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電影上士兵打開坦克蓋子往裡面扔手榴彈,裡面不會有個插銷嗎?你怎麼看?

我在燈火闌珊處1


現在的電影和電視劇演的越來越假,記得最早出電影的時候,裡面的劇情和畫面都很經典也很真實,演的就好像是真的一樣,一點都不假,哪裡像現在,被人拿槍指了頭,還賭你的槍裡沒有子彈?

那時候沒有子彈的人槍誰敢帶出來用,即便是現在的人在使用槍的時候都會好好的檢查一下,確定沒問題了才敢使用。至於那種手撕鬼子,一個打幾十個的抗日奇俠就更假,你手撕一張紙我還相信,把一個活生生的人給撕成兩半?你是鬼麼?當然,我們拋開那些演的不真實,完全是欺負觀眾們沒腦子的電視劇來說,就拿抗日劇裡面最火的《亮劍》裡面也是一樣,雖然沒有前面說的那麼假,但是其中的一些劇情也是一點都不真實。

就拿《亮劍》裡面很感人的一個情節來說:只見在破敗貧窮的小農村面前,行駛過來了一輛大型的坦克,周圍還有好多的日本士兵,看來他們就連僅剩下的老弱病殘都不放過了。

獨立團的幾個殘餘士兵們,為了保護好村子裡面的人,不得不挺身而出光榮作戰。其中一個獨立團的熱血男兒手裡拿著一個手榴彈衝過去就把一輛坦克給炸燬了,然後自己的身體也粉碎在了手榴彈的爆炸當中。

整個畫面非常的感動,為了消滅掉敵方的坦克,獨立團的士兵不惜犧牲掉自己的生命。但是,感動歸感動,你還能演的再假一點麼?好端端的一個坦克,就這麼被你小小一個手榴彈幹掉了?人家再怎麼說也是那麼大的一個鐵疙瘩,要是這麼輕易的就被幹掉那他還配叫“戰場殺手”?豈不是坦克只要剛上戰場,幾輪手榴彈下來它就沒了。

其實不止是《亮劍》,有好多的抗日劇裡面都有這樣的畫面,可我每次看到這樣的畫面都感覺自己的智商被玩弄了,要是手榴彈真的這麼容易被丟進去,那麼以後誰還敢開著坦克往前衝啊,那不是故意送人頭麼?

後來,慢慢的也就不計較了,只是再也沒有被這些抗日神劇給弄哭過,因為實在太假。其實在真實中,只要坦克手進入到了坦克裡面,那麼在外面的敵人就進不去了,包括扔過來的手榴彈。

因為每一個坦克的入口處都會設有一個大蓋子,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插銷問題,因為只要把這個大蓋子給鎖上後,就連縫都沒有了。這就跟戰場上的噴火兵對坦克沒有用的道理一樣。他有一切可以隔絕進入到坦克內部的設施,只要蓋子一關就絕對安全了。

至於一些別的沙雕電視劇裡面,有士兵抱著一個手榴彈鑽到坦克底下同歸於盡的畫面更是想都不用想,只能說這個編劇腦洞太大。一點都不現實,先不說這個坦克能不能讓你鑽到底下去,就光光坦克上面專門設有的機槍就足夠打死你了,更何況坦克的後面還有許多的士兵呢。

一個人壓根就近不了坦克的身好麼?即便是你近身了,可就算是你綁了一捆手榴掉也根本炸不毀一輛坦克啊,搞這種弱智的畫面無非就是為了一個作用,那就是讓電影變得更加好看一些。說起來,這也只是一個娛樂供人觀賞的東西,有那個意思就ok,其它的不用去考慮,考慮太多了也不好。

其實這麼說大家應該也就明白了,要是還有不明白的。那麼我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坦克關於防禦措施上面的結構,首先,每一個艙蓋的上面都會有一個鎖止機構,也就是說一旦坦克兵進入到了坦克裡面以後,這個艙門就會自動觸發鎖止結構,直接就把門給關上了,所以要不是裡面的坦克兵主動打開的話,手榴彈萬萬不可能會被扔進去。至於掀開蓋子往裡扔顆手榴彈……這未免也太瞧不起坦克了吧。


貓眼觀史


外,醒醒別睡了,大白天的還抱著個枕頭。白日做夢呢?

