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今天,A股揮別首次萬億成交紀錄五週年!

CFIC導讀

2014年12月5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1.07萬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大關,當時上證指數點位2938點。2019年,滬深兩市近期單日成交不足3500億元,上證指數徘徊於2900點關口。

◆ 指數五年來停滯不前,成交量驟縮接近七成,許多人將其歸為熊市的特徵。但仔細研究五年來的牛股數據、以及投資者的親身感受,又可以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故事。

今天,A股挥别首次万亿成交纪录五周年!

2014年12月5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1.07萬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大關,當時上證指數點位2938點。

2019年,滬深兩市近期單日成交不足3500億元,上證指數徘徊於2900點關口。

指數五年來停滯不前,成交量驟縮接近七成,許多人將其歸為熊市的特徵。但仔細研究五年來的牛股數據、以及投資者的親身感受,又可以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故事。

在過去五年間,A股市場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對於短線交易者而言尤為如此。指數停滯不前,但大量短線客曾經不屑一顧的白馬股價格翻了幾倍;成交量驟縮接近七成,更多是由於頻繁進出的短線模式舉步維艱。

不以漲停板論英雄

經過二十多年在股海中的摸爬滾打,老張終於在豪強林立的江浙遊資圈中佔據了一席之地。隨著資金體量不斷滾大,老張所在的營業部經常現身於交易所公佈的龍虎榜之上。

“低吸強勢股”是老張最為擅長的短線盈利模式,也是“漲停板戰法”中主要的盈利策略之一。所謂低吸強勢股,首先所選個股前期必須連續漲停,漲停越多說明越“強”;其次才是低吸,在強勢股第一波連續漲停後,選擇在相對低位介入,博取後續第二波的次高點。

在2007年、2009年及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中,老張憑藉低吸策略,年度收益均高達數倍,迅速完成了財富積累。但自從2015年指數見頂以來,這一策略突然“失效”了。

“我炒股炒到現在,最近幾年是最難賺錢的。”在記者與老張的聊天中,他不止一次表達了類似觀點,“不但賺不到錢,還動不動‘踩雷’。”

最讓老張記憶深刻的“踩雷”發生在去年下半年。當時,受漲價因素影響,天然氣概念迎來短線資金炒作,某個股一度收穫三連板,“強”勢盡顯。就在老張低吸進場之後,這隻股票突然停牌,併發布公告稱,因控股股東資金鍊斷裂,無法到期歸還借款,所以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復牌後遭遇“帶帽”。

後面的結果可想而知,該股復牌後連續9日跌停,老張慘淡“割肉”。

事實上,無論是留意公告還是研讀財報,類似的“踩雷”都有可能提前避免。但對於老張等諸多短線交易者而言,他們習慣了根據技術指標選股,而無視公司基本面。

“我有幾個月沒按過‘F10’了(行情繫統裡的公司基本面資料)。”這是老張的原話。

但在過去幾年A股市場生態的演變過程中,這樣無視基本面的行為勢必與主流盈利模式漸行漸遠。優選“核心資產”是2015年指數見頂以來的最主流盈利模式,“核心資產”的最關鍵要素就是基本面的穩中向好。

數據顯示,剔除次新股,貴州茅臺、隆基股份、聞泰科技近五年累計漲幅位居前三,漲幅均超過600%。五糧液、信維通信、愛爾眼科、恆瑞醫藥、立訊精密累計漲幅分列第四至第八,漲幅均超過500%。無一例外,這些公司都是各領域的領軍企業,且業績持續向好。

還有一項數據比較有趣,上述8只近五年漲幅領先的個股,除了聞泰科技外,其他股票都很少收穫漲停。貴州茅臺近五年來僅僅出現過兩次漲停,且均發生於2015年4月,當時貴州茅臺股價還不到200元/股。五糧液、恆瑞醫藥、愛爾眼科、立訊精密近五年的漲停次數也都在10次以內。

而那些短期被爆炒過的“妖股”呢?曾在2015年下半年暴漲近10倍的特力A,如今股價較高點回撤超過70%,且每日成交額長期處於1億元以下,“妖股”正漸漸演變成一隻“仙股”。

在經歷一次次的“受傷”後,老張今年嘗試起了新的盈利模式:“我上半年賺最多的是五糧液,但我以前從來不買這種股票的。”老張邊說邊露出一絲笑容。

買了不看的“價值投資”

越來越多聰明的投資者發現,與其參與“擊鼓傳花”的短線遊戲,還不如加入“和諧共贏”的價值投資。於是,持股週期拉長,交易頻率驟降,成為眾多個人投資者近年來的最大變化,多數個人投資者將這些變化歸於巴菲特口中的“價值投資”。

上交所統計年鑑顯示,自然人投資者成交量佔到市場總成交的80%以上。所以當個人投資者的持股週期拉長,就能合理解釋為何市場總成交量正在持續下滑了。

“炒短線的人越虧越多,越炒越少。” 職業代客操盤的老餘在近幾年市場的歷練中認清楚了這一點。

老餘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受託人的賬戶,也是短線交易愛好者,100萬資金虧損了30

%,原先十隻股票全部是綠的,裡面還有一隻ST股。這個賬戶到手的當天,老餘就把這些虧損股票全部斬掉,重新買入自己覺得真正有價值的個股,股票數量控制在三隻以內。

“我的理念就是買了股票不看,反而可以賺大錢。一年這個公司可以翻倍,還做什麼差價呢?” 創新藥是老餘今年關注的重點領域,他通過盈利能力分析、公司基本面研究,重倉的行業龍頭個股確實收穫了不少利潤。

“做短線不是行不通,而是隻有水平非常高的人才能做好短線,技術、趨勢、基本面三者合一,而且極其考驗人性和心理,這對大多數散戶投資者,甚至老練的遊資來說都不簡單。”老餘這樣評價近年來的短線市場。

當然,價值投資的盈利曲線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雷叔是一家小私募的投資總監,他一直堅持價值投資的策略,重倉了許多消費龍頭股。這個策略在2018年的市場調整中給他帶來了不少的損失,管理的基金組合最大回撤達到40%以上,投資人的質疑和壓力也從四面湧來。

今年以來,伴隨著藍籌股漲幅強勁,雷叔的“播種”也終於有了收穫。他舉了個例子,去年在50元/股的價位加倉了五糧液,今年5月份五糧液已經翻倍。“我們今年收益差不多有50%,三年前我們從700萬元開始起步,現在管理規模已經將近一個億。”

但是,像雷叔這樣做價值投資策略的小私募們日子過得並不輕鬆,因為並非所有投資者都能夠認同他們的理念。

“投資者的想法是我可以賺小錢,但不能虧。現在做價值投資的同時還要考慮回撤的因素,在市場出現恐慌信號時,要逐步撤出前期漲幅比較高的股票,寧可錯失也要避免回撤。”雷叔這樣向記者表示。

很顯然,當下許多投資者口中的“價值投資”實質是不一樣的,甚至有些投資者是被動站隊到“價值投資”的。雖然價值投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如何在“投資”與“投機”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五年來的市場變化,投資經歷,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