览者,如北京陶然亭、万寿山、颐和园;召殿试时得览宫中之北海、紫光阁。至山东之泰山、湖北之黄鹤楼、伯牙台、荆门三泉、承天寺,湖南之岳阳楼,江南之雨花台、紫荆山、明陵、赤壁、秦淮、莫愁湖,镇江金山寺、甘露寺、蕉山,扬州平山堂,苏州太湖、虎丘、沧浪亭、寒山寺、范坟、留园、惠泉、上海愚(豫)园,浙江之西湖,湖南之卧龙岗。“诸多胜景与石屏来鹤亭有较胜者,有不如者,似天然亭景,当以此亭为最。华于江南解组归时里,特名之曰[天下第一亭]”,是有足志者。戊午(一九一八年)夏月郡人罗长华敬书题。


原来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个叫罗长华的石屏当地人,在晚清为官十八载,游历了大江南北的诸多胜景,回乡后为来鹤亭立了“天下第一亭”这块石碑。

“诸多胜景与石屏来鹤亭有较胜者,有不如者,似天然亭景,当以此亭为最。”这是罗长华认此亭为“天下第一亭”的理由。

何为“天然亭景”?似天生地长,与山川大地融为一体,互不可缺,互为增色是也。

对此,我首先想到的是庐山的观云亭。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庐山观云亭

结构极简的四角亭子,立于峭壁之上,远方流云如瀑布倾泻而下,青山在下,流云在上,嫣红小亭缀于其间,此为天然亭景。

但来鹤亭只是一小土山上的亭子,虽前有异龙湖,旁有乾阳山,但与“天然亭景”感觉仍相去甚远。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忽想起亭下山门上有一匾——“末束岛”,查阅资料后才知,来鹤亭所在的小土山,原是异龙湖中的小岛,名“小瑞城”,古称“末束岛”。

只是现在异龙湖的水位较以前已下降了很多。沧海桑田,岛已成丘。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原来,一百多年前,罗长华是泛着舟才得以上到来鹤亭。

我不禁闭目遥想那一番景致:异龙湖琉璃万顷,小瑞城危岛耸峙,湖水萦绕,浪花拍岸,来鹤亭展翅其上,罗长华于小舟之上远望来鹤亭,如海市蜃楼,近看似琼阁风清。



清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邑人吏部主事王绮珍应邀与友人泛舟异龙湖上,饮于来鹤亭中。慨然歌,颓然醉,友人问道:“凡物之美,因人而彰。使此亭在通都大邑,早有名人为之发挥,风景当与浸月留云,并传千古,而岂徒为一邑之胜哉!”

对此,王绮珍答道:“不然,子不见歌合舞榭或为瓦砾残灰矣,画舫香车或为榛野火矣……而此亭特以僻在一隅,依然无恙,使吾侪得优游其间。岂非山水之幸欤?而亦游人之幸欤。”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确实,如果在通都大邑,定有名人骚客为其不吝笔墨,也早已名扬天下,但也如王绮珍所言,不一定能百年无恙流传千古。

例如广为人知的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得誉“天下第一亭”的始建于北宋的醉翁亭,曾与其周围的建筑群尽数毁于清末的太平军兵火,现存的醉翁亭由曾国藩等名仕出资重建。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滁州醉翁亭

“凡物之美,因人而彰”这话不假,就好比庐山,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文人为它写下数万首诗词,使其闻名天下。但放之四海,又有多少山川能有这样的运气呢?

就像前引里所说在传统文化观念里,我们判定名胜古迹的标准更多的是名人加持,而非古建筑的本身,也非意境。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由于云南长期远离政治中心,来的文化名人本来就少,还多是贬谪之身。这些客观现实让来鹤亭显得寂寂无名,但从意境、美学、古建筑的价值来说,来鹤亭又是十分出色的。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来鹤亭古建筑群局部细节

这让我想起被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于1937年“发现”的,被誉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唐朝建筑,也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艺术造诣也最高的唐朝建筑。

唐朝遗构,如此国宝,为何久遭世人遗忘?应该也是由于太过偏僻而阻隔了文化人的脚步和笔墨吧!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这也让我想起曾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十大名山,让大家意外的是,传统名山仅有黄山、泰山和峨眉山入选,这其中名次最高的黄山仅列第五。

其实山川并没有改变,只是评选的标准不一样了,就像历史上对云南的认识,只是个边远的流放之地,而现在云南已成为旅游圣地。



让我们再从典籍史料中一览来鹤亭昔日胜景吧!

清代石屏举人朱庭珍(1842-1903)于一秋夜泛舟至来鹤亭有诗:“危亭涌出湖中央,两岛浮青遥颉昂。白蘋洲外晚霞媚,红藕花中风露香。万顷金波月荡漾,一声玉笛天苍凉。空明不夜浣心迹,扁舟容与凌秋光。”

清代石屏二次翰林张汉(1680-1759)晚年辞官回乡,时隔几二十年再游来鹤亭赞曰:“一海三山共,风光聚一亭。鹅群秋水白,雁字远天青。未有游仙兴,空传画鹤形,羽人之我梦,弄笛与谁听?”。

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榖(1872-1937)为来鹤亭题书对联:“忆三岛旧游,愿与飞鹤轻鸥订南山北山之约;让西湖一步,试问秋芦春柳比苏堤白堤何如?”。

从前人的笔墨文章里,我们看到,来鹤亭因异龙湖而显得格外惹眼,异龙湖也因来鹤亭更添秀魅。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大理洱海观音阁

只是末束岛湖水萦绕,浪花拍岸的景致早已不在,但我们能从大理洱海上的观音阁的意境中,遥想一番。

末束岛比洱海观音阁所在小岛要高大的多,也更为险峻,且来鹤亭古建筑群也更具规模,更有气势与美感,能想象的到当年的来鹤亭是何等缥缈仙境般的存在。

从“天然亭景”这个角度来说,来鹤亭担得起罗长华为其题下的“天下第一亭”之名!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后来才知晓,罗长华,也是个传奇人物,他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科举武进士,为我国晚清水师(海军)将领。他的同胞兄弟罗长春、罗长林也都是武进士,“一门三进士”说的就是他们家。

古建筑的宝贵,在于其宝贵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古建筑本身的美,只寻“名气”。默默无名并不意味着不好,走进它,一样会让你叹为观止,比如云南石屏的“天下第一亭”来鹤亭。

中国古建筑:天下第一亭在云南

来鹤亭背后还有些什么故事呢?来鹤亭与滇南“文献名邦”石屏还有着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呢?敬请期待下一篇。


参考文献:

[1]石屏县志 //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2]张汉. 留砚堂诗选 //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

[3]朱庭珍. 穆清堂诗钞续集 //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

[4]李乾朗. 穿墙透壁 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图/见识云南、易水寒冰、额骨阿宝、廿一生等

谨以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