言歸正傳,現實作戰和神劇最大的不同就是,你朝坦克裡面扔手裡,沒人對你開槍,但現實戰場你可能還沒接近坦克,人就會成一堆肉泥。可能許多人都會覺得軍武視界這樣說有點暴力,還有點血腥。但不好意思,真是戰場就是這麼殘酷。想要炸一輛坦克,幾乎一隊敢死隊都不夠用。當然,這並不是筆者影視劇電影看多了,而是真真切切聽老表講述過這樣的故事。

我爺爺的哥哥是從前線下來的老兵,之所以下來是因為眼睛被流彈擊中,殘疾才會回到老家,而我爺爺當時已經犧牲。根據大爺爺的講述,當時他們在戰場上還很少能夠看到坦克這個東西,還是在後來的一場大戰中,遠遠的看到過一次日本人的坦克。聽他說,當時日本的坦克並不是太大,根本沒有什麼發射炮彈的口子,上面只有幾把機槍,同時速度也跑不快,但就是這樣一個鐵殼子,讓許多人都只能在戰壕裡趴著,只要一露頭,就會被掃一梭子子彈。


並且,我軍先後組成好幾組敢死隊,抱著紮成捆的手榴彈往上衝,但最終還沒碰到坦克,人就已經沒了。現在後知後覺回想起來,這不就是當初日軍剛開始裝備的92式超輕型坦克麼。可見,什麼揭開蓋子往裡面扔都是假的,你真以為一般人能快過子彈,然後直接將手榴彈扔到坦克裡面嗎?別做夢了。

同時,根據筆者對於坦克的瞭解以及作戰的規章制度。坦克裡面是能夠直接鎖住的,和門一個道理。還有就是,根據坦克作戰操守,不論在作戰時坦克裡面有多麼的熱,坦克兵都是不允許打開這個蓋子的。畢竟,一輛坦克對於一個軍隊來說,可是相當寶貝的。


軍武視界


坦克的艙蓋確實能夠從內部鎖上,但是這個艙蓋基本沒人鎖,而且步兵往炮塔裡扔手榴彈是極為經典的單兵反坦克操作。但是難點在於如何將手榴彈扔進炮塔?

首先為啥能鎖住卻不鎖?

火炮在空曠地帶發射尚且會激起大量灰塵與硝煙,pm2.5瞬間爆表,那麼在坦克炮塔這種密閉空間內,煙霧得有多大?不開蓋怕不是被燻死在裡面

其次,熱呀,在二戰時期開坦克可是體力勞動,身體不夠都開不動的,裝填手那更是退役就能改行練舉重。這個熱量槓槓的。

第三個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五六個大老爺們,十天半個月的不洗澡,不洗腳,保不準還有上一位倒黴蛋沒洗乾淨的屎和血,那個味道,怕不是沒心理準備的直接就被燻吐了。



而且因為坦克內部視野極度狹窄,坦克車長往往會打開艙蓋,用於觀察周圍的環境,避免被埋伏(對沒錯西住流空手接炮彈)(實際上,狙擊手打坦克,打的就是車長)

綜上所述,只要沒遭遇核生化的襲擊,艙蓋能不關就不關

所以只要先往裡頭扔手榴彈的戰術完全可行。
(所以坦克兵對抽菸器愛得深沉,沒這東西,坦克裡面那就是人間煉獄,時刻冒著生命危險還日常被燻半死

但是,萬事就怕但是。

直接把手榴彈扔坦克裡面,這種操作當然可行,但是問題就在於你怎麼把手榴彈扔進去?

首先,坦克周圍伴隨的步兵難不成都是瞎子嗎?

看著對邊的扛著炸藥包嗷嗷的就衝上來了,就沒得反應?

