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東方瑞士"青島之謎

  一個城市的名字總是和它的特色緊密相聯的。位於山東半島的青島市風光旖旎,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冬不嚴寒,夏不酷熱,冬夏如春,為馳名中外的療養、避暑和遊覽勝地。國內有“花園城市"雅稱,外國人則譽為“東方瑞士二可是青島這個城市的名稱是怎樣來的,至今學術界仍無一致的說法。

  有的人認為,青島是由海上一小島“小青島”而得名。小青島位於青島灣內,與青島市隔海相對。在德國侵佔膠州灣後,在小青島上建立燈塔,於是便用這個島的名字來命名整個市區。而在這個島的原名上加上一個“小”字,稱為小青島。

  說“青島"是由海上一小島“小青島”而得名,這種說法是缺乏文字記載的。道光《膠州志》、同治《即墨縣誌》均未明確兩者的關係。從字義上說,凡帶“島”字的都是由島命名也不確切,如青島附近的薛家島、顧家島等村,都是陸地,並非海島,這就不能說帶“島"的地名全為海島。魯海又引證了青島原是一海口漁村名稱,明萬曆年間開航為海上貿易港口。

  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立海關分關。光緒十七年(1891年)開始成為一個市鎮,也稱青島口。1898年至1929年間整個地區稱“膠澳”,青島是“膠澳"的一個市區名稱。1929年後,青島是指整個地區的名稱。因此,青島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含義。青島自古以來南北航線有深水航線與沿岸線,沿岸航線中膠州灣為必經之途。海岸線上的陰島及麥島以巖褐色深為著,黃島以嶺赭土黃為標誌,而青島樹木蔥鬱,郁郁青青,可能由此而得名。

  還有人認為青島是由青島村發展而來的。青島在清朝末年已經是一個市鎮的名稱。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道員劉倉芬在《査勘膠州灣條陳》中說:"……膠州澳澳口東青島,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關,地屬即墨。”文中所說“高四十七八丈”,實指青島山,在陸上而不在島中;“有市有關”,更非在島。所以清末青島已是陸上一地區名,再後成為城市名。

  現青島市區歷來屬即墨所轄,清末屬仁化鄉範圍,原有十個村莊,即青島村、顧家村等,青島村就位於青島的對岸。按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應該說青島村以青島得名。青島村東部的小山,又命名為青島山。據《膠澳志》:“青島電報局始設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初為報房。"又說:“我國於千八百九十年春設郵局於青島,兼轄青萊沂膠境內二十二分局。”青島應是具有一定規模的較大市鎮。據日文《膠州灣》所載:1899年10月12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這是青島作為城市最早出現的名稱。至於“青島”

  這個村莊名稱是怎樣來的,還需進一步印證。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青島是來源於前海的一個小島名,即膠州灣人海口北面的青島。清同治《即墨縣誌》:“青島,縣西南百里”,在"山川脈絡圖”中標有這個島嶼,《海程》一卷中說:“青島西圈,可容船十餘隻。”道光《膠州志》“廣輪分率開方總圖”中也畫有青島。乾隆十六年手抄本《靈山衛志》:

  “小青島在淮子口(膠州灣海口名)對岸,入海者必由此道《萊州府志》有萬曆間叫“青島海口”的記載。明萬曆六年(1578年)任即墨知其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青島”,這是有關青島的最早記載。

  究竟是哪種說法更接近事實,我們還不知道。但是,從上面兩種不同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出,宵島的發展歷史還是十分有意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