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陳新甲代表大明與大清和談,崇禎卻說:是你自己乾的,和我沒關係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松錦之戰爆發,大明戰敗,主帥洪承疇被俘虜,松山、錦州相繼失守。這場大仗徹底斷絕了明朝通過武力戰勝清國的希望。明朝兵部尚書陳新甲成了替罪羊,不斷地被言官彈劾。

陳新甲代表大明與大清和談,崇禎卻說:是你自己乾的,和我沒關係

明朝皇帝和女人

  不過,崇禎卻站在陳新甲這邊,因為陳新甲正在執行一項秘密:與清和談。陳新甲在對清的問題上與楊嗣昌相同,認為應先與清和談,集中兵力消滅農民起義軍。不過,楊嗣昌沒有頂住朝廷的壓力,和談失敗。陳新甲受崇禎信任程度遠不如楊嗣昌,當然更不敢輕易提出和談。不過,在松錦大戰前,陳新甲曾私下和清接觸,表達了和談的看法。

  松棉戰敗的同時,崇禎派去剿滅李自成的傅宗龍、汪喬年也相繼被李自成擊敗,明朝的危機突然凸顯,大明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崇禎只能授意陳新甲秘密與清和談。皇太極本人一直以來就有和明朝和談的想法,所以和談過程很順利。

陳新甲代表大明與大清和談,崇禎卻說:是你自己乾的,和我沒關係

火炮

  然而陳新甲的家童卻不小心將和談的密函傳說各省駐京辦事處傳抄,和談之事才公開於眾,朝中群臣譁然。崇禎帝惱怒之下,將陳新甲下獄,後來處死陳新甲。

  此次和談看起來是毀於陳新甲的家童洩密,其實就算是不洩露,和談也不大可能會成功。幾年前楊嗣昌操作與清和談沒有成功,是因為朝中壓力太大,崇禎卻沒有給予支持。面對同樣的情況,崇禎就能全力支持陳新甲嗎?

  朝中眾臣反對和談是吸取宋朝的外交策略的特點,認為和談是喪權辱國的事情,支持和談會留下不好的名聲,所以一定要反對到底。崇禎本人也是害怕承擔和談後所留下的惡名,所以明知和談可能會使大明的局勢有所改善,但卻不敢公開和談,只讓陳新甲秘密和談。

陳新甲代表大明與大清和談,崇禎卻說:是你自己乾的,和我沒關係

明朝軍隊

  和談是否能夠成功,並不是取決於明朝和清朝和談的過程和雙方的條件,而是取決於崇禎的決心和態度。崇禎有堅定的決心支持和談,力促和談成功,和談就一定能成。但問題是崇禎的決心是搖擺的,他害怕承擔和談所產生的責任和後果,這就註定和談必定會失敗。

  和談是秘密進行的,但崇禎能永遠不公開和談的秘密嗎?即便和談成功,崇禎也不打算公開嗎?崇禎如何隱瞞到底?

陳新甲代表大明與大清和談,崇禎卻說:是你自己乾的,和我沒關係

崇禎

  其實崇禎不需要隱瞞到底,如果和談成功的話,崇禎直接把責任往陳辛甲身上推,說是陳新甲私下和談,並非崇禎授意,再把陳新甲認罪殺死。屆時,和談已成事實,眾臣再怎麼反對,明朝又不能反悔,大明和清將暫時停戰,崇禎就能積蓄力量對付農民起義軍。最重要的是,有陳新甲這個背鍋的,崇禎不會揹負罵名。這就是崇禎的如意算盤。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和談沒有成功就提前洩密。陳新甲這個和談主持者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崇禎只好把他下了大獄,否則他大嘴巴到處亂說是崇禎指使的,那崇禎豈不是身敗名裂?陳新甲在獄中時曾上書自辨,大學士周延儒、陳演等人也曾出力援救,但崇禎還是殺死了陳新甲。其實,能當官當到朝廷裡面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如果沒有崇禎授意,借陳新甲十個膽,他都不敢去和談,陳新甲必定是得到崇禎的授意。這些大臣恐怕也鄙夷崇禎的為人吧?

陳新甲代表大明與大清和談,崇禎卻說:是你自己乾的,和我沒關係

皇太極

  如果崇禎想促成和談,他必須高調下令進行和談,並勇於承擔責任,頂住朝中的壓力,這是給予陳新甲最大的支持,和談必能成功。但崇禎卻不想承擔這個責任,所以只讓陳新甲秘密和談,和談則必失敗。以崇禎這種不敢擔當的性格,不管讓誰去和談,都不可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