其次坦克上的高機和同軸極強是幹嘛用的:面對逼上來的步兵,坦克僅僅需要調轉炮管然後噠噠噠噠噠噠,(在這個時候炮塔會轉向=後部防禦出現漏洞,在這個時候,另一隊逼近,開倉扔手榴彈)



而且對方的坦克裝甲必須夠薄否則後方坦克在發現戰友可能被炸的時候,完全能夠直接朝著己方坦克進行掃射(機槍打上去,撐死了壞個潛望鏡,而對面爬上來的步兵,可就是死無全屍了)

所以說步兵炸坦克那就是靠人肉推!傷亡極大,不是迫不得已,不會選擇這種絕望的掙扎(哪怕抱個炸藥包或者集束手雷也比這靠譜)


嘯鷹評


戰爭電影裡的確經常能夠看到士兵爬上坦克,然後打開艙蓋往裡面丟手榴彈的情節,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圖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國傘兵爬上德國虎式坦克,圖片來自網絡

坦克出現不久,設計師就已經在坦克的艙蓋上設計了從內部關閉的鎖,為了就是防止敵人士兵從外面打開艙蓋。所以,即便士兵在戰鬥中爬上坦克,想要從外面打開鎖死的艙蓋也是不可能的。

圖注:美軍M4坦克艙蓋內部結構,能夠看到簡單實用的鎖,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英國克倫威爾坦克前面駕駛員的艙蓋,可以看到鎖,圖片來自網絡

在真實的戰場上,的確有士兵向坦克內部丟手榴彈殺死內部車組的戰例,比如在1944年7月諾曼底戰役中,一輛德軍的豹式坦克連續擊毀多輛盟軍坦克(記得是加拿大軍隊的)。一名勇敢的盟軍士兵冒死爬上坦克,往坦克炮塔頂上的艙蓋裡丟了一枚手榴彈,終於殺死了裡面的車組乘員。但是這裡應該注意一點,那就是這輛坦克的艙蓋是從裡面打開的。

圖注:行駛中的德國豹式坦克,可以看到乘員們探出艙蓋,圖片來自網絡

二戰時的坦克,由於裡面沒有安裝排風扇、抽氣扇等設備,所以在實際的戰鬥中車體內不僅溫度高、噪音大,而且火炮和機槍射擊產生的火藥煙塵也會留在車體內排不出去,可謂是環境惡劣。除了內部環境問題,坦克的觀察設備也不全面,車長經常會將腦袋探出艙蓋觀察戰爭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坦克成員經常會在戰鬥中打開艙蓋,這就給對方士兵向裡面丟手榴彈提供了機會,但是機會很小。

所以電影中的情況是可能發生的,但是如果坦克乘員從裡面鎖死艙蓋就沒戲了。

圖注:當今美軍M1A2主戰坦克的艙蓋,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插銷肯定是有的,我下面給你放個動圖,你大概就知道坦克的門栓是怎麼樣的了

這是美軍的M1A2型坦克的內部視角,以及坦克兵鎖門的方法。好的我們再來說說把手榴彈丟進去是怎麼回事,首先我我們來說到底有沒有可能吧手榴彈丟到坦克裡面去,我的回答是有可能的。但也得分情況,二戰之前的坦克還有幾率,二戰之後的坦克和現代坦克基本上就不可能了。為啥說二戰坦克的幾率較大呢,由於當時的坦克設計很不完善,加上使用坦克的戰術也很落後。所以這時的坦克觀瞄系統很爛,而且因為步坦協同的戰術也不成熟,所以沒有步兵協同的坦克實際上和半個瞎子差不過。於是當時就誕生了一系列很奇葩的打坦克方法,其中還有些被選入了正規的軍事訓練教材,我再給大家看一個,二戰時美國軍事教育影片——如何在一分鐘之內摧毀日本坦克

