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01常常會聽到人們對女孩子說,出去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外面很危險。可是,聯合國一項報告卻發現,對女性而言,最危險的地方不是外面,而是家。2017 年大約有 8.7 萬名女性被殺,其中大約有 5 萬人(58%)是被伴侶(34%)或者家庭成員(24%)殺害,而家暴成為殺害女性的最大凶手。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這項報告的結果可能會讓許多人意想不到,婚姻、家庭本應成為避風港,沒想到卻成為冰冷的煉獄。

02

家暴,究竟有多可怕?

2014年,央視紀錄片《中國反家暴紀事》播出後,讓我們看到無數女性的悲慘人生。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1999年,19歲的李翠翠年輕美貌,和村書記的兒子訂了婚。人生看起來是一帆風順的。可是在商討婚期的問題上,兩人產生了分歧。未婚夫急於把李翠翠娶進門,但李翠翠覺得自己年齡還小,想再等幾年。沒想到絆了幾句嘴,未婚夫就做出了慘絕人寰的非人惡行。他用手,把李翠翠的雙眼挖了出來。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從年輕美貌突然瞎了雙眼,可想而知,李翠翠遭到了村裡人的嫌棄。幾年後,李翠翠與老自己16歲的男人結婚,她以為終於找到幸福。新婚之夜,丈夫卻直言,結婚目的只是想要個孩子,李翠翠被當成了生育工具。婚後,李翠翠因為洗碗動作慢了,就招來一頓暴打。端水摔倒的時候,丈夫不但沒有任何關懷,而是又一頓毒打,還拿著刀威脅她說:“你要是把孩子摔掉了,你的命就沒了。”更駭人的是,在李翠翠生活的地方,男人打老婆,被認為天經地義。李翠翠生下兒子後,本以為丈夫會有所顧忌,但對方卻變本加厲。不許她出門,把繩子和斧頭放在床上,多次逼她自殺:“你這樣的人,活在世上有什麼用,趕快死吧。”衝動之下,她拿起斧頭,砍向丈夫。在獄中,她終於獲得渴盼已久的平靜。同樣是不堪丈夫家暴而失手殺死丈夫的楊煥瑩在獄中哭著問採訪人員:

我不是壞女人,真的不是壞女人,你看我像壞女人嗎?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可就是這些不像壞女人的女人,最終要在獄中度過後半生。作為觀眾,想想心裡都感到悲痛不已。

03

對於遭受家暴的受害者,身體上的傷害多少可以平復,但還有一種家庭暴力在心靈上留下的創傷卻更難修補——

性暴力

性暴力在家庭暴力中更為隱秘,也尤為普遍。

杜鵑,一位來自東北的小學老師,其丈夫是一位工程師。外人看來,工程師是一個需要高學歷才能從事的體面工作。這應該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只有杜鵑知道,關起門來,丈夫的禽獸嘴臉顯現無疑。每天晚上,丈夫都逼她看三級片。每個黑夜,家裡的床都成為她的地獄。她不願意,丈夫就強迫她。一個耳光打過去,血順著她的嘴角流下來。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非人折磨下,杜鵑得了嚴重的婦科病。手術第二天,丈夫又找上門來對妻子行使性暴力,導致妻子術後感染,一年都沒好。杜鵑說,這就是婚內強姦。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丈夫以暴力、脅迫或其他辦法,違背妻子意志,強行與妻子發生性關係,就叫婚內強姦。誰能想到,婚姻關係,成了丈夫對妻子實施性暴力的合法理由。性暴力,往往讓受害者難以啟齒,只能自己默默忍受。杜鵑說:

他要是打我的手,打我的臉,打我的頭,我可以隨便跑出去報警。可是他打的地方,我給別人看的勇氣都沒有。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相比身體上的傷害,性暴力摧毀的是女性的自尊。由於長期處於難以啟齒的屈辱、恐懼和無助的狀態中,受害者往往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對自己存在的價值產生懷疑,缺乏自信,在生不如死的困境中掙扎煎熬。長期的性暴力摧殘帶來的幾乎全部是毀滅性的惡果。

04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聽聞到家暴,我們都會問“為什麼受害者不離婚?不離開施暴者呢?”

在旁觀者看來,離開是最好的辦法。但現實並沒有這麼簡單。據全國婦聯的統計數據披露,家暴受害者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

受害者為什麼選擇了隱忍,並且在長期家暴中難以脫身?

我們需要先了解施暴者的心理,施暴者一般有兩種恐懼:

第一, 恐懼控制不了伴侶;第二, 恐懼伴侶離開自己。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親密關係裡的暴力,實質上是一種控制。越無力,越恐懼;越恐懼,越想盡方法控制受害者:

1、強迫、威脅與恐嚇:在受害人面前損壞財產物品、傷害其寵物;拿出具有傷害性的武器等;威脅受害人會殺害受害者或者兒女、父母、其他家庭成員等。2、情感虐待:以各種方式詆譭受害人,讓受害人誤以為是自己病了;令受害者為暴力行為感到自卑、內疚(自己做得不夠好)。3、隔離:限制甚至禁止受害者與外界的接觸、監視受害者的行為。4、逃避指責或責任轉移:不承認暴力行為的存在,或對於家暴行為不以為然,不認為這是什麼大事。甚至將暴力行為的責任轉移至受害者身上,不斷尋找藉口為自己開脫。5、利用孩子:利用孩子讓受害者感到內疚。6、男權主義:像對待私有物品、奴隸一樣地對待受害者,命令受害者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安排。7、經濟控制

:讓受害者缺少經濟來源,或者離開施暴者以後受害者的經濟狀況會一落千丈。這樣的後顧之憂會讓受害者不敢離開施暴者。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當受害者一次次陷入施暴者的控制無法擺脫後,暴力行為極可能會越來越變本加厲。

一開始他可能只是一個耳光,推幾下或踢受害者兩腳,但這種情況下如果受害者忍讓原諒,或是被勸阻了,那麼施暴者下一次就可能慢慢升級加重。

31歲的Hanifa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家暴受害者。每次被醉酒的丈夫毆打後,她都想過離開。

可是由於沒有其他經濟來源,而且丈夫每次在家暴後總是會下跪向她道歉,Hanifa心軟了,她選擇一次又一次原諒丈夫。然而在又一次醉酒後,她的丈夫把硫酸潑到了Hanifa的臉上。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對施暴者的寬容,讓Hanifa失去了右眼和鼻子。

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

家庭的開始,是基於愛,可一旦暴行出現,愛就不見了。

遭遇家暴,在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去醫院驗傷取證,及時保存證據,學會尋求法律幫助。

05

紀錄片中,有一個姑娘說:

我是憧憬愛情的,但是他讓我沒能力去愛了。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婚姻,本該是幸福的;家,本該是最溫暖的地方。

可一個美麗的妻子,一個可愛的孩子旁邊,為什麼要站著一個揮著拳頭的惡魔?

在此向大家推薦《中國反家暴紀事》這部紀錄片,而《反家暴法》也應當被更多人知道。

多一份關注,也許就能少一些悲劇。

轉自:小樓聊心理

他們用18個月採訪這群女囚,揭開婚姻裡最深的痛

今日互動

你對婚姻這件事怎麼看?

歡迎點擊文章下方“評論”按鈕

分享你想說的話

❤為你推薦更多測試:

點個關注,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學習心理乾貨。每次你迷茫的時候我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