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雙十二”來了,有了這些消費險,真的就能購物無憂麼?

12月12日,又一個網絡購物高峰來襲,你熬夜“剁手”了嗎?

如今,為了提高消費者購物體驗,不少網購平臺紛紛“試水”消費保險。消費者只要購買相關商品,即可獲贈或者支付很少的保費就能得到相應的保險服務。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部分保險產品卻如同雞肋,甚至可能成為賣家知假售假、吸引消費者的噱頭和幌子……

具體看來,消費保險涉及正品保證類、價格保證類、物流保障類、退換貨類、售後延保類五大險種,包括退換貨運費險、手機碎屏險、體驗無憂險等幾十個保險產品。

運費險理賠多是“一錘子買賣”

今年“雙11”,網友小周在某電商平臺的傢俱店購買了一款摺疊寫字桌,下單時賣家贈送了退貨運費險。收貨後,小周發現商品雖無質量問題,但與網店所展示照片存在色差,於是選擇了“七天無理由退貨”。

“双十二”来了,有了这些消费险,真的就能购物无忧么?

由於寫字桌體積過大,在退貨時只能按照體積計算運費,而在收到保險公司的運費理賠金後,小周發現理賠金額遠遠不夠補償自己支付的運費。小周隨即諮詢了商家,商家表示,只有因為商品質量等可歸咎於賣家責任產生的退貨運費,他們才會補償。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電商平臺的運費險理賠金都是“一口價”。根據收發貨城市之間的距離標準來進行賠付,並不以實際支付的運費、退換貨商品重量、尺寸作為賠付標準。

由於退換貨運費保險全流程自動化程度高,多數消費者都不會仔細閱讀合同保險內容,這就給後期糾紛埋下了隱患。

消費險關鍵信息竟被“隱藏”?

此外,部分電商在售賣手機時推出碎屏險的服務。王女士在某電商平臺的手機自營店裡購買手機時就購買了這項服務。如果購買了碎屏險,產品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因為意外導致的屏幕破裂,可享受一次免費的換屏服務,但並未明確提及所換屏幕是否為廠家原裝。

“双十二”来了,有了这些消费险,真的就能购物无忧么?

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在手機屏幕碎裂後,按照平臺的服務流程選擇了上門換屏服務。但她發現,上門技術人員提供的新屏幕未採用和原裝屏幕一樣的包裝。技術人員稱,這是符合原廠規格、與原裝部件同質量的非原廠產品。

王女士說,服務公示下方有幾行字體略小、顏色略淡的說明,這幾行說明對於服務公示的內容做了進一步說明,其中就包括了更換的配件非原裝的提示。“這麼小的字誰會注意到?雖然說一分錢一分貨,但這麼玩文字遊戲,也太不厚道了吧。”

正品險成賣家吸引消費者的噱頭?

網友小齊通過某海淘電商平臺購買了一款尚未在國內上市的球鞋,由於海淘商品非真偽問題不接受退換貨,於是小齊購買了平臺提供的正品險。

收到海淘鞋子後,小齊在多個付費鑑鞋平臺鑑定鞋子的真偽,鑑定結果竟然有真有假。於是,小齊按照平臺要求,上傳了多份鑑定報告和其他材料申請退貨,並要求正品險賠付,但是申請很快就被駁回。

“双十二”来了,有了这些消费险,真的就能购物无忧么?

小齊告訴記者,駁回的理由是賣家對付費鑑定平臺的資質不予認可,對鑑定報告自然也不會承認。賣家號稱所售商品接受專櫃驗貨,但現在專櫃無法提供此類服務。即使專櫃驗貨了,也不可能出具一份要承擔法律風險、同時證明力有限的鑑定報告。

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要求退貨和賠償本來就是消費者的權利。但是在遇到退換貨難度較大、需要先證明商品為非正品的海淘商品時,消費者僅憑一己之力獲得具有證明力的商品鑑定報告難度很大。正品險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成為賣家知假售假,吸引消費者的噱頭和幌子。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消費者個性化服務需求的不斷出現,保險行業和保險產品一定還將進一步細分。電商平臺應建立相關服務長效機制,讓消費者充分認識消費保險、瞭解保險的功能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