好的大家學會了沒。行行行,正經一點,雖然影片名字是我瞎編的,但裡面的內容可是當時真實的教育方案,在這個水壺卡炮塔的騷操作之前,影片中其實已經介紹了這輛坦克的觀察孔,並給出瞭如何躲過這些觀察孔觀察範圍的方法。用水壺卡住炮塔之後,這輛坦克基本上就喪失了還手之力,然後按照之前教授的坦克弱點位置展開爆破即可,大家看是不是很簡單。好好好我們說回正題,正是因為二戰時以及之前的坦克對外感知能力很差,所以一般情況下坦克車長會從坦克裡漏半個身子出來進行觀察,從而讓坦克獲得較為可靠的視野,但這就為想往坦克裡扔手榴彈的人提供了機會,這時只要把車長打死你就能獲得一個開著門的坦克,然後爬上去扔手榴彈就行了。不過和現代電視劇不同的是,這種情況雖然有但一般只有偷襲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畢竟人家車裡的人也不傻,車長被打死之後人家也是會趕忙把門關上的,如果你離車太遠那肯定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想要扔的進去你就必須的離得夠近。但問題在於,二戰中後期大多數有坦克的國家已經掌握了步坦協同戰術,如果你埋伏的離坦克太近,很有可能直接就被搜索周邊的步兵給提前發現了,所以即使在二戰之中這種方法雖然有可能成功但成功率也不太高。

即使在平時行軍之中也需要車長探出頭來看路

好的我們再說回二戰之後的坦克為啥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正是因為這種問題導致坦克兵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傷亡,所以在積累了戰爭經驗之後二戰後的坦克馬上就升級了觀瞄系統,首先就是能全向觀察的潛望鏡看下圖那一圈透亮的玻璃就是車長的潛望鏡了(並不僅僅只是放了一圈玻璃),這種環繞一週的潛望鏡能讓車長坐在車內就獲得360度的外部視野,使得車長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探出頭去觀察外面的情況了,於是自從有了這玩意之後坦克的頂蓋基本上就不會在作戰之中打開了(除非被擊毀逃命)。

雖然這解決了坦克視野的問題,但依舊沒有解決坦克觀瞄遲鈍的問題,首次就是攜帶火箭筒反坦克導彈的步兵依舊能通過隱蔽起來伏擊坦克的方式讓裝甲兵吃大虧。所以在第3代主站坦克上就開始廣泛應用周視鏡技術,而坦克頭上頂的那個玩意就是周視鏡,而車長前面的顯示屏就是用來顯示周視鏡捕獲到的信息的,這種全新的感知系統集成了各種光電瞄準設施,不僅能進行十幾倍的光學變焦,而且還集成了熱成像激光測距等功能,在一些信息化能力較強的坦克上甚至還集成了圖像縫合和動態物體捕捉技術,能提示車長周視鏡捕獲到了可疑的目標,以防車長一時走神將沒有看到隱藏良好的目標,如今大多數坦克的周視鏡已經可以做到發現數公里甚至十餘公里之外的目標了。所以想要在這種坦克的近處進行埋伏除非你是一個會隱身並且沒有體溫的吸血鬼。

周視鏡的內部終端

周視鏡的外部設施

既然都說道這了,那我們就再介紹一種全新的坦克感知方式。由於近些年來,單兵反坦克武器的逐漸進步,周視鏡的不足也顯露了出來,其中一個就是周視鏡的視角再寬也不能形成360的全向視野,所以終歸有些死角它是看不到的,這就給了那要偷襲坦克的步兵們可乘之機了。所以在我國最新款的15型坦克上我們應用了一種全新的觀瞄系統,這種系統被佈置在炮塔的4個角上了每一個都有著周視鏡的功能,這使得內部乘員只要帶上VR系統能進穿透坦克裝甲獲得完全開闊的外部視野。對於這種坦克來說別說是手榴彈,就是火箭筒估計也難得傷到分毫了。


