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東京奧運會7月24日開幕,8月9日閉幕。

接下來,8月25日至9月6日還將舉辦殘奧會。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焦點。

從鑽石公主號開始,到日本本土疫情的不斷更新,外界越來越覺得東京奧運會似乎要懸了。


連一直與主辦國立場一致的國際奧委會,也出現了鬆動的聲音:

“如果疫情五月還得不到控制,可能就得取消東京奧運會了”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但主辦方日本一直堅定的表示,東京奧運會將如期舉辦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發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並不會對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的舉辦產生影響。


東京奧組委也再三確認,儘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續,但將於7月24日開幕的東京奧運會“絕對不會取消”。


態度最堅決的是東京奧組委負責人森喜朗:

“每天祈求神明讓病毒快點過去。我直到最後都不會戴口罩!為奧運會做一切努力!”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這樣的表態,可以說是很拼了。

奧運精神大家都很熟悉,“更快、更高、更強”,

在今年的東京奧運會,恐怕還要再加上一條...

“更拼!”

拼命到連疫情都不能阻擋,東京奧運會究竟有什麼不能放棄的理由?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日本究竟為準備奧運會付出了多少成本?


根據東京奧組委的預算,他們將花費1.35萬億日元(約合126億美元)來舉辦奧運會。

這項支出與前一年公佈的計劃持平,看起來東京奧運會的預算控制執行的很不錯。


然而,日本國家審計委員會明顯有不同的意見

在他們177頁的奧運會專項審計報告中,東京奧運會的預計花費比組織者說的要多得多。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日本國家審計委員會認為,組織者1.35萬億日元的預算,

只包括了與奧運會直接相關的,場地相關和賽事組織兩部分資金。


但是,國家審計委員會認為,還有另外一些費用也是與奧運會相關的。

第一,日本政府在上述費用之外,還需要投入約1.06萬億日元(97億美元)的與奧運有關的費用

比如各個部委和機構為了支持奧運會而開展的286個公共投入項目,及對殘奧會的賽事補貼等。


第二,東京市也需要在奧運相關項目上再投入約8100億日元(74億美元)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表示,這筆開支是“用於與奧運會直接和間接相關的項目”

包括為殘奧會運動員建造無障礙設施、志願者培訓計劃、廣告和旅遊計劃。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除了國家審計委員會的報告,

日本知名財經媒體《日經》和《朝日日報》也計算了奧運會的費用。

他們也認為,支出遠遠高於組織者的主張。

總體支出大約需要3萬億日元,約合280億美元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那麼,這些錢是從哪兒籌集的呢?


首先,唯一一筆用於奧運會的非公共資金預算,來自私人出資的56億美元。

這項預算的收入來自贊助、門票銷售和市場營銷,以及國際奧委會的撥款。


剩下的部分,都靠日本自己想辦法了,

分別來自國家政府、東京都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機構的納稅人的錢。

可見,興辦奧運會的280億美金,來自外界的支持比例很小,

絕大多數都是舉辦國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除非情況極端不利,否則舉辦國輕易不能放棄召開奧運會。


追蹤奧運費用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國際奧委會因奧運會費用上漲而受到批評,人們認為奧運會迫使主辦城市大興土木。


儘管國際奧委會一再強調,

它是如何通過讓組織者使用現有場館,或建造臨時場館,

幫助主辦城市削減預算開支的。

但實際情況是,奧運會的最終投入總是比預算大得多。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問題是,為什麼奧運會的開銷總是大幅超過預算?


牛津大學商學院在2016年進行了一項關於奧運支出的研究,

解釋了奧運會和成本超支的原因。


作者弗利布傑格指出:

最令人驚奇的是,奧運會是唯一一個總是超出預算的大型項目。

這是因為奧運會總是要準時的,舉辦日期沒有更改的餘地。

然而,大型活動的準備工作不可能不碰到障礙。

當問題出現時,你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在項目上投入更多的資金,以保證進度。

這正是奧運會總是很難控制住預算的原因。


按照弗利布傑格的統計,歷屆奧運會的支出金額總體是上升的。

東京奧組委官方認定的126億美元與奧運直接相關的支出,

相比於最近幾屆奧運會,也並不算很突出。

2012年的倫敦夏季奧運會,支出達到150億美元。

而2014年的俄羅斯索契冬奧會,支出更是達到了219億美元。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另外一組數據顯示,所有奧運會都超出預算。

相比於最初的預算,每屆奧運會的支出都大幅超出。

比如2016年裡約奧運會,“只”比最初的預算高出51%。

聽起來嚴重超支,但按照奧運會的標準,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歷史上大多數的奧運會,比預算超支的比例更大。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這些數字還只側重於與體育有關的費用,

即管理和餐飲等運營費用,以及場館和奧運村建設等直接資本費用。

並沒有包括政府投入的基礎設施改造等。

如果也像日本國家審計委員會主張的那樣,將日本各級政府的額外投入也包括在內,

奧運會的總開支的確還會翻倍。


因此,現有數據可能描繪的僅僅是一幅保守的奧運成本和成本超支的圖景。


事實上,奧運會的平均費用超支為156%(夏季為176%,冬季為142%)。

80%的奧運會,實際費用超出最初成本估算至少一半,

而幾乎每兩次奧運會中,就有一個最終的成本至少是原來的兩倍。


而奧運會的巨大開支,帶來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最為知名的一個成本超支的金牌得主,是1976年的蒙特利爾,它超出了預算720%。

而它付出的代價是,在1976年的夏季奧運會舉辦後,

這座城市用了30年,才還清揹負的山債。



既然奧運會這麼燒錢,為什麼經濟增長乏力的日本還要主辦呢?


2013年申奧成功後,首相安倍晉三說: “我想讓奧運會成為掃除15年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觸發器。


安倍出任首相後,提出了著名的安倍經濟學。

“貨幣寬鬆、財政刺激和結構改革”這三項政策,目的是改善日本增長疲軟的經濟。


而舉辦奧運會正是日本寄以厚望的經濟刺激手段。

正如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一樣,再次給日本帶來一輪“奧林匹克景氣”。


1964年的第18屆奧運會,是奧運會首次來到亞洲。


在這次奧運會上,日本代表團的成績僅次於美國與蘇聯。

“日本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成功向世界宣告了復興。


1964年奧運會帶給日本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復興,還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拉動與社會優化。


為了舉辦那屆奧運會,東京同樣開展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規模擴大,交通體系增強,公共服務設施大規模興建。

對製造,建築,服務,運輸和通訊等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拉動效應,形成了“奧林匹克景氣”。


可以說,日本是現代奧運史上,第一個通過舉辦奧運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大飛越的國家。


站在2020年的時刻,日本對“奧林匹克景氣”的渴望不輸當年。

一方面,再一次的東京奧運會,是日本對外重塑國家形象的重要契機,擺脫“失去的三十年”

另一方面,東京奧運會,也是日本喚醒國民信心的機會,改變整個社會的佛繫心態。

對日本來說,這完全是一次賭上國運的奧運會。


如果因為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取消奧運會,

不但經濟上會遭受損失,而且更重要的是會極大損傷國家形象和國民信心。

東京奧運會,日本真的輸不起~

東京奧運會,日本為什麼拼上一切?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日本寄來的這些盒子讓我們感動,

正如東京奧運會的口號,United by emotion,

感動之餘,我們也要理解東京奧運會對日本的重要意義,

真的希望不要輪到我們反過來給日本支援救災物資~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收藏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