開著皮卡打坦克


我83年兵。我當兵的時候這種打坦克的戰術已經沒有了。但是聽70年代的老兵講過,有這樣的戰術動作。軍事教科書上也介紹過這種打坦克的戰術動作

具體內容是,反坦克班(組),火力掩護,打擊伴隨坦克的步兵,使其脫節。此時對利用地形地物有絕對的,嚴格的要求。在對方坦克觀察員,視線受阻且是仰角駕駛時,坦克受反坦克三角錐以及障礙物限制,此時坦克觀察員在坦克外觀察,或坦克並列機槍手射擊時,反坦克小組,在側翼反坦克陣地射殺觀察員或並列機槍射手,並利用坦克行動遲緩時攀爬坦克實施打炸。火力組躍出陣地利用對方坦克作為掩體掩護並打擊跟隨步兵使其進攻受阻。這是反坦克班(組)的戰術動作。後來這種戰術淘汰了。因為,這是老兵和戰術教科書上的訓練內容,本人沒有參加過這樣的訓練。但是,炸藥包或爆破筒打坦克戰術,倒是經常訓練。比如炸履帶。以及行進間臥倒,滾進至坦克腹部用炸藥包或爆破筒打坦克等戰術動作都演練過。再後來這種打坦克戰術也越來越少了。87年在軍校訓練時除了四零火箭筒或八二無後坐力炮打坦克外,曾經配合團導彈分隊打擊坦克。那個時候打坦克就在1公里以外了,紅箭73,有線制導,目視跟蹤,當時是打坦克的有效方法。再後來國防現代化越來越高科技,我在教導隊和作訓部門工作,參與過很多演練和演習並指導部隊訓練,那個時候打坦克的方法就多了,除了單兵火箭,單兵導彈打擊坦克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升機打坦克。直升機是坦克的天敵,基本上是視野外的打擊。八年前離開部隊了。,聽說現在打擊坦克的手段更是很多了,同時坦克的反打擊能力也在增強。矛和盾一直在對抗著,相向而生。

不管怎樣,打擊敵方目標是軍事鬥爭永遠的戰術話題,他是根據武器裝備的更新而改變的。但無論怎樣改變有些戰術看似古老也還是有用的。就打擊坦克這樣的話題,有些戰術一直沿用,比如,反坦克雷場,挖掘反坦克壕溝,設置反坦克三角錐等等。只是增添一些新的戰術手段和內容而已。

現代戰爭不僅僅是高科技戰爭,我們總是侷限在小的視野內,有人說飛機,導彈就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軍事觀點。飛機,導彈至少在現在或很久的將來它都屬於破壞火力,覆蓋火力,掩護火力。沒有佔領軍怎麼能判斷戰爭的勝負?陸軍是最後解決戰鬥的力量。(核戰爭除外)。所以,打坦克也是陸軍戰術動作的重要課題。

科普一下,任何戰術動作,都不要脫離敵我裝備和地形地物。很多回答問題都脫離這些,那是紙上談兵。如果你是軍迷你可以根據你家鄉或旅遊時見過的地形考慮一下坦克在這樣的地形行駛時它的速度,它的視角,他的火力打擊能力,以及步坦協同的動作,來考慮矛和盾。就能全面了。很多回答好像都是在操場上的動作,或電視劇裡的鏡頭。實在不可取。


ZHAOFEi1965


得了。這個鏡頭看看就行。別太當真了。要是作為陸戰之王的坦克能輕易被這麼收拾的話,那它還叫什麼陸戰之王啊。我們想到的那個時候的工程師,在設計坦克的時候肯定也想得到。但是世事無常,老虎都有打盹的時候,不要說人了,也許哪一個落單的坦克沒有來得及插上坦克蓋子上的插銷,就被人把蓋子掀開手榴彈扔了進去。就是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很少很少,幾乎可以說和中彩票的概率一樣。可不會像電視中演的那樣,隨隨便便就把一輛坦克給端了,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影視劇中一個人單槍匹馬把坦克端了的都是主角。

不管是二戰時期的坦克,還是現代坦克,他們的艙門都會有在內部有鎖死的裝置 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而現在坦克的密封做的比二戰時期的更好,因為現代坦克要涉及“三防”,而且還需要進行潛水作業。坦克蓋子的密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用說單憑人力把它掀開了,就算給你一根撬棍甚至是將坦克從懸崖上扔下去,有可能坦克摔得稀碎但蓋子肯定是完好無損的。而且坦克跑起來都是四五十邁的速度誰攆得上。但是不要忘了坦克和步兵還有一種“步坦協同”的戰術。當跟在坦克後面的士兵都是吃乾飯的,除非是哪一輛坦克落了單或者是因為冒進而被擊毀了履帶無法動彈被敵人團團圍住,但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坦克的駕駛員們也會將坦克的蓋子牢牢封死,使用坦克上面的機槍進行反擊。除非是敵人使用反坦克手榴彈或者是地雷將這輛坦克炸燬,否則想要在外面用蠻力將這輛鐵疙瘩打開是不會那麼容易的。有空看看那神劇,還不如去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開頭那一段兒,國軍士兵們拎著大刀片子,甚至是步槍去和坦克肉搏。

坦克最怕巷戰和拋錨。巷戰中的坦克一點都不佔優勢,步坦協同戰術根本施展不開,而且巷戰中比坦克高的建築物有的是,就怕敵方士兵突然從高處跳到沒有關好蓋子的坦克上面,這樣這一個坦克組就報廢了。如果在野外坦克拋錨第一件事就是將坦克整個偽裝。志願軍50軍幹掉英國陸軍皇家重坦克營的時候就是用的夜晚偷襲的方式,那個時候的坦克還都在窩裡趴著呢。


量子聊軍武


扯蛋!

我每回看到這種場面時都很納悶,手榴彈那麼容易就丟了進去,誰還敢開著坦克往前衝,那不是找死嗎!

後來明白了,這是中國電視劇。

真實中,坦克手進去後,敵人就進不去了,那個蓋子也不是一個插銷的問題。“鎖上後”連縫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噴火器對坦克沒用的道理。有些電視劇中士兵抱著一捆手榴彈鑽到坦克底下同歸於盡更不現實,第一點胡扯是怎麼鑽進去的?坦克不光上面有機槍,前面下部也有,後面還有士兵。另一點瞎整是手榴掉根本炸不毀一輛坦克,這些無厘頭的場面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為了電影好看一些,畢竟是娛樂觀賞的東西,有個意思就行,所以就不去考慮太多了。

不過,日本坦克除外,除了蓋子打不開,也能有辦法弄停,這在抗戰中有過先例,但好像也得是國民黨部隊才有那種“炸藥”,但絕對不是打開蓋子扔顆手榴彈那麼過家家玩兒。

蘇聯進軍東北時,第一攻擊波全是重型坦克,後面是騎兵、機械化步兵。漫山遍野的鋼鐵洪流把幾十萬關東軍打得屁滾尿流,如果能把手榴彈扔進坦克裡,估計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就能讓它們變成一堆廢鐵。如果輕易竄到坦克上面,那蘇聯士兵就是一群瞎子。

國共三年對決中,人民解放軍在戰場上最頭疼、傷亡最慘重的就是遇到坦克,後來總結出了經驗,基本上是放過坦克打步兵。而當時中國根本生產不了坦克,國民黨國防部全得從“外面進口”(基本以美、德為主),價格極其昂貴,不是所有部隊都能配給,也不是所有小規模戰鬥就出動坦克。所以,掀開蓋子往裡面扔手榴彈只是一個“完美”的英雄故事。正常獲取渠道是:

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

特別是先打響的遼瀋戰役,繳獲坦克340輛。淮海戰役215 輛,但這些都是大兵團作戰後國民黨潰敗後“扔的”或被困“死”,或掀開蓋兒投降的(戰鬥焦灼時,這大傢伙是沒“人”敢碰的,都是先用炮往死了轟)。那些坦克俘虜兵都在以後的戰場上起了大作用。開句玩笑,若能用手榴彈都給“悶裡面了”,那這傢伙就成了廢鐵了。可要知道,別說坦克手,就是汽車兵都是解放軍裡的寶貝疙瘩。據說有一次解放軍在打掃戰場“撿到”第一輛坦克時,在俘虜堆裡用“請客”的手段才找到了坦克兵。

掀開蓋子往裡扔顆手榴彈……

我認為不能這麼幹,太瞧不起人啦……


驍勇34


這一點我希望大家去看一下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己拍的紀錄片,那個時候我們去看德國的坦克兵的話,德國坦克兵的車長,一般來說都是打開著坦克的艙蓋,然後站在坦克上面露出半個身體,指揮作戰的,當然,想要詳細瞭解這個情況,你也可以去看日本人拍的一部動漫,叫做少女與戰車。

事實上這是一種時代上的差距,怎麼講呢?我們現如今有各種各樣的觀瞄設備和光學儀器,所以我們覺得在坦克裡面我們即便是不把腦袋探出坦克,也能夠準確的觀測到敵人在哪裡,實在不行咱有雷達咋有紅外線掃描,咱有炮口瞄準器,一系列的東西都可以幫我們確定外面的情況,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東西統統都沒有。

車長如果想要向外面看的話,必須通過車艙蓋的那一點小縫隙,然後向外面四處看,這也就造成了車長一旦想要準確地瞭解外面的情況,不僅觀測起來特別難,而且還有可能不準確,視線有點狹隘。

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果情況允許,坦克車的車長一般來說都是探出坦克艙蓋,然後去看外面的情況。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前蘇聯的t3476型坦克,這一款坦克,他的艙蓋是整體式的大塊兒的鑄造起來的,所以這個艙蓋打開起來特別困難。t34的車長既要負責指揮,又要負責打炮,造成的結果就是車長在那兒負責觀測其他人的時候,結果別人坦克一發炮彈打過來,你連還擊的手段都沒有,悲劇了一車的騷年。

在近距離接觸戰的時候,比如說敵人步兵突然對你發起襲擊,這些坦克車的車長是沒有任何反應時間的!所以就造成了很多次中大獎,也就是這個坦克車的車蓋,他沒上鎖,(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一打開這個東西就拉開來了,或者是車長還在那觀瞄呢,結果一個狙擊槍一槍把你給打死了,整個車長的屍體就掛在坦克車的車廂蓋呢,下不去。

當然,大多數情況之下,如果這輛坦克知道自己將要衝入敵陣,面對敵人步兵的話,都會選擇把自己坦克的車蓋給鎖死,但是這樣的話會面臨敵方步兵一系的進攻,比如說燃燒瓶扔你的發動機或者是往你的觀瞄口裡面惡潑油啊,或者射擊,所以說,即便是你關上了坦克的艙蓋,你也還是沒有辦法對它進行防禦,所以說坦克一旦拋錨的話,更多的坦克兵是選擇直接打開艙蓋,直接逃命,畢竟坦克兵是寶貴的坦克可以再造嘛,但坦克的士兵這個東西才是一個國家真正寶貴的資源。

在中國的抗日神劇或者是解放戰爭的影視片裡面,我會看到經常有解放軍的士兵,選擇拉開日本人的坦克或者是國民黨軍隊坦克,然後往裡面扔手榴彈,講真的,日本人的坦克究竟是怎樣設計,他們作戰的時候是一種什麼習慣?這我不知道,但是這一點絕對不可能實現。對於更多的中國士兵來講,坦克就是怪物一樣的存在,除非拿地雷呀,或者是路邊炸彈什麼東西把他給炸的拋錨了中國士兵才敢靠上去,其他情況下都是能夠不惹就不惹他,或者是選擇用子彈進行射擊。至於說靠近拿手榴彈跟他對炸!更多的都選擇就像金陵13釵裡面那樣,與敵人同歸於盡吧!


漩渦鳴人yy


當然可以的,坦克艙蓋當然也能關死。

二戰後的坦克,其密閉性還能讓它水下行駛,關是肯定關的上的。而且二戰中,很多國家的作戰條令也規定了必須關死。

但是實戰中,由於坦克視界狹窄,所以車長往往用望遠鏡探出頭去觀察周圍情況。而且那時候的坦克還沒有現代第三代坦克那麼好的防二次傷害的能力,比如m4謝爾曼坦克,被擊中後84%的起火燃燒,被美國官兵親切的稱呼為“朗森打火機”,一打就著,每打必著…當然當時的所有坦克都有這個問題,柴油發動機的t34也有70%以上的概率擊中後燃燒爆炸。所以坦克兵們自然不會關閉艙門,為的就是被擊中立馬逃出去,不會有人真關死的。

日本人面對坦克也有朝坦克艙門裡扔手榴彈。

我軍更不用說,在民兵的打坦克(當時的三打三防)教材中,也有這種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